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强化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542127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双面强化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双面强化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下端分别连接有管箱和导箱,所述壳体内安装有由多个换热管组成的换热管束,所述换热管的管壁外部设置有用于加速换热管的传热效率的纵向槽状结构,所述纵向槽状结构布满换热管的外部。在换热管的内壁上设置内纵翅结构或者引流构件,外壁上设置纵向槽状结构,可以增加气体的扰动程度,使气体的流动达到充分的湍流,同时提高了换热管内外侧的传热系数。并由于内纵翅结构或者引流构件打破了管内冷凝液膜的连续性,使得液膜不能均匀的附着在换热管的内壁而迅速的排出掉,气液两相迅速分离,减小气体的雾沫夹带。
【专利说明】双面强化换热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双面强化换热器。

【背景技术】
[0002]管壳式换热器(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又称列管式换热器。是以封闭在壳体中管束的壁面作为传热面的间壁式换热器。这种换热器结构较简单,操作可靠,可用各种结构材料(主要是金属材料)制造,能在高温、高压下使用,是目前应用最广的类型。
[0003]目前最为常见的冷凝器多为管壳式换热器,正常情况下,由于气体导热系数较低,其换热的热阻较大,传热性能较差。以前由于装置较小,换热器的热负荷较小,通过增加换热器的数量和面积也可以达到传热要求。但是随着装置的大型化以及煤化工等行业的迅速发展,通过增加换热器的数量和面积已经很难满足换热要求。
[0004]在一些装置中采用普通换热管需要设备做到多台2-3米直径的换热器并联运行。这不仅增加了设备初期投资,同时也增加了占地面积。对以后的装置运行和维护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0005]同时,在化工行业很多反应在反应前需要对气体进行预热,反应后产生高温气体又需要对其降温。由于气气换热的效果较差,在过去一般都采用别的高温热源/低温热源对气体进行预热或冷却,较少采用气体与气体的之间换热。
[0006]另外,关于换热器设备,怎么提闻其换热效率,是目如研究的重点,提闻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首先要增加换热介质的扰动程度,以达到深度的热交换,同时由于部分冷凝的气体产生的冷凝液会均匀地附着在换热管的内壁,形成一层由均匀小液滴组成的液膜。这层液膜严重地阻碍管壳程介质的传热,增多传热热阻,使得换热效率大幅下降。因此,怎么通过结构的改变打破液膜的热阻,提高换热的效率,是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双面强化换热器,采用加速气气传热结构和内纵翅结构或者引流部,可以增加气体的扰动程度,使气体的流动达到充分的湍流,同时提高了换热管内外侧的传热系数。并由于内纵翅结构或者引流部打破了管内冷凝液膜的连续性,使得液膜不能均匀的附着在换热管的内壁而迅速的排出掉,气液两相迅速分离,减小气体的雾沫夹带。
[0008]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双面强化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下端分别连接有管箱和导箱,所述壳体内安装有由多个换热管组成的换热管束,所述换热管的管壁外部设置有用于加速换热管的传热效率的纵向槽状结构,所述纵向槽状结构布满换热管的外部。
[0010]其中,所述纵向槽状结构与换热管的轴心平行。
[0011]其中,所述换热管的内部还设置有与换热管轴心相平行的内纵翅结构或者呈离散型的引流构件。
[0012]其中,所述内纵翅结构的横截面呈抛物线状、锯齿状或者双曲面状。
[0013]其中,所述换热管的内部还设置有呈离散型的引流构件。
[0014]其中,所述引流构件伸向换热管的轴心,且引流构件的顶部为用于引流的凸面体。
[0015]其中,所述管箱的顶部设有放热气体入口,所述导箱上设置有放热气体出口,所述壳体的两侧设置有吸热气体入口和吸热气体出口。
[0016]其中,所述管束的一端固定在管板上,另一端固定在导板上,所述管板通过法兰密封固定在壳体和管箱之间上,所述导板通过法兰固定在壳体和导箱之间。
[0017]其中,所述多个换热管之间沿换热管长度的方向顺次固定有多个折流板。
[00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换热管的内壁上设置内纵翅结构或者引流构件,夕卜壁上设置纵向槽状结构和,可以增加气体的扰动程度,使气体的流动达到充分的湍流,同时提高了换热管内外侧的传热系数。并由于内纵翅结构或者引流构件打破了管内冷凝液膜的连续性,使得液膜不能均匀的附着在换热管的内壁而迅速的排出掉,气液两相迅速分离,减小气体的雾沫夹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双面强化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I提供的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2提供的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
[0023]1、换热管;2、纵翅构件;3、引流构件;4、管板;5、壳体;6、管箱;7、放热气体入口 ;8、放热气体出口 ;9、折流板;10、吸热工质入口 ;11、吸热工质出口 ;12、导板;13、导箱;14、纵向槽状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25]实施例一
