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88885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器的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器的室内机。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空调器是吸入室内的热空气,然后与低温的冷媒进行热交换后,再排出到室内,通过反复执行上述过程,使室内空气温度降低,或者通过相反的作用使室内空气温度上升的制冷制热系统。一般来说,空调器是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装置-蒸发器构成的一系列循环设备。
近年来,除了制冷制热功能以外,空调器还具有如下的附加功能将吸入室内的污染空气转换成干净空气后,再排出到室内的空气净化功能;将湿空气转换成干燥空气后,再排出到室内的除湿功能,等等。
特别是,空调器主要是分为设置在室外的室外机(也称为“室外侧”或者“放热侧”),以及设置在建筑物内部的室内机(也称为“室内侧”或者“吸热侧”)。上述室外机中设置有冷凝器(室外热交换器)和压缩机,而上述室内机中则设置有蒸发器(室内热交换器)。
并且,空调器大致分为以下两种将室外机和室内机分开设置的分体式空调器;室外机和室内机成一体的一体式空调器。但是,考虑到设置空间或者噪音的问题,一般来说,分体式空调器比较受欢迎。
并且,分体式空调器可以用一个室外机对多个室内空间进行有效的制冷或者制热。即,将作为分体式空调器一种的复合式空调器的多个室内机分别设置在拥有多个办公室的建筑物中,可以有效的控制各个办公室的空气温度。
更为详细的说是,复合式空调器是一个室外机上连接有多个室内机,这样的室内机分别设置在需要进行空气调节的办公室里,从而具有与设置多台空调器一样的效果。
下面,将结合一般的复合式空调器(下面简称为空调器)的室内机结构的附图,予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现有空调器的室内机1的上部插入到天花板的内部,而其下部露出到天花板外部。
上述室内机1的外观是由如下部分构成形成下面外观的边缘的前面面板10;设置于上述前面面板10的中央部位,并使室内空气流入到上述室内机1的内部的吸入格栅20;形成上述室内机1的上部外观,并在其内部设置有多个部件的外壳30;遮蔽上述外壳30的上面,并使上述室内机1安装到天花板内部的基板40。
上述前面面板10的内部形成有四角形的孔,从而可以用于安装上述吸入格栅20。并且,上述前面面板的下面形成有长方形形状的排出口12。上述排出口12的作用是将在上述室内机1内部进行热交换的空气,重新排出到室内。上述排出口12是以相同的形状形成在上述前面面板10的前后左右位置。
另外,上述排出口12上设置有百叶窗板50。上述百叶窗板50的作用是调节通过排出口12排出到室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上述百叶窗板50是形状大小与上述排出口12的形状大小相对应的四角形形状。并且,上述百叶窗板50与产生旋转动力的电机(未图示)连接在一起,从而能够调节空气的流动方向。
因此,从上述排出口12排出到室内空间的空气可以流动到室内的各角落,从而可使上述室内机1的空气调节功能达到极大化。
上述前面面板10的中央部位上设置有四角板形状的吸入格栅20。如上所述,上述吸入格栅20可使室内空气吸入到上述室内机1的内部。因此,上述吸入格栅20上形成有横向切开的上下贯通的多个吸入口22。
如图2所示,上述吸入格栅20的上侧设置有空气过滤器60。上述空气过滤器60的作用是过滤通过上述吸入口22吸入到室内机1内部的室内空气,从而防止异物质堆积在上述室内机1的内部。
另外,上述前面面板10的上侧设置有排水槽70。上述排水槽70的作用是收集将在下面说明的室内热交换器80进行热交换时产生的凝缩水。上述排水槽70的内部形成有向上开口的集水空间72。
上述集水空间72的上侧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80。上述室内热交换器80的作用是,使被上述空气过滤器60净化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上述室内热交换器80具有与上述集水空间72相对应的横断面。
