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热交换器以及装备它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备有贯通多枚散热片设置的制冷剂配管而构成的冷冻、空调用热交换器,以及装备该热交换器的冷藏库、冷暖房空调机等冷却装置。
过去,作为冷冻、空调用的蒸发器或者冷凝器所用的热交换器,例如如同实公昭60-26301号公报(F28F1/32)和实公昭60-26303号公报(F28F1/32)所示,其构造为将多枚散热片以保持规定的间隔配置,同时贯通该散热片设置多根制冷剂配管,将各制冷剂配管的端部弯成弯曲形状的连接管而连通,借此构成蛇行状的制冷剂通路。
此外,为了减小通过制冷剂配管的制冷剂流路阻力,或者为了提高交换效率和空间利用率等目的,过去的这种热交换器的制冷剂配管采用以下构造在入口处分成多根并列配管,而在出口处再合流连接。
图10,图11示出了有关过去的热交换器100的配管构成的一个实例。而且在各图中,各制冷剂配管101、102和107实际是通过如上所述的多根制冷剂配管和连接管,构成蛇行状制冷剂通路而形成配管连接,但在此为了容易进行说明起见,表示成一根长的直管状。
也就是说,图10中的过去的热交换器100,是以保持一定间隔配置的多枚散热片103,以及为贯通这些散热片103,以及为贯通这些散热片103设置的例如2根制冷剂配管101、102而构成的。在位于热交换器100入口侧的两根制冷剂配管101、102的端部连接分流管104,同时在位于热交换器100出口侧的两根制冷剂配管101、102的端部连接合流管106。
将有关的热交换器100连接到未图示出的制冷剂回路内。而未图示出的压缩机一旦运转,制冷剂便按图中箭头的方向流入热交换器100,但该流入的制冷剂经分流管104分流成两股,通过各制冷剂配管101、102进行放热(用作冷凝器的场合),或吸热(用作蒸发器的场合),然后经合流管106合流流出。
另外,图11示出过去的热交换器100的配管构成的另一实例,在此情况下,制冷剂配管101、102以比图10短些的方式构成,由合流管106流出后,连接也配备有散热片103的一根制冷剂配管107而构成。
然而在通常的运转中,在上述各制冷剂配管101、102中被分流的制冷的量和液(液态制冷剂)气(气态制冷剂)的比例,因各制冷剂配管101、102流路阻力的差别,以及热交换器100暴露接触风情况的差别等而易于变得不均匀。这种不均匀特别是在压力损失高的蒸发器场合更为显著。
特别是由近年来臭氧层破坏的问题出发,因为过去作为冷冻,空调而广泛应用起来的二氯二氟甲烷(R12)成为氟里昂限制的对象,所以作为其替代的制冷剂,考虑使用含1,1,1,2-四氟乙烷(以下称作R134a)的HFC(氟化烃)系的混合制冷剂,例如R134a和二氟甲烷(以下称作R32)及五氟乙烷(以下称作R125)以规定比例混合的三种混合制冷剂(例如参照特开平3-170585号公报),但是在使用含有沸点不同的多种制冷剂混合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情况下,也易于发生前述的不均匀问题。
一旦这样的制冷剂流量和液·气比例不均匀情况发生,就使一根制冷剂配管101或102中几乎没有制冷剂流过,热交换器100便丧失了其一半的机能。也就是说,不能有效地利用热交换器100的整体,使热交换效率恶化,冷却能力降低。
为了对付这种情况,也考虑过将两根制冷剂配管101、102的中间部位用均压管连通,采用压力平衡的方法,但因为在该均压管中几乎没有制冷剂流过,所以没能有效地消除制冷剂流量等的不均匀问题。
