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99039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尤其涉及设于壳体内的热交换器的结构。
背景技术
过去的分体式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如特开2000-161716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是在长方体形状的壳体内用分隔板隔成互为相邻的2个空间。并且在其中的一个空间内配置热交换器和风扇等,该空间构成热交换空间(风扇室)。另一空间内则配置压缩机和制冷剂配管、以及与制冷剂配管连接的控制装置等各种零部件,该空间构成机械室。配置在机械室中的零部件中包括连接通往室内机的连接配管用关闭阀。
如图13所示,考虑到安装时的作业性,这种空调装置的室外机100一般是将与关闭阀101连接的连接配管102安装成向着壳体103的前方、后方、侧方、以及下方引出。其中,实线所示的向后方引出的配管(以下称为向后引出)的结构较为美观,故常在现场配管时采用。
为了将连接配管102向后方引出,室外机100的壳体103内要留出供连接配管102前后通过的空间。如表示壳体102内各装置布局的俯视图、即图14以及表示室外机100局部结构的立体图、即图15所示,一般是将该空间设在壳体103内的一侧(图中右侧)端部。为了留出该空间104,热交换器105被配置成如下状态,即其右侧边缘部与壳体103的右侧板103a隔开一定距离位于其内侧,由此在壳体103内确保配管空间。因此,传统的室外机100要根据壳体103的尺寸稍微缩小热交换器105的尺寸。
然而,如果为了提高产品的能力而增大热交换器105的尺寸,则还要根据上述配管空间104进一步增大壳体103的尺寸。因此,这种在热交换器105的侧边缘部与壳体103的侧板103a之间设置向后方引出用的配管空间104的室外机100就很难做到既抑制壳体103的大型化又提高产品能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使在壳体内设有可向后方引出的配管空间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做到既抑制壳体的大型化又提高产品能力。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热交换器3上形成缺口S来作为连接配管8a、8b向后方引出用的空间,可以缩小该热交换器3的侧边缘部与壳体2的侧板26之间的间隙,从而即使不改变壳体2的大小也能增大热交换器3。
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第1方案是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在壳体2内设有热交换器3和与通往室内机的连接配管8a、8b连接的关闭阀7a、7b。
该室外机的特点是,在上述热交换器3的端部形成供上述连接配管8a、8b通过的缺口S。
本实用新型第2方案是在上述第1方案中,在热交换器3的下端部3L形成缺口S。
在上述第1及第2方案中,从关闭阀7a、7b通往室内机的连接配管8a、8b在向后引出时通过设在热交换器3的下端3L等处的缺口S而向壳体2的外部引出。即,在上述结构中,壳体2的侧板26与热交换器3的侧边缘3b之间可以不设供连接配管8a、8b通过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第3方案是在上述第2方案中,在热交换器3的左右方向一个侧边缘部3b处形成该热交换器3的缺口S。
本实用新型第4方案是在上述第3方案中,热交换器3的形成缺口S的下端部3L的上方部分3U设有沿着壳体2的背面板27延伸的中央部3c和沿着壳体2的左右侧板25、26延伸且与该中央部3c连接的左右侧边缘部3a、3b。在这种场合,上述上方部分3U大致呈“コ”字形,上述下端部3L的一个侧边缘部3b被切除,形成大致“L”字形。
在上述第3及第4方案中,连接配管8a、8b可以通过在热交换器3上左右方向一个侧边缘部3b形成的缺口S后向壳体2的后方引出。在这种场合,热交换器3的下端部3L的上方部分从缺口S向壳体2的侧板26伸出。因此,只是在热交换器3的下端部3L,在壳体2与热交换器3之间形成作为配管空间的间隙,可在其上方部分3U将壳体2的侧板26与热交换器3的侧边缘部3b靠近配置。
这就是本实用新型的第5方案,即,在上述第1至第4任一方案中,将热交换器3的侧边缘部3b与壳体2的侧板26靠近配置。
本实用新型第6方案是在上述第1至第5任一方案中,形成有缺口S的热交换器3的下端部3L与该下端部3L的上方部分3U分开形成,然后将下端部3L固定在上方部分3U上。
本实用新型第7方案是在上述第1至第5任一方案中,形成有缺口S的热交换器3的下端部3L与该下端部3L的上方部分3U形成一体。