因此,室内空气与上述室内热交换器80进行热交换时产生的凝缩水,将流入到上述集水空间72,并收集在一起。
上述室内热交换器80的外侧设置有外壳30。上述外壳30是由上述室内机1的多个板结合在一起,并在其内部形成空间。上述外壳30拥有八角形形状的纵断面。上述外壳30的下端部结合在上述前面面板10上,而上端部与将在下面说明的基板支撑台42结合在一起。
即,上述外壳30的上端部形成有凸出的插入口32,从而使上述基板支撑台42的一侧可以插入到上述外壳30的插入口32,并使上述基板支撑台42和外壳30结合在一起。上述外壳30的下端部形成有多个连接凸缘34,从而使上述外壳30的下端部与上述前面面板10的上面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结合在一起。
上述外壳30的内部设置有多个部件。即,上述外壳30的中央部位设置有吸入风扇90。上述吸入风扇90与风扇电机92连接在一起,上述风扇电机在接通电源时可产生旋转动力。上述风扇电机92产生的旋转动力将传递到上述吸入风扇90,从而使上述吸入风扇90高速旋转。
上述风扇电机92的旋转,可强制性的形成上述室内机1内部的空气流动,并将室内空气通过上述吸入口22吸入。通过上述吸入口22吸入的室内空气,在上述室内热交换器80的作用下,进行热交换后,在上述外壳30的引导作用下,从上述排出口12排出。
上述风扇电机92的移动将被电机安装部94所限制。即,收容在上述电机安装部94内部的上述风扇电机92的上部,在上述电机安装部94的作用下,其移动将受到限制。并且,上述电机安装部94固定于上述基板40的底面中央部位。因此,上述风扇电机92在其移动受到限制的状态下,可在上述室内机1的内部高速旋转。
上述基板40和外壳30之间设置有基板支撑台42。上述基板支撑台42的作用是当上述基板40在承受上述风扇电机92和吸入风扇90的重量的时候,可防止上述基板40产生变形。
即,上述基板支撑台42的外形与上述基板40相对应。并且,外侧边缘形成有向下弯曲的支撑部42′。上述支撑部42′插入到上述插入口32中,并被固定,从而可向上支撑上述基板40。
但是,如上所述的现有室内机存在如下的问题即,上述室内机1安装到天花板内部后,因上述前面面板10以与上述外壳30结合在一起,而从天花板向下凸出,故而存在着外观不美观的问题。
并且,与上述室内机1的使用与否无关,上述吸入空气的吸入口22始终保持着开放的状态。因此,上述空气过滤器60始终露出在室内空气的异物质中,故而存在着异物质的吸附效果不佳的问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室内机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空调器的室内机,可以根据室内机的使用与否,选择性的滑出前面面板,从而使外观变得美观,并且当不使用室内机的时候,可选择性的遮蔽吸入口,从而使室内空气中含有的异物质不与空气过滤器接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调器的室内机,其特征是,它由如下部分构成固定在室内天花板,其内部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从而能够调节室内空气的空调装置;设置在上述空调装置上,并且可选择性的从上述空调装置离隔,并形成有吸入口,从而能够将室内空气引导到上述空调装置的内部的气流引导装置;其两端分别固定于上述空调装置和气流引导装置的一侧,并使上述气流引导装置可选择性的从上述空调装置离隔的强制离隔装置;在上述强制离隔装置的作用下,可选择性的遮蔽上述吸入口的吸入口遮蔽装置。
前述的空调器的室内机,其中强制离隔装置包括设置于上述空调装置的一侧,并在接通电源时产生旋转动力的驱动部;在上述驱动部产生的旋转力的作用下,可选择性的伸长的伸长部。
前述的空调器的室内机,其中吸入口遮蔽装置包括其一端固定在上述空调装置的内部,另一端凸出在上述空调装置的外部,并且当上述气流引导装置进行直线上的往复运动时,可选择性的遮蔽上述吸入口的遮蔽构件;在其内部收容上述遮蔽构件,并引导上述遮蔽构件的滑动方向的引导部。
