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71887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在热交换器产生的冷凝水排出的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空调装置中,在制冷运转时或除湿运转时室内空气在热交 换器中被热交换、空气中的水分在热交换器的表面冷凝而产生冷凝水的 情况下,经由排水机构进行排水。
在该情况下,由于在热交换器的表面冷凝的冷凝水是空气中的水分 被冷却而产生的水,所以温度低。因此,在将这种冷的冷凝水引导至排 水口的途中,所流经的部分被冷的冷凝水冷却,有时在被冷却的部分产 生二次冷凝。
对此,例如在以下所示的专利文献1记载的空调装置中,提出了如 下的空调装置作为排水机构,在不希望产生由冷却引起的冷凝的部分 和冷凝水流经的部分之间设置空间,由此避免二次冷凝同时进行排水。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一96423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空调装置中,例如当不希望产 生由冷却引起的冷凝的部分长而大时,需要设置与其对应的空间,存在 用于设置这种空间的构造规模大、部件数量增加、生产成本增高的情况。
进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空调装置中,为了防止二次冷凝 而设置的空间形成为沿着冷凝水被引导的水流设置的构造、即沿着不希 望产生冷凝的部分设置的构造。因此,在形成为使冷的冷凝水以跨越不 希望产生冷凝的部分的方式流动的构造的情况下,无法应用同样的技术, 难以抑制该部分的冷却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即使是 在冷凝水的排出路径跨越想要避免由冷却引起的冷凝的部分的构造的情 况下也能够避免该部分的冷却的空调装置。
本发明第一方面所涉及的空调装置是将由于热交换而产生的冷凝水 引导至排出口并排出的空调装置,所述空调装置具有热交换器、引导部 以及肋。引导部具有预定垂直部件、高引导部以及低引导部。该预定垂 直部件是大致垂直地扩展的部件。从预定垂直部件观察,高引导部从上 端朝向一个方向侧延伸。低引导部从比高引导部低的位置朝向与预定垂 直部件的一个方向侧大致相反一侧的另一方向侧延伸。该引导部倾斜地 配设,以在高引导部侧接收在热交换器中产生的冷凝水并跨越预定垂直 部件经由低引导部将其引导至排出口。肋以从预定垂直部件的上端附近 朝向另一方向侧延伸的方式设置。
此处,由于热交换器中的热交换被冷却而产生的冷凝水在高引导部 侧被接收,并通过在从预定垂直部件的上端附近朝向冷凝水的水流的下 游侧延伸的肋的上表面传递而跨越预定垂直部件,在低引导部上流动。 因此,在热交换器中产生的冷凝水被引导至排水口。
从而,在热交换器中产生的冷凝水不会经由高引导部在预定垂直部 件上传递,能够以不与预定垂直部件直接接触的方式排水,能够防止预 定垂直部件冷却。
由此,即使是在冷凝水的排出路径跨越想要避免由冷却引起的冷凝 的预定垂直部件的构造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该预定垂直部件的冷却, 能够抑制由预定垂直部件被冷却而产生的二次冷凝。
另外,即使由于表面张力使得冷凝水想要从高引导部朝预定垂直部 件传递,在肋朝冷凝水的水流的下游侧延伸而能够阻止的情况下,冷凝 水被引导至肋的前端,不会返回预定垂直部件侧。由此,冷凝水以从预 定垂直部件离开的方式流下,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避免冷的冷凝水与预 定垂直部件的接触。
对于本发明第二方面所涉及的空调装置,在本发明第一方面所涉及 的空调装置中,肋在另一方向侧具有向另一方向侧下方倾斜的部分。此处,由于肋的另一方向侧向另一方向侧下方倾斜,因此能够阻止 流过肋的上表面之后在背面传递而返回预定垂直部件这样的冷凝水的水 流。
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避免预定垂直部件的冷却。
对于本发明第三方面所涉及的空调装置,在本发明第一方面或第二 方面所涉及的空调装置中,肋具有相互离开设置的第一肋和第二肋。从 第一肋观察,第二肋配置在下方即另一方向侧。进而,第一肋和第二肋 在俯视时至少一部分重叠。