此外,在因常年的运转使封入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漏出(泄漏)的情况下,也发生有关的冷却能力降低。特别是在使用如前所述的非共沸的混合制冷剂的情况下,由于漏出,除了封入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总量偏离最佳值外,各种制冷剂的组成(比例)也偏离最佳值,而且在制冷剂回路内该组成也变得不均匀,从而引起冷却能力的显著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是防止由于以上像那样的制冷剂流量和液·气比例不均匀,或制冷剂总量、制冷剂组成的变化为代表的制冷剂状态变化而产生的冷却能力的降低。
本发明的热交换器配备贯通多枚散热片设置的制冷剂配管,将上述制冷剂配管区分成分别由多根并列配管构成的多组集合,同时使该集合的并列配管在端部相互连通,再以单一的通路连通到其它集合的并列配管的端部。
通过这样的构成,即使万一在某个集合的并列配管中发生制冷剂流量等的不均匀现象,则因为由该集合流出后一旦合流就流入另一集合,所以在该合流时刻消除制冷剂流量和液·气比例的不均匀现象。从而在热交换器整体中难以发生制冷剂流量等的不均匀现象,使热交换器的性能得到充分发挥,达到热交换效率的改善,因而可达到冷却能力的提高。
此外,本发明的冷却装置是将不含氯的氟化烃系制冷剂以多种成分混合的制冷剂封入制冷剂回路内,该冷却装置配备有由测定上述制冷剂音速的音速测定装置、测定上述混合制冷剂温度的温度计和测定上述混合制冷剂压力的压力计所组成的制冷剂浓度检测器,设置在上述制冷剂回路配管中的制冷剂进料部,通过控制阀连接在该制冷剂进料部上的多种制冷剂贮罐和开闭控制上述控制阀的控制器,在上述制冷剂浓度检测器检测出上述制冷剂回路中的混合制冷剂的浓度的同时,上述控制器按照该检测结果,将所需要种类的制冷剂仅按所需要的量由上述制冷剂贮罐充填到制冷剂回路中。
按照本发明的冷却装置,例如即使是将R134a和R32混合的混合制冷剂的场合,使用制冷剂浓度检测器,也可判别哪种制冷剂仅产生了何种泄漏,能自动地认识应追加封入的制冷剂种类和量,并能仅按所需要量由所定的制冷剂贮罐自动充填应追加充填的制冷剂。此外,因为能正确认识追加封入的制冷剂种类和量,所以能使混合制冷剂的组成与初始封入时相同,可使冷却能力维持在良好的状态。
结果能使制冷剂的追加充填和维护检查等操作性提高,同时可确保冷却性能。
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冷却装置实施例的空调机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2是本发明热交换器的室内侧热交换器(室外侧热交换器)的正面图。
图3是图2所示室内侧热交换器(室外侧热交换器)的配管构成图。
图4是连接管的斜视图。
图5是另一实施例的连接管的斜视图。
图6是表示制冷剂浓度检测器的程序内容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在制冷剂浓度检测器的2个温度区域的程序内容的说明图。
图8是又一台空调机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9是表示图8的制冷剂浓度检测器程序内容的说明图。
图10是过去的热交换器的配管构成图。
图11是再一台过去的热交换器的管道构成图。
图12是图3的室内侧热交换器6的莫里尔线图。
图1 3是图10的过去的热交换器100的莫里尔线图。
以下在附图的基础上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本发明合适的具体实施例说明下面,按照
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中,作为冷却装置实施例的空调机的构成是将压缩机1、四通阀2、室外热交换器3、作为减压装置的毛细管4、过滤器5、室内侧热交换器6、蓄压器7用配管连接,并封入含HFC系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和与该制冷剂相溶性的某种油。此外,通过送风机41、42分别对上述室外侧热交换器3和室内侧热交换器6送风。
