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循环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43774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气循环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循环机,特别是涉及一种能装设在门板上的空气循环机。
背景技术
由于社会型态的改变,人口大多移居至都会区,使得都会区的人口密度增加、建筑物密集,造成室内通风效果不佳,但是人们大部分时间均在室内活动,若是空气品质不良,则容易造成人体疲倦,及以空气为媒介的传染病的扩散,因此室内空气品质极为重要。为了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具有过滤空气功能的空气清净机即因应而生。
然而,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空气清净机只具有室内循环过滤的功能,不能将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交换,而在室内空气浊度较高的时候(尤其是含氧量低时),现有的空气清净机无法在短时间内滤清空气,使空气清新,而且须放置于地上,占用室内空间。若要达到快速改善室内空气浊度的方式,常见的是装设抽、排风机,使室内空气能快速排至室外,或是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但是现有的抽、排风机没有过滤装置,容易将室外的灰尘引入室内,造成室内灰尘量的增加,且抽、排风机一定必须装设在窗户或气窗上,因此,若是在窗户较少的房间,或甚至是没有窗户的房间时,便无法利用上述一般的抽、排风机促进空气循环流通。
虽然可以利用装设分离式冷暖气机,或是在天花板内埋设通风管道,以解决前述没有窗户的密闭式房间内空气循环的问题,但是无论前述何方式,不但成本高,且设置机具时的管线安装更涉及土木工程,造成组装过程的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装设在门板上且装设成本较低的空气循环机。
于是,本发明空气循环机是适用于装设在一门板上,该空气循环机包括一主机装置、一导风装置及一固定装置。该主机装置包括一机壳、一风扇单元及一控制单元。该机壳具有一围壁、一由该围壁所界定的容室、一邻近该围壁底缘的第一通气口,及一邻近该围壁顶缘的第二通气口,该第一、第二通气口与该容室相连通。该风扇单元设置在该容室中,具有一扇叶件及一能驱动该扇叶件旋转的动力件。该控制单元具有一设置在该围壁外侧的控制面板,并用以控制该动力件。该导风装置设置在该架体上并位于该主机装置下方,包括一设置在该机壳的围壁底缘,且界定出一上下贯通的风道的过风件,及一上侧设置在该过风件底缘且下侧邻近地面的集风单元。该机壳、该过风件及该集风单元共同形成一相连通的可供气体流动的第一通道。该固定装置包括一固设于该门板上的架体,及多数与该架体相对应的干涉件,所述干涉件分别固设于该机壳的围壁后侧面及该过风件后侧面,以使该主机装置与该过风件能设置在该架体上。
本发明的空气循环机可以设置在门板上,能善加利用门板的回旋空间,且安装容易,能减少装设的成本。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一示意图,说明本发明空气循环机的第一较佳实施例。
图2是一分解示意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
图3是一由图1右侧观察的剖视示意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一集风单元在一门板未开启时的状态。
图4是一局部分解示意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集风单元。
图5是一示意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限位件。
图6是一俯视示意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顶推组在该门板未开启时的状态。
图7是一示意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该集风单元在该门板未开启时的状态。
图8是一类似于图6的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该顶推组在一门板开启时的状态。