前述的空调器的室内机,其中遮蔽构件划分上述气流引导装置的内部空间。
前述的空调器的室内机,其中空调装置的外面一侧设置有可选择性的收容上述气流引导装置的收容板。
前述的空调器的室内机,其中收容板的一侧上形成有伸长部可贯通的贯通口。
前述的空调器的室内机,其中气流引导装置在上述强制离隔装置的作用下强制性的向上移动的时候,其底面与天花板位于同一个平面上。
前述的空调器的室内机,其中气流引导装置的侧面一侧穿孔形成有排出口,上述排出口用于引导在上述空调装置内部进行热交换的空气,并使其向室内排出。
本发明的空调器的室内机具有外观美观,并可防止异物质堆积在室内机内部的优点。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的空调器的室内机外观结构的仰视立体图。
图2是现有的空调器的室内机内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空调器的室内机内部结构的侧向截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空调器的室内机的主要部分的气流引导装置引入到天花板内部时的状态的侧向截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空调器的室内机的主要部分的气流引导装置从天花板向下凸出时的状态的侧向截面图。
图6是为了便于清扫空气过滤器,而使气流引导装置从空调器的室内机下降到使用者的身高高度时的状态的侧向截面图。
图中标号说明100空调装置 110外壳120基板 130吸入风扇140风扇电机 150室内热交换器160排水槽 170区划板180收容板 182贯通口200气流引导装置 210前面面板212吸入口 220空气过滤器230排出口 240百叶窗板242中心轴 300强制离隔装置320驱动部 340伸长部400吸入口遮蔽装置 420遮蔽构件440引导部 W天花板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空调器的室内机设置在室内,并对室内空气进行调节。在这里,将以天花板埋立式空调器的室内机为例进行说明。
即,上述室内机主要由如下部分构成固定在室内天花板(图4中的标号W)的内部,其内部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150,并且能够对室内空气进行调节的空调装置100;设置在上述空调装置100的下侧,用于引导室内空气,并使其流入到上述空调装置100的内部的气流引导装置200等。
上述空调装置100大致呈直角六面体形状,其内部设置有多个部件。即,上述空调装置100是以其上部开口的直六面体形状的外壳110,以及遮蔽上述外壳110的上部的基板120形成其外观。在由上述外壳110和基板120形成的内部空间中设置有多个部件。
上述外壳110的下面中央部位穿孔形成。其作用是,为了使贯通上述气流引导装置200的室内空气能够流入到上述空调装置100的内部。上述外壳110的孔的形状与将在下面说明的由遮蔽构件420围绕而成的空间的形状相对应。
上述外壳110的内部中央位置可旋转的设置有吸入风扇130。上述吸入风扇130的高速旋转,可使上述室内机内部的空气强制性的流动。上述吸入风扇130接收设置于上侧的风扇电机140传递的旋转动力。
更为详细的说,上述风扇电机140固定于基板120的底面。上述吸入风扇130可旋转的设置于上述风扇电机140的下侧。因此,当风扇电机140接通电源时,上述风扇电机140将高速旋转,并将旋转动力传递到上述吸入风扇130。由此,上述吸入风扇130可以将室内空气吸入到上述外壳110的内部。
与上述吸入风扇130离隔的上述吸入风扇130的外侧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150。上述室内热交换器150的作用是在上述吸入风扇130的作用下,使吸入到上述外壳110内部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上述室内热交换器150的前后左右各有一个与两端部接近,从而在上述吸入风扇130的作用下,可使向上流动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