在该制冷剂回路内贮存着多元醇酯系油的润滑油。而且,该油对上述压缩机1的滑动部件的滑动面进行润滑。在此场合下,油可为烷基苯系油,例如HAB(硬烷基苯)、或氟油、矿物油及其混合油。
在此,封入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和油,随其蒸发温度的不同即用途的不同而异。例如本实施例的空调机等高温机器,使用含R134a的HFC系混合制冷剂作为制冷剂,例如R134a和R32及R125三种混合的制冷剂,而油应该使用多元醇酯系油,或者烷基苯系油。
另一方面,上述室内侧热交换器6由以保持一定间隔配置的多枚散热片23和贯通这些散热片23设置的制冷剂配管24构成,并且该制冷剂配管23被区分成多个(实施例中为三个))集合S1、S2、S3,而这些集合是分别由例如二根制冷剂配管形成的并列配管26、27。
在上述各集合S1、S2、S3之间,分别装有连接管22,该连接管相互直列地连接。该连接管22如图4所示,配备有例如2个入口22I、22I及2个出口22E、22E,以及将这些入口22I、22I和出口22E、22E相连通的单一通路22P,该通路22P的内径比另外的配管26、27的内径小。
而且,构成上述集合S1的并列配管26、27的一端分别连通接合在该连接管22的入口22I、22I上,出口22E、22E分别连通接合在构成集合S2的并列配管26、27的另一端上。此外,同样地构成集合S2的并列配管26、27的一端分别连通接合在连接管22的入口22I、22I上,出口22E、22E分别连通接合在构成集合S3的并列配管26、27的另一端上。另外,上述同样的分流管31连接到构成集合S1的并列配管26、27的另一端,同时合流管32连接到构成集合S3的并列配管26、27的一端。
由此,使各集合S1~S3的并列配管26、27相互并列连接,同时在各集合S1和S2之间,以及S2和S3之间由连接管22的单一通路22P相互连通。
另外,由于上述室外侧热交换器的构造也与图2和图3所示室内侧热交换器6相同,故将说明省略。
使用以上的结构,在空调机的冷房运转时,混合制冷剂如图1中实线箭头所示,按照压缩机1、四通阀2、室外侧热交换器3、毛细管4、过滤器5、室内侧热交换器6、蓄压器7的顺序流动,与室内侧热交换器6进行热交换得的冷气经送风机42成为冷风供给室内。此时,室内侧热交换器6成为蒸发器,而室外侧热交换器3成为冷凝器。
另一方面,在暖房运转时,混合制冷剂如图1虚线箭头所示,按照压缩机1、四通阀2、室内热交换器6、过滤器5、毛细管4、室外侧热交换器3、蓄压器7的顺序流动,与室内侧热交换器6进行热交换的暖气经送风机41成为热风供给室内。此时,室内侧热交换器6成为冷凝器,而室个侧热交换器3成为蒸发器。
此外,在除霜运转时,混合制冷剂如图1中带点实线箭头所示,按照压缩机1、四通阀2、室内侧热交换器6、过滤器5、毛细管4、室外侧热交换器3、四通阀2、蓄压器7的顺序流动,同时混合制冷剂流过压缩机1、电磁阀33、室外侧热交换器3,进行室外侧热交换器3的除霜。
这时,在上述冷房运转时,由压缩机1压出并有室外侧热交换器3冷凝的上述混合制冷剂,经毛细管4减压后,如图3中箭头所示成为二相流流入室内侧热交换器6。流入室内侧热交换器6的制冷剂(混合制冷剂)经分流管31分流成两股,进入集合S1的并列配管26、27,由于其内的沸点低的上述R32和R125首先蒸发而发挥吸热作用(冷却作用)。
流经集合S1的并列配管26、27的制冷剂在连接管22一旦合流,然后再分流成两股,以后进入集合S2的并列配管26、27。然后流经该集合S2的并列配管26、27的制冷剂在连接管22再次合流,然后再次分流成两股,以后流入集合S3的并列配管26、27,流经它们(在此时刻R134a开始蒸发)之后,在合流管32合流流出。
再有,若要说明在室内侧热交换器6内流动的制冷剂状态,就是在其入口附近,上述沸点低的R32和R125的气体比例大,而在出口附近,R134a的气体比例变大。另外,在室内侧热交换器6内流动的制冷剂,在通过连接管22的通路22P时受到压缩。
