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相变热管式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17402阅读:7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真空相变热管式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真空相变热管式散热器,属于采暖及余热利用方面的领域。
散热器在工业换热和民用采暖方面应用很广。近年来许多新型的散热器是向增加本身的压力强度来提高热效率,增加耐腐蚀性能降低金属材料消耗,例如波面型散热器中国专利号86201952;折边钢柱式散热器86208015;铸铁片式散热器86203729;这些散热器的特点是热煤介质直接流经和充满散热器内部,至此其所携带的热煤介质所造成的腐蚀性和结垢是不可避免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利用真空相变两相流原理,提供一种热煤介质和内压力与供热系统隔开的,能承受较高工作压力的散热器,在此同时,提高了散热器耐锈蚀,抗结垢的能力,降低了金属材料的消耗,延长散热器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热管结构图。
如附
图1、2所示,它是由热端管(5),热管(2)、散热器罩(1)、散热器入水口(6),散热器出水口(3),导向板(4)、热管工质(9)毛细吸液层(8)等组成。散热器入水口(6)和散热器出水口(3)与热端管(5)相连。在热端管内相应位置上安装有2-5个导向板(4),热管热端(2′)插入在热端管(5)内。热端管外型制成椭圆或扁圆形,当供热系统的热水(汽)从散热器入水口(6)进入热端管(5)后,在热端管内的导向板(4)作用下水流成螺旋状流经热管热端(2′)并由散热器出水(汽)口;返回供热系统中。导向板(4)的作用可使得水流成螺旋状运动,以便达到在同等长度的热端管中,水的流线增长,能更有效地将热能传递给热管热端(2′)提高热传递效率。热管(2)是由普通碳钢管或其它材料制成的“超导”元件。在热管(2)的内壁装有毛细吸液层(8)热管内充有热管工质(9),在冷状态时,热管工质为液体,存留在热管下端一即热管热端(2′)处。当热管热端在热端管(5)内受热的工作状态时,热管工质(9)受热而迅速产生相变,热管工质(9)由液体变为汽体上升到热管冷端(2″)在热管冷端(2″)的工质将热能传递给热管冷端外壁并且工质产生新的相变,由汽体变为液体,而顺从毛细吸液层(8)返回热管热端(2′),从而达到一种传递的循环过程。毛细吸液层(8),是由泡沫塑料等有机材料或金属材料制成,由于它的作用可以克服以往散热器中普遍存在的热传递循环过程中的紊流现象,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热管内的热管工质,可以根据热管本身的性能要求来确定热管工质的充装量和热管工质的材料成份,从而达到热管工质在存贮有最佳保有量的情况下的动态热平衡。
本实用新型中的热管数量,可以根据使用现场的需要来确定,并且有个热管(2)为相互独立,当其中一个热管出现故障时,并不影响散热器本身的工作。为了更好地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在本实用新型的产品设计中,对热管(2)外壁设计为螺旋管结构(7),并且可加装金属网或金属板制成的散热器罩(1),来增加散热面积,同时起到外型装潢及保护作用。在多次的实践中,插入到热端管内的热管热端与热管冷端要求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才能实现尚佳的热传递方式。在工作状态时,热管内的工质材料和工质的充装量是保证“超导”传热的基础。而对工作状态,热管真空度的要求,在加工工艺上要有一定的工艺装备来保证热管真空度。如果一旦热管内的真空度不能保证则要失去热管本身的超导功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原有的输入热源与散热部分一个封闭体系,而改变成为两个分别封闭体系。可以根据需要改变散热器散热部件的内部压力。同时改变由于热水(汽)而造成散热部件内部的结垢和腐蚀现象。达到良性的热循环,至使得不会再出现散热器不热等现象,并且热效率比现有技术提高了50%以上。
权利要求1.一种真空相变热管式散热器,它主要是由热端管(5);热管(2);散热器罩(1);散热器进水口(6);散热器出水口(3);热管工质(9);等组成,其特征在于热管热端(2′)插入到热端管(5)中,热端管两端分别与供热系统的水(汽)口和出水口相联接,构成热管和热端管两个各自独立的封闭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热管(2)外壁为螺旋管结构(7),热管(2)内壁装饰有毛细吸液层(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热端管(5)外型为椭圆形或扁圆形,在热端管内部装有2-5个用于产生螺旋水流(汽流)的导向板(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真空相变式散热器属于采暖及余热利用方面的领域。利用真空相交两交流原理,提供一种热媒介质和内压力与供热系统隔离的散热器,它是由热端管、热管、热管工质等组成。热管外壁为螺旋管结构,内壁装饰有毛细吸液层结构为热管热端插入到热端管中的形式。热端管内部设置有一定数量的导向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改变由于热水(汽)而造成散热部件内部结垢、腐蚀现象,热效率比现有技术提高了50%以上。
文档编号F28D15/02GK2155545SQ9220556
公开日1994年2月9日 申请日期1992年4月3日 优先权日1992年4月3日
发明者赵锋 申请人:赵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