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焚烧炉用燃烧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08428发布日期:2023-07-27 20:02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液焚烧炉用燃烧头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气液焚烧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液焚烧炉用燃烧头。


背景技术:

1、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废水、废气排放量日益增加,污染十分严重,其中含有bod大于100mg/l、cod大于2000mg/l的有机废水通常被称为高浓度有机废液。这些废液通常具有可燃性、腐蚀性、急性毒性、浸出毒性、反应性、传染性、致癌、致畸、致突变等一种或几种危害特性。常见的处理有机废液的方法有溶剂萃取法、膜分离法、氧化法、吸附法和焚烧法。其中的溶剂萃取法、膜分离法、氧化法、吸附法都很难彻底消除有机废液的危害,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2、焚烧法主要使用气液焚烧炉进行处理废液,气液焚烧炉结构简单,通常为内衬耐火材料的圆筒(水平或垂直放置),配有一个或多个燃烧器。其原理是将废气、废液加压后,通过雾化器雾化为细小液滴后,在高温火焰区域内以悬浮态燃烧,燃烧温度控制在1000~1150℃左右,最高不能超过1200℃,最低不能低于900℃。焚烧后烟气温度可通过余热锅炉进行再利用产生蒸汽,烟气温度经过再利用后温度从1100℃降到300℃左右,最低不能低于280℃。

3、焚烧法目前使用的雾化器需要通过蒸汽加压的方式消耗蒸汽对废液进行雾化,蒸汽使用量大,一般为20%,雾化不便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

2、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3、本申请提供一种气液焚烧炉用燃烧头,包括燃烧器以及雾化器,所述燃烧器包括燃烧器本体以及第一管,所述第一管穿设在所述燃烧器本体上,所述第一管外壁与所述燃烧器本体内壁之间形成第一流通域,所述第一流通域用于接收可燃气体,所述燃烧器本体上还形成有燃烧端,所述燃烧端设置有气孔,所述气孔与所述第一流通域连通用于向所述燃烧端提供可燃气体;

4、所述雾化器包括第二管以及第三管,所述第二管内套在所述第一管内,所述第二管包括文丘里管段,所述文丘里管段设置在所述燃烧端一侧并形成有雾化区,所述第三管设置在所述第二管内,所述第三管用于向所述文丘里管段通入废气,所述第二管的内壁与所述第三管的外壁之间形成有第二流通域,所述第二流通域与所述第一流通域不相连通,所述第二流通域用于接收废液并将废液通入所述文丘里管段。

5、本发明的燃烧头可以通过文丘里管段将废气、废液混合雾化为细小液滴,并将雾化的液滴在高温火焰区域内以悬浮态燃烧,不需要消耗蒸汽对废液进行雾化,整个雾化过程方便快捷易于操作;通过第二流通域以及第三管,实现了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液的同时,也可以处理有机废气。

6、实际使用时,与文丘里喷射器喷射原理相同,工作流体为液体,引射流体为气体,从微观上来看,含有文丘里管段的的雾化器内部流态变化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气液相对运动段,第二阶段为液滴运动阶段,第三阶段为气液泡沫运动阶段,当气液到达第三阶段时,气液充分混合并雾化,达到燃烧条件。

7、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丘里管段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液段、喉口段以及扩散段,所述第三管的出口设置在所述进液段的入口,所述扩散段末端形成所述雾化区。

8、所述文丘里管段的扩散段结构简单,随着靠近高温燃烧区,所述扩散段管径逐渐增大,实际运用时,当废液中含有较大颗粒物时,雾化器在高温下不易产生结盐现象,也将管路堵塞的情况大大降低。

9、进一步的,所述气孔包括多个,所述燃烧端形成有锥形侧壁,多个所述气孔间隔设置在所述锥形侧壁上。

10、可燃气体通过所述锥形侧壁上的气孔从所述第一流通域内倾斜喷出,便于增大可燃气体与助燃剂接触,以便点燃,同时也可增大燃烧区,以更充分的点燃雾化区的细小液滴。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包括多个,所述雾化器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管间隔设置所述燃烧器本体上,多个所述雾化器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上。

12、设置多个雾化器可大大提升雾化废液的倍数,以便于增大废气废液的处理效率。

13、进一步的,所述燃烧器本体上还形成有进气端,所述进气端与所述燃烧端上分别相对应的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管的两端分别穿设在所述通孔上。

