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粉辊道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31626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煤粉辊道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烧制陶瓷的窑炉,尤其涉及辊道窑。
背景技术
目前烧制陶瓷的辊道窑中所用的燃料一般采用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柴油、电石气或煤,用气和油做燃料对空气的污染小,且窑炉内温度也较均匀,但这两种燃料价格太高;用煤做燃料价格便宜,但目前所采用的窑炉不能使煤充分燃烧,这不仅造成了能源的浪费而且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这种窑炉内的烧制温度也不均匀,因此会影响产品的质量。为此专利号为89216928.1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以煤为燃料的辊道窑”,它是由窑体、炉体和烟囱组成的以煤为燃料的辊道窑,窑体内设有辊道和位于辊道下方的烟道,炉体内设有燃烧室,辊道内设有通过轴承支撑在窑体两侧壁上的辊轴,辊轴由传动装置驱动,燃烧室设置在窑体的侧面,辊道的上方设有烟道,燃烧室同烟道之间通过喷火口连通;这种辊道窑以煤为燃料因此价格便宜,降低了产品成本,由于辊道的上方设有烟道,燃烧室同烟道之间通过喷火口连通所以窑内上下温度较均匀,但这种窑炉不仅结构较复杂,而且窑炉仍因不能使煤充分燃烧,而造成能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较简单、窑炉内温度均匀、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用煤粉做燃料的辊道窑。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这种煤粉辊道窑,包括窑体、烟道和辊道,窑体的顶部为窑顶,底部为窑底,中部有隔焰板,在窑顶与隔焰板之间为窑腔,隔焰板与窑底之间为燃烧室,窑腔内装有辊道,燃烧室分为两段,即为前燃烧室和后燃烧室,在它们的后端分别有与水平方向相垂直的前火墙和后火墙,前火墙和后火墙上分别装有前喷咀和后喷咀。
在前火墙和后火墙上分别各装有一个前喷咀和一个后喷咀,前喷咀和后喷咀的纵向中心线均在过窑炉纵向中心线的截面上,后喷咀距窑底的高度大于前喷咀距窑底的高度。
后喷咀距窑底的高度为1.2-1.5米,前喷咀距窑底的高度为0.8-1.2米。
前火墙(7)和后火墙(5)上也可均设置有2-3个喷咀,前、后火墙上的喷咀按垂直方向上、下设置,它们的纵向中心线均在过窑炉纵向中心线的截面上。
前喷咀距后喷咀的水平距离为6-20米。
辊道(2)的中心线距窑顶的距离(Q)为0.2-1.3米。
由于该辊道窑为两段,在每段中均设有喷嘴,燃料分别从两段中的喷嘴喷入,因此保证了窑炉前后温度的一致性使窑炉内具有均匀的温度,这种窑炉结构可采用煤粉做燃料,而且煤粉在该窑炉中燃尽率可达98%,排放的废气格林黑度低于1,因此对环境污染极小,再加之窑炉所用的燃料为煤粉,价格便宜,所以也降低了产品的价格,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建造的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纵向中心线处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处截面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弓形窑顶窑炉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这种煤粉辊道窑包括窑体、烟道和辊道,窑体的顶部为窑顶1,底部为窑底8,中部有隔焰板3,在窑顶1与隔焰板3之间为窑腔A,隔焰板3与窑底8之间为燃烧室,窑腔A内装有辊道2,辊道2由多个相联的辊棒2a组成,燃烧室分为两段,即为前燃烧室B和后燃烧室C,在它们的后端分别有与水平方向相垂直的前火墙7和后火墙5,前火墙7和后火墙5上分别各装有一个前喷咀4和一个后喷咀4’,前喷咀4和后喷咀4’的纵向中心线均在过窑炉纵向中心线的截面上,后喷咀4’距窑底的高度H大于前喷咀4距窑底的高度h,前火墙7与后燃烧室内的窑底之间有落尘板6,该落尘板6前端与前火墙7的上端相接,后端与后燃烧室窑底相接,以使落尘板6有一倾斜角而便于灰尘下落,在窑底8上开有落渣口9,前燃烧室B的窑底前部开有烟道10,烟道10与位于窑体一侧的烟囱相通。
