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73360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
背景技术
通常,空调是采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器以及蒸发器使室内环境 变凉或变热的设备。
这种空调包括安装在室内的室内单元和安装在室外的室外单元。可 替代地,根据空调的类型,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可整合为一体。
室内单元可分类为落地式室内单元,其安装成竖直立于室内空间 的地板上;壁挂式室内单元,其安装在室内空间的墙壁上;以及顶棚安 装式室内单元,其安装在室内空间的顶棚上。在壁挂式室内单元中,空 气出口通常限定在室内单元主体的下部。
但是,在根据相关技术的空调中,因为吸入主体中的空气通过位于 室内单元底部处的空气出口排放回到室内空间中,并且室内单元的安装 位置相对较低,所以在制冷模式中冷空气被排放到室内空间的下部。因 此,冷空气均匀扩散到整个室内空间所用的时间相当长。如果室内单元 安装到较高的位置,则在加热操作中,加热的空气可能直接排放到头部 高度,这样会引起用户不适。

发明内容
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空调,其具有能够在向上和向下方向中的至少一 个方向上将调节后的空气排放到室内空间的简单结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空调包括主体,其设有上空气出口和下空气出 口;第一通道导板和第二通道导板,所述第一通道导板和第二通道导板 设置成在主体内彼此隔开;风扇,其设置在第一通道导板和第二通道导 板之间;以及风扇马达,其驱动所述风扇,其中,第一通道导板和第二 通道导板绕风扇的中心以对称的方式相对。
根据提供的实施方式,当左通道导板和右通道导板形成于主体内并且风扇设置在左通道导板和右通道导板之间时,空气能够由一个风扇在
向上和向下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朝Mt。
此外,通过左通道导板和右通道导板绕风扇的中心以对称的方式相 对,能够筒化空调的内部结构。此外,通过制造与主体分离的各个通道 导板,使得部件能够互换使用。
另外,当上叶片和下叶片中的一个以打开模式操作并且另一个以关闭 模式操作时,由左通道导板和右通道导板中的一个所引导的空气能够被 引导到另一通道导板,这允许共同利用左通道导板和右通道导板,从而 能够使部件的数量最小化、能够避免在至少上部和下部安装多个用于排 放空气的风扇所增加的费用、能够简化总体结构并且能够使空调极为紧 凑。
在以下的附图和描述中将阐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细节。从描述和 附图以;s^权利要求中,其它的特征将变得明显.


图i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未操作时的空调的截面图。 图4是处于上排放模式的空调的截面图。 图5是处于下排放模式的空调的截面图。
图6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处于上排放模式的空调内部的前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处于下排放模式的空调内部的前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处于上、下排放模式的空调内部的前视图。 图9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的控制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将具体参照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示例在附图中图示出。
图l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的立体图,图2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 空调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未操作时的空调的截面图,图4是处于上排 放模式的空调的截面图,以及图5是处于下排放模式的空调的截面图。图l至图5示出壁挂式空调的室内单元,并且以下的描述将限于空 调的室内单元。
参照图1至图5,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的室内单元1包括构成室 内单元l的外型的主体2。
空气入口 4限定在主体2的前部,上空气出口 6限定在主体2的上 表面中,而下空气出口 8限定在主体2的下表面中。
具体地,主体2包括后框架10;以及前框架20,其耦联在后框 架10的前面。
空气入口 4限定在前框架20中。此外,用于过滤空气的过滤器22 设置在前框架20的前面。
前板24耦联在前框架20的前面用以打开和关闭空气入口 4。前板 24可以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耦联到前框架20,或者可以耦联到前框架20 以便能够向前和向后移动。
用于驱动前板24的板驱动单元30和40设置在前框架20上。板驱 动单元30和40包括连接到前板24的上端部的上驱动单元30以及连接 到前板24的下端部的下驱动单元40。
上驱动单元30和下驱动单元40能够独立地操作。即,上驱动单元 30和下驱动单元40可以一起操作,或者仅操作一个。
因此,当上驱动单元30和下驱动单元40—起同时操作时,前板24 可相对于前框架20向前和向后水平地移动。相反,当仅操作上驱动单 元30和下驱动单元40中的一个时,前板24可以相对于主体2转动。