上述室内热交换器150的下侧设置有排水槽160。上述排水槽160的作用是收集热交换时在上述室内热交换器150上产生的凝缩水。上述排水槽160的内部形成既定空间,并且其上部开口形成。并且,上述室内热交换器150的下端部位收容在其内部。
因此,在上述室内热交换器150的外侧产生的凝缩水流下后,上述凝缩水将收集在上述排水槽160的内部,从而可防止凝缩水掉落到室内。
上述室内热交换器150和风扇电机140之间设置有区划板170。上述区划板170的作用是,划分上述空调装置100的内部空间。即,大致划分为如下两个部分在上述外壳110的内部,在上述室内热交换器150进行热交换的空气存在的空间;在上述外壳110的内部,未进行热交换的空气存在的空间。
因此,在上述室内热交换器150进行热交换的空气不会与在上述室内热交换器150的内侧的空气,即,未进行热交换的空气混合在一起。
上述区划板170的内部一侧还设置有遮蔽构件420。上述遮蔽构件420是将在下面说明的吸入口遮蔽装置400的一部分,并且可选择性的遮蔽形成于上述气流引导装置200上的吸入口212。
即,从侧面观察,上述遮蔽构件420大致呈 形状的薄板。并且,遮蔽构件420具有柔软性。其左右两端各有一个以接近的状态设置在上述外壳110的前后左右位置。因此,当上述遮蔽构件420插入到上述吸入口遮蔽装置400的引导部440的时候,尖尖的下部相接在一起,形成正方形,从而遮蔽上述吸入口212。
同时,上述遮蔽构件420还具有以下作用划分上述气流引导装置200的内部空间。更为详细的说是,上述遮蔽构件420固定在上述区划板170的内部时,如上所述,两端相接近,并且下端部向上述空调装置100的下侧凸出。所以,如图5所示,当上述遮蔽构件420插入到上述引导部440的时候,可将上述气流引导装置200的内部空间划分为内、外二部分。
上述外壳110的外面设置有收容板180。上述收容板180多处折弯形成,并且其下部的横断面积大于上部的横断面积。上述收容板180是阶梯状的四角桶形状,并在其内部收容上述空调装置100。上述收容板180支撑上述空调装置100,使上述空调装置100不会从天花板W掉落到室内地面上。
即,在上述收容板180中,内部空间相对较小的上部空间的内面与上述外壳110的外面结合在一起。如图4所示,折弯的收容板180的下端部与天花板W的上面相接触。因此,收容板180可以支撑上述空调装置100的重量。
上述收容板180的折弯部位上形成有贯通口182。上述贯通口182的作用是当将在下面说明的伸长部340上下伸长的时候,可防止产生干扰现象。
上述空调装置100的上侧设置有构成本发明的主要部分的强制离隔装置300。上述强制离隔装置300的作用是使上述气流引导装置200可选择性的从上述空调装置100离隔开。上述强制离隔装置200的两端部位分别固定于上述空调装置100和气流引导装置200。
即,上述强制离隔装置300是由如下部分构成接通电源时,产生旋转动力的驱动部320;在上述驱动部320产生的旋转力的作用下,可选择性的伸长的伸长部340。上述驱动部320固定在上述基板120的上面,而上述伸长部340的下端部位结合于作为上述气流引导装置200的一部分的前面面板210的上端部位。
当上述驱动部320旋转时,可以卷放上述伸长部340,从而可以选择性的调节上述伸长部340的伸长程度。上述伸长部340最好是由金属线(Wire)制作而成,从而可以灵活的弯曲,并且能够支撑上述气流引导装置200的重量。
为了使上述伸长部340的伸长更加灵活,可以在上述基板120上面的左右端设置卷轴等结构。
上述空调装置100的下侧设置有上述气流引导装置200。上述气流引导装置200的大部分外观是由前面面板210所构成。即,上述气流引导装置200是上部开口的直六面体形状,在下部中央形成有上述吸入口212。
上述吸入口212的作用是将室内空气引导到上述空调装置100的内部。上述吸入口212形成在以上述遮蔽构件420为基准的内侧。因此,在上述遮蔽构件420的引导作用下,通过上述吸入口212向上流动的室内空气,将流动到上述空调装置100的内部。
上述吸入口212的上侧设置有空气过滤器220。上述空气过滤器220上形成有微小的通气孔。上述空气过滤器220的作用是过滤通过上述吸入口212吸入的室内空气中含有的异物质。
在上述空气过滤器220的过滤作用下,只有被净化的空气流入到上述空调装置100的内部,从而能够防止异物质堆积在一起。
