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无压型煤多功能热(开)水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无压热(开)水炉领域。
背景技术:
已有的无压热(开)水炉,特别是使用型煤作燃料的热(开)水炉,已公开了同时使用火管和水管换热的技术,而且也有了将型煤放在小车上推入拉出的方案,但由于型煤燃烧中容易粘结,燃烧不完全,导致渣中含碳量高,加上炉中热分布不均匀,内部换热不充分,整个热(开)水炉热损失大,热效率不够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让型煤得到充分燃烧,热气分布均匀,加大换热面积,提高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以如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热(开)水炉水箱26内的火管束13的上端连烟囱11,下端通过集烟管固定在水管束14上方,水管束14上部顶板均布多孔与集烟管相连。水管束上部和下部的水管组在空间上垂直相交;多层型煤燃烧框16的炉篦是中空管,经小水箱29、阀18、连接软管19与水箱26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无压型煤多功能热(开)水炉利用了流体的自循环功能,采用了多种换热方式,使热量得到充分交换,提高了热效率,还由于采用多层型煤燃烧框,燃烧所需空气得到均匀补充,燃煤可以拉出炉外半机械化地逐层更换,使煤可完全燃烧,烟气中二氧化硫及含尘量有效降低。又由于燃烧过程全自然通风,节电无噪音,从而实现了节能环保。如配合其它设备,还可供取暖及烘烤,实现一炉多用,特别适应于宾馆、旅社、医院、学校、企业等集中供热(开)水单位使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无压型煤多功能热(开)水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装置的结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外侧有保温层25的炉壳围成水箱26,固定在耐火砖砌体2及保温层3上,水箱内的火管束13上端连烟囱11,下端通过集烟管固定在水管束14上方,水管束上部顶板均布多孔与集烟管相连,水管束由在空间上垂直相交的上下两组平行水管组成。在燃烧槽中有可进出的地行车17,车上可放多层叠放的型煤燃烧框(即炉篦加热器)16,框内排满型煤15,燃烧框的底部炉篦为中空管,框壁为耐热混凝土,框侧的小水箱29通中空炉篦及经四周的阀18、连接软管19与水箱26相通。
当热(开)水炉运行时,从冷水进口8或循环水进口7将水加入水箱26,当本炉只烧开水时,从液位计4看到箱内水位达1/3-1/2高度即可停止加水;当只烧热水时则可加水至最高点。将满载燃烧着的型煤的型煤燃烧框16叠放在地行车17上,沿车轨24将车推入燃烧槽,用连接软管19接通水管后开启阀18接通水箱26,燃烧框中和水箱内的水即因受到加热开始循环流动。由于水箱顶设有大气连通管9,炉子始终在无压状态下工作。加入的水在燃烧槽的中空炉篦中,在水管束14中及在火管束13之间均进行强烈的热交换,水温很快提高,取得高的热效率。温度计5与可测箱内水温。排污管1用于排污水。取热(开)水时开启截止阀27、开动水泵28即可通过热(开)水排出管20将水抽送入供水罐。整个燃烧过程处于静态中,只在取水时需要启动水泵消耗动力。
当需要换煤时,可将地行车17从燃烧槽中拉出,用位于炉前行车钢轨22上的单轨行车21及手拉葫芦23将型煤燃烧框加盖后,全部吊下待卸,再起吊时留下已燃尽型煤的燃烧框,再拿下框盖,加上满载新煤的框,最后将三层框一起吊上地行车17推入燃烧槽继续燃烧,实现了逐层更换型煤,使渣中残碳几乎为零,使煤得到充分利用。由于实施了用框分层装煤,消除了粘结现象,且整框煤渣可在盍上框盖后整体翻转卸渣,无扬尘,保护了环境。人孔6和人孔12、吊环10用于安装检修。
权利要求1.一种无压型煤多功能热(开)水炉,有炉体、水箱、水管、火管、型煤小车等,其特征是在水箱(26)内部的火管束(13)的上端连烟囱(11),下端通过集烟管固定在水管束(14)上方;水管束上部和下部的水管组在空间上垂直相交;多层型煤燃烧框(16)的炉篦是中空管,经小水箱(29)、阀(18)、连接软管(19)与水箱(26)相连。
专利摘要一种无压型煤多功能热(开)水炉,在水箱(26)内的火管束(13)上端连烟囱(11),下端通过集烟管固定在水管束(14)上方,水管束的上部和下部的水管组在空间上垂直相交,多层型煤燃烧框(16)的炉箅是中空管,经小水箱(29)、阀(18)、连接软管(19)与水箱(26)连通。这种热(开)水炉热效率高,加热速度快,燃烧全过程自然通风,节电无噪音,无扬尘,工人劳动强度低,适用于多种集中供热(开)水单位。
文档编号F24H9/18GK2519195SQ0220204
公开日2002年10月30日 申请日期2002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02年1月15日
发明者邬如岱 申请人:邬如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