在此,由于使用如上述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作为制冷剂,因来自流过室内侧热交换器6周围的送风机42的风走偏等,所以在各集合S1~S3中制冷剂不均匀地分流到并列配管26、27内,即易于发生制冷剂流量的不均匀化和液·气比例不均匀化。
但是,按照本发明,例如即使在集合S1的并列配管26、27中发生制冷剂流量等不均匀,流出该集合S1的制冷剂经连接管22一旦合流,接着也应流入下一集合S2中。从而在集合S1中发生的制冷剂流量和液·气比例不均匀现象,在流入连接管22的通路22P的时刻便被混合而消除,因此在室内侧热交换器6的全部集合S1~S3中难以发生制冷剂流量等的不均匀现象,使室内侧热交换器6的性能充分发挥,由模拟结果证实了热交换效率提高。
使用图12和图13对这种情况进行说明。图12示出了图3的室内侧热交换器6的莫里尔线图,图13示出图10的过去热交换器100莫里尔线图。在过去的热交换器100的场合,如图13所表明的那样,在制冷剂配管102的制冷剂流量变得比制冷剂配管101多的情况下,制冷剂配管101内的制冷剂压力变化如A-B1,与同图中以A-B2表示的制冷剂配管102内的制冷剂压力更高,在合流点成为B。
与此相反,在本发明的室内侧热交换器6的各集合S1~S3的并列配管26、27的制冷剂流量发生同样偏差的场合(流过并列配管27的量变得比并列配管26多),集合S1的并列配管26内的压力变化为A-C1,并列配管27内的压力变化为A-C2,用连接管22合流而成为C。另外,集合S2的并列配管26的压力变化为C-D1,并列配管27内的压力变化为C-D2,用连接管22合流而成为D。此外,集合S3的并列配管道26内的压力变化为D-B1,并列配管27内的压力变化为D-B2,用连接管22使其合流而成为B。
也就是说,用各连接管22使并列配管26的压力降低、由于进行了这样的补正,结果使各集合S1~S3中的制冷剂流量少的那个并列配管26的压力降低,且温度也降低成为可能,从而室内侧热交换器6的热交换效率提高。
特别是由于在连接管22的通路22中的压缩作用,可使室内侧热交换器6入口和出口的温度差缩小,使得可能抑制入口处发生结霜,或者可消除该处的结霜。
此外,图5示出了连接管22的另一实施例。此时在由连接管22的两个入口22I、22I到通路22P附近的内面,以及在由通路22P附近到两个出口22E、22E的内面形成一条或多条一定高度(0.1mm~0.2mm)的螺旋状突条22G。由于有该突条22G,在流入连接管22经过通路22P后流出的制冷剂流成为涡流,来自并列配管26、27的制冷剂圆滑并且良好地混合,使如上所述的不均匀现象进一步良好地消除。
其次,8是制冷剂浓度检测器。该制冷剂浓度检测器8的结构配备有测定在由上述R134a和R32和R125的混合制冷剂的室外侧热交换器3与毛细管4之间液态区域中的超音波产生的定音速的音速测定装置9、14,测定该混合制冷剂温度的温度计10、15,以及测定该混合制冷剂压力的压力计11、16。
在该制冷剂浓度检测器8中,如图6的组成图中所示那样,将音速、温度、压力之间的关系数据程序化并贮存在微型计算机12内,一旦将混合制冷剂的音速、温度、压力的测定值输入并进行演算,使通过显示装置13将其浓度输出显示。
也就是说,封入初期制冷剂的组成,例如设定R134a为52%(重量)、R32为23%(重量)、R125为25%(重量)。由此状态起经过常年的运转虽然发生制冷剂的泄漏(漏出),但在此处当时的制冷剂回路中制冷剂的浓度是用本实施例的制冷剂浓度检测器8的音速测定装置9、14,温度计10、15和压力计11、16,测定制冷剂回路的液相区域中温度区不同的两处混合制冷剂中的音速、温度、压力,同时使用贮存在制冷剂浓度检测器8的微型计算机12中的如图6和图7的程序进行演算而检测出来的。
即通过配管20冷却旁通配管21,对旁通配管道21中温度不同的两个部位作检测,测出该两个部位的温度、压力、音速。
