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的垃圾处理焚烧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27027发布日期:2023-07-28 05:22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的垃圾处理焚烧炉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力管,具体涉及一种节能的垃圾处理焚烧炉。


背景技术:

1、人们的生活中会大量的生活垃圾,传统的处理方式有填埋或焚烧,填埋会占用较多的土地资源,垃圾焚烧通常在焚烧炉中进行,现有的垃圾焚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烟气,且烟气的温度比较高,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使整个焚烧系统不够节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节能的垃圾处理焚烧炉,可对烟气余热进行利用,并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使系统更节能。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节能的垃圾处理焚烧炉,焚烧炉,所述焚烧炉内设有燃烧层,燃烧层的下方设有炉排,所述焚烧炉的顶部设有排烟口,所述焚烧炉的侧壁设有喷枪燃气口、助燃气体进口;

3、干燥仓,其连接于焚烧炉的入料口,干燥仓的外壁设有中空的加热夹层,所述加热夹层上的加热介质入口通过第一烟气管道与所述排烟口连接,其加热介质出口通过第二烟气管道连接至烟气处理装置;

4、换热管,其具有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的进气口通过第三烟气管道与所述排烟口连接,所述内管的出气口通过第四烟气管道连接至所述烟气处理装置,所述外管的进气口与引风机连接,所述外管的出气口通过助燃气体管道与所述助燃气体进口连接,

5、清灰机构,其连接于内管的进气端,用于向内管中输入疏通气流以清除灰尘。

6、进一步的,所述炉排呈三级阶梯状从上往下倾斜设置。

7、进一步的,每一级炉排的倾斜角度相等,所述炉排的倾斜角度20-30°。

8、进一步的,所述内管与外管之间设有螺旋状的气流通道。

9、进一步的,所述外管的外壁还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包括从内向外设置的保温棉层、陶瓷纤维板层。

10、进一步的,每一炉排的下方设有灰渣斗,每一灰渣斗的底端相互连通至灰渣收集斗,所述灰渣收集斗的底部设有排渣口。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烟气管道、第二烟气管道、第三烟气管道、第四烟气管道、助燃气体管道上均连接有第一控制阀。

12、进一步的,所述清灰机构包括清灰气流管和第二控制阀,所述清灰气流管的一端与所述内管的进气口连通,其另一端连通高压气体装置,所述第二控制阀安装在清灰气流管上。

13、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利用部分烟气余热对干燥仓中垃圾进行干燥,并通过设置换热管,利用部分烟气余热与进入焚烧炉中的助燃气体换热,提高进入炉体内阻燃气体的问题,确保焚烧炉中内的温度不受影响,可充分的利用烟气余热,降低系统能耗,同时通过设置清灰装置,使换热管能够及时清灰,避免粉尘沉积,降低换热效率。该可对烟气余热进行利用,并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使系统更节能。



技术特征:

1.一种节能的垃圾处理焚烧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的垃圾处理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排呈三级阶梯状从上往下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节能的垃圾处理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每一级炉排的倾斜角度相等,所述炉排的倾斜角度20-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的垃圾处理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与外管之间设有螺旋状的气流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节能的垃圾处理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的外壁还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包括从内向外设置的保温棉层、陶瓷纤维板层。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节能的垃圾处理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每一炉排的下方设有灰渣斗,每一灰渣斗的底端相互连通至灰渣收集斗,所述灰渣收集斗的底部设有排渣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的垃圾处理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烟气管道、第二烟气管道、第三烟气管道、第四烟气管道、助燃气体管道上均连接有第一控制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的垃圾处理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灰机构包括清灰气流管和第二控制阀,所述清灰气流管的一端与所述内管的进气口连通,其另一端连通高压气体装置,所述第二控制阀安装在清灰气流管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电力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节能的垃圾处理焚烧炉,包括焚烧炉、干燥仓、换热管和清灰机构,焚烧炉内设有炉排,焚烧炉上设有排烟口、喷枪燃气口、助燃气体进口;干燥仓连接于焚烧炉的入料口,干燥仓的外壁设有中空的加热夹层,加热夹层上的入口与排烟口连接,其出口连接至烟气处理装置;换热管具有内管和外管,内管的进气口通过第三烟气管道与排烟口连接,内管的出气口通过第四烟气管道连接至烟气处理装置,外管的进气口与引风机连接,外管的出气口通过助燃气体管道与助燃气体进口连接,清灰机构连接于内管的进气端,用于向内管中输入疏通气流以清除灰尘。该焚烧炉可回收利用烟气余热,并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使系统更节能。

技术研发人员:吴伟军,陈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绿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3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