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生物质气化燃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59746发布日期:2021-11-10 09:36阅读:88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设备,特别是一种集成式生物质气化燃烧设备。


背景技术:

2.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生物质资源丰富,存在大量的各种生物质原料如玉米秸、稻壳、花生壳、玉米芯、锯末、刨花、造纸废料等,目前处理这类生物质原料的方法要么直接粉碎回田,要么直接燃烧利用;直接燃烧的燃烧效率很低,并且产生很多没有燃尽的废气污染环境;最古老的生物质燃烧器就是燃烧柴火的普通锅灶用的炉膛,这种原始的炉膛燃烧效率极低,火焰不集中,燃烧不稳定,只能用于普通的取暖和做饭;而在当今随着电荒、油荒、电价上涨、油价上涨等能源状况的紧张,以及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各个行业开始对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意识逐步加强,其中生物质能源的利用是目前最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现有的生物质燃烧器,可用于供热、供暖、生产煤气,但是整体机构复杂、燃烧效率低,性能不太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成式生物质气化燃烧设备。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集成式生物质气化燃烧设备,包括反应炉、锅炉以及设置于所述反应炉与所述锅炉之间的燃烧器,所述反应炉内安装有炉排并将所述反应炉的内部上下分隔成气化反应室和积灰室,所述气化反应室的底部设有燃烧区,顶部竖直设有分割板将所述气化反应室左右分隔成下料区和储气区,所述分割板的下端对应所述燃烧区的位置设有缺口,所述下料区的顶部设有下料口所述储气区的顶部设有出气口,所述燃烧器的进气端与所述出气口管道连接,所述燃烧器的出气端与所述锅炉管道连接。
6.所述反应炉的外侧安装有与所述下料口连接的下料管道,所述下料管道内转动安装有下料螺杆。
7.所述下料区对应所述下料口的位置设有若干匀料板。
8.所述积灰室的下端设有出灰口,所述出灰口连接有出料管道,所述出料管道内转动安装有出料螺杆。
9.所述积灰室的形状为漏斗状。
10.所述分割板上设有若干通气孔。
11.所述气化反应室对应所述燃烧区和储气区的侧壁设有导流斜面,所述导流斜面由下至上向外侧倾斜。
12.所述燃烧器包括固定法兰、燃烧器外管和燃烧器内管,所述燃烧器外管、燃烧器内管均安装在所述固定法兰上,所述燃烧器内管同轴套装在所述燃烧器外管内,所述固定法兰对应所述燃烧器内管的内侧设有进气孔,所述燃烧器外管与所述燃烧器内管之间安装有旋流片,所述燃烧器内管的前端与所述燃烧器外管的内侧形成有混合腔,所述燃烧器外管
的外侧管道连接有第一引风机。
13.所述燃烧器内管上排列有若干混气孔。
14.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燃烧器之间安装有第二引风机。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反应炉、锅炉和燃烧器,反应炉内由炉排分成气化反应室和积灰室,气化反应室又由分割板分隔成下料区、储气区和燃烧区,结构简单,区域分明;此外燃烧器由燃烧器外管和燃烧器内管组成,燃烧器内管与气化反应室相连,燃烧器外管和燃烧器内管之间安装旋流片,并在外侧连接引风机,通过引风机引入空气在旋流片内产生旋转气流,流出后气流在并在混合腔内与燃气充分混合,提高混合效果,使得气体充分燃烧,增加燃烧效率。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燃烧器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参照图1、图2,一种集成式生物质气化燃烧设备,包括反应炉1、锅炉2以及设置于所述反应炉1与所述锅炉2之间的燃烧器3,所述反应炉1内安装有炉排4并将所述反应炉1的内部上下分隔成气化反应室4和积灰室5,所述气化反应室4的底部设有燃烧区10,顶部竖直设有分割板6将所述气化反应室4左右分隔成下料区7和储气区8,所述分割板6的下端对应所述燃烧区10的位置设有缺口9,所述下料区7的顶部设有下料口11所述储气区8的顶部设有出气口12,所述燃烧器3的进气端与所述出气口12管道连接,所述燃烧器3的出气端与所述锅炉2管道连接,反应炉内由炉排分成气化反应室和积灰室,气化反应室又由分割板分隔成下料区、储气区和燃烧区,结构简单,区域分明。
20.所述反应炉1的外侧安装有与所述下料口11连接的下料管道13,所述下料管道13内转动安装有下料螺杆14,通过下料螺杆14将物料推进至下料口11中。
21.所述下料区7对应所述下料口11的位置设有若干匀料板15,在本实施例中,匀料板15为中部具有折角的板状结构,开口朝下,物料经下料口进入下料区落在匀料板上后,分别朝两侧分散,确保物料落入底部后分散均匀,方便燃烧气化。
22.所述积灰室5的下端设有出灰口16,所述出灰口16连接有出料管道17,所述出料管道17内转动安装有出料螺杆18,通过出料螺杆将燃烧后的灰料排出至出料管道外。
23.所述积灰室5的形状为漏斗状,方便灰料集中至出料管道上。
24.所述分割板6上设有若干通气孔19,方便位于下料区的燃气从通气孔进入到储气区,再经出气口流动至燃烧器中二次燃烧。
25.所述气化反应室4对应所述燃烧区10和储气区8的侧壁设有导流斜面20,所述导流斜面20由下至上向外侧倾斜,可使气化反应室内的燃气流动更加顺畅,加快燃气经出气口进入管道内的流速。
26.所述燃烧器3包括固定法兰21、燃烧器外管22和燃烧器内管23,所述燃烧器外管22、燃烧器内管23均安装在所述固定法兰21上,所述燃烧器内管23同轴套装在所述燃烧器
外管22内,所述固定法兰21对应所述燃烧器内管23的内侧设有进气孔27,所述燃烧器外管22与所述燃烧器内管23之间安装有旋流片24,所述燃烧器内管23的前端与所述燃烧器外管22的内侧形成有混合腔25,所述燃烧器外管22的外侧管道连接有第一引风机26,通过引风机引入空气在旋流片内产生旋转气流,流出后气流在并在混合腔内与燃气充分混合,提高混合效果,使得气体充分燃烧,增加燃烧效率。