此处,由于第一肋和第二肋相互离开配置,因此即使由于冷凝水在 第一肋上传递从而第一肋被冷却,冷凝水也会朝位于向另一侧离开的位 置的第二肋传递。由此,能够使被冷凝水冷却的部分尽量从预定垂直部 件离开。另外,即使由于第一肋被冷却而在第一肋的背面侧产生二次冷 凝,由于该二次冷凝产生的冷凝水也不会与预定垂直部件接触,而是沿 着第一肋的背面从第一肋的另一方向侧被引导至第二肋,能够更加可靠 地避免预定垂直部件的冷却。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空调装置中,即使是在冷凝水的排出路径跨越 想要避免由冷却引起的冷凝的预定垂直部件的构造的情况下,也能够避 免该预定垂直部件的冷却,能够抑制由预定垂直部件被冷却而产生的二 次冷凝。
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空调装置中,能够阻止流过肋的上表面之后在 背面传递而返回至预定垂直部件这样的冷凝水的水流,能够更加可靠地 避免预定垂直部件的冷却。
在本发明第三方面的空调装置中,能够使被冷凝水冷却的部分尽量 从预定垂直部件离开。另外,即使在第一肋的背面侧产生二次冷凝,也 不会与预定垂直部件接触,而是沿着第一肋的背面从第一肋的另一方向 侧被弓I导至第二肋,能够更加可靠地避免预定垂直部件的冷却。


图1是采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外观图。图2是制冷剂回路的结构图。
图3是室内机的概要立体图。
图4是示出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室内机的右侧视剖面图。
图6是背面框架的右侧视剖面图。
图7是背面框架的俯视图。
图8是背面框架的主视图。
图9是背面框架的后视图。
图IO是示出在背面框架上安装有绝热材料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11是示出背面框架的引导肋附近的详细构造的图。 符号说明 1:室内机; 2:室外机;
10b:后方热交换器(热交换器);
72:上方排水盘(高引导部);
73:上方肋;
74:上方底面部;
75:垂直面部(预定垂直部件);
76a 76c:第一引导肋 第三引导肋(第一肋 第三肋); 77:下方排水盘(低引导部); 80:排水口; 100:空调装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空调装置的概要结构>
采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0具有用于设置在室内 的壁面上的室内机1和用于设置在室外的室外机2。
在室内机1内和室外机2内分别收纳有热交换器,各热交换器通过制冷剂配管5连接,由此构成制冷剂回路。
<空调装置100的制冷剂回路的结构概要>
图1中示出空调装置100的制冷剂回路的结构。
该制冷剂回路主要由室内热交换器10、储气筒(accumulator) 21、 压縮机22、四路切换阀23、室外热交换器20以及膨胀阀24构成。
设置在室内机1中的室内热交换器10与其所接触的空气之间进行热 交换。此处,如图5所示,室内热交换器10由配置在室内机1的前方的 前方热交换器10f和配置在后方的后方热交换器10b构成。在该前方热交 换器10f的前方下端部的下方设置有捕集在前方热交换器10f中产生的空 气中的水分的冷凝水的前方排水盘60。进而,在后方热交换器10b的后 方下端部的下方设置有捕集在后方热交换器10b中产生的空气中的水分 的冷凝水的后方排水盘70。并且,在室内机1中设有用于吸入室内空气 并将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0进行了热交换后的空气排出至室内的横流风扇 11。横流风扇11由设置在室内机1内的1个室内风扇电动机12驱动着 旋转。如作为室内机1的侧视图的图2、图4以及图5所示,横流风扇 11配置在室内机外壳4内,在室内机外壳4中,将吸入口 42设置在前方、 上方,将吹出口49设置在下方。如图3、图5所示,在该室内机外壳4 中,在前面侧设置有前面板41,在背面侧设置有安装板43。如图3、图 4所示,在配置于前面板41的内侧的前方热交换器10f的下方设置有前 方排水盘60。该前方排水盘60具有沿着室内机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水接 收部61和在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附近在前后方向局部贯通的槽部62。进 而,如图5、图6所示,在该安装板43的内侧配置有支承后方热交换器 10b和横流风扇11的旋转轴部等的背面框架50。如图IO所示,在背面 框架50的背面侧下方局部粘着有绝热材料90。室内热交换器10的前方 热交换器10f和后方热交换器10b在室内机外壳4内以位于横流风扇11 和吸入口之间、且包围横流风扇11的方式相互多段弯曲而配置。当横流 风扇11被驱动着旋转时,室内机1经由室内热交换器10取入室内空气, 并使被热交换后的调和空气再次返回室内,由此对作为对象的空间进行 空气调节。在室外机2中设有压縮机22;与压縮机22的排出侧连接的四路
