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壤污染修复尾气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25835发布日期:2023-01-04 08:35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土壤污染修复尾气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土壤修复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壤污染修复尾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土壤修复技术是将有机污染物从固态上脱离出来,一部分转化为固相和液相,一部分转变成气相。挥发出来的气相对于环境质量、动植物生长和人类的身体健康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尾气需要进一步处理。近年来国内外工程实践对于有机污染物尾气的常处理的方法有吸附法、燃烧法和冷凝法。现有技术的尾气处理系统结构单一,燃烧炉催化效率低,遇到催化不充分的情况有可能会出现明火燃烧的现象,对设备和操作人员都存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土壤污染修复尾气处理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土壤污染修复尾气处理系统,其包含冷凝罐和催化燃烧炉,冷凝罐中的出气口一与催化燃烧炉的进气口二通过管道直接连接,其中所述冷凝罐中央贯穿有一根螺旋上升的玻璃制成的冷凝管,所述催化燃烧炉内壁上固定有翅片式加热管,翅片式加热管上下都设置有催化床,所述催化燃烧炉的壳体顶部内壁安装有多个喷洒头。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喷洒头内部填充有泡沫和干粉,每个喷洒头都与温度传感器和光学传感器电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催化燃烧炉的进气口二位于壳体侧壁上方,出气口二位于与进气口二相对的壳体侧壁下方,所述进气口二与出气口二在壳体内壁上都设置有活性炭盒,每个催化床架在壳体内壁伸出的与地面平行的两块载物台上,每块载物台上垂直安插有一块挡板,两块载物台之间的距离<催化床的长度,两块挡板之间的距离≥催化床的长度。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壳体内壁上固定有2-4个搅拌桨,每个搅拌桨都位于翅片式加热管下方的催化床之下。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搅拌桨下方有一层铁丝制成的过滤网固定在壳体内壁上。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抽拉式废料收集屉,废料收集屉的一端设置有拉手,壳体顶部设置有补气口,所述进气口二位于过滤网与废料收集屉之间。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冷凝罐左上方设置有进液口,出液口设置在与进液口对称的位置,进气口一设置在冷凝管下方入口处,出气口一设置在冷凝管上方出口
处,进气口一和出气口一都设置有控制开关的阀门。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1、冷凝管呈螺旋状,其中的气体与冷凝液的接触面积大,冷凝效率高;
14.2、催化燃烧炉设有两个催化床,将加热管夹在中间,气体与催化剂和加热管接触的面积增大,有效提高催化燃烧的效率;
15.3、催化燃烧炉壳体内壁顶侧设置有喷洒头,附带灭火剂,在设备中发生明火等危险情况时能够及时触发,喷洒灭火剂,为系统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提供进一步保障。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土壤污染修复尾气处理系统的透视正视图。
18.附图标识列表:
19.1、冷凝罐;2、催化燃烧炉;101、进液口;102、出液口;103、进气口一;104、冷凝管;105、出气口一;201、壳体;202、进气口二;203、出气口二;204、喷洒头;205、载物台;206、挡板;207、翅片式加热管;208、搅拌桨;209、过滤网;210、废料收集屉;211、拉手;212、补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土壤污染修复尾气处理系统。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冷凝罐1与催化燃烧炉2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尾气处理系统。首先从进液口101放入冷凝液,同时打开进气口一103处的阀门,土壤污染修复之后的尾气从进气口一103进入冷凝罐1,在泵的作用下自下而上向上通过冷凝管104。冷凝管104由玻璃制成,呈螺旋上升状,旨在增大气体与冷凝液的接触面积,提高冷凝效率。冷凝过程中,被冷凝物质仅发生物理变化而化学性质不变,故可直接回收利用。经过冷凝的气体从出气口一105流出,打开阀门,经过冷凝预处理的尾气从进气口二202进入催化燃烧炉2,先要经过活性炭盒,去除粉尘粒子,起到吸附杂质的作用。吸附之后的尾气经过第一个催化床,再与翅片式加热管207接触。所述催化床中填装有贵金属催化剂,例如铂催化剂。两个载物台205之间存在一定距离,使得催化床下方暴露一部分,以使得尾气与催化剂的接触面积更大,尽可能地提高催化效率。挡板206可在水平方向上对催化床起到限位作用,避免催化床位移,对燃烧炉内组件发生碰撞发生危险。翅片式加热管207下方还设置有一个催化床,增大尾气与催化剂接触的几率。在催化燃烧过程中,催化剂的作用是降低活化能,同时富集表面上的反应物分子以提高反应速率。借助于催化剂,有机尾气可以在较低的起燃温度下进行无焰燃烧,分解温度通常在200-250℃之间,氧化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以此循环,待完成后达标排放。催化燃烧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能,为后续的催化燃烧反应提供热能,同时加快了壳体201内的气体流动。壳体201内的搅拌桨208在内壁上工作,推动气体流动,使气体再次经过催化床,重复催化燃烧