采用上述第1、2方案时,由于热交换器3的下端部3L等处形成供从关闭阀7a、7b通往室内机的连接配管8a、8b通过用的缺口S,故即使不在壳体2的侧板26与热交换器3的侧边缘部3b之间设置一定宽度的空间以使通往室内机的连接配管8a、8b通过该空间,也能使连接配管8a、8b通过上述缺口S而向后方引出。因此,能够如上述第5方案那样将壳体2的侧板26与热交换器3的侧边缘部3b靠近配置,故与传统结构相比,即使不增大壳体2的尺寸,也能增大热交换器3的尺寸,进而提高产品能力。
采用上述第3、4方案时,由于在热交换器3的左右方向一个侧边缘部3b形成该热交换器3的下端部3L的缺口S,故热交换器3的形状简单,又可增大尺寸。另外,使用这种形状简单的热交换器3容易将连接配管8a、8b向后方引出。
采用上述第6方案时,热交换器3的形成缺口S的下端部3L与该下端部3L的上方部分3U分开形成,通过将上下部分3U、3L组合,可将热交换器3做成任意的形状,容易实现与室外机结构相应的向后方引出结构。另外,与上述各方案相同,既可抑制壳体2的尺寸,又能增大热交换器3以提高能力。
采用上述第7方案时,热交换器3的形成缺口S的下端部3L与该下端部3L的上方部分3U形成一体,故与上下部分3U、3L分开形成、然后进行组合固定的场合相比,可避免增加制造工序。另外,另外,与上述各方案相同,既可抑制壳体2的尺寸,又能增大热交换器3以提高能力。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形态的空调装置室外机的外形,(a)是主视图,(b)是俯视图,(c)是左视图,(d)是右视图,(e)是后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室外机壳体内大致布局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室外机壳体内大致布局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图1的室外机壳体内大致布局的右视图。
图5是表示室外热交换器大致形状的立体图。
图6是分隔板的立体图。
图7是分隔板的主视图。
图8是分隔板的俯体图。
图9是将连接配管向后方引出后的室外机的局部立体图。
图10是风扇电动机台上部的开关盒支承部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壳体的风扇室前板与左侧板连接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壳体的风扇室前板与左侧板分开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传统空调装置室外机上连接配管的连接方向的立体图。
图14表示传统室外机上热交换器与连接配管的位置关系。
图15是表示将连接配管向后方引出后的状态的局部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形态。本实施形态涉及分体式空调装置的室外机1。
图1表示该室外机1的外观,(a)是主视图,(b)是俯视图,(c)是左视图,(d)是右视图,(e)是后视图。如图所示,在壳体2的背面设有吸入口21,前面侧则设有吹风口22。在壳体2的上端部设有顶板23。该顶板23用多个螺栓固定在壳体2的前板24、左右侧板25、26及背面板27的上端。
图2~图4分别表示室外机1内的大致结构,图2是主视图,图3是俯视图,图4是右视图。在这些图中,室外机1及其内部各装置的外形均用实线作简化表示。
如图所示,在该室外机1的壳体2内,设有室外热交换器3、送风机4、压缩机5、储气筒6及关闭阀(气体侧关闭阀7a及液体侧关闭阀7b)、电动膨胀阀(未图示)等装置。
室外热交换器3的详细结构未示出,它是一种板翅式盘管型空气热交换器,固定在壳体2上。该室外热交换器3如图3所示,俯视时呈大致“コ”字形。该热交换器3的左侧边缘部3a沿着壳体2的左侧板25延伸,右侧边缘部3b沿着壳体2的右侧板26延伸,中央部3c沿着壳体2的背面板27延伸。另外,该热交换器3俯视时,右侧边缘部3b的纵深尺寸小于左侧边缘部3a的纵深尺寸。
图5是表示室外热交换器3的大致形状的立体图。该图中未示出板翅式盘管型热交换器和管道等。该室外热交换器3的下端部(以下称热交换器下端部3L)与该热交换器下端部3L上方的部分(以下称热交换器上部3U)分开形成。热交换器下端部3L俯视时呈大致“L”字形。热交换器下端部3L没有相当于热交换器上部3U的右侧边缘部3b的部分,宽度尺寸W2小于热交换器上部3U的宽度尺寸W1。因此,在从热交换器上部3U和热交换器下端部3L将整个室外热交换器3进行组装后,该室外热交换器3的右下端角部就成为缺口S。该缺口S供连接配管8从关闭阀7a、7b通往室内机。
在上述室外热交换器3的右侧端部,如图3所示,固定着槽形的管板31。该管板31沿垂直上下方向延伸。在该管板31和壳体的前板24上固定着分隔板28。
