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25141发布日期:2023-11-22 18:23阅读:28来源:国知局
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燃气灶具,例如涉及一种燃烧器。


背景技术:

1、目前,现有的燃烧器一般包括一个或多个外火盖、一个内火盖构成,在外火盖及内火盖中间必须有空腔,构成二次空气的流道,对内火盖进行空气补给。

2、燃烧器点燃后的稳定燃烧判断,主要通过热电偶实现,热电偶通常安装在内火盖的出火孔位置,当溢锅产生时,如果溢液过大,因为外火盖直径大,首先是内火盖火焰熄灭,热电偶无火焰灼烧后将电磁阀关闭。

3、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4、相关技术中,有的燃烧器将热电偶设置在外火盖处,这样如何设置热电偶对应的火孔和燃气通道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5、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2、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燃烧器,以解决外电偶设置在外火盖时相对应的火孔和燃气通道的问题。

3、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燃烧器,燃烧器包括:炉头,限定出内混气腔和外混气腔,外混气腔位于内混气腔的外侧;内火盖,位于内混气腔的上方;外火盖,位于外混气腔的上方,外火盖构造有第一火孔;热电偶,位于外火盖的外侧,并与第一火孔相对应;其中,炉头还限定出气路流道,气路流道连通内混气腔和外火盖,用于向第一火孔提供燃气。

4、可选地,外火盖限定出外混气室,外火盖位于外混气腔的上方,外混气室与外混气腔相连通;外火盖包括:顶壁,呈环形;外侧壁,自顶壁的外端部向下延伸;内侧壁,自顶壁的内端部向下延伸,与外侧壁和顶壁围合出外混气室;挡筋,位于外混气室内;其中,挡筋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挡筋沿外混气室的周向间隔设置,两个挡筋与顶壁、内侧壁和外侧壁围合出传气腔,传气腔连通气路流道和第一火孔。

5、可选地,外火盖限定出传火通道,传火通道连通沿外火盖的径向贯穿外火盖,传火通道的外端部与热电偶相对应,传火通道的内端部与内火盖相连通。

6、可选地,传火通道水平延伸,或者,沿从外到内的方向,传火通道向上倾斜。

7、可选地,传火通道的底壁设有第二火孔,第二火孔与气路流道相连通。

8、可选地,传火通道的内端部构造有导流板,导流板位于传火通道的内端部的上方,并朝向内火盖延伸,以引导传火通道内的气流流向内火盖。

9、可选地,导流板呈半圆柱状凸起,且半圆柱状凸起的开口向下。

10、可选地,燃烧器还包括:点火针,位于外火盖的外侧,外火盖构造有点火孔,点火孔与点火针相对应。

11、可选地,燃烧器还包括:高透板,盖设于内火盖的上方,高透板的外径大于或等于内火盖,以遮挡内火盖的出火孔,且内火盖产生热量能够穿过高透板传递至锅底。

12、可选地,外火盖包括大气式火盖;和/或,内火盖包括红外式燃烧板。

13、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14、热电偶与设置在外火盖的第一火孔相对应,这样第一火孔处的火焰能够灼烧热电偶,保证热电偶的熄火保护功能。气路流道能够将内混气腔的燃气引导至外火盖处,然后流至第一火孔处,也就是说,气路流道用于专门向第一火孔提高燃气,进而保证设于外火盖外侧的热电偶能够正常工作,保证其熄火保护功能。

15、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技术特征:

1.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燃气灶具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燃烧器。燃烧器包括:炉头,限定出内混气腔和外混气腔,外混气腔位于内混气腔的外侧;内火盖,位于内混气腔的上方;外火盖,位于外混气腔的上方,外火盖构造有第一火孔;热电偶,位于外火盖的外侧,并与第一火孔相对应;其中,炉头还限定出气路流道,气路流道连通内混气腔和外火盖,用于向第一火孔提供燃气。气路流道能够将内混气腔的燃气引导至外火盖处,然后流至第一火孔处,也就是说,气路流道用于专门向第一火孔提高燃气,进而保证设于外火盖外侧的热电偶能够正常工作,保证其熄火保护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贺立军,许升,吴勇,方松青,孙东光,苑善通,马晨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