的过程,使得催化燃烧更加彻底。出气口二203上方设置有铁丝制成的过滤网209,用于过滤较大的固体颗粒,避免排出的气体含有大颗粒。所述废料收集屉210在壳体201底部,外端设有拉手211,用于收集因重力而掉落的杂质颗粒,拉动拉手211可拉出废料收集屉210,使得倾倒废料颗粒更加方便。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壳体201顶端中央设置有补气口212,避免炉内因压强过高或氧气不充足发生爆炸危险。喷洒头204内填充有泡沫和干粉,每个喷洒头204都与温度传感器和光学传感器电连接,一旦检测到炉内发生明火燃烧,就会触动开关,喷射灭火剂,及时止损。
22.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仅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土壤污染修复尾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冷凝罐(1)和催化燃烧炉(2),冷凝罐(1)中的出气口一(105)与催化燃烧炉(2)的进气口二(202)通过管道直接连接,其中所述冷凝罐(1)中央贯穿有一根螺旋上升的玻璃制成的冷凝管(104),所述催化燃烧炉(2)内壁上固定有翅片式加热管(207),翅片式加热管(207)上下都设置有催化床,所述催化燃烧炉(2)的壳体(201)顶部内壁安装有多个喷洒头(2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污染修复尾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洒头(204)内部填充有泡沫和干粉,每个喷洒头(204)都与温度传感器和光学传感器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污染修复尾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燃烧炉(2)的进气口二(202)位于壳体(201)侧壁上方,出气口二(203)位于与进气口二(202)相对的壳体(201)侧壁下方,所述进气口二(202)与出气口二(203)在壳体(201)内壁上都设置有活性炭盒,每个催化床架在壳体(201)内壁伸出的与地面平行的两块载物台(205)上,每块载物台(205)上垂直安插有一块挡板(206),两块载物台(205)之间的距离<催化床的长度,两块挡板(206)之间的距离≥催化床的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污染修复尾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01)内壁上固定有2-4个搅拌桨(208),每个搅拌桨(208)都位于翅片式加热管(207)下方的催化床之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土壤污染修复尾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桨(208)下方有一层铁丝制成的过滤网(209)固定在壳体(201)内壁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污染修复尾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01)底部设置有抽拉式废料收集屉(210),废料收集屉(210)的一端设置有拉手(211),壳体(201)顶部设置有补气口(212),所述进气口二(202)位于过滤网(209)与废料收集屉(210)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污染修复尾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罐(1)左上方设置有进液口(101),出液口(102)设置在与进液口(101)对称的位置,进气口一(103)设置在冷凝管(104)下方入口处,出气口一(105)设置在冷凝管(104)上方出口处,进气口一(103)和出气口一(105)都设置有控制开关的阀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土壤污染修复尾气处理系统,其包含冷凝罐和催化燃烧炉,冷凝罐中的出气口一与催化燃烧炉的进气口二通过管道直接连接,其中所述冷凝罐中央贯穿有一根螺旋上升的玻璃制成的冷凝管,所述催化燃烧炉内壁上固定有翅片式加热管,翅片式加热管上下都设置有催化床,所述催化燃烧炉的壳体顶部内壁安装有多个喷洒头。本实用新型冷凝管呈螺旋状,其中的气体与冷凝液的接触面积大,冷凝效率高;催化燃烧炉设有两个催化床,将加热管夹在中间,气体与催化剂和加热管接触的面积增大,有效提高催化燃烧的效率。有效提高催化燃烧的效率。有效提高催化燃烧的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贵 张惠彬 刘亮 刘明 陈焦 任昌顺 殷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省地质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28
技术公布日:2023/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