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地温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空调装置,更具体地说一种利用地下恒温进行室内空气调节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空调作为家用电器,已经走入普通家庭,但是,随之而来的不仅是电的承受能力,同时还因使用制冷剂带来了环保问题,以及热空气、冷凝水的排放都对环境造成影响。
众所周知,在距地面以下3米左右深的地方,基本上是一个恒温的地层,温度常年保持在18℃左右,但这一天然条件始终未能在室内空气调节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利地下恒温进行室内空气调节的地温空调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是由放置在室内的风机、埋设在地下的热交换器以及连接在风机与热交换器之间的连接管路构成;所述热交换器采用中空板状散热片,若干散热片相互间串联连接,所述连接管路为由中央芯管和其外层套管构成的同心管,中央芯管一端与散热器入口连接,另一端通过软管连接至风机入口处,外层套管一端与散热器出口连接,另一端通向室内位置。
与已有技术本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1、本实用新型利用地下恒温的自然条件进行室内空气温度调节,一方面可以极大地减少对于电能的消耗、降低使用成本;另一方面,因杜绝了制冷剂的使用,彻底避免了因使用制冷剂而造成的环境污染。
2、本实用新型作为制冷设备时,无热空气在室外空间的排放,不产生冷凝水。
3、本实用新型采用软管连接室内风机,风机因而可以在软管允许的范围随意移动,方便、实用。
4、本实用新型连接管采用同心管结构,不仅便于安装,而且,来自热交换器中的地温空气在中央芯管中得到保温,提高了热换效率。
5、本实用新型热交换器结构简单、效率高。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同心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散热片、2串接管、3风机、4连接管路、5中央芯管、6外层套管、7软管、8隔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
图1,本实施例由放置在室内的风机3、埋设在地下的热交换器以及连接在风机3与热交换器之间的连接管路4构成。
图1所示,热交换器采用中空板状散热片1,若干散热片1相互间串联连接。具体实施中,在各散热片1之间,由串接管2连接,相邻两片散热片1之间的串接管2在散热片1上的位置相互交错。
如图2所示,连接管路4为由中央芯管5和其外层套管6构成的同心管,在其中央芯管5与外层套管6之间有隔热层8,在外层套管6的外部也可以设置隔热层。
图1所示,中央芯管5一端与散热器的入口连接,另一端通过软管7连接至风机3的入口处,外层套管6一端与散热器出口连接,另一端通向室内。
为了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导热系数,避免腐蚀,本实施例中的设置在地下部分的散热片1以及串接管2等各构件均采用不透钢件。
安装时,热交换器埋设在地下3米左右的恒温地层中。
启动风机3,热交换器中的恒温空气经过中央芯管5,由风机3向室内排放,同时,室内空气通过外层套管6送入热交换器中,经过热交换器完成热交换后重新由风机3向室内排放,从而完成空气在室内与热交换器之间的循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循环之后,室内空气接近地下恒温,继续工作即可保持这一恒温,达到室内空气温度调节的目的。
权利要求1.地温空调器,其特征是由放置在室内的风机(3)、埋设在地下的热交换器以及连接在风机(3)与热交换器之间的连接管路(4)构成;所述热交换器采用中空板状散热片(1),若干散热片(1)相互间串联连接,所述连接管路(4)为由中央芯管(5)和其外层套管(6)构成的同心管,中央芯管(5)的一端与热交换器入口连接,另一端通过软管(7)连接至风机(3)的入口处,外层套管(6)一端与热交换器出口连接,另一端通向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温空调器,其特征是在所述各散热片(1)之间,由串接管(2)连接,相邻两片散热片(1)之间的串接管(2)在散热片(1)上的位置相互交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温空调器,其特征是所述连接管路(4),在其中央芯管(5)与外层套管(6)之间有隔热层(8)。
专利摘要地温空调器,其特征是由放置在室内的风机、埋设在地下的热交换器以及连接在风机与热交换器之间的连接管路构成;热交换器采用中空板状散热片,若干散热片相互间串联连接,连接管路为由中央芯管和其外层套管构成的同心管,中央芯管一端与散热器入口连接,另一端通过软管连接至风机入口处,外层套管一端与散热器出口连接,另一端通向室内位置。本实用新型利地下恒温进行室内空气调节。一方面可以极大地减少对于电能的消耗、降低使用成本;另一方面,因杜绝了制冷剂的使用,彻底避免了因使用制冷剂而造成的环境污染。
文档编号F24J3/00GK2684065SQ20042002486
公开日2005年3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18日
发明者陈继保 申请人:陈继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