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62354发布日期:2023-03-24 12:58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技术,一种鼓风式家用燃气灶燃烧器,包括风机和燃烧器,但仅局限于对燃烧过程中的一次空气进行有限补充,不能有效地补给二次空气,二次空气补给完全依靠燃烧器外部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受到整个燃气灶的结构影响,容易出现燃烧不充分,烟气中co超标,热效率低下等问题。为此,如一专利号为zl201120141967.3(授权公告号为202109479u)其公开了一种鼓风式家用燃气灶燃烧器,包括控制器,风机和燃烧器,燃烧器包括炉座、分火器、空气分配器、燃气分配器、导管、引射混合管和喷嘴,分火器上有燃烧火孔和二次空气通孔,通过接在风机出口两条空气管道,一条接在炉头喷嘴安装处,补给给一次空气,另一条接在炉头上部,补给二次空气,这样就直接控制燃气燃烧过程中一次空气系数和二次空气的分布保证燃气与空气混合均匀性。但该燃气灶燃烧器的二次空气是较均匀地分配至分火器上,仅适用于完全预混燃烧的燃烧器,但其热负荷小,难以满足我国烹饪要求,而现有大气式燃气灶燃烧器的外环,稳焰孔和主火孔是相同的一次空气系数,不利于同时调节烟气、效率、稳焰性能;现有稳焰孔二次空气相对于主火孔,补充不充足,稳焰孔温度低,火焰长,不稳定。现有内环,纯自然引射的引射能力有限,且烟气和效率存在矛盾的关系(提高燃烧器的效率需要降低排烟口,但排烟口降低又会使得烟气超标),故纯自然引射的燃烧器能达到的效率极限相对较低,为此,为了同时实现内、外环的充分燃烧,还需作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实现内、外环充分燃烧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有:
5.基座;
6.外环火盖,设置在基座之上,并且与基座之间形成外环混气室,所述外环火盖包括环状的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同心间隔设置的内环壁和外环壁,对应地,所述基座设置有与所述内环壁相抵的第一壁部以及与外环壁相抵的第二壁部;
7.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于所述第二壁部沿径向向外延伸有第三壁部,所述第三壁部与第二壁部围成位于外环混气室外围的稳焰室,所述外环火盖具有与第三壁部相抵的外周壁,并在所述外周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外环混气室连通的外出火孔以及与稳焰室连通的稳焰孔,所述基座对应所述稳焰室和外环混气室分别独立连接有用于向稳焰孔和外出火孔补充一次空气和燃气构成的混合气的第一引射管和第二引射管。
8.为了实现内环火盖的自然引射和鼓风二者结合的补风方式,优选地,所述基座于
所述外环混气室的内围还设置有内混气室,所述基座对应所述内混气室连接有供气管,所述供气管的中央具有供燃气流入的燃气管以及所述燃气管与供气管之间的间隔围成供外界一次空气流入其中的供气通道。
9.进一步地,所述供气通道与外部的供气部连接。该供气部能够提供顺畅以及足量的一次空气,能满足内混气室对应内火盖的充分燃烧,并且供气部的供气量能够根据其燃烧负荷而自行调节。
10.为了能将风机导出的风导向供气通道,优选地,所述供气部为风机以及供风机鼓出的风导入至供气通道的导流通道。
11.为了实现燃气管与导流通道的连接,优选地,所述导流通道包括有十字交叉型的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所述第一导流管的轴线与供气通道所在轴线平行,而第二导流管的轴线与供气通道所在轴线垂直,对应地,所述燃气管的管壁具有连接在第一导流管上的连接臂。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外环混气室外围独立设置稳焰室,这样能够更好地独立对稳焰孔进行稳焰调节,通过使得外环火盖的外出火孔和稳焰孔都能稳定燃烧,有效提高燃烧效率。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图1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15.图3为图1另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燃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18.如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有基座1、设置在基座1之上的外环火盖2,该外环火盖2与基座1之间形成外环混气室21,其中,外环火盖2包括环状的本体,本体包括同心间隔设置的内环壁22和外环壁23,对应地,基座1设置有与内环壁22相抵的第一壁部11以及与外环壁23相抵的第二壁部 12,基座1于第二壁部12还沿径向向外延伸有第三壁部13,第三壁部13与第二壁部12 围成位于外环混气室21外围的稳焰室3,外环火盖2具有与第三壁部13相抵的外周壁 24,并在外周壁24上设置有与外环混气室21连通的外出火孔241以及与稳焰室3连通的稳焰孔242,基座1对应稳焰室3和外环混气室21分别独立连接有用于向稳焰孔242 和外出火孔241补充一次空气和燃气构成的混合气的第一引射管30和第二引射管4。在外环混气室21外围独立设置稳焰室3,这样能够更好地独立对稳焰孔242进行稳焰调节,通过使得外环火盖2的外出火孔241和稳焰孔242都能稳定燃烧,有效提高燃烧效率。