例如如图6所示,在检测结果是压力为2000KPa、温度为30℃、音速为393m/s的场合,选定通过该音速393m/s点的直线,另一方面,在检测结果是压力为2000KPa、温度为0℃、音速为474m/s的场合,选定通过该音速474m/s点的直线,如图7所示,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就成为表示R134a、R32和R125当时的组成的点。
结果,在制冷剂浓度检测器8的显示装置13上,显示出各制冷剂的组成,与封入初期的状态相比较,就可判断哪种制冷剂仅有哪种组成有变化。
34是设置在制冷剂回路配管中的制冷剂进料阀。38、39、40是通过控制阀35、36、37连接到制冷剂进料阀34上的多种制冷剂的贮罐,在制冷剂贮罐38中贮存R134a,在制冷剂贮罐39中贮存R32,而在制冷剂贮罐40中贮存R125。
19是开闭控制上述控制阀35、36、37的控制器,该控制器19在利用上述制冷剂浓度检测器8检测出上述制冷剂回路中混合制冷剂浓度的同时,按照其检测结果,进行对上述控制阀35、36、37及制冷剂进料阀34的开关控制,仅按所需量,将所要种类的制冷剂由上述制冷剂罐38、39、40充填到制冷剂回路中。
结果,即使在使用将R134a、R32、R125混合而得到的混合制冷剂的场合,也能通过制冷剂浓度检测器8,对哪种制冷剂仅泄漏多少量进行判别,自动认识需追加封入的制冷剂种类和量,由所定的制冷剂贮罐38、39、40进行追加充填,借此能够将制冷剂仅按所需要的量进行自动充填。此外,因为能正确认识需追加封入的制冷剂种类和量,所以可使混合制冷剂的组成变得与初期封入时相同,可将冷却能力维持在良好的状态。
其结果可使制冷剂的追加充填和维护检修等的作业性提高,同时能确保冷却性能。
此外,本实施例的结构虽然是在制冷剂回路的室内侧热交换器3和毛细管4之间的液态部位进行检测,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在压缩机1和蓄压器7之间,以及压缩机1和四通阀2之间等气态部位进行检测。
其次,图8示出了将R134a和R32的两种混合制冷剂封入制冷剂回路中时的空调机的制冷剂回路。另外,在各图中以与图1~图7同样符号表示的部件是相同的或达到同样的机能。
此时,制冷剂浓度检测器8设置在压缩机1和蓄压器7之间,即在制冷剂回路的低压侧在冷房运转时和暖房运转时的两种情况下,制冷剂呈富集的位置。
在此场合,制冷剂浓度检测器8的结构备有测定由在如上所述R134a和R32的混合制冷剂气态区域的超音波产生的音速的音速测定装置9、测定该混合制冷剂温度的温度计10、测定该混合制冷剂压力的压力计11。
在该制冷剂浓度检测器8中,如图9结构图中所示的那样,将音速和温度的关系数据程序化并贮存在微型计算机12内,一旦将混合制冷剂的音速、温度、压力的测定值输入,就进行演算,通过显示装置13将其浓度输出显示。
也就是说,封入初期制冷剂的组成例如设定R134a为67%(重量)、R32为33%(重量)。由此状态起经过常年的运转虽然发生制冷剂的泄漏,但在此处当时的制冷剂回路中制冷剂的浓度是用本实施例的制冷剂浓度检测器8的音速测定装置9、温度计10和压力计11测定混合制冷剂中的音速、温度、压力,同时使用贮存在制冷剂浓度检测器8的微型计算机12中的如图9那样的程序进行演算而检测出来的。
例如如图9中的虚线所示,在检测结果是压力为600KPa、温度为20℃、音速174为m/s的场合下,检测出R32的组成为30%,算出残留的R134a的组成为70%。也就是说,与封入初期的状态相比,已知有3%的组成变化。
34是设置在制冷剂回路配管中的同样的制冷剂进料阀,38、39是通过控制阀35、36连接在该制冷剂进料阀34上的多种制冷剂贮罐,在制冷剂贮罐38中贮存着与上述相同的R134a,而在制冷剂贮罐39中贮存着R32。
19是对上述控制阀35、36进行开闭控制的控制器,该控制器19在利用上述制冷剂浓度检测器8检测出上述制冷剂回路中的混合制冷剂浓度的同时,按其检出结果,进行上述控制阀35、36及制冷剂进料阀34的开闭控制,将所需要种类的制冷剂仅按所需要的量,从上述制冷剂贮罐38、39充填到制冷剂回路中。
