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式燃烧方式的炉头和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14482发布日期:2024-01-06 23:14阅读:25来源:国知局
大气式燃烧方式的炉头和灶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燃气具,特别涉及一种大气式燃烧方式的炉头和灶具。


背景技术:

1、现有的家用燃气灶,按照燃气燃烧方式可以分为大气式燃烧方式的燃气灶和预混燃烧方式的燃气灶,其中,大气式燃烧方式的燃气燃烧过程分为以下两步:燃气与一次空气的混合物从燃气灶的火孔喷出后,被周围的高温烟气点燃,产生化学反应,生成醛类及醇类中间物质,同时放出部分热量,这一过程可称为一次燃烧;醛类及醇类中间物质与周围的二次空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部分热量,完成完全燃烧。

2、现有的大气式燃烧方式的灶具炉头大多采用双环结构,其特点是有内、外两个燃气引射管,内引射管负责炉头的中心火力,外引射管则负责炉头的外环火力。在日常对平底锅或尖底锅加热的过程中,由于大气式燃烧方式本身的特点,以及炉头在中心部位二次空气补充方面存在不足,使得被加热的锅具底部中心区域接触的燃气火焰都是温度相对较低的一次燃烧产物,加热能力较差,锅具底部中心区域温度较低,不符合国人猛火烹饪需求,也影响灶具的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大气式燃烧方式的炉头,燃气与一次空气的混合物从第二火孔喷出、完成一次燃烧后,能够通过第二通气间隙迅速与二次空气接触,完成完全燃烧,且燃气燃烧后的火焰集中在锅具底部的中心区域,能够有效加热锅具底部的中心区域,有利于提升炉头加热效率,较好地满足消费者的猛火烹饪需求。

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该大气式燃烧方式的炉头的灶具。

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大气式燃烧方式的炉头,其包括中心火盖和外环组件,所述中心火盖上设有第一火孔,所述外环组件呈环状结构并对应设有环状的配气室,所述中心火盖位于所述外环组件的环内侧,所述外环组件的下方设有与外部大气连通的第一通气间隙,所述外环组件设有向所述中心火盖延伸的燃烧件,所述燃烧件的内部设有与所述配气室连通的出气通道,所述燃烧件的上侧设有与所述出气通道连通的第二火孔,所述燃烧件设有至少六个并环绕所述中心火盖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燃烧件之间形成有第二通气间隙,所述第二通气间隙与所述第一通气间隙连通。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大气式燃烧方式的炉头,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工作时,燃气与一次空气的混合物从中心火盖对应的引射管进入至中心火盖内部,然后从第一火孔喷出;与此同时,燃气与一次空气的混合物从外环组件对应的引射管进入外环组件的配气室,然后从配气室分别进入至多个燃烧件的出气通道中,并从第二火孔喷出;燃气与一次空气的混合物从对应的火孔喷出后,与周围的高温气体接触,点火后完成一次燃烧,生成中间物质;二次空气从外环组件下方的第一通气间隙进入,通过燃烧件之间的第二通气间隙,进入至上方的燃烧区域;燃气一次燃烧后的中间物质与二次空气接触,在上方的燃烧区域内完成完全燃烧。通过在外环组件间隔环设有至少六个燃烧件,使得燃气与一次空气的混合物从第二火孔喷出、完成一次燃烧后,能够通过第二通气间隙迅速与二次空气接触,完成完全燃烧,且燃气燃烧后的火焰集中在锅具底部的中心区域,能够有效加热锅具底部的中心区域,有利于提升炉头加热效率,较好地满足消费者的猛火烹饪需求。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环组件于所述燃烧件的下方设有空气调节板,所述空气调节板上对应设有多个通气孔,多个所述通气孔环绕所述中心火盖分布设置,所述第二通气间隙通过所述通气孔与所述第一通气间隙连通。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气调节板的中部设有避让孔并于所述避让孔处设有沿纵向延伸的连接筒,所述连接筒上对应所述燃烧件设有连接孔,所述燃烧件的端部插设于对应的所述连接孔。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气通道的通道截面面积沿所述外环组件向所述中心火盖的方向递减。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配气室和所述出气通道之间设有流量调节结构,所述流量调节结构能够调节所述配气室与对应的所述出气通道之间的通气面积。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流量调节结构包括调节环,所述调节环设于所述配气室内,所述调节环的壁部对应所述出气通道的进口端设置并能够部分遮挡所述出气通道的进口端,所述调节环的壁部对应不同所述出气通道的遮挡程度不一。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燃烧件设于所述外环组件的环内侧,所述外环组件上设有与所述配气室连通的第三火孔,所有所述第二火孔的出气面积之和大于所有所述第三火孔之和的二分之一。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燃烧件设于所述外环组件的环内侧,所述第二火孔的设置平面位置低于所述外环组件的上侧出口位置且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毫米。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大气式燃烧方式的炉头还包括承液盘,所述承液盘位于所述中心火盖和所述外环组件的下方,所述承液盘与所述外环组件上下间隔设置,以使所述承液盘与所述外环组件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通气间隙。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灶具,其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大气式燃烧方式的炉头。