图9是一类似于图7的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该集风单元在该门板开启时的状态。
图10是一类似于图3的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该集风单元在该门板开启时的状态。
图11是一分解示意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二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1、图2与图3,本发明空气循环机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是适用于设置在门板的室内侧。空气循环机100包括一主机装置10、一导风装置20及一固定装置7。主机装置10包括一机壳1、一控制单元2、一风扇单元3、二过滤件41、43、一负离子产生器42、一杀菌灯44及一加热器45。导风装置20包括一过风件5及一集风单元6。
机壳1具有一围壁11、一由围壁11所界定的容室12、一邻近围壁11底缘的第一通气口13,及一邻近围壁11顶缘的第二通气口14,第一、第二通气口13、14与容室12相连通。此外,机壳1更具有一枢设于邻近第二通气口14处的导风板15,导风板15可停留在不同的倾斜位置以调整与第二通气口14之间的夹角。控制单元2包括一设置在围壁11外侧的控制面板21。风扇单元3设置在容室12中,包括一扇叶件31及一能驱动扇叶件31旋转的动力件32,而动力件32是由控制单元2所控制。在本实施例中,扇叶件31是一桶型风扇,且动力件32是一旋转方向可逆的马达,并驱动扇叶件31(桶型风扇)相对应的转动,以带动气流往上或往下流动。扇叶件32也可以是其它类型的扇叶,只要能导引气体往上或往下流动即可。由于风扇单元3是设置在容室12中,可以降低风扇单元3转动时产生的噪音。
过滤件41、43、负离子产生器42、杀菌灯44及加热器45设置在机壳1的容室12中。过滤件41设置在邻近第一通气口13处以遮蔽第一通气口13,负离子产生器42设置在过滤件41上方,过滤件43设置在负离子产生器42上方并与过滤件41概呈平行,杀菌灯44设置在过滤件43上方,而加热器45设置在邻近第二通气口14处,可加热空气以形成暖气。所述过滤件41、43是由具有孔隙的过滤材料所制成,一般称为滤网,可过滤空气中的灰尘。负离子产生器42其功能在于产生负离子,以增加空气中负离子的含量。杀菌灯44的功能在于削减存在于空气中的病毒及细菌。此外,负离子产生器42、杀菌灯44及加热器45与动力件32相同地均由控制单元2所控制,且控制开关22均设置在控制面板21,使用者可依照需求选择启动或关闭上述元件。当然,过滤件41、43、负离子产生器42、杀菌灯44及加热器45可选择地依使用需求设置,并不以实施例为限。
另外,主机装置10还包括二分别设置在加热器45与围壁11的前、后侧之间的隔热板16,各隔热板16两端分别固设于左右侧围壁11,用以阻挡热辐射往前、后围壁11方向扩散,可用陶瓷材料制成以避免围壁11过热。主机装置1还包括一设置在加热器45上方邻近第二通气孔14处的格网17,以避免物件(图未示)由第二通气口14掉入容室12中。而且过滤件41、43可由机壳1前侧取出清洗或更换。
导风装置20设置在主机装置10下方,包括一过风件5及一集风单元6。过风件5设置在机壳1的围壁11底缘,具有一概呈矩形的颈部51及一概呈梯形的侧张部52,且界定出一上下贯通的风道53。颈部51的顶缘可分离地设置于机壳1的围壁11底缘,侧张部52是由颈部51的底缘往下延伸且其左右两侧往下并互往相对远离方向延伸,概呈上窄下宽的梯形状。
固定装置7包括一固设于门板9上的架体71,及多数与架体71相对应的干涉件72。架体71具有二横支架711及二纵支架712,各纵支架712是一呈鸠尾形的滑槽并于底部形成一挡块713,且所述干涉件72是与所述滑槽712相配合的滑轨(配合参阅图6)。所述干涉件72分别固设于机壳1的围壁11的后侧面及过风件5的后侧面,以使主机装置10与过风件5能固设于架体71上。且固定装置7还包括一夹设于架体71与门板9之间的吸震件73,因为动力件32运转时会产生震动且连带使机壳1、架体71等其它元件一起震动,吸震件73即用以吸收震动能量,除了降低噪音,也避免架体71因震动而从门板9松脱。吸震件73可以是一般如橡胶、泡棉、布料等的软质材料所制成,本实施例是使用吸震棉。