结果,即使在将R134a和R32相混合的混合制冷剂的场合,通过制冷剂浓度检测器8,也能判别哪种制冷剂仅泄漏了多少,自动认识需要追加封入的制冷剂的种类和量,由一定的制冷剂贮罐38、39进行追加充填,借此可将制冷剂仅按所需量进行自动充填。此外,因为能正确认识需追加封入的制冷剂种类和量,所以与上述相同,可使混合制冷剂的组成与初期封入时相同,可将冷却能力维持在良好的状态。
其结果是,在提高制冷剂的追加充填和维护检修的标准性的同时,能够保证冷却性能。
再有,本实施例的结构虽然是在压缩机1和蓄压器7之间的气态部位进行检测,但也可在压缩机1的出口则进行检测,另外,在液态部位进行检测的场合以在毛细管4的前方检测为佳。
另外,图1和图8的制冷剂浓度检测器8也可与空调机作为另一个装置预先制作,由设备操作者等在现场安装固定在空调机的配管上使用,但也可利用已经安装在空调机上的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用连接管连接在这些传感器上那样构成。
另外在空调机中,如果可以预告仅将制冷剂进料阀34设置在制冷剂回路的配管中,而与该制冷剂进料阀34连接的控制阀35、36、37和制冷剂贮罐38、39、40等充填装置,则维修人员在现场固定而进行充填操作。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是用二根并列配管26、27构成室内侧热交换器6的各集合S1~S3,但也可用更多的并列配管构成。并且,集合的数目也不限于三个,不妨将室内侧热交换器区分成二个或四个以上的多个集合。另外,在实施例中仅说明了有关制冷剂回路的室内侧热交换器6内的制冷剂状态,但在室外侧热交换器3内,在上述暖房运转时也实现同样的状态。
如上所详述,按照本发明,是将构成热交换器的制冷剂配管区分成由各自为多根并列配管构成的多个集合,使该集合的并列配管在端部相互连通,由于用单一的通路连通到其他集合的并列配管的端部,所以即使万一某集合的并列配管道中的制冷剂流量和液·气比例发生不均匀现象,因为由该集合流出后一旦合流流入其他集合所以也在该时刻就消除了制冷剂流量等的不均匀现象。
从而,在热交换器整体中难以发生制冷剂流量等的不均匀现象,充分发挥热交换器的性能,可达到热交换效率的提高。
此外,由于将各集合相互连通的通路的内径小,所以可缩小热交换器入口和出口的温度差,在作为蒸发器使用的场合,使得在入口内抑制或消除结霜的发生成为可能。
权利要求
1.一种热交换器,它配备有贯通多枚散热片设置的制冷剂配管,其特征在于,其中的上述制冷剂配管被区分为由各自的多根并列配管构成的多组集合,同时该集合的并列配管在端部相互连通,再以单一的通路连通在其他集合的并列配管的端部。
2.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该热交换器是蒸发器。
3.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将集合相互连通的通路内径比另外的制冷剂配管道内径小。
4.一种热交换器,它配备有贯通多枚散热片设置的制冷剂配管,其特征在于,该热交换器配备有由相互并列方式配置的多根制冷剂配管构成的多组集合,以及在这些集合之间连接在两个集合的各制冷剂配管端部的连接管,该连接管具有连通上述两个集合的单一通路。
5.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将集合相互连通的通路内径比另外的制冷剂配管的内径小。
6.一种冷却装置,由将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减压装置和室内侧热交换器等用配管连接而构成的制冷剂回路构成,其特征在于,在该冷却装置中,上述室内侧热交换器和/或室外侧热交换器配备有贯通多枚散热片设置的制冷剂配管,该制冷剂管道被区分成由各自的多根并列配管构成的多组集合,同时该集合的并列配管在端部相互连通,并用单一的通路与其他集合的并列配管的端部连通。
