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管上下水管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94012发布日期:2020-07-14 17:23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管上下水管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上下水管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管上下水管路。



背景技术:

目前热洁炉水路控制都是采用不锈钢管,通过直接头、三通以及四通,通过管螺纹集结而成,管路复杂,安装繁琐,由于管螺纹连接点众多后期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漏水现象,一旦漏水更换配件非常麻烦,因此可采用集成供水管路与外部用水部件进行调配,集成供水管路可先将水收集于水箱,但由于外部供水压力不稳定,通过水箱的压力也不稳定,导致用水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管上下水管路,第一铝块和第二铝块采用分体设计,通过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将二者前端相连,在水压较大时可以对第一铝块内的进水进行分流,保证供水压力;在水压较小时通过关闭第二电磁阀避免进水分流,并通过储水箱抽水补充水压,保证供水压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管上下水管路,包括第一铝块、第二铝块、增压泵和水箱,所述第一铝块与第二铝块相连,且二者之间具有相互连通的腔体,所述第一铝块的一端与进水管相连,该第一铝块上靠近进水管的一侧设有与腔体相连通的第一孔,其远离进水管的一侧设有贯穿腔体的第二孔,所述第二铝块上靠近第一铝块的下端设有与腔体相连通的第三孔,其远离第一铝块的一侧设有贯穿腔体的第四孔,所述第一孔上设有第一导管,所述第三孔上设有第二导管,所述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之间通过软管相连通,所述第二孔的上端设有上水管,其下端设有第一分管,所述上水管与水箱相连,所述第一分管与增压泵相连,所述第四孔的上端设有储水箱,其下端设有第二分管,所述第二分管与增压泵相连,所述第一铝块和第二铝块上分别设有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控制第一孔和第二孔之间腔体的开启或闭合,所述第二电磁阀控制第二导管与腔体的连通或断开。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进水管上设有压力表。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第二铝块上端设有与腔体连通的第五孔,所述第五孔上设有压力传感器。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第二铝块下端设有与腔体连通的第六孔,所述第六孔上设有第三导管,所述第三导管与压力罐相连。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第二铝块上设有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控制腔体与第三导管连通与断开。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第一铝块与加热设备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第一铝块和第二铝块采用分体设计,并通过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将二者前端相连,在水压较大时可以对第一铝块内的进水进行分流,保证供水压力;在水压较小时通过关闭第二电磁阀避免进水分流,并通过储水箱抽水补充水压,保证供水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铝块和第二铝块的结构图。

图中,1.第一铝块;2.第二铝块;4.软管;5.储水箱;6.压力传感器;7.压力罐;8.增压泵;9.水箱;10.腔体;11.第一导管;12.上水管;13.第一分管;21.第二导管;22.第二分管;23.第三导管;31.进水管;32.压力表;101.第一电磁阀;102.第二电磁阀;103.第三电磁阀;111.第一孔;112.第二孔;211.第四孔;212.第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至2所示,一种单管上下水管路,包括第一铝块1、第二铝块2、增压泵8和水箱9,第一铝块1与第二铝块2相连,且二者之间具有相互连通的腔体10,第一铝块1的一端与进水管31相连,该第一铝块1上靠近进水管31的一侧设有与腔体10相连通的第一孔111,其远离进水管31的一侧设有贯穿腔体10的第二孔112,第二铝块2上靠近第一铝块1的下端设有与腔体10相连通的第三孔,其远离第一铝块1的一侧设有贯穿腔体10的第四孔211,第一孔111上设有第一导管11,第三孔上设有第二导管21,第一导管11和第二导管21之间通过软管4相连通,第二孔112的上端设有上水管12,其下端设有第一分管13,上水管12与水箱9相连,第一分管13与增压泵8相连,第四孔211的上端设有储水箱5,其下端设有第二分管22,第二分管22与增压泵8相连,第一铝块1和第二铝块2上分别设有第一电磁阀101和第二电磁阀102,第一电磁阀101控制第一孔111和第二孔112之间腔体10的开启或闭合,第二电磁阀102控制第二导管21与腔体10的连通或断开。

