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与燃料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13072发布日期:2022-06-15 10:15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与燃料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燃烧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空气与燃料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2.以往燃气灶是在开关阀后管道采用虹吸原理设置进气口让燃气与空气混合,关阀后管道里的气会从空气进口散出,如从进气口散出的燃气跟空气混合到一定的浓度,只要一点的静电或火星就可以引燃产生爆炸,产生安全隐患。传统的灶具,使用时通过进料管送入燃料后,点火燃烧,燃烧中心空气不足,燃烧不充分,火体小。有些灶具采取鼓风机吹入新鲜空气的办法,然而该方法依然存在燃烧中心空气不足,燃料与空气混合不均匀,火体小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气与燃料混合装置,使空气与燃料混合更加充分。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手段:
5.一种空气与燃料混合装置,包括炉体,进料管,点火针,底部进气孔,炉体底部设置有进料管,进料管的末端设置有点火针,炉体底部还设置有底部进气孔,还包括输气管,输气管设置在炉体内上部。
6.所述的输气管的末端设置有出气口、侧面还设置有出气孔。
7.所述的输气管的出气口一端向上倾斜,并且出气口对应炉体的圆心。
8.所述输气管至少有三根,沿炉体内同一圆周平面布置的输气管构成一层输气管组。
9.所述输气管组包括长输气管和短输气管,长输气管和短输气管间隔布置。
10.所述输气管组至少有两层。
11.本实用新型获得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炉体内部的上方设置输气管,从炉体外引入新鲜空气,可以将燃料与空气混合更加充分。同时输气管末端向上倾斜,加上受到火体的加热,可以实现无动力的空气流动,利于补进新鲜空气。输气管末端出气口的设置,可以使火体内部的燃料有足够的空气与之混合,促进燃料的燃烧,提高燃烧效率。空气混合直接在燃料出口后火体内设置输气管,可有效杜绝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1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两层输气管组的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是长输气管,2是进气孔,3是底部进气孔,4是火体,5是炉体,6是短输气管,7是出气口,8是出气孔,9是进料管,10是点火针。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
17.一种空气与燃料混合装置,包括炉体5,进料管9,长输气管1,短输气管6和点火针10。炉体5底部设置有进料管9,进料管9的末端附加设置有点火针10,炉体5的底部还设置有底部进气孔3。长输气管1,短输气管6设置在炉体的内部上方。长输气管1,短输气管6的侧面设置有出气孔8。长输气管1,短输气管6的末端设置有出气口7,输气管从炉体外引入新鲜空气至炉体内部。
18.不同的输气管组成输气管组,输气管组中包括长输气管和短输气管。输气管组设置成2层。
19.输气管的出气口一端指向炉体的圆心且向上倾斜的,空气进口底于出气孔及出气口,目的是在高温火体作用下,输气管空气上升形成热气流,符合热气流上升原理,能够带动输气管内的空气流动,符合虹吸原理,从而将新鲜空气能够不断的引入到炉体内使空气与燃料混合更均匀。
20.输气管的长度相互配合,可以使出气口的位置出现错落,从而能够实现新鲜空气能够达到火体的不同位置,促进空气与燃料的混合。
21.此装置原理:输气管的空气进口底于出气孔及出气口,或在出火方向空气进口设置出气孔及出气口的后面,在高温火体作用下,输气管空气上升形成热气流,符合热气流上升原理,在火体范围内的输气管两侧按相应间距设置出气孔,从而使空气与燃料混合得更充分。


技术特征:
1.一种空气与燃料混合装置,包括炉体,进料管,点火针,底部进气孔,炉体底部设置有进料管,进料管的末端设置有点火针,炉体底部还设置有底部进气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气管,输气管设置在炉体内上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气管的末端设置有出气口、侧面还设置有出气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气管的出气口一端向上倾斜,并且出气口对应炉体的圆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管至少有三根,沿炉体内同一圆周平面布置的输气管构成一层输气管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管组包括长输气管和短输气管,长输气管和短输气管间隔布置。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管组至少有两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气与燃料混合装置,通过在炉体内部上方设置输气管,从炉体外引入新鲜空气到燃料的内部中,使空气与燃料得到充分混合,从而增强燃烧效果。输气管通过设置成末端向上倾斜的方式,结合火体对输气管的加热,使新鲜空气能够不需要借助外部动力就能从炉体外引入到炉体中。本实用新型的混合装置,可以将空气与燃料混合更充分,能避免燃料内部空气不足引发的燃烧效果不理想,火头偏小的缺陷。同时,空气混合直接在燃料出口后火体内设置相应的输气管,可消除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施方便,维护简单,适于使用。适于使用。适于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陆民斌 杨习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陆民斌
技术研发日:2021.12.30
技术公布日:2022/6/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