切换阀23;与压縮机22的吸入侧连接的储气筒21;与四路切换阀23连 接的室外热交换器20;以及与室外热交换器20连接的膨胀阀24。膨胀 阀24经由液体封闭阀26与配管连接,并经由该配管与室内热交换器10 的一端连接。并且,四路切换阀23经由气体封闭阀27与配管连接,并 经由该配管与室内热交换器10的另一端连接。并且,在室外机2中设有 用于将在室外热交换器20中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排出至外部的螺旋桨式 风扇28。该螺旋桨式风扇28由室外风扇电动机29驱动着旋转。
以下,对后方热交换器10b使空气中的水分冷凝而产生的冷凝水的 排水机构进行说明。
<背面框架50>
如图5所示,背面框架50具有风扇支承部53,其配置在室内机l 的安装板43和后方热交换器10b之间,且在轴部分支承横流风扇11 (参 照图3);将对来自吹出口 49的吹出空气的流动方向进行调节的挡板59 支承为能够转动的挡板支承部57和挡板轴承部58;以及将在后方热交换 器10b中产生的冷凝水排出的后方排水盘70 (参照图6 图10)。
此处,图6中示出背面框架50的右侧视剖面图。进而,图7中示出 从上面(在图6中用箭头A表示的方向)观察的俯视图,图8中示出从 前面(在图6中用箭头B表示的方向)观察的正视图,图9中示出从背 面(在图6中用箭头C表示的方向)观察的后视图。另外,图10示出背 面框架50的后视图,示出安装有绝热材料90的状态。
如图11所示,在该背面框架50的后方排水盘70中一体成型地设有-在前面侧用于将从后方热交换器10b滴落的冷凝水输送至背面侧的背面 开口71;在背面侧以向背面侧突出的方式设置的上方排水盘72、下方排 水盘77、垂直面部75和引导肋76;以及排水口 80。垂直面部75以连接 上方排水盘72的一端和下方排水盘77的一端的方式设置。另外,图ll 中示出在背面框架50的后视图即图9中用点划线包围的P部的局部放大 立体图。
如图11、图7 图IO所示,背面开口 71是用于将在配置于背面框架50的前方侧的后方热交换器10b中产生的冷的冷凝水引导至背面框架 50的后方侧的开口,在大致垂直方向开口。
如图9等所示,排水口80是下述开口经由背面开口71被引导至 背面侧的冷凝水以在上方排水盘72上传递并被引导肋76a 76c引导从 而跨越垂直面部75、在下方排水盘77上传递的顺序流动,最终冷凝水被 引导至该排水口 80进行排水。该排水口 80与未图示的排水软管连接, 由此将冷凝水从室内送出至室外。另外,以下,在图ll等中将图面上大 致左侧(冷凝水流过来的方向)称为"上游侧"、将图面上大致右侧(冷 凝水流走的方向)称为"下游侧"进行说明。
上方排水盘72具有接收经由背面开口 71落下来的冷凝水、并将 其引导至引导肋76a的上方肋73;以及上方底面部74。上方肋73比上 方底面部74稍靠上方,且以在长度方向相互平行地延伸的方式设置。该 上方排水盘72的上方肋73和上方底面部74从上游侧直到下游侧稍稍倾 斜(从水平方向倾斜大约1度左右),以使冷凝水朝下方排水盘77侧流 动。
如图11所示,引导肋76a 76c具有第一引导肋76a、第二引导肋 76b以及第三引导肋76c。第一 第三引导肋76a 76c都形成为将在上游 侧沿着大致水平方向(从水平方向倾斜大约1度左右)延伸的水平部分 和在下游侧朝向下游侧下方倾斜大约45度的倾斜部分连接而成的形状。 第一引导肋76a的大致水平部分的上游侧端部以相同的倾斜角度与上方 排水盘72的上方底面部74的下游侧端部平滑地连接。第二引导肋76b 配置在从第一引导肋76a观察的下游侧下方,虽然在侧视图中相互并不 重叠,但是在俯视图中第一引导肋76a的倾斜部分的一部分与第二引导 肋76b的水平部分的一部分相互重叠。第三引导肋76c也同样,配置在 从第二引导肋76b观察的下游侧下方,虽然在侧视图中相互并不重叠, 但是在俯视图中第二引导肋76b的倾斜部分的一部分与第三引导肋76c 的水平部分的一部分相互重叠。
下方排水盘77位于引导肋76a 76c的下方。上述的垂直面部75利 用在垂直方向上扩展的面连接该下方排水盘77的上游侧端部和上方排水盘(上方底面部74)的下游侧端部。为了将冷凝水引导至排水口 80,该 下方排水盘77也从上游侧直到下游侧稍稍倾斜(从水平方向倾斜大约1 度左右)。
<绝热材料90〉