在本实施例中窑顶1为平面形,前喷咀距后喷咀的水平距离为6-20米,但应根据窑体的状况确定两喷咀之间的距离为宜,一般状况下两喷咀的距离可为8-12米,后喷咀4’距窑底的高度H可选用1.2-1.5米,前喷咀4距窑底的高度h可选用0.8-1.2米,但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将两者高度增加或降低,辊道2的中心线与窑顶之间的距离Q为0.2-1.3米,窑体内的隔焰板可选用碳化硅材料制成。在建造辊道窑时为了使其坚固,一般要在窑壁外部加用金属框架a,窑顶外部加用拉筋b。
使用时将煤粉从前喷咀4和后喷咀4’喷入,前喷咀喷入的煤粉和后喷咀喷入的煤粉同时燃烧确保了窑炉内前、后烧成温度的一致性,辊道由传动部件带动,使放置于辊道上的被烧制品从窑炉的后端至前端均能受到均匀加热。
实施例2在本实例中前燃烧室B和后燃烧室C中的前火墙7和后火墙5上的喷咀均为2-3个,前、后火墙上的喷咀均按垂直方向上、下设置,每个喷咀的高度按实际需要而定,它们的纵向中心线均在过窑炉纵向中心线的截面上,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在本实例中前燃烧室B和后燃烧室C中的前火墙7和后火墙5上的喷咀均为2-3个,前、后火墙上的喷咀均按水平方向设置,其他结构与在1-3的实施例中的窑顶也可采用传统的弓形。当窑顶为弓形时,辊道2的中心线与窑顶最高点之间的距离Q’为0.2-1.3米。
权利要求1.一种煤粉辊道窑,包括窑体、烟道和辊道,窑体的顶部为窑顶(1),底部为窑底(8),中部有隔焰板(3),在窑顶与隔焰板之间为窑腔(A),隔焰板与窑底之间为燃烧室,窑腔内装有辊道(2),其特征在于燃烧室分为两段,即为前燃烧室(B)和后燃烧室(C),在它们的后端分别有与水平方向相垂直的前火墙(7)和后火墙(5),前火墙(7)和后火墙(5)上分别装有前喷咀(8)和后喷咀(4)。
2.根据权利要权1所述的煤粉辊道窑,其特征在于前火墙(7)和后火墙(5)上分别各装有一个前喷咀(8)和一个后喷咀(4),前喷咀(8)和后喷咀(4)的纵向中心线均在过窑炉纵向中心线的截面上,后喷咀(4)距窑底的高度(H)大于前喷咀(6)距窑底的高度(h)。
3.根据权利要权2所述的煤粉辊道窑,其特征在于后喷咀(4)距窑底的高度(H)为1.2-1.5米,前喷咀(6)距窑底的高度(h)为0.8-1.2米。
4.根据权利要权1所述的煤粉辊道窑,其特征在于前火墙(7)和后火墙(5)上均设置有2-3个喷咀,前、后火墙上的喷咀按垂直方向上、下设置,它们的纵向中心线均在过窑炉纵向中心线的截面上。
5.根据权利要权1、2、3或4所述的煤粉辊道窑,其特征在于前喷咀距后喷咀的水平距离为6-20米。
6.权利要权5所述的煤粉辊道窑,其特征在于辊道(2)的中心线距窑顶的距离(Q)为0.2-1.3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煤粉辊道窑,包括窑体、烟道和辊道,窑体的顶部为窑顶,底部为窑底,中部有隔焰板,在窑顶与隔焰板之间为窑腔,隔焰板与窑底之间为燃烧室,窑腔内装有辊道,燃烧室分为两段,即为前燃烧室和后燃烧室,在它们的后端分别有与水平方向相垂直的前火墙和后火墙,前火墙和后火墙上分别装有前喷嘴和后喷嘴,后喷嘴距窑底的高度大于前喷嘴距窑底的高度。这种窑炉结构可采用煤粉做燃料,煤粉在该窑炉中燃尽率可达98%,排放的废气格林黑度低于1,因此对环境污染极小,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建造的优点。
文档编号F27B9/24GK2669114SQ0324593
公开日2005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6日
发明者周满仓 申请人:周满仓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