上驱动单元30连接到前板24的左上侧和右上侧,而下驱动单元40 连接到前板24的左下侧和右下侧。
主体2内设置有鼓风机50;热交换器46,其在吸入主体2中的 空气与热交换器46内部的制冷剂之间交换热量;以及排水槽48,其收 集从热交换器46滴落的冷凝液。
具体地,鼓风机50包括风扇52;风扇马达54,其用于转动风扇 52;以及通气口 56,其设置在风扇52的前面用于引导空气的吸入。
作为示例,风扇52可为离心式风扇。通气口 56设置在热交换器46 与风扇52之间。鼓风机50还包括通道导板60和70,所述通道导板60和70形成用 于通过风扇52吹送空气的通道。通道导板60和70包围绕着风扇52周 边的部分。通道导板60和70包括左通道导板60以及与左通道导板60 分离的右通道导板70。左通道导板60和右通道导板70可与后框架10 形成为一体,或者可以与后框架10分开形成,之后借助于粘合构件等 将左通道导板60和右通道导板70与后框架10结合。稍后将参照附图 来描述通道导板60和70。此处,左通道导板60可称为第一通道导板, 并且右通道导板70可称为第二通道导板。
打开和关闭上空气出口 6的上叶片82以及打开和关闭下空气出口 8 的下叶片102设置在主体2上。叶片82和102分别控制通过空气出口 6 和8排放的空气的方向。
叶片82和102可彼此独立地操作。因此,可以仅打开上空气出口 6 和下空气出口8中的一个,或者可以^使两个出口同时打开。
主体2还包括用于驱动叶片82和102的叶片驱动单元卯和110。 叶片驱动单元90和110包括用于驱动上叶片82的上驱动单元90和用 于驱动下叶片102的下驱动单元110。
具体地,驱动单元卯和110包括铰链92和112,所述铰链92和 11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叶片82和102;引导部94和114,所述引导 部94和114形成为与铰链92和112隔开;叶片马达98和118,所述叶 片马达98和118安装在主体2上;以及引导杆97和117,所述引导杆 97和117的一端连接到叶片马达98和118,且另一端具有沿引导部94 和114移动的滑块96和116用以转动叶片82和102。
因此,当叶片马达98和118转动时,引导杆97和117也转动。当 引导杆97和117转动时,滑块96和116沿引导部94和114移动并转 动叶片82和102。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叶片82和102上的两个分离的点分别连接到 主体2以及叶片驱动单元卯和110,从而叶片82和102不会被吹送的 空气移位并能够稳定地引导排放的空气。
图6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处于上排放模式的空调内部的前视图,图 7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处于下排放模式的空调内部的前视图,以及图8 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处于上、下排放模式的空调内部的前视图。
参照图6至图8,左通道导板60和右通道导板70绕风扇52的中心(O)以点对称的方式相对。每个通道导板60和70均沿主体2的侧面 竖直地延伸。
左通道导板60和右通道导板70包括高于风扇52的中心(O)定位 的一个截流部62以及低于风扇52的中心(O)定位的另一截流部72。
上排放通道Pl形成在连接左通道导板60的截流部(左截流部62 ) 和右通道导板70的截流部(右截流部72)的连线以上,并且下排放通 道P2形成在该连线以下。
因此,如图6所示,当上叶片82打开上空气出口 6时,由风扇52 沿径向排放的空气沿着上排放通道Pl流动并通过上空气出口 6从主体 2向外排放。
如图7所示,当下叶片102打开下空气出口 8时,由风扇52沿径 向排放的空气沿着下排放通道P2流动并通过下空气出口 8从主体2向 外排放。
如图8所示,当叶片82和102分别打开上空气出口 6和下空气出 口 8时,由风扇52沿径向排放的空气沿着上排放通道P1和下排放通道 P2流动并通过上空气出口 6和下空气出口 8从主体2向外排放。
图9是#>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的控制框图。
参照图9,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包括输入单元120,其输入用 于制冷模式、加热模式等的操作命令;以及控制单元130,其用于根据 输入单元120中的数据输入来控制风扇马达54以及叶片马达98和118。
具体地,在制冷或加热操作过程中,控制单元130或者以打开模式 操作叶片马达98和118从而同时打开上空气出口 6和下空气出口 8,或 者仅以打开模式操作叶片马达98和118中的一个从而仅打开空气出口 6 和8中的一个并且通过以关闭模式操作另一叶片马达来保持空气出口 6 和8中的另一个关闭。
在制冷或加热操作的最初阶段,控制单元130可以以打开模式控制 每个叶片马达98和118,并且经过预定时间之后当室内空间的负荷降到 低于预设水平时,取决于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或处于加热模式,控制单元 130可以以打开模式控制叶片马达98和118中的一个并且以关闭模式控 制另一个'
下文中将描述如下示例,当通过输入单元120输入制冷模式时控制单元130以打开模式控制上叶片马达98并且以关闭模式控制下叶片马 达118。
此外将描述如下示例,当通过输入单元120输入加热模式时控制单 元130以关闭模式控制上叶片马达98并且以打开模式控制下叶片马达 118。
下面描述空调的操作。
参照图4至图6描述空调的制冷模式。
当通过输入单元120输入制冷模式时,控制单元130以打开模式控 制上叶片马达98并以关闭模式控制下叶片马达118,并且操作风扇马达 54。风扇马达54的操作使风扇52转动,并且风扇52的转动将室内空 气通过空气入口 4吸入主体2中。
