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燃料互掺混合的烧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27253发布日期:2023-05-11 13:34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燃料互掺混合的烧嘴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燃烧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多燃料互掺混合的烧嘴。


背景技术:

1、为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全世界都在推动“碳中和”、“碳达峰”的进程,对目前的能源结构进行调整和转型。但是,由于现阶段很难直接舍弃含碳燃料,企业唯有减少含碳燃料的使用量,在含碳燃料中掺混一些零碳燃料如氢、氨,以减少碳排放量。

2、其中,氨作为一种零碳燃料,具有高的含氢量(能量密度高)、生产与储存技术成熟,成本低的优点,有望很好替代化石燃料。可是,氨本身也存在着点火温度高、火焰稳定性差、氮氧化物生成量高的问题,不利于氨燃料的燃烧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燃料互掺混合的烧嘴,结构简单,成本低,能促使含碳燃料和氨气掺混燃烧,提高氨气的燃烧稳定性,降低氮氧化物的生成。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燃料互掺混合的烧嘴,包括:

4、燃料管,其具有燃料腔,所述燃料腔的前端为第一开口;

5、第一套筒,其具有助燃风腔,所述助燃风腔的前端为第二开口;

6、第一风盘,其覆盖设于第二开口,所述第一风盘的前端面设有喷头,所述喷头设有燃料孔,所述燃料管设于助燃风腔内,所述燃料管的前端贯穿第一风盘并与喷头连接,且所述第一开口与燃料孔相通,所述第一风盘设有均与助燃风腔相通的旋流槽和助燃风孔,所述助燃风孔和旋流槽均设有多个,并围绕喷头呈圆周布置,所述助燃风孔位于旋流槽和喷头之间;

7、第二套筒,其具有氨气腔,所述氨气腔的前端为第三开口,所述第一套筒设于氨气腔内,所述第一套筒的外周面和第二套筒的内周面之间设有第二风盘,所述第二风盘设有与氨气腔相通的氨气孔。

8、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燃料管内流动有含碳燃料的气体,该燃料气体经喷头的燃料孔流出,第一套筒内的一小部分空气从助燃风孔流出,并与燃料气体相混合,致使燃料气体快速燃烧以形成火焰,有助提高点火效率,同时,第一套筒内的另一部分空气从旋流槽流出,起到强力的搅拌作用,促使该部分空气与不完全燃烧的燃料烟气之间形成紊流,进一步混合均匀,令燃料气体燃烧更加充分,火焰更加稳定;而第二套筒内的氨气从氨气孔流出,并与从旋流槽流出的空气搅拌混合以形成同向旋转的氨气气流,通过燃料气体和氨气互掺混合,使得靠近火焰的那部分氨气能够稳定燃烧,以减少含碳燃料的燃烧量,从而降低碳排放,而且,由于氨气气流位于火焰的外侧,与火焰中心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部分未参与燃烧的氨气能够与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反应,有效降低氮氧化物的生成。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氨气孔设有多个并呈圆周布置,所述氨气孔呈从后往前倾斜向喷头。多个氨气孔呈圆周布置,可使氨气能够与从旋流槽流出的空气均匀接触,并且,氨气从倾斜设置的氨气孔流出,并吹向该部分空气,氨气往前流动的速度减少,使得氨气与该部分空气能充分接触并混合,让更多的氨气能够在火焰的加热氛围下被点着,且稳定燃烧,有利于提升氨气的燃烧利用率。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燃料孔设有多个并沿喷头的外周面均匀设置,所述燃料孔的中轴线与喷头的前后延伸的中轴线成一定的夹角。如此设计,令燃料气体能从喷头处均匀喷出,而且,燃料气体往前流动的速度降低,使得燃料气体与从助燃风孔喷出的空气接触的时间增加,令燃料气体能更快地被点着。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燃料孔的中轴线垂直于喷头的中轴线。如此设计,容易在喷头处加工出燃料孔,而且,从燃料孔流出的燃料气体往前流动速度为零,延长燃料气体和空气接触的时间,促进燃料气体和空气预混的效果,从而提高燃料气体的点火效率。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喷头沿其前后方向间隔设有多组所述燃料孔,相邻的两组所述燃料孔呈错开设置。如此设置,能在尺寸有限的喷头处增大燃料气体流出的面积,让燃料气体能够燃烧并形成稳定的火焰。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喷头的前端面凸起形成有凸部。如此设置能增加喷头的前端厚度,有助于增强喷头的耐烧蚀性,延长喷头的寿命。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喷头的横截面形状呈圆形。如此设计,便于加工出喷头,且令燃料气体从喷头的外周面均匀喷出。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燃料管、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呈圆筒状。如此设计,容易加工出燃料管、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提高制造效率。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助燃风孔呈从后往前倾斜向喷头。如此设置,能加强空气与燃料气体的预混效果,令燃料气体更容易点火成功。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燃料管、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和喷头呈同轴设置。如此设置,令烧嘴的结构设计合理,能保证燃料气体和氨气能掺混充分且燃烧的火焰稳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多燃料互掺混合的烧嘴,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燃料互掺混合的烧嘴,其特征在于,所述氨气孔(610)设有多个并呈圆周布置,所述氨气孔(610)呈从后往前倾斜向喷头(4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燃料互掺混合的烧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孔(410)设有多个并沿喷头(400)的外周面均匀设置,所述燃料孔(410)的中轴线与喷头(400)的前后延伸的中轴线成一定的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燃料互掺混合的烧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孔(410)的中轴线垂直于喷头(400)的中轴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燃料互掺混合的烧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400)沿其前后方向间隔设有多组所述燃料孔(410),相邻的两组所述燃料孔(410)呈错开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燃料互掺混合的烧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400)的前端面凸起形成有凸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燃料互掺混合的烧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400)的横截面形状呈圆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燃料互掺混合的烧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管(100)、第一套筒(200)和第二套筒(300)呈圆筒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燃料互掺混合的烧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助燃风孔(510)呈从后往前倾斜向喷头(40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燃料互掺混合的烧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管(100)、第一套筒(200)、第二套筒(300)和喷头(400)呈同轴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多燃料互掺混合的烧嘴,燃料管具有前端为第一开口的燃料腔;第一套筒具有前端为第二开口的助燃风腔;第一风盘覆盖设于第二开口,第一风盘的前端面设有带燃料孔的喷头,燃料管设于助燃风腔,燃料管的前端贯穿第一风盘并与喷头连接,且第一开口与燃料孔相通,第一风盘设有均与助燃风腔相通的旋流槽和助燃风孔,助燃风孔和旋流槽均设有多个并围绕喷头圆周布置,助燃风孔位于旋流槽和喷头之间;第二套筒具有前端为第三开口的氨气腔,第一套筒设于氨气腔,第一套筒的外周面和第二套筒的内周面之间设有第二风盘,第二风盘设有与氨气腔相通的氨气孔。该烧嘴能促使含碳燃料和氨气掺混燃烧,提高氨气的燃烧稳定性,降低氮氧化物的生成。

技术研发人员:祝守焱,杜建国,蒙臻明,曾磊,朱旭仁,柯善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德力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3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