[0026]如图1-2所示,双面强化换热器,包括:壳体5,所述壳体5的上下端分别连接有管箱6和导箱13,所述管箱5的顶部设有放热气体入口 7,所述导箱13上设置有放热气体出口 8,所述壳体5的两侧设置有吸热气体入口 10和吸热气体出口 11。
[0027]所述壳体5内安装有由多个换热管I组成的换热管束,所述换热管I的管壁外部设置有用于加速换热管I的传热效率的纵向槽状结构16,所述纵向槽状结构16布满换热管I的外部。
[0028]安装在壳体5内的由多个换热管I组成的换热管束,其一端固定在管板4上,另一端固定在导板12上,所述管板4通过两个法兰固定在壳体5和管箱6之间,所述导板12通过法兰固定在壳体5和导箱5之间。
[0029]具体的,所述纵向槽状结构16与换热管I的轴心平行。
[0030]所述换热管I的内部还设置有与换热管I轴心相平行的内纵翅结构2。
[0031]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纵翅构件2的包括平滑连接的引流部和底部,其底部固定在换热管I内部管壁上,其引流部伸向换热管I的轴心。所述内纵翅结构2的横截面呈抛物线状、锯齿状或者双曲面状。所述换热管I的内壁随直径不同分布有24-40个纵翅。纵翅的高度为0.3-0.8mm。翅高为0.5-1.5mm。
[0032]所述管束的一端固定在管板4上,另一端固定在导板12上,所述管板4通过法兰密封固定在壳体5和管箱6之间上,所述导板12通过法兰固定在壳体5和导箱13之间。所述多个换热管I之间沿换热管长度的方向顺次固定有多个折流板9。
[0033]实施例二
[0034]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所述换热管I的内部还设置有呈离散型的引流构件3。
[0035]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引流构件3伸向换热管I的轴心。所述引流构件部3可以是随机的布设在换热管I的内壁上,也可以按照设定的规律排列。所述引流构件3可以存在多种规格,所述引流构件3可通过烧结固定在换热管I内部的管壁上。所述引流构件3的顶部为易于引流液膜的凸面体。所述凸面体上可以开设有多个引流槽,以利于液膜的凝聚。
[0036]综上所述,采用加速气气传热结构和内纵翅结构或者引流构件,可以增加气体的扰动程度,使气体的流动达到充分的湍流,同时提高了换热管内外侧的传热系数。并由于内纵翅结构或者引流构件打破了管内冷凝液膜的连续性,使得液膜不能均匀的附着在换热管的内壁而迅速的排出掉,气液两相迅速分离,减小气体的雾沫夹带。
[0037]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双面强化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5),所述壳体(5)的上下端分别连接有管箱(6)和导箱(13),所述壳体(5)内安装有由多个换热管(I)组成的换热管束,所述换热管(I)的管壁外部设置有用于加速换热管(I)的传热效率的纵向槽状结构(16),所述纵向槽状结构(16)布满换热管(I)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强化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纵向槽状结构(16)与换热管(I)的轴心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双面强化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I)的内部还设置有与换热管(I)轴心相平行的内纵翅结构(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强化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纵翅结构(2)的横截面呈抛物线状、锯齿状或者双曲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双面强化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I)的内部还设置有呈离散型的引流构件(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面强化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构件(3)伸向换热管(I)的轴心,且引流构件⑶的顶部为用于引流的凸面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强化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箱(5)的顶部设有放热气体入口(7),所述导箱(13)上设置有放热气体出口(8),所述壳体(5)的两侧设置有吸热气体入口(10)和吸热气体出口(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强化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束的一端固定在管板(4)上,另一端固定在导板(12)上,所述管板(4)通过法兰密封固定在壳体(5)和管箱(6)之间,所述导板(12)通过法兰固定在壳体(5)和导箱(13)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强化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换热管(I)之间沿换热管长度的方向顺次固定有多个折流板(9)。
【文档编号】F28F1/42GK204085259SQ201420557578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6日
【发明者】韩军, 孙文浩, 邢东军, 姜红梅, 王微 申请人:北京广厦环能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