一种散热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管,包含一个管体,管体内部设有2个以上的导流体,其导流体内分布多个轴向与管体轴向相同的导流槽,所述管体外部的表面绕管体轴线呈辐射状安装有散热片,从而增加其散热面积,利用管体内的导流体的导流槽以及管体外部的散热片将管内热量传导至管外,起到降温效果,其该散热器功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散热效果好。
【专利说明】一种散热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管。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的散热管通常于以封闭的管体内壁设置毛细材料以及适量的导流液,利用导流液的液相至气相之间的变化以及导流液于该管体内的流动来导热。实际操作时,管体受热端的导流液受热转为蒸汽,并扩散到管体的外部,从而达到导热的效果,但是其制造工艺较复杂,其毛细材料的位置、厚度难以精确控制。
【发明内容】
[0003]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管,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4]一种散热管,包含一个管体,其特征在于:管体内部设有2个以上的导流体,其导流体内分布多个轴向与管体轴向相同的导流槽,所述管体外部的表面绕管体轴线呈辐射状安装有散热片,从而增加其散热面积,利用管体内的导流体的导流槽以及管体外部的散热片将管内热量传导至管外,起到降温效果。
[0005]作为优选,所述导流槽内灌注有冷却液,其导热效果更佳。
[0006]作为优选,所述导流槽内灌注有冷却液为水,水取材方便,导热效果佳。
[0007]作为优选,所述导流体为纤维织物,水分子在其内部可以保证期液相流动。
[0008]作为优选,所述散热片形状为波浪形,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其散热面积,散热效果更佳。
[0009]作为优选,所述散热片将整个管体的外表面包裹,最大化的利用管体外部面积增大整个管体的散热面积,散热效果佳。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实用新型利用管道内的导流槽中注入的液体将温度带走,并在其他地方冷却后循环利用,其管道外表面的散热片叶可以在液体流动时散发一部分热量,其散热效果更佳,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横截面示意图;
[0013]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附图标记为:1_管体、2-导流体、3-导流槽、4-散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
[0016]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不,一种散热管,包含一个管体1,管体I内部设有两个以上的导流体2,其导流体2内分布多个轴向与管体轴向相同的导流槽3,所述导流槽3内灌注有水,所述管体I外部的表面绕管体轴线呈辐射状安装有散热片4,从而增加其散热面积,利用管体I内的导流体2的导流槽3以及管体I外部的散热片4将管内热量传导至管外,起到降温效果,当管内温度上升时,温度通过导流槽3内的水传导至管体I外部,然后经由管道外部的散热片4进行进一步的散热,从而降低管体I内部的温度。其次,导流槽3内的水被加热后,水随着导流槽3流动至冷却装置后可以再循环进入管道内再次吸收热能,其工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散热效果好。
[0017]实施例2:如图3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管体外表面上的散热片3为波浪形,并且绕管体I的轴线辐射分布3组,其这样设置可以在同样的体积内获得更多的散热面积,进而使散热效果更佳,并且其工艺简单,使用方便,散热效果好。
[0018]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做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散热管,包含一个管体(1),其特征在于:管体(I)内部设有两个以上的导流体(2),其导流体(2)内分布多个轴向与管体轴向相同的导流槽(3),所述管体外部的表面呈辐射状安装有散热片(4),从而增加其散热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3)内灌注有冷却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散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3)内灌注有冷却液为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体(2)为纤维织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4)形状为波浪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4)将整个管体的外表面包裹。
【文档编号】F28F1/42GK203928846SQ201420356689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30日
【发明者】李仁勇 申请人:嘉兴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