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循环流化床防磨,尤其涉及一种防磨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
背景技术:
1、循环流化床锅炉是继链条炉、煤粉炉发展起来的高效率、低污染的炉型,具有燃烧效率高、煤种适应性广、负荷调节范围大、氮氧化物排放低、易于脱硫等优点。因为循环流化床锅炉使用的固体物料浓度、粒径比煤粉炉要大的多,所以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磨损比煤粉炉要严重的多。水冷壁磨损问题更为突出,严重制约了该炉型长期经济的运行,直接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的可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磨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磨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包括一次风入口管道、一次风室、布风板、床层区、密相区、过渡区、稀相区、旋风分离器、回料机构、水冷壁、下降管、汽包、净烟气出口、给煤机;
4、燃料通过给煤机送入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的所述床层区,一次风经所述一次风入口管道送入所述布风板底部的所述一次风室,一次风再经所述布风板送入炉膛;
5、所述燃料在一次风的作用下沸腾燃烧,大颗粒的煤粒和燃料不断的在炉膛的所述床层区、所述密相区冲刷绝热保温砖、耐磨浇注料层;
6、所述燃料及热烟气依次流入所述过渡区、所述稀相区,这2个区域布置所述水冷壁,燃料及热烟气依次冲刷这2个区域;
7、所述燃料及热烟气进入所述旋风分离器,净烟气经过所述净烟气出口送入到循环流化床锅炉尾部受热面;大颗粒的燃料在旋风分离器的作用下经所述回料机构送回至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所述床层区再次参与燃烧;
8、所述过渡区内水平布置3道防磨梁,所述过渡区水冷壁横向、纵向都安装有防磨格栅;所述稀相区水冷壁横向、纵向都安装有防磨格栅;
9、所述水冷壁、下降管、汽包组成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蒸发系统。
10、进一步的,所述布风板包括风帽。
11、进一步的,所述炉膛内周侧依次敷设绝热保温砖、耐磨浇注料层、保温层。
12、进一步的,每道所述防磨梁的垂直间距为2m,所述过渡区的格栅间距为400mm;所述稀相区的格栅间距为800mm。
13、进一步的,所述过渡区、稀相区虽然安装水冷壁,但这此区域布置的防磨梁和防磨格栅能够有效阻止燃料及热烟气对这2个区域水冷壁的冲刷。
14、进一步的,所述防磨梁留有膨胀间隙。
15、进一步的,所述密相区四周安装二次风喷口。
16、进一步的,所述密相区和所述过渡区之间安装炉膛膨胀节。
17、进一步的,水冷壁下联箱布置在所述炉膛膨胀节上方。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19、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磨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的制作方法,循环流化床水冷壁的磨损区域主要发生在床层区和密相区,本实用新型床层区和密相区没有布置水冷壁受热面,虽然会损失锅炉少量的热效率,但能够彻底解决了这两个区域的水冷壁磨损问题;
20、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磨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的制作方法,过渡区和稀相区磨损问题没有床层区和密相区严重,在这2个区域采用防磨格栅技术与防磨梁技术保证了循环流化床锅炉能够长期稳定运行,极大的提升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可利用率。
1.一种防磨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次风入口管道(1)、一次风室(2)、布风板(3)、床层区(4)、密相区(5)、过渡区(6)、稀相区(7)、旋风分离器(8)、回料机构(9)、水冷壁(10)、下降管(11)、汽包(12)、净烟气出口(13)、给煤机(14)、防磨格栅(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磨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其特征在于,所述布风板(3)包括风帽(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磨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内周侧依次敷设所述绝热保温砖、耐磨浇注料层(52)、保温层(5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磨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其特征在于,每道所述防磨梁(62)的垂直间距为2m,所述过渡区(6)的格栅间距为400mm;所述稀相区(7)的格栅间距为8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磨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磨梁(62)留有膨胀间隙(6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磨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其特征在于,所述密相区(5)四周安装二次风喷口(5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磨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其特征在于,所述密相区(5)和所述过渡区(6)之间安装炉膛膨胀节(6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磨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炉膛膨胀节(64)上方设置有水冷壁下联箱(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