1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灶具,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采用上述的大气式燃烧方式的炉头,能够使燃气燃烧后的火焰集中在锅具底部的中心区域,能够有效加热锅具底部的中心区域,有利于提升灶具加热效率,较好地满足消费者的猛火烹饪需求。

15、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大气式燃烧方式的炉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气式燃烧方式的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组件于所述燃烧件的下方设有空气调节板,所述空气调节板上对应设有多个通气孔,多个所述通气孔环绕所述中心火盖分布设置,所述第二通气间隙通过所述通气孔与所述第一通气间隙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气式燃烧方式的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板的中部设有避让孔并于所述避让孔处设有沿纵向延伸的连接筒,所述连接筒上对应所述燃烧件设有连接孔,所述燃烧件的端部插设于对应的所述连接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气式燃烧方式的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通道的通道截面面积沿所述外环组件向所述中心火盖的方向递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气式燃烧方式的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气室和所述出气通道之间设有流量调节结构,所述流量调节结构能够调节所述配气室与对应的所述出气通道之间的通气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气式燃烧方式的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调节结构包括调节环,所述调节环设于所述配气室内,所述调节环的壁部对应所述出气通道的进口端设置并能够部分遮挡所述出气通道的进口端,所述调节环的壁部对应不同所述出气通道的遮挡程度不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气式燃烧方式的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件设于所述外环组件的环内侧,所述外环组件上设有与所述配气室连通的第三火孔,所有所述第二火孔的出气面积之和大于所有所述第三火孔之和的二分之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气式燃烧方式的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件设于所述外环组件的环内侧,所述第二火孔的设置平面位置低于所述外环组件的上侧出口位置且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毫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气式燃烧方式的炉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承液盘,所述承液盘位于所述中心火盖和所述外环组件的下方,所述承液盘与所述外环组件上下间隔设置,以使所述承液盘与所述外环组件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通气间隙。

10.一种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大气式燃烧方式的炉头。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大气式燃烧方式的炉头和灶具,炉头包括中心火盖和外环组件,中心火盖上设有第一火孔,外环组件呈环状结构并对应设有环状的配气室,中心火盖位于外环组件的环内侧,外环组件的下方设有与外部大气连通的第一通气间隙,外环组件设有向中心火盖延伸的燃烧件,燃烧件的内部设有与配气室连通的出气通道,燃烧件的上侧设有与出气通道连通的第二火孔,燃烧件设有至少六个并环绕中心火盖间隔设置,相邻两个燃烧件之间形成有第二通气间隙,第二通气间隙与第一通气间隙连通。本技术能够使燃气燃烧后的火焰集中在锅具底部的中心区域,有利于提升灶具加热效率,较好地满足消费者的猛火烹饪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舒志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舒志新
技术研发日:20230725
技术公布日:2024/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