如图10所示,在背面框架50的下方排水盘77的下方粘着有绝热材 料90。由此,当使冷的冷凝水沿着下方排水盘77流动并将其引导至排水 口时,即使下方排水盘77被冷却,也能够抑制空气中的水分在冷凝水流 过的部分的背面(下面)冷凝而产生二次冷凝水的附着的情况。
<冷凝水的排水路径>
在后方热交换器10b中冷凝而产生的冷的冷凝水经由上述的背面框 架50的背面开口 71被引导至背面框架50的背面侧。
该被引导至背面侧的冷的冷凝水由上方排水盘72 (主要为上方肋 73)接收,并被引导至第一引导肋76a的水平部分。
被引导至第一引导肋76a的水平部分的冷的冷凝水在第一引导肋 76a的倾斜部分上传递,并从第一引导肋76a的下游侧端部朝向第二引导 肋76b的水平部分滴落。滴落至第二引导肋76b的水平部分的冷凝水在 第二引导肋76c的倾斜部分上传递,并从第二引导肋76b的下游侧端部 朝向第三引导肋76c的水平部分滴落。滴落至第三引导肋76c的水平部 分的冷凝水在第三引导肋76c的倾斜部分上传递,并从第三引导肋76c 的下游侧端部朝向下方排水盘77滴落。
滴落至下方排水盘77的冷凝水随着下方排水盘77的稍稍的倾斜被 引导至排水口 80。
这样,由于冷的冷凝水不会在垂直面部75上传递,因此垂直面部 75不会被冷却。由此,空气中的水分不会冷凝并附着在垂直面部75的与 设有冷凝水流过的引导肋76a 76c的一侧相反侧的面上。
并且,由于冷的冷凝水以沿着上方排水盘72的上方肋73的方式流 动,基本不在上方底面部74上流动,因此上方底面部74难以被冷却。 由此,空气中的水分难以冷凝并附着在上方底面部74的下面侧的面上。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0的特征>(1)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0中,如上所述,在以下部分未特别设 置绝热材料90:上方排水盘72的与冷凝水流经的一侧相反侧的部分,以 及垂直面部75的与冷凝水流经的一侧相反侧的部分。这是因为,在上方 排水盘72中,冷的冷凝水并不是沿着上方底面部74流动,而是主要沿 着上方肋73流动。因此,冷的冷凝水难以在上方底面部74上传递,上 方底面部74难以被冷却,所以在上方排水盘72 (上方底面部74)的下 面侧不会出现空气中的水分冷凝而产生二次冷凝水的附着的情况。并且, 在垂直面部75中,冷的冷凝水并不是沿着垂直面部75流下,而是主要 沿着引导肋76a 76c流下。因此,冷的冷凝水难以在垂直面部75上传 递,垂直面部75难以被冷却,所以在垂直面部75的背面侧(冷凝水流 经的一侧的相反侧)不会出现空气中的水分冷凝而产生二次冷凝水的附 着的情况。
因此,上述的绝热材料90不需要设置成一直压接到垂直面部75或 上方排水盘72的上方底面部74。因此,能够将需要的绝热材料90的量 抑制为较少,能够廉价地制造空调机100。
另外,即使由于冷凝水的表面张力使得冷凝水想要从上方排水盘72 朝垂直面部75传递,由于引导肋76a 76c朝冷凝水的水流的下游侧延 伸并进行引导,因此能够阻止冷凝水传递至垂直面部75侧。由此,能够 更可靠地避免冷的冷凝水与垂直面部75的接触。
(2)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0中,由于引导肋76a 76c具有朝下方 倾斜的部分,因此能够阻止流过引导肋76a 76c的上表面之后在背面传 递并返回到垂直面部75这样的冷凝水的水流。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避 免垂直面部75的冷却。
(3)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0中,由于引导肋76a 76c彼此之间相 互离开配置,因此,例如即使由于冷凝水在第一引导肋76a上传递使得 第一引导肋76a被冷却,冷凝水也会朝位于向下游侧离开的位置的第二引导肋76b传递。由此,能够使被冷凝水冷却的部分尽量从垂直面部75 离开。另外,即使由于第一引导肋76a被冷却使得在第一引导肋76a的 背面侧产生二次冷凝,因该二次冷凝产生的冷凝水也不会与垂直面部75 接触,而是沿着第一引导肋76a的背面从第一引导肋76a的下游侧被引 导至第二引导肋76b,能够更加可靠地避免垂直面部75的冷却。 <变形例>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具体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 式,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变更。