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废渣余热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72832发布日期:2020-11-27 10:07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废渣余热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废渣余热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的是工业化程度最高的洁净煤燃烧技术。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流态化燃烧,主要结构包括燃烧室和循环回炉两大部分。

现有技术中,燃烧结束后的废渣一般会经过冷却之后再进行排放,而废渣冷却时会长时间散发出余热,这种余热是一种可回收利用的能源,若随意排放将会造成能源损耗,降低原材料的使用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废渣余热利用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废渣余热利用装置,具备通过将呈料腔内的热气随之沿通孔进入到余热回收腔,沿散热管向排气管排出,在此过程中,由于散热管的管体呈u字形往复弯折结构,延长了散热管内热气与水的接触时间,进一步提升热量回收利用率,此时水温上升,过量的热水沿出水管排出,而随着进水管内冷水的进入,实现废渣余热的不断回收等优点,解决了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通过将呈料腔内的热气随之沿通孔进入到余热回收腔,沿散热管向排气管排出,在此过程中,由于散热管的管体呈u字形往复弯折结构,延长了散热管内热气与水的接触时间,进一步提升热量回收利用率,此时水温上升,过量的热水沿出水管排出,而随着进水管内冷水的进入,实现废渣余热的不断回收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废渣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废渣箱,所述废渣箱由中间到两边分为呈料腔、进气腔和余热回收腔三个腔体,且两两腔体之间均通过隔板相隔开,所述废渣箱的上端设置有与呈料腔内部相连通的放置口,所述呈料腔的内底壁固定设置有多个立板,所述隔板的表面开设有多个通孔,且每个通孔处均设置有滤网,所述进气腔远离隔板的一侧侧壁固定嵌设有风扇,所述余热回收腔的侧壁设置有出水管、进水管和排气管,靠近余热回收腔一侧的多个所述通孔之间通过e型管相连通,且e型管的上端与排气管之间连通有散热管。

优选的,靠近余热回收腔一侧的所述隔板上的滤网位于呈料腔内设置,且滤网固定设置于隔板表面。

优选的,所述立板的纵向截面呈等腰三角形,且立板的放置方向与风扇产生的气流方向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立板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立板位于呈料腔两侧内壁呈等距交错排布。

优选的,所述出水管位于进水管的上方设置,且出水管的高度不低于排气管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散热管的管体呈u字形往复弯折结构。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废渣余热利用装置,通过将呈料腔内的热气随之沿通孔进入到余热回收腔,沿散热管向排气管排出,在此过程中,由于散热管的管体呈u字形往复弯折结构,延长了散热管内热气与水的接触时间,进一步提升热量回收利用率,此时水温上升,过量的热水沿出水管排出,而随着进水管内冷水的进入,实现废渣余热的不断回收。

2、该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废渣余热利用装置,立板的纵向截面呈等腰三角形,便于由上而下放置的废渣能够分散掉落,留出气流活动空间,避免废渣集中堆积,提升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废渣箱;2、放置口;3、立板;4、通孔;5、滤网;6、风扇;7、出水管;8、进水管;9、e型管;10、散热管;11、排气管;101、呈料腔;102、进气腔;103、余热回收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废渣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废渣箱1,废渣箱1由中间到两边分为呈料腔101、进气腔102和余热回收腔103三个腔体,且两两腔体之间均通过隔板相隔开,余热回收腔103内壁可做防水处理,避免发生漏水,废渣箱1的上端设置有与呈料腔101内部相连通的放置口2,放置口2的上部设置有盖体,避免热气泄漏,呈料腔101的内底壁固定设置有多个立板3,立板3的纵向截面呈等腰三角形,便于由上而下放置的废渣能够分散掉落,留出气流活动空间,避免废渣集中堆积,提升散热效率,且立板3的放置方向与风扇6产生的气流方向平行设置,立板3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立板3位于呈料腔101两侧内壁呈等距交错排布,形成散热通道,隔板的表面开设有多个通孔4,通孔4位于隔板的板体下部,保证由下而上的气体能够在水中充分散热,且每个通孔4处均设置有滤网5,靠近余热回收腔103一侧的隔板上的滤网5位于呈料腔101内设置,且滤网5固定设置于隔板表面,进气腔102远离隔板的一侧侧壁固定嵌设有风扇6,余热回收腔103的侧壁设置有出水管7、进水管8和排气管11,出水管7位于进水管8的上方设置,且出水管7的高度不低于排气管11的高度,保证排气管11排出的气体能够完全散热,靠近余热回收腔103一侧的多个通孔4之间通过e型管9相连通,且e型管9的上端与排气管11之间连通有散热管10,散热管10的管体呈u字形往复弯折结构,延长热气与水的接触时间,进一步提升热量回收利用率。

工作原理:首先,当操作人员需要进行废渣的余热收集时,沿放置口2放置废渣,关合盖体,沿进水管8注水并启动风扇6,此时风扇6产生的气流沿通孔4进入呈料腔101,而呈料腔101内的热气随之沿另一侧的通孔4进入到余热回收腔103,沿散热管10向排气管11排出,在此过程中,由于散热管10的管体呈u字形往复弯折结构,延长了散热管10内热气与水的接触时间,进一步提升热量回收利用率,此时水温上升,过量的热水沿出水管7排出,而随着进水管8内冷水的进入,实现废渣余热的不断回收,避免了随意排放造成能源损耗,降低原材料的使用效率的情况。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废渣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废渣箱(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废渣箱(1)由中间到两边分为呈料腔(101)、进气腔(102)和余热回收腔(103)三个腔体,且两两腔体之间均通过隔板相隔开,所述废渣箱(1)的上端设置有与呈料腔(101)内部相连通的放置口(2),所述呈料腔(101)的内底壁固定设置有多个立板(3),所述隔板的表面开设有多个通孔(4),且每个通孔(4)处均设置有滤网(5),所述进气腔(102)远离隔板的一侧侧壁固定嵌设有风扇(6),所述余热回收腔(103)的侧壁设置有出水管(7)、进水管(8)和排气管(11),靠近余热回收腔(103)一侧的多个所述通孔(4)之间通过e型管(9)相连通,且e型管(9)的上端与排气管(11)之间连通有散热管(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废渣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靠近余热回收腔(103)一侧的所述隔板上的滤网(5)位于呈料腔(101)内设置,且滤网(5)固定设置于隔板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废渣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3)的纵向截面呈等腰三角形,且立板(3)的放置方向与风扇(6)产生的气流方向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废渣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3)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立板(3)位于呈料腔(101)两侧内壁呈等距交错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废渣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7)位于进水管(8)的上方设置,且出水管(7)的高度不低于排气管(11)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废渣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10)的管体呈u字形往复弯折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废渣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废渣箱,所述废渣箱由中间到两边分为呈料腔、进气腔和余热回收腔三个腔体,且两两腔体之间均通过隔板相隔开,所述废渣箱的上端设置有与呈料腔内部相连通的放置口,所述呈料腔的内底壁固定设置有多个立板。该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废渣余热利用装置,通过将呈料腔内的热气随之沿通孔进入到余热回收腔,沿散热管向排气管排出,在此过程中,由于散热管的管体呈U字形往复弯折结构,延长了散热管内热气与水的接触时间,进一步提升热量回收利用率,此时水温上升,过量的热水沿出水管排出,而随着进水管内冷水的进入,实现废渣余热的不断回收。

技术研发人员:宗恩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宗恩灿
技术研发日:2020.05.11
技术公布日:2020.11.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