分隔板28从壳体2的上端部延伸到下端部,在图3中,在壳体2内的右下侧(图2中右手前侧)的角部分隔出较窄的空间。分隔板28由从壳体2的前板24起向着背面板27与侧板26平行地延伸到该侧板26一半宽度的平板部28a和与该平板部28a的后端连接的曲板部28b构成,曲板部28b的中间部分向背面板27弯曲成凸状。该分隔板28的平板部28a的前端与壳体2的前板24连接,曲板部28b的右侧端固定在室外热交换器3的右侧边缘部3b的管板31上。即,曲板部28b的右侧端部比平板部28a的前端更靠近壳体2的侧板26。
如上所述,壳体2的内部分成隔着分隔板28相邻的大小2个空间2a、2b。上述室外热交换器3和送风机4位于图3中从分隔板28的左侧到后侧的较大空间2a内,该空间2a成为在室外热交换器3的传热管内流动的制冷剂与室外空气之间的热交换器空间(风扇室)。设于上述壳体2的吸入口21和吹风口22与该热交换器空间2a连通。另外,上述压缩机5、储气筒6、关闭阀7a、7b及电动膨胀阀等装置位于分隔板28的右侧到前侧的较小空间2b内,该空间2b构成机械室。
以下具体说明分隔板28。图6是上述分隔板28的立体图,图7是主视图,图8是俯视图。分隔板28在平板部28a和曲板部28b之间具有弯折部28c。分隔板28的弯折部28c用与该分隔板28的上下方向连接的薄壁部构成。该薄壁部是在对板材加压以形成分隔板28时,将板材同时压薄后形成。分隔板28在装入室外机1之前,如图8所示,弯折部28c是笔直延伸的状态,平板部28a的前端则形成向图中左手前侧倾斜的状态。
在将分隔板28装到室外机1上时,首先在弯折部28c笔直延伸的状态、即图8的状态上将曲板部28b的右端安装到室外热交换器3的管板31上。在此状态下,平板部28a相对壳体2的侧板26倾斜,位于靠近风扇室2a处。这时,是送风机4装入室外机1之前,送风机4与分隔板28互不干扰。另外,机械室2b中宽敞,在机械室2b中进行配管作业的作业空间2c很大。故容易进行作业。
在机械室2b进行了作业后,通过将上述弯折部28c弯折,使分隔板28如图3那样变成平板部28a与侧板26平行的形状。然后装入送风机4,进而在将前板24安装到壳体2上时,将分隔板28固定到前板24上。
另一方面,上述送风机4在上述热交换器空间内是2台上下排列。各送风机4由固定在风扇电动机台41上的风扇电动机42和固定在风扇电动机42的输出端的螺旋浆式风扇43构成。风扇电动机台41设置在室外热交换器3的前面侧中央,是支承送风机4的纵长构件。
上述压缩机5、储气筒6和关闭阀7a、7b用未图示的固定构件在机械室一侧固定于壳体2上。另外,电动膨胀阀(未图示)与制冷剂配管的环路中途连接后设于规定位置。连接配管8a、8b(见图9)用的气体侧关闭阀7a和液体侧关闭阀7b如图2~4那样配置,在机械室2b的前面侧位于中央略偏下方,位于机械室2b的图2右侧端部。各关闭阀7a、7b一直关闭,直到安装完毕,室外机1的制冷剂管内保持清洁。
与气体侧关闭阀7a连接的气体侧连接配管8a和与液体侧关闭阀7b连接的液体侧连接配管8b分别如图9那样在壳体2的底板附近向后方弯曲,并通过上述室外热交换器3的下端角部的空间后引出到壳体2的外部。
在上述壳体2内的上部空间,如图2及图3中虚线所示,设有开关盒10。开关盒10用上方敞开的塑料制箱形体构成。该开关盒10中固定有印刷电路板(未图示),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印刷电路上装配各种电子零件,同时经过引线等电线与壳体2内的各装置电气接通。
上述开关盒10如图10所示,左侧的端部受开关盒支承部11支承,该支承部利用风扇电动机台41构成。另外,开关盒10的右侧端部被上述分隔板28从下方支承(图10中未示出)。
开关盒支承部11由支承开关盒10上靠近壳体2背面的部分的背面支承部11a和支承开关盒10上靠近壳体2前面的部分的前面支承部11b构成。背面支承部11a在风扇电动机41的上端部与该风扇电动机台41形成一体。前面支承部11b则在风扇电动机台41的前面装卸自如。前面支承部11b用可从前面装拆的多根小螺钉(紧固件)11c安装到风扇电动机台41上而与风扇电动机台41形成一体。
另一方面,壳体2的前板24分割成覆盖风扇室2a的风扇室前板24a和覆盖机械室2b的机械室前板24b,上述分隔板28与机械室前板24b连接。风扇室前板24a和左侧板25过去是用形成一体的构件构成,而本实施形态是分开构成24a和25,风扇室前板24a单独地在壳体2上装拆自如。
具体地说,如图11及图12所示,左侧边缘略弯折的风扇室前板24a在其弯折部可装拆地与左侧板25连接。在风扇室前板24a上设有凸部29a,而在左侧板25上设有与凸部29a卡合的凹部29b。利用这些凸部29a和凹部29b构成装拆风扇室前板24a和左侧板25的装拆机构29a、29b。另外,风扇室前板24a除了设有作为装拆机构的凸部29a的左侧边缘部外,用未图示的多个小螺钉从前面紧固在壳体2上。
-室外机的安装作业-在本实施形态中,安装空调装置时,首先将上述室外机1和未图示的室内机分别设于规定位置。这时,室外机1已完成热交换器3、送风机4及压缩机5等各装置的设置和机内配管,但通往室内机的连接配管8a、8b还未连接。另外,壳体2是未装右侧的侧板26和机械室前板24b的状态,机械室2b是敞开的。