27.所述燃烧器内管23上排列有若干混气孔28,第一引风机引入的空气经过燃烧器内管的过程中可通过混气孔与燃气作预先混合,待流动至混合腔时再形成二次混合,提高混合效果,使得气体充分燃烧,增加燃烧效率。
28.所述出气口12与所述燃烧器3之间安装有第二引风机29,可加快气化反应室内的燃气引入管道内直至燃烧器中与空气进行混合。
29.以上的实施方式不能限定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专业技术领域的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整体构思的情况下,所做的均等修饰与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创造涵盖的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集成式生物质气化燃烧设备,包括反应炉(1)、锅炉(2)以及设置于所述反应炉(1)与所述锅炉(2)之间的燃烧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炉(1)内安装有炉排(101)并将所述反应炉(1)的内部上下分隔成气化反应室(4)和积灰室(5),所述气化反应室(4)的底部设有燃烧区(10),顶部竖直设有分割板(6)将所述气化反应室(4)左右分隔成下料区(7)和储气区(8),所述分割板(6)的下端对应所述燃烧区(10)的位置设有缺口(9),所述下料区(7)的顶部设有下料口(11)所述储气区(8)的顶部设有出气口(12),所述燃烧器(3)的进气端与所述出气口(12)管道连接,所述燃烧器(3)的出气端与所述锅炉(2)管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生物质气化燃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炉(1)的外侧安装有与所述下料口(11)连接的下料管道(13),所述下料管道(13)内转动安装有下料螺杆(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生物质气化燃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区(7)对应所述下料口(11)的位置设有若干匀料板(1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生物质气化燃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积灰室(5)的下端设有出灰口(16),所述出灰口(16)连接有出料管道(17),所述出料管道(17)内转动安装有出料螺杆(1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生物质气化燃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积灰室(5)的形状为漏斗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生物质气化燃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割板(6)上设有若干通气孔(19)。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生物质气化燃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化反应室(4)对应所述燃烧区(10)和储气区(8)的侧壁设有导流斜面(20),所述导流斜面(20)由下至上向外侧倾斜。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生物质气化燃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3)包括固定法兰(21)、燃烧器外管(22)和燃烧器内管(23),所述燃烧器外管(22)、燃烧器内管(23)均安装在所述固定法兰(21)上,所述燃烧器内管(23)同轴套装在所述燃烧器外管(22)内,所述固定法兰(21)对应所述燃烧器内管(23)的内侧设有进气孔(27),所述燃烧器外管(22)与所述燃烧器内管(23)之间安装有旋流片(24),所述燃烧器内管(23)的前端与所述燃烧器外管(22)的内侧形成有混合腔(25),所述燃烧器外管(22)的外侧管道连接有第一引风机(26)。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成式生物质气化燃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内管(23)上排列有若干混气孔(28)。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生物质气化燃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12)与所述燃烧器(3)之间安装有第二引风机(29)。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成式生物质气化燃烧设备,包括反应炉、锅炉和燃烧器,反应炉内由炉排分成气化反应室和积灰室,气化反应室又由分割板分隔成下料区、储气区和燃烧区,结构简单,区域分明;此外燃烧器由燃烧器外管和燃烧器内管组成,燃烧器内管与气化反应室相连,燃烧器外管和燃烧器内管之间安装旋流片,并在外侧连接引风机,通过引风机引入空气在旋流片内产生旋转气流,流出后气流在并在混合腔内与燃气充分混合,提高混合效果,使得气体充分燃烧,增加燃烧效率。增加燃烧效率。增加燃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刘占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森拓节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2.23
技术公布日:2021/1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