参阅图3、图4与图7,集风单元6设置在过风件5下方并具有一承载座61、一罩体62及一顶推组63。承载座61具有一固设于门板9的平板部611、二设置在平板部611表面且轴向与地面92垂直的中空柱体部612。罩体62具有一设置在过风件5的侧张部52底缘的主体部64、二分别设置在主体部64左右两侧且可沿水平方向左右移动的侧体部65,及多数软质挡板66。主体部64概呈倒L型并具有一第一前壁641、一形成有多数穿槽642以供气体通过的第一上壁643,及二由第一上壁643邻近门板9侧往下延伸并可插设于承载座61的柱体部612中的凸柱644,借由所述凸柱644使罩体62的主体部64设置在承载座61上。所述侧体部65具有一第二前壁651及一第二上壁652,且各第二上壁652外表面及第二前壁651外表面分别形成一鸠尾槽653,而主体部64的第一上壁643内表面及第一前壁641内表面邻近左右端处分别形成多数与各该鸠尾槽653相配合的滑轨645,使得各侧体部65可在主体部64两侧左右滑移,用以调整罩体62的宽度使其可与门板9等宽。当然只在侧体部65的第二上壁652外表面及主体部64的第一上壁643分别形成一组鸠尾槽653与滑轨645,也可达到使侧体部65滑移的功效。所述软质挡板66是由主体部64的第一前壁641及所述侧体部65的第二前壁651的底缘往下延伸至接近地面92,用以增加集风效果,也能阻挡昆虫及灰尘进入室内。此外,因软质档板66具有可挠性,若与室内地板产生轻微摩擦时,软质挡板66不易受损也不会刮伤地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软质挡板66是由双层橡胶片所构成。
参阅图4、图5、图6与图7,顶推组63具有一限位件67及一可动件68。限位件67具有一轴部671,及二枢接于轴部671且可相对转动的第一、第二固定部672、673,第一固定部672固设于门板9邻近平板部611的一端处,第二固定部673螺设于门框91,且第一、第二固定部672、673分别形成有一可供可动件68穿设的第一穿孔674。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限位件67与缴链类似。可动件68具有一沿着平板部611的上侧缘设置的条状部681、多数形成于条状部681远离平板部611的侧缘的第一凸块682,及一连接于条状部681邻进限位件67的一端并往限位件67方向延伸的可挠部683,且可挠部683穿过所述第一穿孔674,而将末端固定于门框91,固定方式可用螺锁、打钉或粘贴等方式。第一凸块682概呈齐头锥状,且罩体62的主体部64更具有多数与所述第一凸块682相对应且由第一上壁643邻近门板9侧往下延伸的第二凸块646,所述第二凸块646也呈齐头锥状,第一凸块682的斜面与第二凸块646的斜面可以相对滑移(参阅图9)。在本实施例中,可动件68的条状部681及第一凸块682是由塑钢所制成,且可挠部683是由金属条所制成。在平板部611的侧缘设有轨道(图未示)以供条状部681在轨道中滑动而不会脱落。此外,为了能同时适用于门把93在左侧或右侧的门板9,构造与前述相同的另一可动件68设置在平板部611下侧缘并延伸至限位件67,且限位件67的第一、第二固定部672、673分别形成一第二穿孔675以供可挠部683穿设,当门把93位于图1所示的门板9的右侧位置时(即开门时门板9转动方向不同),只要将承载座61与顶推组63旋转180度并调整至适当位置再装设即可。
参阅图8、图9与图10,当开启门板9时,会使限位件67的第一、第二固定部672、673之间的夹角变大(其上第一穿孔674之间的距离变大),因此从第二固定部673通过所述穿孔674到达平板部611的距离增加,使得位于平板部611上侧缘的条状部681往限位件67方向移动,而导致第一凸块682往限位件67方向位移,第一凸块682位移时会顶推第二凸块646,使其沿着第一凸块682的斜面往上滑动并带动罩体62往上移动,使得所述软质档板66离开地面92,以避免门板9转动时所述软质档板66与地面92产生摩擦。当门板9关闭时,第一凸块682回复原位,罩体62也回到原来高度,使所述软质挡板66贴近地面92(参阅图3与图7)。
再参阅图1、图2与图3,要将空气循环机100装置于门板9上时,可先将集风单元6组装于门板9上,再将附有吸震件73的架体71螺锁固定于门板9上,使罩体62固定在接近地面92的位置,然后将过风件5借由干涉件72与架体71组接,并由架体71的纵支架712上端往下滑至挡块713,使过风件5与罩体62组接,最后将主机装置10同样地借由干涉件72与架体71组接,由纵支架712上端往下移动至机壳1的围壁11底缘与过风件5组接固定。而在机壳1左右两侧均设有电源插座8以连接电源线(图未示),使无论是装设于左开式或右开式的门板9均能选择使用其中靠近墙壁的一侧的电源插座8。