在将配管向后方引出时,如图9所示,将连接配管8a、8b与关闭阀7a、7b连接,且将该连接配管8a、8b通过室外热交换器3右下端部的缺口S向壳体2的外部引出。然后将该连接配管8a、8b与室内机连接,由此与室内机之间构成供制冷剂循环的封闭回路。另一方面,一旦该配管作业结束、进而开关盒与各装置之间的布线作业也结束,就在壳体2上安装右侧的侧板27和机械室前板24b以结束安装作业。
-实施形态的效果-采用本实施形态时,由于在室外热交换器3的右侧下端部形成供从关闭阀7a、7b通往室内机的连接配管8a、8b通过的缺口S,故能够使连接配管8a、8b通过该缺口S后向壳体2的后方引出。另外,也可不在壳体2的侧板26与室外热交换器3的右侧边缘部3b之间设置一定宽度的空间供通往室内机的连接配管8a、8b通过,故可以将室外热交换器3的右侧边缘部3b靠近壳体2的侧板26配置。从而与传统结构相比,即使不增大壳体2的尺寸也能增大热交换器3的尺寸,故不必使装置大型化即可提高产品能力。尤其是,由于使热交换器3的右端边缘部3b延伸到壳体2的前板24一侧,故能有效利用空间使热交换器3大型化。
另外,由于是在热交换器器下端部3L的侧端(实施形态中是右端)形成室外热交换器3的缺口S,故室外热交换器3的热交换器上部3U比该热交换器下端部3L更向壳体2的侧板伸出,形状简单。因此,与将缺口S设于譬如热交换器3的下端部中央时相比,可以用简单的形状扩大热交换器3的尺寸。
-其他实施形态-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以下结构。
譬如,上述实施形态是将形成缺口S的热交换器下端部3L与热交换器上部3U分开形成,再将它们互为固定后形成室外热交换器3,但也可以将该热交换器下端部3L与热交换器上部3U形成一体以构成热交换器3,这样也能既抑制壳体2的尺寸增大,又增大热交换器3以提高其能力。另外,在使热交换器上部3U与热交换器下端部3L形成一体时,与分开形成的场合相比,能够减少制造工序,而在如上述实施形态那样将热交换器上部3U与热交换器下端部3L分开形成再加以组合的场合,热交换器3可做成任意形状。
权利要求1.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在壳体(2)内设有热交换器(3)和与通往室内机的连接配管(8a、8b)连接的关闭阀(7a、7b),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热交换器(3)的端部形成供上述连接配管(8a、8b)通过的缺口(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在热交换器(3)的下端部(3L)形成缺口(S)。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在热交换器(3)的左右方向一个侧边缘部(3b)处形成该热交换器(3)的缺口(S)。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热交换器(3)的形成缺口(S)的下端部(3L)的上方部分(3U)设有沿着壳体(2)的背面板(27)延伸的中央部(3c)和沿着壳体(2)的左右侧板(25、26)延伸且与该中央部(3c)连接的左右侧边缘部(3a、3b)。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热交换器(3)的侧边缘部(3b)靠近壳体(2)的侧板(26)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热交换器(3)的形成缺口(S)的下端部(3L)与该下端部(3L)上方的部分(3U)分开形成,下端部(3L)固定在上方部分(3U)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热交换器(3)的形成缺口(S)的下端部(3L)与该下端部(3L)上方的部分(3U)形成一体。
专利摘要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在壳体内设有可将连接配管向壳体后方引出的配管空间,其特点是在热交换器(3)的下端部(3L)形成供从关闭阀(7a、7b)通往室内机的连接配管(8a、8b)通过的缺口(S)。本实用新型能提高产品的能力,同时抑制壳体的大型化。
文档编号F24F5/00GK2533412SQ02204368
公开日2003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2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1年9月28日
发明者石原洋纪, 竹仲则博, 牧洋光, 川崎直弘 申请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