14、进一步的,燃烧器本体外侧壁上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靠近所述进气端设置,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用于将所述燃烧头安装在气液焚烧炉上。

15、实际使用时,所述燃烧头固定在气液焚烧炉上,所述燃烧端伸入焚烧室内,所述进气端设置在气液焚烧室外部,所述安装部即便于将所述燃烧头安装在气液焚烧炉上。

16、进一步的,所述燃烧器本体上还形成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靠近所述进气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一流通域连通。

17、实际使用时,所述第一进气口与可燃气体源连通,并向所述第一流通域通入可燃气体。

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气口上设置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便于与所述可燃气体源装置连通。

1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流通域靠近所述进气端的一端形成有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用于与废液源连接。

20、通过所述第二进气口,可将所述废液注入所述第二流通域,所述第二进气口设置在远离所述燃烧端,便于为废液进入文丘里管段蓄势。

21、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管远离所述文丘里管段的一端凸出所述进气端设置,并形成第三进气口,所述第三进气口用于与废气源连接。

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3、(1)本发明的燃烧头可以通过文丘里管段将废气、废液混合雾化为细小液滴,并将雾化的液滴在高温火焰区域内以悬浮态燃烧,不需要消耗蒸汽对废液进行雾化,整个雾化过程方便快捷易于操作;通过第二流通域以及第三管,实现了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液的同时,也可以处理有机废气。

24、(2)所述文丘里管段的扩散段结构简单,随着靠近高温燃烧区,所述扩散段管径逐渐增大,实际运用时,当废液中含有较大颗粒物时,雾化器在高温下不易产生结盐现象,也将管路堵塞的情况大大降低。



技术特征:

1.一种气液焚烧炉用燃烧头,包括燃烧器以及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包括燃烧器本体以及第一管,所述第一管穿设在所述燃烧器本体上,所述第一管外壁与所述燃烧器本体内壁之间形成第一流通域,所述第一流通域用于接收可燃气体,所述燃烧器本体上还形成有燃烧端,所述燃烧端设置有气孔,所述气孔与所述第一流通域连通用于向所述燃烧端提供可燃气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焚烧炉用燃烧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丘里管段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液段、喉口段以及扩散段,所述第三管的出口设置在所述进液段的入口,所述扩散段末端形成所述雾化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焚烧炉用燃烧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孔包括多个,所述燃烧端形成有锥形侧壁,多个所述气孔间隔设置在所述锥形侧壁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焚烧炉用燃烧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包括多个,所述雾化器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管间隔设置所述燃烧器本体上,多个所述雾化器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焚烧炉用燃烧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本体上还形成有进气端,所述进气端与所述燃烧端上分别相对应的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管的两端分别穿设在所述通孔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气液焚烧炉用燃烧头,其特征在于,燃烧器本体外侧壁上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靠近所述进气端设置,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用于将所述燃烧头安装在气液焚烧炉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气液焚烧炉用燃烧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本体上还形成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靠近所述进气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一流通域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气液焚烧炉用燃烧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口上设置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便于与所述可燃气体源装置连通。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气液焚烧炉用燃烧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通域靠近所述进气端的一端形成有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用于与废液源连接。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气液焚烧炉用燃烧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远离所述文丘里管段的一端凸出所述进气端设置,并形成第三进气口,所述第三进气口用于与废气源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气液焚烧炉用燃烧头,包括燃烧器与雾化器,燃烧器包括燃烧器本体与第一管,第一管外壁与燃烧器本体内壁之间形成第一流通域,第一流通域用于接收可燃气体,燃烧器本体上有气孔,气孔用于向燃烧端提供可燃气体;雾化器包括第二管与第三管,第二管包括文丘里管段,第三管设置在第二管内,第三管用于向文丘里管段通入废气,第二管的内壁与第三管的外壁之间形成有第二流通域,第二流通域与第一流通域不相连通,第二流通域用于接收废液。本燃烧头可以通过文丘里管段将废气、废液混合雾化为细小液滴,并将雾化的液滴在高温火焰区域内以悬浮态燃烧,不需要消耗蒸汽对废液进行雾化,整个雾化过程方便快捷易于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张丹,袁祥健,王曦文,王正鲁,梁春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德力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1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