进水管31上设有压力表32,可以用于监控进水管处的压力。

第二铝块2上端设有与腔体10连通的第五孔212,第五孔212上设有压力传感器6。

第二铝块2下端设有与腔体10连通的第六孔,第六孔上设有第三导管23,第三导管23与压力罐7相连,压力罐可以起到压力缓冲作用。

第二铝块2上设有第三电磁阀103,第三电磁阀103控制腔体10与第三导管23连通与断开,通过电磁阀实现的启闭实现压力罐的压力缓冲作用。

工作原理:

水流从进水管进入该单管上下水管路,然后通过上水管进入到水箱,并与外部用水管路相连。进水管与第一铝块相连,进入其腔体,然后通过上水管进入水箱。当进水管处压力较大或水箱内达到水位上限时,第一电磁阀调整可以减小第一铝块内腔体的水流量,同时第二电磁阀打开,将第二铝块的腔体、第二导管、软管和第一导管连通,在第一铝块腔体的前端对进水进行分流,减小上水管处的供水压力;当进水管处的压力较小时,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水压,第一电磁阀全部打开,同时第二电磁阀关闭,避免通过第一导管对水进行分流,增压泵同时启动,通过第二分管从储水箱内抽水,并经过与上水管连通的第一分管为上水管提供压力供水,同时借助压力罐可以对腔体内起到压力缓冲作用。

实施例二

第一铝块1与加热设备相连,可以只针对第一铝块的上水管路提供水加热功能,通过设置粉体式的第一铝块和第二铝块,可以只针对第一铝块进行加热。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单管上下水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铝块(1)、第二铝块(2)、增压泵(8)和水箱(9),所述第一铝块(1)与第二铝块(2)相连,且二者之间具有相互连通的腔体(10),所述第一铝块(1)的一端与进水管(31)相连,该第一铝块(1)上靠近进水管(31)的一侧设有与腔体(10)相连通的第一孔(111),其远离进水管(31)的一侧设有贯穿腔体(10)的第二孔(112),所述第二铝块(2)上靠近第一铝块(1)的下端设有与腔体(10)相连通的第三孔,其远离第一铝块(1)的一侧设有贯穿腔体(10)的第四孔(211),所述第一孔(111)上设有第一导管(11),所述第三孔上设有第二导管(21),所述第一导管(11)和第二导管(21)之间通过软管(4)相连通,所述第二孔(112)的上端设有上水管(12),其下端设有第一分管(13),所述上水管(12)与水箱(9)相连,所述第一分管(13)与增压泵(8)相连,所述第四孔(211)的上端设有储水箱(5),其下端设有第二分管(22),所述第二分管(22)与增压泵(8)相连,所述第一铝块(1)和第二铝块(2)上分别设有第一电磁阀(101)和第二电磁阀(102),所述第一电磁阀(101)控制第一孔(111)和第二孔(112)之间腔体(10)的开启或闭合,所述第二电磁阀(102)控制第二导管(21)与腔体(10)的连通或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管上下水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31)上设有压力表(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管上下水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铝块(2)上端设有与腔体(10)连通的第五孔(212),所述第五孔(212)上设有压力传感器(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管上下水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铝块(2)下端设有与腔体(10)连通的第六孔,所述第六孔上设有第三导管(23),所述第三导管(23)与压力罐(7)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管上下水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铝块(2)上设有第三电磁阀(103),所述第三电磁阀(103)控制腔体(10)与第三导管(23)连通与断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管上下水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铝块(1)与加热设备相连。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管上下水管路,第一铝块与第二铝块连通,第一铝块与进水管相连,其靠近进水管一侧设有第一孔,另一侧设有第二孔,第二铝块上靠近第一铝块下端设有第三孔,远离第一铝块一侧设有第四孔,第一孔上设有第一导管,第三孔上设有第二导管,两导管之间连通,第二孔上端设有上水管,下端设有第一分管,上水管与水箱相连,第一分管与增压泵相连,第四孔上端设有储水箱,下端设有第二分管,第二分管与增压泵相连,第一铝块和第二铝块上分别设有电磁阀,本实用新型第一铝块和第二铝块分体设计,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将二者前端相连,水压较大时对第一铝块内进水分流,保证供水压力;水压较小时通过储水箱抽水补充水压,保证供水压力。

技术研发人员:李京洲;上官秀武;汤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辛贝思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18
技术公布日:2020.07.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