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花椒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花椒烘干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花椒烘干设备结构复杂,体积大,不便于运输和存放,特别是不能采用煤或柴禾作燃料加热,因此不受椒农的欢迎,推广普及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设计一种花椒烘干机,以煤或柴禾作燃料加热,采用风机将热风送到烘干室,以空气为介质传导热量形成热风循环将作物水分蒸发,达到烘干目的,且烟尘和烘干气流分路排出,因此很受椒农的欢迎,易于推广普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花椒烘干机,包括机体(1)和风机(2),机体(1)的两侧为烘干室(3),中间为加热室(4),加热室(4)上下端的两侧通过风门(7)与烘干室(3)贯通,加热室(4)由燃烧室(5)、热交换器(6)及风机(2)组成,且燃烧室(5)位于底部,风机(2)位于燃烧室(5)的上方,热交换器(6)位于燃烧室(5)与风机(2)之间。
热交换器(6)由“Z”字形烟道(8)构成,其下端口与燃烧室(5)连通,上端口位于机体(1)的上方。“Z”字形烟道(8)的正面设置有风门(9)。机体(1)为可拆式结构。烘干室(3)内设置有若干层烘盘(10)。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以煤或柴禾作燃料加热,空气为介质传导热量形成热风循环将作物水分蒸发,达到烘干目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应性广,效率高,因此很受椒农的欢迎,易于推广普及。
2、该机不但适用于花椒烘干,而且也适用于木耳、香菇、核桃、辣椒及药材的烘干。
3、该机烘干的花椒色泽优于自然凉晒的色泽,每公斤销售价格高于自然晒干的花椒6~8元。
4、该机机体为可拆式结构,可随时拆分,便于运输和存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示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
一种花椒烘干机,包括机体(1)和风机(2),机体(1)的两侧为烘干室(3),中间为加热室(4),加热室(4)上下端的两侧通过风门(7)与烘干室(3)贯通,加热室(4)由燃烧室(5)、热交换器(6)及风机(2)组成,且燃烧室(5)位于底部,风机(2)位于燃烧室(5)的上方,热交换器(6)位于燃烧室(5)与风机(2)之间。热交换器(6)由“Z”字形烟道(8)构成,其下端口与燃烧室(5)连通,上端口位于机体(1)的上方。“Z”字形烟道(8)的正面设置有风门(9)。烘干室(3)内设置有若干层烘盘(10)。
使用方法首先打开机体(1)的上盖,关闭加热室(4)上端两侧的风门(7),将湿椒均匀置于烘盘(10)上,然后向燃烧室(5)中添加煤或柴禾等燃料,并将其点燃,再启动风机(2),冷风经“Z”字形烟道(8)及燃烧室(5)加热后形成热风,通过加热室(4)下端两侧的风门(7)进入烘干室(3)自下而上对流将湿气排出机外,大约经过2小时后,将机体上盖盖上,打开加热室(4)上端两侧的风门(7)使余热气流进入加热室(4),便可形成热风循环,可节约能源,经过3小时左右即可将湿椒水分蒸发,达到烘干目的。通过调节加热室(4)下端两侧的风门(7)可控制进入烘干室(3)热风量的大小,通过调节风门(9)的大小可控制吸入冷风量的大小,进而调节烘干室(3)内的温度。
权利要求1.一种花椒烘干机,包括机体(1)和风机(2),其特征是机体(1)的两侧为烘干室(3),中间为加热室(4),加热室(4)上下端的两侧通过风门(7)与烘干室(3)贯通,加热室(4)由燃烧室(5)、热交换器(6)及风机(2)组成,且燃烧室(5)位于底部,风机(2)位于燃烧室(5)的上方,热交换器(6)位于燃烧室(5)与风机(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椒烘干机,其特征是热交换器(6)由“Z”字形烟道(8)构成,其下端口与燃烧室(5)连通,上端口位于机体(1)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花椒烘干机,其特征是“Z”字形烟道(8)的正面设置有风门(9)。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花椒烘干机,其特征是机体(1)为可拆式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花椒烘干机,其特征是烘干室(3)内设置有若干层烘盘(10)。
专利摘要一种花椒烘干机,其机体(1)的两侧为烘干室(3),中间为加热室(4),加热室(4)上下端的两侧通过风门(7)与烘干室(3)贯通,加热室(4)由燃烧室(5)、热交换器(6)及风机(2)组成,且燃烧室(5)位于底部,风机(2)位于燃烧室(5)的上方,热交换器(6)位于燃烧室(5)与风机(2)之间。本实用新型以煤或柴禾作燃料加热,采用风机将热风送到烘干室,以空气为介质传导热量形成热风循环将作物水分蒸发,达到烘干目的,且烟尘和烘干气流分路排出,因此很受椒农的欢迎,易于推广普及。
文档编号F26B23/02GK2835921SQ20052007867
公开日2006年11月8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15日
发明者李福录, 张玉泉, 李海全 申请人:李福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