吸入主体2中的空气经过热交换器46从而受到冷却、穿过通气口 56、并被吸向风扇52。
吸向风扇52的空气相对于风扇52沿径向被吹送。此处,吹向右通 道导板70的空气沿着上排放通道P1流动并通过上空气出口 6从主体2 向上排放。相反,吹向左通道导板60的空气沿着下排放通道P2流动, 并且由下叶片102阻挡并改变方向从而流到上排放通道Pl。然后,空 气通过上空气出口6从主体2向上排放。
从主体2向上排放的空气从室内空间的上部区域下降到下部区域从 而冷却室内空间。
接下来,参照图4至图7描述空调的加热模式。
当通过输入单元120输入加热模式时,控制单元130以关闭模式控 制上叶片马达98并以打开模式控制下叶片马达118,并且操作风扇马达 54。风扇马达54的操作使风扇52转动,并且风扇52的转动将室内空 气通过空气入口4吸入主体2中。
吸入主体2中的空气经过热交换器46从而受到加热、穿过通气口 56、并被吸向风扇52。
吸向风扇52的空气相对于风扇52沿径向被吹送。此处,吹向左通 道导板60的空气沿着下排放通道P2流动并通过下空气出口 8从主体2 向下排放。相反,吹向右通道导板70的空气沿着上排放通道P1流动, 并且由上叶片82阻挡并改变方向从而流到下排放通道P2。然后,空气通过下空气出口 8从主体2向下排放。
从主体2向下排放的空气从室内空间的下部区域上升到上部区域从 而加热室内空间。
在本说明书中任何涉及的"一个实施方式"、"实施方式"、"示例性 实施方式,,等意味着结合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 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在说明书中各处出现的这类词语并非一 定指向相同的实施方式。此外,当结合任何实施方式描述特定的特征、 结构或特性时,应当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将这些技术特征、结构 或特性结合应用到其它实施方式中。
虽然已经参照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描述了实施方式,但应该 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设计多个其它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 施方式将落入本发明的原理的实质和范围内。更具体地,在本发明内容、 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以对作为主题的组合结构的部件和/或 布置进行各种变型和修改。除了部件和/或布置的变型和修改外,可替代方 式的使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也M而易见的。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包括主体,其设有上空气出口和下空气出口;第一通道导板和第二通道导板,所述第一通道导板和第二通道导板设置成在所述主体内彼此隔开;风扇,其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导板和第二通道导板之间;以及风扇马达,其驱动所述风扇,其中,所述第一通道导板和所述第二通道导板绕所述风扇的中心以对称的方式相对。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风扇为离心式风扇。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第一通道导板和第二通 道导板包括高于所述风扇的中心设置的一个截流部以及低于所述风扇 的中心设置的另 一截流部。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第一通道导板和第二通 道导板中的 一个成形为从所述一个截流部沿向下方向远离所述风扇逐 渐后撤,并且所述第一通道导板和第二通道导板中的另 一个成形为从所 述另一截流部沿向上方向远离所述风扇逐渐后撤。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通道导板沿所述主体竖 直地延伸。
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空调,进一步包括上叶片和下叶片,所述上叶片和下叶片分别打开和关闭所述上空气 出口和所述下空气出口;以及上驱动单元和下驱动单元,所述上驱动单元和下驱动单元分别驱动 所述上叶片和所述下叶片。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其中,在制冷模式中,所述上叶片打开所述上空气出口,并且所述下叶片 关闭所述下空气出口,以及在加热模式中,所述上叶片关闭所述上空气出口,并且所述下叶片 打开所述下空气出口。
8.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第一通道导板和所述第 二通道导板设置成彼此横向隔开。
9.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第一通道导板和所述第 二通道导板限定上排放通道和下排放通道。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所述空调包括主体、第一和第二通道导板、风扇以及风扇马达。主体设有上空气出口和下空气出口。第一和第二通道导板设置成在主体内彼此隔开。风扇设置在第一和第二通道导板之间。风扇马达驱动风扇。第一通道导板和第二通道导板绕风扇的中心以对称的方式相对。
文档编号F24F1/00GK101307937SQ20081009043
公开日2008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18日
发明者阳承勋 申请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