7.一种冷却装置,由将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减压装置和室内侧热交换器等用配管连接而构成的制冷剂回路构成,其特征在于,在该冷却装置中,上述室内侧热交换器和/或室外侧热交换器由贯通多枚散热片设置的制冷剂配管构成,它配备有由相互并列配置的多根制冷剂配管形成的多组集合,以及在这些集合之间,连接在两个集合的各制冷剂配管端部上的连接管,该连接管具有连通上述两个集合的单一通路。
8.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冷却装置将不含氯的氟化烃系制冷剂混合成多种成分的混合制冷剂封入制冷剂回路内,该冷却装置配备有由测定上述混合制冷剂音速的音速测定装置、测定上述混合制冷剂温度的温度计和测定上述混合制冷剂压力的压力计构成的制冷剂浓度检测器,设置在上述制冷剂配管中的制冷剂进料部,通过控制阀连接在该制冷剂进料部的多种制冷剂贮罐及对上述控制阀进行开闭控制的控制器,上述制冷剂浓度检测器检测出上述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浓度,与此同时上述控制器控制该检测出的结果,将所需种类的制冷剂仅按所需要的量,由上述制冷剂贮罐充填到制冷剂回路中。
9.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冷却装置将不含氯的氟化烃系制冷剂混合成多种成分的混合制冷剂封入制冷剂回路内,该冷却装置配备有由测定上述混合制冷剂音速的音速测定装置、测定上述混合制冷剂温度的温度计、测定上述混合制冷剂压力的压力计构成的制冷剂浓度检测器,设置在上述制冷剂配管中的制冷剂进料部,通过控制阀连接在该制冷剂进料部的多种制冷剂贮罐及对上述控制阀进行开闭控制的控制器,上述制冷剂浓度检测器检测出上述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浓度,与此同时上述控制器按照该检测出的结果,将所需种类的制冷剂仅按所需要的量,由上述制冷剂贮罐充填到制冷剂回路中。
10.一种冷却装置,将不含氯的氟化烃系制冷剂混合成多种成分的混合制冷剂封入制冷剂回路中,其特征在于,该冷却装置配备有测定上述混合制冷剂的音速、温度和压力从而测出上述混合制冷剂浓度的装置及按照该测出的结果追加充填上述混合制冷剂的装置。
11.一种冷却装置,将不含氯的氟化烃系制冷剂混合成多种成分的混合制冷剂封入制冷剂回路中,其特征在于,该冷却装置配备有由测定上述混合制冷剂音速的音速测定装置、测定上述混合制冷剂温度的温度计和测定上述混合制冷剂压力的压力计构成的制冷剂浓度检测器,设置在上述制冷剂配管中的制冷剂进料部,通过控制阀连接在该制冷剂进料部的多种制冷剂贮罐及对上述控制阀进行开闭控制的控制器,上述制冷剂浓度检测器检测出上述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浓度,与此同时上述控制器控制该检测出的结果,将所需种类的制冷剂仅按所需要的量,由上述制冷剂贮罐充填到制冷剂回路中。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降低热交换器内不均匀的制冷剂流以提高热交换效率。为此将配备有贯通多枚散热片设置的制冷剂配管的热交换器的上述制冷剂配管,区分成由各自的多根并列配管构成的多组集合,同时使该集合的并列配管在端部相互连通,再以单一的通路连通在其他集合的并列配管的端部。
文档编号F28D1/04GK1132849SQ9510605
公开日1996年10月9日 申请日期1995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1994年9月16日
发明者永井俊刚, 井汲米造, 柿沼孝英, 泽田范雄, 佐藤晃司, 渡边正人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