19.具体地,为了实现内环火盖的自然引射和鼓风二者结合的补风方式,本实施例的基座1于外环混气室21的内围还设置有内混气室5,基座1对应内混气室5连接有供气管 6,供气管6的中央具有供燃气流入的燃气管61以及燃气管61与供气管6之间的间隔围成供外界一次空气流入其中的供气通道62,其中,供气通道62与外部的供气部连接,该供气部能够
提供顺畅以及足量的一次空气,能满足内混气室5对应内火盖的充分燃烧,并且供气部的供气量能够根据其燃烧负荷而自行调节,本实施例的供气部为风机7以及供风机7鼓出的风导入至供气通道62的导流通道71,通过导流通道71能将风机7导出的风导向供气通道62,另外,为了实现燃气管61与导流通道71的连接,本实施例的导流通道71包括有十字交叉型的第一导流管711和第二导流管712,第一导流管711的轴线与供气通道62所在轴线平行,而第二导流管712的轴线与供气通道62所在轴线垂直,对应地,燃气管61的管壁具有连接在第一导流管711上的连接臂611。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有:基座(1);外环火盖(2),设置在基座(1)之上,并且与基座(1)之间形成外环混气室(21),所述外环火盖(2)包括环状的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同心间隔设置的内环壁(22)和外环壁(23),对应地,所述基座(1)设置有与所述内环壁(22)相抵的第一壁部(11)以及与外环壁(23)相抵的第二壁部(1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于所述第二壁部(12)沿径向向外延伸有第三壁部(13),所述第三壁部(13)与第二壁部(12)围成位于外环混气室(21)外围的稳焰室(3),所述外环火盖(2)具有与第三壁部(13)相抵的外周壁(24),并在所述外周壁(24)上设置有与所述外环混气室(21)连通的外出火孔(241)以及与稳焰室(3)连通的稳焰孔(242),所述基座(1)对应所述稳焰室(3)和外环混气室(21)分别独立连接有用于向稳焰孔(242)和外出火孔(241)补充一次空气和燃气构成的混合气的第一引射管(30)和第二引射管(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于所述外环混气室(21)的内围还设置有内混气室(5),所述基座(1)对应所述内混气室(5)连接有供气管(6),所述供气管(6)的中央具有供燃气流入的燃气管(61)以及所述燃气管(61)与供气管(6)之间的间隔围成供外界一次空气流入其中的供气通道(6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通道(62)与外部的供气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部为风机(7)以及供风机(7)鼓出的风导入至供气通道(62)的导流通道(7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通道(71)包括有十字交叉型的第一导流管(711)和第二导流管(712),所述第一导流管(711)的轴线与供气通道(62)所在轴线平行,而第二导流管(712)的轴线与供气通道(62)所在轴线垂直,对应地,所述燃气管(61)的管壁具有连接在第一导流管(711)上的连接臂(61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有基座、设置在基座之上的外环火盖,其特征在于:基座于第二壁部沿径向向外延伸有第三壁部,第三壁部与第二壁部围成位于外环混气室外围的稳焰室,外环火盖具有与第三壁部相抵的外周壁,并在外周壁上设置有与外环混气室连通的外出火孔以及与稳焰室连通的稳焰孔,基座对应稳焰室和外环混气室分别独立连接有用于向稳焰孔和外出火孔补充一次空气和燃气构成的混合气的第一引射管和第二引射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外环混气室外围独立设置稳焰室,这样能够更好地独立对稳焰孔进行稳焰调节,通过使得外环火盖的外出火孔和稳焰孔都能稳定燃烧,有效提高燃烧效率。有效提高燃烧效率。有效提高燃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方晓艳 俞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30
技术公布日:2023/3/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