当使用者选择抽风时,动力件32被启动并驱动扇叶件31转动以带动空气往上流动,空气流动方向是由门板9下方的空隙从室外进入,依序通过集风单元6、过风件5及机壳1的容室12,最后由第二通气口14流出而进入室内空间,即可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而调整导风板15与第二通气口14之间的夹角,可控制出风角度,当夹角越大时,气流越往正上方流动。在天气较寒冷时,可同时开启加热器45以产生暖气,而洗过的衣物不易干燥时,将衣物(图未示)吊挂于空气循环机100上方,可达烘干效果。当室内空气品质不佳时即可启动排风功能,气流则反向流动排出室外,可较快速改善室内空气品质。从集风单元6至第二通气口14之间形成空气流动的一第一通道。另外,过风件5的颈部51具有一远离门板9的前侧壁511,且前侧壁511形成有一可枢转至过风件5内以阻挡空气在颈部51与侧张部52之间流动的挡风板54。将挡风板53枢转过风件5中至水平位置时,前侧壁511即形成一第三通气口55,而由第三通气口55至第二通气口14即形成一可供空气流动的第二通道。该第二通道用以提供室内空气循环的功能。
无论是由该第一通道或是该第二通道抽风时,使用者均可选择地激活负离子产生器42、杀菌灯44及加热器45。
参阅图1 1,本发明空气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其差异之处在于集风单元6的罩体62连接于过风件5底缘,且过风件5顶缘与机壳1底缘部份重叠并可相对滑动;此外,设于机壳1的围壁11后侧的干涉件72顶端更设有一挡块721,以固定主机装置10避免主机装置10往下滑,而架体71的各纵支架712底端设有一可滑动的挡止件74,挡止件74具有一本体部741、一挡部742及一第三凸块743,本体部741形成有一穿孔744并由一螺栓745定位,挡部742用以阻挡过风件5往下滑落,第三凸块743功能与第二凸块646相同,第三凸块743的斜面可相对第一凸块682的斜面滑移,第一凸块682位移时会顶推第三凸块743,使其沿着第一凸块682的斜面往上滑动并带动过风件5往上移动,且因罩体62连接于过风件5,使得罩体62与过风件5一起连动。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集风单元6的罩体62直接设在过风件5底缘,与第一较佳实施例为分离式不同,因此本实施例的承载座61只具有平板部611用以承载顶堆组63的可动件68,而罩体62的第一上壁643也做适当的调整。综上所述,本发明空气循环机100可简易地装设于门板9上,并兼具空气过滤及抽、排风的功能,可以引入室外空气并将室外空气过滤,以减少灰尘进入室内,也能将室内混浊的空气排出,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并借由抽、排风降低室内温度。而天冷时能提供暖气功能,具有多种用途,加上安装成本较低,且因安装于门板9上,可充分利用保留给门板9转动的空间以节省占用室内的空间,所以确实能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空气循环机,适用于装设在一门板上,该空气循环机包括一主机装置,该主机装置包括一机壳、一风扇单元及一控制单元;该机壳具有一围壁、一由该围壁所界定的容室、一邻近该围壁底缘的第一通气口,及一邻近该围壁顶缘的第二通气口,该第一、第二通气口与该容室相连通;该风扇单元设置在该容室中,具有一扇叶件及一能驱动该扇叶件旋转的动力件;该控制单元具有一设置在该围壁外侧用以控制该动力件的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空气循环机还包括一导风装置,设置在该主机装置下方,包括一设置在该机壳的围壁底缘,且界定出一上下贯通的风道的过风件,及一上侧设置在该过风件底缘且下侧邻近地面的集风单元;该机壳、该过风件及该集风单元共同形成一相连通的可供气体流动的第一通道;及一固定装置,包括一固设置在该门板上的架体,及多数与该架体相对应的干涉件,所述干涉件分别固设在该机壳的围壁后侧及该导风件后侧,以使该主机装置与该导风装置能设置在该架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循环机,其特征在于该过风件具有一颈部及一侧张部,该颈部的顶缘与该机壳的围壁底缘组接,该侧张部是由该颈部的底缘往下延伸且其左右两侧往下并互往相对远离方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循环机,其特征在于该集风单元具有一固设于该门板的承载座及一设置在该承载座的罩体;该承载座具有一固设于该门板的平板部、多数设置在该平板部表面