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卤素危险废物的焚烧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61547发布日期:2023-06-15 03:28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危险废物焚烧处理,具体涉及一种高卤素危险废物的焚烧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1、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危险废物处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危险废物是指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或者感染性等一种或者几种危险特性的或不排除具有危险特性,可能对环境或者人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需要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的固液废物。

2、目前,危险废物处理以焚烧法为主,利用废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在高温下氧化、热解而被破坏,能在极大程度上实现无害化和减量化,同时还能回收余热。危险废物焚烧处理的常规工艺为:混料配伍后进入回转窑焚烧得一次烟气,一次烟气进入二燃室燃烧得二次烟气,二次烟气经过余热锅炉回收热量、再通过急冷脱酸塔降温,然后经过干式反应装置的消石灰及活性炭吸附二恶英及重金属、布袋除尘器除去粉尘、湿法脱酸塔脱除废酸、烟气加热器加热升温,最后经过烟囱排出。

3、一般为了保证尾气排放达标、设备使用寿命及系统的正常运行,物料配伍时对卤素含量有严格的要求,尤其是氟、氯的含量。如果氟、氯含量过高,一方面容易造成系统烟道腐蚀,使用寿命变短;另一方面,焚烧处理会产生大量的氟化氢、氯化氢、氯气等,使尾气中二恶英和酸性气体含量超标。中国专利cn112212335a公开了一种危险废物焚烧工艺及系统,其配伍过程中,要求每千克危险废物中卤素的质量分数在2%以下;优选为1%以下。但是目前来自农药和化工行业的危险废弃物中的氟、氯含量不断升高,卤素含量可达10%,常规工艺处理已经不能满足处理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处理工艺处理卤素含量较高的危险废物焚烧时,易出现烟道腐蚀、尾气超出脱酸负荷乃至尾气超排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卤素危险废物的焚烧处理工艺,具体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步骤:

2、(1)按高卤素危险废物卤素分子总量的65%~90%加入碱土金属氧化物粉末混匀得待处理料;(2)选配余渣率为5%~13%、渣灰熔点为1000~1100℃、热值与高卤素危险废物互补的配料,与待处理料混匀得到配伍料;(3)将配伍料投入回转窑焚烧,水分和烟气自回转窑扩散至二燃室继续燃烧;(4)燃尽烟气进入余热锅炉回收热量并脱硝,依次经过急冷塔、干式反应装置、布袋除尘装置、两级湿法脱酸系统和静电除尘装置后达标排放。

3、加入碱土金属氧化物粉末,使焚烧物料中有充足的碱性离子代替氢离子与卤素离子结合,产物为固态盐,从而减少氯气、氯化氢和氟化氢的产生,减轻对烟道的腐蚀作用和后续工艺的脱酸负担。

4、进一步的,步骤(1)中,高卤素危险废物的卤素含量为10%~25%。

5、进一步的,步骤(1)中,碱土金属氧化物为氧化钙或氧化镁。

6、进一步的,步骤(2)中,还加入液体危险废物,搅拌混合均匀。

7、进一步的,步骤(2)中,配料的用量为高卤素危险废物总量的1~3倍。

8、进一步的,步骤(3)中,回转窑的窑头区域温度为850~880℃,窑尾区域温度为950~980℃。

9、进一步的,通过窑尾观察口和捞渣机观察窑尾物料情况,如有熔融底盐或结焦,提高窑尾温度至1000℃,并向回转窑中投入块径15~25cm的发泡砖或压缩铁皮桶。

10、进一步的,步骤(3)中,二燃室的温度为1100~1150℃。

11、进一步的,两级湿法脱酸系统内碱液维持ph为7.5~8.5,并向碱液中投加1%~2%的还原剂。碱液中加入还原性药剂,可使不溶于水的brox转化为hbr,加强脱溴能力。

12、进一步的,步骤(4)中,每3~4h检查两级湿法脱酸系统的ph、含盐量及还原性,含盐量超过5%时需置换系统内碱液总量的10%。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4、本发明提供的高卤素危险废物的焚烧处理工艺,通过利用碱土金属离子与卤素离子结合成盐的方式,提高了高卤素危险废物的处置效率,避免卤素离子高温下形成卤化氢酸性气体,及其所导致的烟道腐蚀、尾气超出脱酸负荷乃至尾气超排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高卤素危险废物的焚烧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焚烧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高卤素危险废物的卤素含量为10%~2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焚烧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碱土金属氧化物为氧化钙或氧化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焚烧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还加入液体危险废物,搅拌混合均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焚烧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配料的用量为高卤素危险废物总量的1~3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焚烧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回转窑的窑头区域温度为850~880℃,窑尾区域温度为950~980℃。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焚烧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通过窑尾观察口和捞渣机观察窑尾物料情况,如有熔融底盐或结焦,提高窑尾温度至1000℃,并向回转窑中投入块径15~25cm的发泡砖或压缩铁皮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焚烧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二燃室的温度为1100~115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焚烧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两级湿法脱酸系统内碱液维持ph为7.5~8.5,并向碱液中投加1%~2%的还原剂。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焚烧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每3~4h检查两级湿法脱酸系统的ph、含盐量及还原性,含盐量超过5%时置换系统内碱液总量的10%。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危险废物焚烧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卤素危险废物的焚烧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按高卤素危险废物卤素分子总量的65%~90%加入碱土金属氧化物粉末混匀得待处理料;(2)选配余渣率为5%~13%、渣灰熔点为1000~1100℃、热值与高卤素危险废物互补的配料,与待处理料混匀得到配伍料;(3)将配伍料投入回转窑焚烧,水分和烟气自回转窑扩散至二燃室继续燃烧;(4)燃尽烟气进入余热锅炉回收热量并脱硝,经过尾部净化装置后达标排放。本发明通过利用碱土金属离子与卤素离子结合成盐的方式,提高了高卤素危险废物的处置效率,避免卤素离子高温下形成卤化氢酸性气体,及其所导致的烟道腐蚀、尾气超出脱酸负荷乃至尾气超排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王风臣,龙殿发,刘晓东,赵恒,李健,李红跃,李淦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平福环境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