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换热管路及相变热水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换热管路及相变热水器,其中,包括壳体、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相变材料及换热管路,用以与壳体内的相变材料换热,所述换热管路的管壁包括本体及设于本体外壁面的防腐层。本实用新型换热管路管壁的抗腐蚀性高。
【专利说明】
换热管路及相变热水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热管路及相变热水器。
【背景技术】
[0002] 相变热水器因相对于传统的热水器具有体积小、能量利用率高、无死水区等优点 而受广大用户青睐,工作时,利用相变材料与换热管路换热,相变材料供水前蓄热及供水时 放热,达到特定时间集中提供热水的目的。
[0003] 由于相变材料通常具有腐蚀性,例如呈碱性,因此,换热管路的管壁直接与相变材 料接触时,容易在相变材料作用下换热管路的管壁会发生腐蚀。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换热管路,旨在解决现有的换热管路的管壁容 易发生腐蚀穿管缺陷的技术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换热管路,设于相变热水器的壳体内,用以与 壳体内的相变材料换热,所述换热管路的管壁包括本体及设于本体外壁面的防腐层。
[0006] 优选地,所述本体与防腐层材质相异。
[0007] 优选地,所述本体的材质为铜,所述防腐层的材质为不锈钢或铝。
[0008] 优选地,所述本体的材质为不锈钢,所述防腐层的材质外管为铝。
[0009] 优选地,所述防腐层为设置在所述本体外壁面的涂覆层。
[0010] 优选地,所述本体的外壁面形成有凹凸状结构。
[0011]优选地,所述换热管路的管壁还包括自所述防腐层的径向向外延伸的多个换热 部。
[0012] 优选地,所述换热部为环绕所述本体的环片状。
[0013] 优选地,所述换热管路包括分流管、集流管及多根通管,所述分流管及集流管并行 设置,所通管位于所述分流管及集流管之间,并连通所述分流管及集流管。
[0014] 优选地,所述分流管与所述集流管平行,多个所述通管相互平行且沿所述分流管 或集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0015] 优选地,所述分流管及集流管呈水平设置,所述分流管位于所述集流管的上方,所 述通管呈竖直设置。
[0016] 优选地,该换热管路还包括第一引管及第二引管,所述第一引管的一端与所述分 流管连通,另一端为进水接口;所述第二引管的一端与所述集流管连通,另一端为出水接 □ 〇
[0017] 优选地,所述通管上设有翅片。
[0018]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相变热水器,包括壳体、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相 变材料及换热管路,该换热管路的管壁包括本体及设于本体外壁面的防腐层。
[0019] 本实用新型换热管路通过将换热管路的管壁设置成至少双层结构,利用在管壁的 任一一处部位,在管壁厚度方向上本体与防腐层微观结构的差异性,即通过降低防腐层的 严重腐蚀进一步向本体发展概率,提高了管壁整体的抗腐蚀性。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相变热水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中通管的剖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3] 附图标号说明:
[0026]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 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 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8]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 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 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9]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 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 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 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 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0]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换热管路,设于相变热水器的壳体1内,用以与壳体1内的相 变材料3换热。
[0031]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换热管路,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换热管路的管壁包 括本体4a及位于本体4a外壁面的防腐层4b。
[0032]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换热管路的管壁为双层结构,构成本体4a及防腐层4b的材 质应该为高导热性的材质,因此不限于金属材质,可以是导热性高的非金属材质,例如本体 4a的材质采用金属,而防腐层4b材质采用高导热性的陶瓷。
[0033]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管壁一般较薄,管壁各处的微观结构不一致,但管壁的局部微 观结构一般趋于一致,因此,一旦某处发生较严重的腐蚀,则该处便会沿管壁的厚度方向腐 蚀到底,导致穿管缺陷。
[0034] 本实用新型换热管路通过将换热管路的管壁设置成至少双层结构,利用在管壁的 任一一处部位,在管壁厚度方向上本体4a与防腐层4b微观结构的差异性,即通过降低防腐 层4b的严重腐蚀进一步向本体4a发展概率,提高了管壁整体的抗腐蚀性。
[0035] 进一步地,本体4a与防腐层4b材质可以相异,也可以相同,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不 同的材质构造管壁的本体4a与防腐层4b,有利于合理适应制造工艺,例如,本体4a的材质采 用金属,而防腐层4b材质采用高导热性的陶瓷时,可以先将换热管路按照一定的流路焊接 后,再在本体4a的外表面搪瓷。再者,在换热管路需要设置翅片431时,可以将防腐层4b设置 呈易于制作一体换热翅片的材质。
[0036]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本体4a的材质为铜,防腐层4b的材质为不锈钢或铝。在本 实施例中,不锈钢或铝耐腐蚀且易于制作换热翅片,如此,提高了换热管路的实用性。在另 一实施例中,本体4a的材质为不锈钢,防腐层4b的材质外管为铝。在本实施例中,同理,由于 不锈钢或铝均耐腐蚀性高,因此,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换热管路的可靠性。