上述气流引导装置200的侧面下端部位设置有排出口230。上述排出口220的作用是使在室内热交换器150进行热交换的空气重新排出到室内。
上述排出口230的内部设置有百叶窗板240。上述百叶窗板240以中心轴242为基准,并可进行旋转。上述百叶窗板240的作用是,调节从上述排出口230排出的空气的流动方向。
上述百叶窗板240以上述中心轴242为基准进行旋转时,流动到上述排出口230的完成热交换的空气,在与上述百叶窗板240接触时,流向被改变,从而可以流动到室内的各角落。
上述吸入口212的下侧及左右侧设置有作为本发明的主要部件的引导部440。上述引导部440是在上述强制离隔装置300的作用下,可选择性的遮蔽上述吸入口212的吸入口遮蔽装置400的一部分。上述引导部440与上述遮蔽构件420一起构成上述吸入口遮蔽构件400。
上述引导部440的作用是,引导上述遮蔽构件420的滑动方向。即,上述引导部440从前面面板210的内部角落开始向中心方向延长形成。从上面观察,上述引导部440是“X”形状。并且,如图3所示,上述引导部440的两侧下部倒角形成。另外,上述引导部440的纵断面是‘エ’形状。
上述遮蔽构件420的下部沿着上述引导部440的开口的上部滑动。在倒角的部分,滑动方向被改变,从而滑向上述前面面板210的中央部位。
从‘エ’形状的纵断面观察,上述遮蔽构件420的倾斜的下部一侧插入到上述引导部的开口的左右两侧中,从而使上述遮蔽构件420在滑动的时候,不会从上述引导部440脱离。
下面,将参照图4至图6,说明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发明的空调器的室内机的作用。如图6所示,为了便于清扫空气过滤器,而使气流引导装置从空调器的室内机下降到使用者的身高高度时的状态。
在如图4所示的状态下,向上述室内机接通电源,上述强制离隔装置300的驱动部320开始旋转,从而使上述伸长部340的长度伸长。当上述伸长部340伸长到设定好的长度后,上述驱动部320将停止操作。此时,如图5所示,上述气流引导装置200将保持从天花板W向下凸出的状态。
此时,上述遮蔽构件420在引导部440的引导作用下,沿垂直向下的方向展开,从而使上述吸入口212开放。并且,上述遮蔽构件420划分上述气流引导装置200的内部空间,并划分上述吸入口212和排出口230。
在上述遮蔽构件420开放上述吸入口212的状态下,上述风扇电机140将旋转,并产生旋转动力。在上述风扇电机140的旋转动力的作用下,上述吸入风扇130将高速旋转,并产生吸引力。
在上述吸入风扇130产生的吸引力的作用下,室内空气通过上述吸入口212流入到上述气流引导装置200的内部,并在流入到上述气流引导装置200内部的空气过滤器220的作用下被过滤。
被上述空气过滤器220净化的室内空气,在上述遮蔽构件420的引导作用下流入到上述空调装置100的内部,更为确切的说是,上述区划板170的内部。并在上述吸入风扇130的强制送风的作用下,流动到上述外壳110的上部空间。
在上述吸入风扇130的作用下,向上流动的空气在通过上述室内热交换器150时,进行热交换。完成热交换的室内空气,将被上述外壳110的内面和上述遮蔽构件420所引导,然后通过上述排出口230,排出到室内。此时,上述排水槽160收集在上述室内热交换器150进行热交换时产生的凝缩水。
流动到上述排出口230的空气,在以上述中心轴242为基准进行上下旋转的百叶窗板240的作用下,改变其流动方向,从而可流动到室内的各角落。
当室内空气的调节工作结束后,将停止室内机的驱动,上述强制离隔装置300的驱动部320开始旋转,并卷取上述伸长部340,从而使上述气流引导装置200向上移动。
当完成上述气流引导装置200向上的移动后,上述气流引导装置200将会收容在上述收容板180的内部,上述吸入口212则被上述遮蔽构件420所遮蔽。即,当上述气流引导装置200向上移动的时候,上述遮蔽构件420将沿着上述引导部440进行滑动,最终遮蔽上述吸入口212的下侧。此时,上述气流引导装置200的底面与天花板W位于同一个高度,因此上述气流引导装置200不会从天花板W凸出。
当有很多异物质堆积在上述空气过滤器220,而需要进行清扫的时候,上述伸长部340的长度可以伸长到如图6所示的使用者的身高的位置。从而可以很方便的对空气过滤器200进行清理。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例如,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室内机驱动的时候,气流引导装置是从天花板向下方凸出的。但是根据需要,可以使上述气流引导装置在室内机停止的时候,从天花板向下方凸出。
