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器用复合预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32240发布日期:2024-02-02 21:57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燃烧器用复合预混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燃气燃烧器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预混燃烧器的复合预混器。


背景技术:

1、国家环保政策日趋严格,对锅炉氮氧化物排放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燃气的燃烧来说,nox的生成机理主要是热力型,即当火焰温度足够高,会破坏n2共价键得到游离的n离子,与氧原子结合形成nox。贫燃预混燃烧是降低nox排放的有效手段,混合气越接近贫燃极限,越能够抑制nox生成,而接近贫燃极限的燃烧稳定性极为关键。

2、目前应用在贫预混燃烧器上的预混器,一般采用旋流剪切以增强混合,对于天然气燃气,需要较长的混合段且风阻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烧器用复合预混器,所述燃烧器用复合预混器既可以使风、气均匀混合,从而达到降低燃烧温度、抑制nox生成的效果,又可以降低风阻。

2、具体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燃烧器用复合预混器,包括外管、隔离管、喷头和旋流片;

4、外管内同轴套设隔离管、喷头,隔离管至少一端封闭,喷头设置于隔离管上游,喷头上游与燃气输送管路相连通,喷头下游封闭;

5、喷头由燃气入口和中心体构成,燃气入口位于喷头上游,中心体位于喷头下游,中心体外表面周向由上游至下游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环形分布的支管、小钝体和旋流片,其中支管和小钝体错位设置;所述支管中空并与中心体连通,所述小钝体为封闭结构;

6、中心体与外管之间构成环形的强预混通道,隔离管与外管之间构成环形的后预混通道。

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支管朝向燃气入口的一面为弧面,弧面上开设多个通孔作为燃气喷口,背向燃气入口的一面中心线上设置有分流片。

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小钝体朝向燃气入口的一面为弧面,背向燃气入口的一面中心线上设置有分流片。

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外管入口为缩口。

1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隔离管出口为缩口。

1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隔离管一端封闭时,上游端封闭。

1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燃气入口的直径小于中心体的直径。

13、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中心体的直径与隔离管的直径相同。

14、进一步优选的,旋流片倾斜设置,且与中心体轴向的夹角为30°-45°。

1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上游为燃气或空气的输入端一侧,下游为燃气或空气的输出端一侧。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7、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器用复合预混器能够应用于预混燃烧器,可大幅度提升燃气-空气掺混均匀度,减小阻力,吸收和降低气流扰动,提高贫预混火焰的稳定燃烧性能。

18、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器用复合预混器的支管、小钝体之间交错阵列排布,每个直管或小钝体与对应的分流片两侧都形成两个对称的驻涡腔,所以空气和燃气-空气混合气在支管、小钝体之间形成的间隙内呈非直线流动,并在驻涡腔内产生大量驻涡流动增强混合,经过驻涡的强化混合效果,可以在较短的混合段中进行初步混合;之后又经旋流片二次强烈混合,混合均匀且风阻小;最后通过长且直的后预混通道,降低混合气的旋流强度,减少气流的扰动从而保持火焰稳定燃烧,有效降低自熄和回火风险,保障贫燃预混燃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燃烧器用复合预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隔离管、喷头和旋流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烧器用复合预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朝向燃气入口的一面为弧面,弧面上开设多个通孔作为燃气喷口,背向燃气入口的一面中心线上设置有分流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烧器用复合预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钝体朝向燃气入口的一面为弧面,背向燃气入口的一面中心线上设置有分流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烧器用复合预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入口为缩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烧器用复合预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管出口为缩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烧器用复合预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管一端封闭时,上游端封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烧器用复合预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入口的直径小于中心体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烧器用复合预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体的直径与隔离管的直径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烧器用复合预混器,其特征在于,旋流片倾斜设置,且与中心体轴向的夹角为30°-45°。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燃烧器用复合预混器,既可以使风、气均匀混合,从而达到降低燃烧温度、抑制NOx生成的效果,又可以降低风阻;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燃烧器用复合预混器,包括外管、隔离管、喷头和旋流片;外管内同轴套设隔离管、喷头,隔离管至少一端封闭,喷头设置于隔离管上游,喷头上游与燃气输送管路相连通,喷头下游封闭;喷头由燃气入口和中心体构成,燃气入口位于喷头上游,中心体位于喷头下游,中心体外表面周向由上游至下游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环形分布的支管、小钝体和旋流片,中心体与外管之间构成环形的强预混通道,隔离管与外管之间构成环形的后预混通道。

技术研发人员:陈令清,刘刚,周建,刘晓川,侯伟,刘永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佳运通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31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