且轴向与地面垂直的中空柱体部;该罩体具有一可与该过风件的侧张部底缘组接的主体部、二分别设置在该主体部左右两侧且可沿水平方向左右移动的侧体部,该主体部具有一第一前壁、一形成有多数穿槽以供气体通过的第一上壁,及多数由该第一上壁邻近该门板侧往下延伸并可插设于所述柱体部中的凸柱,以将该罩体设置在该承载座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循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侧体部具有一第二前壁及一第二上壁,且各该第二上壁外表面分别形成一鸠尾槽,而该主体部的第一上壁内表面邻近左右端处分别形成一与各该鸠尾槽相配合的滑轨,使得各该侧体部可在该主体部左右两侧滑移。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循环机,其特征在于该集风单元更具有一顶推组,该顶推组具有一限位件及一可动件,该限位件具有一轴部,及二枢接于该轴部且可相对转动的第一、第二固定部,该第一固定部固设于该门板邻近该平板部的一端处,该第二固定部固设于该门板的门框上,且该第一、第二固定部分别形成有一相对应的可供该可动件穿设的第一穿孔;该可动件具有一沿着该平板部的上侧缘设置的条状部、多数形成于该条状部上侧缘的第一凸块,及一连接于该条状部邻进限位件的一端并往限位件方向延伸的可挠部,且该可挠部穿过所述第一穿孔,而将末端固定于该门框;且该罩体的主体部更具有多数与所述第一凸块相对应且由该第一上壁邻近该门板侧往下延伸的第二凸块,各相对应的该第二凸块可相对于该第一凸块上下滑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循环机,其特征在于该固定装置的架体具有多数横支架及多数纵支架,且各该纵支架与相配合的干涉件是一滑槽与滑轨的组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循环机,其特征在于该集风单元具有一连接于该过风件底缘的罩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循环机,其特征在于该集风单元还具有一顶推组,该顶推组具有一固设于该门板的承载座、一限位件及一可动件;该限位件具有一轴部,及二枢接于该轴部且可相对转动的第一、第二固定部,该第一固定部固设于该门板邻近该承载座的一端处,该第二固定部固设于该门板的门框上,且该第一、第二固定部分别形成有一相对应的可供该可动件穿设的第一穿孔;该可动件具有一沿着该平板部的上侧缘设置的条状部、多数形成于该条状部上侧缘的第一凸块,及一连接于该条状部邻进限位件的一端并往限位件方向延伸的可挠部,且该可挠部穿过所述第一穿孔,而将末端固定于该门框;该架体还具有多数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纵支架底端的挡止件,且各该挡止件底缘形成有一与所述第一凸块相对应的第三凸块。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循环机,其特征在于该颈部具有一远离该门板的前侧壁,且该前侧壁形成有一可枢转至该过风件内以阻挡空气在该颈部与该侧张部之间流动的挡风板,当该挡风板位于该过风件中时,该前侧壁即形成一第三通气口,由该第三通气口至该机壳的第二通气口形成可供气体流通的第二通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循环机,其特征在于该主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该容室中的一过滤件、一杀菌灯、一负离子产生器及/或一加热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装设在门板上的空气循环机,包括一主机装置、一导风装置及一用以将该主机装置及该导风装置固设于该门板的固定装置。该主机装置包括一机壳、一设置在该机壳中的风扇单元及一用以控制该风扇单元的控制单元。该导风装置设置在该主机装置下方,包括一可遮蔽该门板与地面空隙的集风单元,及一设置在该集风单元与该机壳之间的过风件,该集风单元、该过风件及该机壳共同形成一相连通的可供气体流动的第一通道。
文档编号F24F7/013GK101070987SQ20061007850
公开日2007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8日
发明者张建忠 申请人:张建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