发明的效果本发明的空调器的室内机设置有强制离隔装置,从而可以使室内机的一部分有选择性的从天花板凸出。
因此具有外观美观的优点,同时还具有能够方便的清理空气过滤器的优点。
并且,本发明空调器的室内机设置有吸入口遮蔽装置,从而可以根据室内机的使用与否,选择性的遮蔽吸入口。
从而可以防止异物质流入到室内机内部,由此可以提高安全性能。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器的室内机,其特征是,它由如下部分构成固定在室内天花板,其内部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从而能够调节室内空气的空调装置;设置在上述空调装置上,并且可选择性的从上述空调装置离隔,并形成有吸入口,从而能够将室内空气引导到上述空调装置的内部的气流引导装置;其两端分别固定于上述空调装置和气流引导装置的一侧,并使上述气流引导装置可选择性的从上述空调装置离隔的强制离隔装置;在上述强制离隔装置的作用下,可选择性的遮蔽上述吸入口的吸入口遮蔽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室内机,其特征是上述强制离隔装置包括设置于上述空调装置的一侧,并在接通电源时产生旋转动力的驱动部;在上述驱动部产生的旋转力的作用下,可选择性的伸长的伸长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室内机,其特征是上述吸入口遮蔽装置包括其一端固定在上述空调装置的内部,另一端凸出在上述空调装置的外部,并且当上述气流引导装置进行直线上的往复运动时,可选择性的遮蔽上述吸入口的遮蔽构件;在其内部收容上述遮蔽构件,并引导上述遮蔽构件的滑动方向的引导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的室内机,其特征是上述遮蔽构件划分上述气流引导装置的内部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的室内机,其特征是上述空调装置的外面一侧设置有可选择性的收容上述气流引导装置的收容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的室内机,其特征是上述收容板的一侧上形成有伸长部可贯通的贯通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室内机,其特征是上述气流引导装置在上述强制离隔装置的作用下强制性的向上移动的时候,其底面与天花板位于同一个平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的室内机,其特征是上述气流引导装置的侧面一侧穿孔形成有排出口,上述排出口用于引导在上述空调装置内部进行热交换的空气,并使其向室内排出。
全文摘要
一种空调器的室内机,它由如下部分构成固定在室内天花板,其内部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从而能够调节室内空气的空调装置;设置在上述空调装置上,并且可选择性的从上述空调装置离隔,并形成有吸入口,从而能够将室内空气引导到上述空调装置的内部的气流引导装置;其两端分别固定于上述空调装置和气流引导装置的一侧,并使气流引导装置可选择性的从空调装置离隔的强制离隔装置;在上述强制离隔装置的作用下,可选择性的遮蔽上述吸入口的吸入口遮蔽装置。本发明可以根据室内机的使用与否,选择性的滑出前面面板,从而使外观变得美观,并且当不使用室内机的时候,可选择性的遮蔽吸入口,从而使室内空气中含有的异物质不与空气过滤器接触。
文档编号F24F1/00GK1987266SQ20051012255
公开日2007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2日
发明者姜锡贤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