(A)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0中,作为垂直面部75列举了 在大致垂直方向扩展的面部件。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垂直面部75也可以是从上端朝向下 端稍稍向下游侧倾斜的结构,也可以是稍稍向上游侧倾斜的结构。(B)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0中,举例说明了在垂直面部 75的背侧(冷凝水不流经的一侧)和上方排水盘72的背面(冷凝水不流 经的一侧)未设置绝热材料90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该位置、即垂直面部75 的背侧(冷凝水不流经的一侧)和上方排水盘72的背面(冷凝水不流经 的一侧)也以延伸的方式设置有绝热材料90的结构。在该情况下,能够更加充分地防止二次结露的产生。产业上的可利用性如果利用本发明,即使是在形成为冷凝水的排出路径跨越想要避免 由冷却引起的冷凝的部分的构造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该部分的冷却, 因此,尤其是能够应用于将由于热交换而产生的冷凝水引导至排出口并 排出的空调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装置(100),所述空调装置(100)将由于热交换而产生的冷凝水引导至排出口(80)并排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装置(100)具有热交换器(10b);引导部(70),该引导部(70)具有大致垂直地扩展的预定垂直部件(75);从所述预定垂直部件(75)观察,从上端朝向一个方向侧延伸的高引导部(72、73、74);以及从比所述高引导部(72、73、74)低的位置朝向与所述预定垂直部件(75)的所述一个方向侧大致相反一侧的另一方向侧延伸的低引导部(77),所述引导部(70)倾斜地配设,以在所述高引导部(72、73、74)侧接收在所述热交换器(10b)中产生的冷凝水并跨越所述预定垂直部件(75)经由所述低引导(77)将其引导至所述排出口(80);以及从所述预定垂直部件(75)的上端附近朝向所述另一方向侧延伸的肋(76a、76b、76c)。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100),其中,所述肋(76a、 76b、 76c)在所述另一方向侧具有向所述另一方向侧 下方倾斜的部分。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装置(100),其中,所述肋(76a、 76b、 76c)具有相互离开设置的第一肋(76a、 76b) 和从所述第一肋(76a、 76b)观察配置在下方即所述另一方向侧的第二 肋(76b、 76c),所述第一肋(76a、 76b)和所述第二肋(76b、 76c)在俯视时至少 一部分重叠。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即使是在冷凝水的排出路径跨越想要避免由冷却引起的冷凝的部分的构造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该部分的冷却的空调装置。该空调装置具有后方热交换器(10b)、后方排水盘(70)以及引导肋(76a~76c)。后方排水盘(70)具有垂直面部(75)、上方排水盘(72)以及下方排水盘(77)。该垂直面部(75)是大致垂直地扩展的部件。从垂直面部(75)观察,上方排水盘(72)从上端朝向一个方向侧延伸。下方排水盘(77)从较低的位置朝向与垂直面部(75)的一个方向侧大致相反一侧的另一方向侧延伸。该后方排水盘(70)倾斜地配设,以利用上方排水盘(72)接收在后方热交换器(10b)中产生的冷凝水并跨越垂直面部(75)经由下方排水盘(77)将其引导至排出口(80)。引导肋(76a~76c)以从垂直面部(75)的上端附近朝向另一方向侧延伸的方式设置。
文档编号F24F13/22GK101523123SQ20078003674
公开日2009年9月2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4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5日
发明者伊东干夫, 口村康二 申请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