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交换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18688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二次交换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是对气水交换冷却塔,特别是逆流型冷却塔的改进。
现有的逆流型冷却塔,不论是自然通风冷却塔,还是机力通风冷却塔,其中特别是一些热交换量较大的冷却塔,由于热交换要求,淋水填料底部至冷却塔下部的集水池间存在有较大的进风口及空气分配空间。大的进风口和空气分配空间(或称通风空间)对改善塔内空气均匀分布,降低塔内气流阻力,提高冷效固然有积极作用。然而大的进风口及通风空间,又往往会带来一些不利,如外界风速较大时,塔内空气易受外界气流影响产生涡流,不仅使得塔内空气分布不均匀,而且会造成塔内气流阻力增大,进而影响冷效。其次,外界大的风速还会造成冷却塔进风口飘水,浪费循环水,影响周围环境。再就是,由于淋水填料底部至集水池落差较大,填料淋水直接跌落在集水池水面,产生较大的落水噪声。上述缺陷从冷却塔诞生至今均没有能得到很好克服,其原因是大家都认为冷却塔淋水填料下方必须是真正的空间。
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偏见及由此带来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既不(较小)影响塔内气流均匀分布,又可提高冷效及降低落水噪声的新型冷却塔。
为实现上述目的,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思是在冷却塔淋水填料下方的空间中设置具有固定表面形状的溅水填料。具体说,实用新型冷却塔,包括塔体、纵向设置的布水器,淋水填料,通风空间,集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空间内设置的固有表面形状的溅水填料。
实用新型所说固定表面形状的溅水填料,可以为水处理接触氧化用的硬性或半软性填料,或其它类似填料,如有固定形状的硬性填料(例如填料球),镂空塑料盘片填料(例如中国专利85204794所述的半软性填料),网格填料等等。将这些溅水填料单体以一定间距串联成串,悬挂于冷却塔淋水填料下方的通风空间,这样当自上而下的热水与冷空气在淋水填料中进行逆流交换后,又下滴在悬挂着的溅水填料上,被填料溅射成无数小水滴,形成点滴散热。溅水填料不仅增大了水和空气接触面积,并且延长了两者接触时间,从而形成了风与水膜、风与水滴的两次风水热交换,使冷风得到充分利用,热水得到最大限度的冷却,提高了冷却塔热交换效率。溅水填料的另一个作用,使热交换水经溅水填料缓冲再落入集水池中,使落水高度下降,从而大大降低了落水噪声。再就是通风空间中悬挂有溅水填料,可有效地避免塔内涡流的产生。由于溅水填料本身对风的阻力较小,且又呈稀疏吊挂,因而很少增加塔内气流阻力,也不影响塔内空气均匀分布。
一般认为,溅水填料宜优先选用具有较大展开平面的片状填料,如中国专利85204794所述的半软性填料,这样既可提高整个截面溅水效果,而且风阻又较小,不影响冷却塔内气流分布。
实用新型由于在冷却塔淋水填料下方的通风空间内设置通风阻力较小的溅水填料,不仅增大了水和空气接触面积,延长了热交换时间,从而形成了风与水膜、风与水滴的二次风、水热交换,使得冷风得到充分利用,而且溅水填料的设置,还有效避免了塔内涡流的产生,使得冷却塔热交换效率有所提高。溅水填料的设置,还大大降低了落水高度,从而降低了落水噪声,并且无飘水现象发生,因而改善了冷却塔周围环境。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不仅可用于新塔,而且还可用于运行老塔的改造。


图1是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非限定性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2是
图1中溅水填料示意图。
图3是另一种溅水填料示意图。
实施例参见
图1,在塔体3,自上而下纵向设置的布水器1,淋水填料2,通风空间5,集水池6组成的冷却塔(自然通风塔或机力通风塔),在其通风空间5中悬挂有半软性填料4(如图2)。相邻串半软性填料呈交错设置,以使其既有较大的溅水面积,而通风阻力又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不受上述实施例限制,还可以其他具有固定表面形状的通风阻力小的溅水填料(如图3)代替,亦能实现本发明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二次交换冷却塔,包括塔体(3),纵向设置的布水器(1),淋水填料(2),通风空间(5),集水池(6),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空间内设置有固定表面形状的溅水填料(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二次交换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溅水填料为具有较大展开平面的片状填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二次交换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填料为半软性填料。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二次交换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溅水填料交错设置。
专利摘要实用新型是对冷却塔,尤其是逆流型冷却塔的改进,其特征是在冷却塔较大的通风空间(5)中设置通风阻力小,具有固定表面形状的溅水填料(4),尤其是选用有较大展开平面的片型半软性填料。不仅克服了冷却塔受外界气流影响产生涡流及存在有较大落水噪声的缺陷,而且还增加了气、水交换面积和接触时间,提高了冷效。实用新型不仅可用于新塔,而且还可用于运行老塔的改造。
文档编号F28C1/00GK2169108SQ93237390
公开日1994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1993年8月4日 优先权日1993年8月4日
发明者孙建明, 夏建全 申请人:孙建明, 夏建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