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风锅炉煤粉燃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13324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煤粉燃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三次风锅炉煤粉燃烧系统。



背景技术:

国内小型煤粉炉采用钢球磨较多,有不少电厂对带三次风中储制热风送粉燃烧系统锅炉低n0x进行了改造,其方法仍是采用炉内整体空气分级燃烧+低n0x燃烧器技术,燃烬风(s0fa)高位布置,三次风下移至燃烧器上二次风之上(其相当于c0fa风位置),或将部分三次风作为燃尽风布置,此布置型式易造成燃烧中心上移较多,不能很好地实现空气分级燃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次风锅炉煤粉燃烧系统,其能够较好实现空气分级燃烧,同时降低n0x的排放。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三次风锅炉煤粉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主燃烧区从上至下顺次布置有第一二次风口、第一三次风口、第一一次风口、第二三次风口、第二一次风口和第二二次风口,所述第一三次风口和所述第二三次风口分别通过支管连接分离装置一端,所述分离装置另一端连接主管,所述主管内通入三次风,所述第一一次风口和所述第二一次风口均连接浓淡煤粉分离器,所述浓淡煤粉分离器包括风道和喷口,所述风道内设置有前挡块和后挡块,所述后挡块分隔出浓侧上风道和淡侧下风道,所述风道的出风口连接所述喷口,所述喷口内通过隔板分隔成下喷口和上喷口,所述下喷口对应连通所述淡侧下风道,所述上喷口对应连通所述浓侧上风道,所述上喷口内设置有二次挡块分隔成上侧出口和下侧出口。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前挡块固定连接所述风道内壁底面和两个侧面,所述后挡块固定连接所述风道内壁的两个侧面;

所述前挡块和后挡块均包括上升斜面和下降斜面,所述后挡块上方的所述风道设置有与所述后挡块的上升斜面和下降斜面对应的斜面。

采用本发明的系统后,三次风与一次风上下间隔紧凑布置实现垂直方向浓淡燃烧,从而控制主燃区的过剩空气系数,同时能较好实现空气分级燃烧,降低nox的排放,并且一次风通过煤粉气流先在燃烧器内通过前挡块和后挡块进行一级浓缩分离,分成浓股(小股)和淡股(大股),浓股气流在上喷口内的二次挡块进行二次分离,在出口形成多股小而浓的煤粉气流,小火点大火,最后点燃整个一次风大火焰,燃烧稳定,降低原始氮氧化物的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浓淡煤粉分离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图2所示,一种三次风锅炉煤粉燃烧系统,主燃烧区从上至下顺次布置有第一二次风口1、第一三次风口2、第一一次风口3、第二三次风口4、第二一次风口5和第二二次风口6,第一三次风口2和第二三次风口4分别通过支管7连接分离装置8一端,分离装置8另一端连接主管9,分离装置8类似于三通管路,一个进口、两个出口,主管9内通入三次风,第一一次风口3和第二一次风口5均连接浓淡煤粉分离器10,浓淡煤粉分离器10包括风道11和喷口12,风道11内设置有前挡块13和后挡块14,后挡块14分隔出浓侧上风道15和淡侧下风道16,风道11的出风口连接喷口12,喷口12内通过隔板17分隔成下喷口18和上喷口19,下喷口18对应连通淡侧下风道16,上喷口19对应连通浓侧上风道15,上喷口18内设置有二次挡块20分隔成上侧出口和下侧出口。

前挡块13固定连接风道11内壁底面和两个侧面,后挡块14固定连接风道11内壁的两个侧面;前挡块13和后挡块14均包括上升斜面和下降斜面,后挡块14上方的风道设置有与后挡块14的上升斜面和下降斜面对应的斜面。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煤粉燃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三次风锅炉煤粉燃烧系统,其能够较好实现空气分级燃烧,同时降低N0x的排放,主燃烧区从上至下顺次布置有第一二次风口、第一三次风口、第一一次风口、第二三次风口、第二一次风口和第二二次风口,第一三次风口和第二三次风口分别通过支管连接分离装置一端,分离装置另一端连接主管,主管内通入三次风,第一一次风口和第二一次风口均连接浓淡煤粉分离器,浓淡煤粉分离器包括风道和喷口,风道内设置有前挡块和后挡块,后挡块分隔出浓侧上风道和淡侧下风道,风道的出风口连接喷口,喷口内通过隔板分隔成下喷口和上喷口,下喷口对应连通淡侧下风道,上喷口对应连通浓侧上风道,上喷口内设置有二次挡块分隔成上侧出口和下侧出口。

技术研发人员:薛金彪;张海;韦志平;李峰;徐乐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1.09
技术公布日:2018.03.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