[0037]进一步地,防腐层4b可以通过本体4a的胀管工艺与本体4a装配,也可以是设置在 所述本体外壁面的涂覆层。本实施例以涂覆为例进行说明,具体的,涂覆的材质可以为聚四 氟乙烯等氟聚合物,也可以是包含本体材料颗粒的混合物。此外,为了增强防腐层与本体的 结合强度,优选地,所述本体的外壁面形成有凹凸状结构,凹凸状结构可以为凸棱网格,凹 凸纹路等。
[0038]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管路的管壁还包括自所述防腐层的径向向外延伸的多个换热 部。如此,可以增强换热效果,优选地,所述换热部为环绕所述本体的环片状。
[0039]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换热管路包括分流管41、集流管42及多根通管43,分流管41 及集流管42并行设置,所通管43位于分流管41及集流管42之间,并连通分流管41及集流管 42 〇
[0040]在本实施例中,换热管路的具体形式并不限于图1所示出的形式,分流管41与集流 管42可以呈一定夹角设置,或大致平行设置。通过将换热管路设置成可分流的结构有利于 提高单位空间换热效率,使换热管路的结构更为紧凑。
[0041]进一步地,分流管41与集流管42平行,多个通管43相互平行且沿分流管41或集流 管4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通管43可以相对于分流管41垂直或倾斜,将分流 管41、集流管42以及通管43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布,有利于换热管路的均匀换热。优选地,通 管43之间的等间隔设置。
[0042]进一步地,分流管41及集流管42呈水平设置,分流管41位于集流管42的上方,通管 43呈竖直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换热管路整体的外形呈长方形,相变热水器的壳体1可设置 呈适配的长方体中,使相变热水器的运输、安装等更为方便。同时,换热管路置于相变热水 器的壳体1内,也可以获得较高的空间利用率。
[0043]进一步地,换热管路还包括第一引管44及第二引管45,第一引管44的一端与分流 管41连通,另一端为进水接口 441;第二引管45的一端与集流管42连通,另一端为出水接口 451 〇
[0044]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单独设置第一引管44及第二引管45可方便换热管路与相变热 水器的其他管路进行连接。
[0045] 进一步地,通管43上设有翅片43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通管43上设置翅片431可 以提高通管43的换热效率,同时,由于通管43相对居中设置,经通管43换热后的相变材料3 其热量也不易散失。
[0046]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相变热水器,包括壳体1、加热装置2、设置在壳体1内的相 变材料3及换热管路(未标示),该换热管路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相变热水器 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 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
[0047]壳体1包括外壳11、内胆12及设于外壳11及内胆12之间的保温材料13。优选地,加 热装置2设置在壳体1的外面。相变热水器还包括控制管路(未标示),控制管路包括循环支 管51、出水支管52、进水支管53及混水支管54;
[0048]循环支管51连接换热管路的进水接口 441及出水接口 451,进水支管53及出水支管 52分别与循环支管51连通,混水支管54桥接进水支管53及出水支管52;
[0049] 循环支管51上设有循环水栗5、加热装置2及第一单向阀7a,第一单向阀7a位于循 环支管51与进水支管53及出水支管52的两连接处之间;
[0050] 混水支管54与出水支管52的连接处设有混水阀8,进水支管53上设有第二单向阀 7b,进水支管53及出水支管52上均设有防电墙9。
[00511在另一实施例中,循环支管51连接换热管路的进水接口441及出水接口451,但循 环支管51不与用户水路直接连通,而是通过设置换热管段与用户水路的管段耦合换热。这 样可以进一步地提高相变热水器的安全性,因为即使换热管路发生泄漏,相变材料也不会 通过循环支管流入用户水路中。
[0052]下面阐述相变热水器第一实施例的工作过程:
[0053]蓄热时,首先关闭混水阀8,启动循环水栗5及加热装置2,由循环支路及换热管路 构成管网内水开始循环流动,由此同时,换热管路将水的热量换热至相变材料3,相变材料3 有固态逐渐转换为液体,从而进行蓄热。
[0054]放热时,开启混水阀8,冷水从进水支管53进入,并在与混水支管54的连接处分为 两个流路,第一流路进入循环水管,在第一单向阀7a的作用下,只能流向第一引管44,进入 换热管路后与相变材料3换热,逐渐升温;第二流路经混水支管54流向混水阀8,并在该处与 第一流路的热水混合。
[005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 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 一种换热管路,设于相变热水器的壳体内,用以与壳体内的相变材料换热,其特征在 于,所述换热管路的管壁包括管状的本体及设于本体外壁面的防腐层; 所述防腐层为设置在所述本体外壁面的涂覆层,所述本体的外壁面呈凹凸状设置; 所述换热管路的管壁还包括自所述防腐层的径向向外延伸的多个换热部,所述换热部 为环绕所述本体的环片状。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与防腐层材质相异。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材质为铜,所述防腐层的材 质为不锈钢或铝。4. 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路包括分流管、 集流管及多根通管,所述分流管及集流管并行设置,所述通管位于所述分流管及集流管之 间,并连通所述分流管及集流管。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与所述集流管平行,多个所 述通管相互平行且沿所述分流管或集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6. -种相变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相变材料 及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管路。
【文档编号】F28F19/02GK205717925SQ201620353072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5日
【发明人】曾云, 曲绍鹤
【申请人】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