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空气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07897发布日期:2023-10-22 03:47阅读:34来源:国知局
分体式空气锥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燃烧系统的部件,尤其涉及燃烧系统的火焰控制部件。


背景技术:

1、燃烧系统内的空气锥的工作原理为:助燃空气经过耐火砖喉口和空气锥的间隙后会在耐火砖阶梯处形成高速气流产生低压,局部低压区会使得集环喷嘴处得到更多的烟气,提高烟气和助燃空气的比率,从而使得燃烧器获得更低的nox排放。

2、但是目前的燃烧设备领域,由于炉膛的差异化和改造化导致的在燃烧过程中,炉膛内部压力上下波动、不稳定、产生背压、和内部结构受热程度的不确定性,空气锥需要做现场的拆装,更换以满足不同工况下的锅炉燃烧要求,稳定燃烧,获得更低的nox排放。空气锥尺寸不合适会导致助燃空气中的气流脉动,从而导致烟气和助燃空气的混合比例不当,燃烧器排放的nox超标。调整空气锥可以优化助燃空气的流体状态,降低助燃空气的气流脉动,提高烟气混合比率,加强混合的匀流和均衡性。从而保障设备的低nox排放,保障燃烧器的运行稳定和高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提出改进的空气锥。

2、为此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分体式空气锥,其包括锥形外罩、中心支撑管和将中心支撑管固定于锥形外罩的锥筒连接臂;其中,锥形外罩包括罩体,以及一端固定于罩体并自罩体径向向内延伸的多个向内支撑臂;中心支撑管包括管体以及固定于齐外壁上多个向外支撑臂,所述向外支撑臂的数量与所述向内支撑臂数量一致,位置与所述向内支撑臂的位置相对应从而使得每一个向外支撑臂可以与一个向内支撑臂通过可拆装的连接臂固定结构相连接以形成所述锥筒连接臂。

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锥形外罩包括自其后侧表面向其前侧表面形成的锥度;所述中心支撑管被定位为与罩体同心。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锥形外罩包括自其后侧表面向其前侧表面形成的锥度;所述中心支撑管被定位为与罩体偏心。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锥形外罩包括结构完全相同的第一半锥形外罩和第二半锥形外罩,所述第一半锥形外罩和第二半锥形外罩通过各自的边沿结构对合连接为一体。

6、在一些实施例中,借助辅助连接板实现位于所述空气锥的不同横截面位置的内向支撑臂与外向支撑臂的对接。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锥形外罩连接在中心支撑管的更靠后侧的横截面位置,并借助中间板实现内向支撑臂与外向支撑臂的对接。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锥筒连接臂为等间距均布的四根,其中的内向支撑臂和外向支撑臂均为板状辐条的形式。

9、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中心支撑管上还设置有径向固定螺丝用于固定中心枪。

10、本申请的分体式空气锥设计为可拆卸的形式,便于通过人孔,并能满足在较小的空间内更换空气锥的需求。优化了现场更换空气锥的流程,缩短更换的时间。



技术特征:

1.分体式空气锥,其特征在于:包括锥形外罩(1)、中心支撑管(2)和将所述中心支撑管(2)固定于锥形外罩(1)的锥筒连接臂(3);其中,锥形外罩(1)包括罩体,以及一端固定于罩体并自罩体径向向内延伸的多个向内支撑臂;中心支撑管(2)包括管体(21)以及固定于齐外壁上多个向外支撑臂,所述向外支撑臂的数量与所述向内支撑臂数量一致,位置与所述向内支撑臂的位置相对应从而使得每一个向外支撑臂可以与一个向内支撑臂通过可拆装的连接臂固定结构相连接以形成所述锥筒连接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空气锥,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外罩(1)包括自其后侧表面向其前侧表面形成的锥度;所述中心支撑管(2)被定位为与罩同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空气锥,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外罩(1)包括自其后侧表面向其前侧表面形成的锥度;所述中心支撑管(2)被定位为与罩体偏心。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分体式空气锥,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外罩(1)包括结构完全相同的第一半锥形外罩(1a)和第二半锥形外罩(1b),所述第一半锥形外罩(1a)和第二半锥形外罩(1b)通过各自的边沿结构对合连接为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空气锥,其特征在于:借助辅助连接板实现位于所述空气锥的不同横截面位置的内向支撑臂与外向支撑臂的对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体式空气锥,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外罩(1)连接在所述中心支撑管(2)的更靠后侧的横截面位置,并借助中间板实现内向支撑臂与外向支撑臂的对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空气锥,其特征在于:所述锥筒连接臂为等间距均布的四根,其中的内向支撑臂和外向支撑臂均为板状辐条的形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空气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心支撑管(2)上还设置有径向固定螺丝(23)用于固定中心枪(200)。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分体式空气锥,其包括锥形外罩、中心支撑管和将中心支撑管固定于锥形外罩的锥筒连接臂;其中,锥形外罩包括罩体,以及一端固定于罩体并自罩体径向向内延伸的多个向内支撑臂;中心支撑管包括管体以及固定于齐外壁上多个向外支撑臂,所述向外支撑臂的数量与所述向内支撑臂数量一致,位置与所述向内支撑臂的位置相对应从而使得每一个向外支撑臂可以与一个向内支撑臂通过可拆装的连接臂固定结构相连接以形成所述锥筒连接臂。本申请的分体式空气锥设计为可拆卸的形式,便于通过人孔,并能满足在较小的空间内更换空气锥的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陈磊,杨利军,连建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柘科(上海)燃烧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