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闷碳余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55910阅读:7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闷碳余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炉具,特别是一种多功能闷碳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餐饮业中的火锅、烧烤过程需要燃烧一定数量的木炭,木炭在使用前要进行预先燃烧即俗称“闷碳”。大部分“闷碳”过程是在普通的炉子中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要通过炉子散发到四周,这个散发掉的热量不但浪费了部分能源而且污染了周围环境,恶化了工作条件。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闷碳余热回收装置,闷碳过程在封闭状态下进行,能将所产生的热量充分回收加以合理利用,同时彻底解决工作环境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带绝热层的闷碳炉体外壁、炉蓖、炉门、排灰口、鼓风机,其特征是在闷碳炉体外壁形成的腔体内设置立式横排水管炉体,立式横排水管炉体的燃烧室一侧组装燃油或燃气燃烧机,立式横排水管炉体与闷碳炉体外壁之间构成加热水箱,加热水箱设置进水管和出水管。
上述的加热水箱设置上、下加热室。
上述的炉门为水冷式结构,炉门内设有水冷腔,水冷腔连接进水管和出水管。
上述的立式横排水管炉中设置内筋外片式换热排管,即管内壁轧有扰流内筋,管外壁焊接螺旋型翅片。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能将所产生的热量充分回收加以合理利用,节能显著。经测试炉体外表面≤40℃,排烟温度≤180℃。2、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即能闷炭,又能通过加热水箱提供饮用、洗涤、洗澡用热水,增加循环水泵可以为一定营业面积冬季取暖,还可以利用中央空调末端设备或利用现有暖气片作为设备供暖。3、闷碳过程在封闭状态下进行,彻底改善了闷碳工作环境。4、体积小占地少,安装方便实用性强。5、具有燃柴油或天然气的辅助加热功能。6、内部采用的炉体结构为立式横排水管炉,换热排管为内筋外片式,换热效率可达到80%以上。7、使用安全、进出料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内筋外片式换热排管结构示意图。
图3是炉门的冷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3,具体结构如下带绝热层的闷碳炉体外壁9形成的腔体内设置立式横排水管炉体5,立式横排水管炉体5的上端有排烟口11,排烟口11上组装阀板10。立式横排水管炉体5中设置的横排换热排管13内壁轧有扰流内筋19,管外壁焊接螺旋型翅片20。立式横排水管炉体5与闷碳炉体外壁9之间构成加热水箱,加热水箱设置上加热室12和下加热室14。换热排管13与上加热室12和下加热室14相通。上加热室12设置进水管7和出水管8,下加热室14设置进水管2和出水管6。上加热室12提供饮用水,下加热室14提供洗涤、洗澡、取暖等用水。立式横排水管炉体5的燃烧室15一侧组装燃油或燃气燃烧机3,在燃烧喷嘴3的喷嘴前面组装阀板4。燃烧室15的前部组装炉门16,炉门16为水冷式结构,炉门16内设有水冷腔23,水冷腔23连接进水管24和出水管22,进水管24通过软管21连接冷水管。出水管22通过软管21连接下加热室14。燃烧室15的下部安装炉蓖17,炉蓖17的下面设有进风口和排灰口18,进风口处安装鼓风机1。
工作原理正常闷炭时,将闷炭料放置在燃烧室15内,点燃后将排烟口11的阀板10关闭即可,加热水箱内的水温得到升温,提供饮用、洗涤、洗澡用热水,连接循环泵能提供取暖用水。闷好的炭从炉门16取出。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闷碳余热回收装置,它包括带绝热层的闷碳炉体外壁、炉蓖、炉门、排灰口、鼓风机,其特征是在闷碳炉体外壁形成的腔体内设置立式横排水管炉体,立式横排水管炉体的燃烧室一侧组装燃油或燃气燃烧机,立式横排水管炉体与闷碳炉体外壁之间构成加热水箱,加热水箱设置进水管和出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闷碳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是加热水箱设置上、下加热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闷碳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是炉门为水冷式结构,炉门内设有水冷腔,水冷腔连接进水管和出水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闷碳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是立式横排水管炉中设置内筋外片式换热排管,即管内壁轧有扰流内筋,管外壁焊接螺旋型翅片。
专利摘要一种多功能闷碳余热回收装置,它包括带绝热层的闷碳炉体外壁、炉箅、炉门、排灰口、鼓风机,其特征是在闷碳炉体外壁形成的腔体内设置立式横排水管炉体,立式横排水管炉体的燃烧室一侧组装燃油或燃气燃烧机,立式横排水管炉体与闷碳炉体外壁之间构成加热水箱,加热水箱设置进水管和出水管。本实用新型能将所产生的热量充分回收加以合理利用,节能显著。既能闷碳,又能通过加热水箱提供饮用、洗涤、洗澡用热水,增加循环水泵可以提供冬季取暖,还可以利用中央空调末端设备或利用现有暖气片作为设备供暖。闷碳过程在封闭状态下进行,彻底改善了闷碳工作环境。体积小占地少,安装方便实用性强。换热效率可达到80%以上。使用安全、进出料方便。
文档编号F24B9/00GK2837702SQ20052009230
公开日2006年11月15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30日
发明者温振武 申请人:温振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