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吸收式制冷与地源热泵耦合联供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81914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太阳能吸收式制冷与地源热泵耦合联供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工况的太阳能吸收式制冷与地源热泵耦合联供 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加速,鉴于常 规能源供给的有限性和环保压力,人们愈加重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是主要的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我国政府自"六五" 以来,把研究开发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推动了 相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夏季空调用电在整个用电量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使用传统的制冷方式 的工质采用氟利昂等人工合成,会引发地球温室效应和对大气臭氧层的破 坏。
太阳能集热器和埋地盘管组合的设想是Penrod于1956年首次提出的。 1962年,Penrod描述了太阳能一地源热泵机组的工作原理图。1969年,又 给出了其设计过程,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埋地盘管的设计。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便开始了对热泵技术的探索研究,但主 要集中在空气源热泵和水源热泵的研制与开发利用上,而对太阳能-地源热 泵机组的研究很少。
天津大学首次开展了太阳能-土壤复合式地源热泵机组实验研究,获得
了不同运行条件下的供热率、供热系数等性能参数。哈尔滨工业大学对寒冷
地区太阳能-土壤源热泵机组供暖运行工况进行了模拟研究,从能量利用效
率的角度确定太阳能保证率和集热装置容量。青岛理工大学对太阳能-土壤
复合式地源热泵联合运行的三种模式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河北工程大学于
2004年建立了太阳能-土壤复合式地源热泵机组实验装置并进行了联合运行
的实验研究,联合运行模式为蓄热水箱白天蓄热,晚上辅助加热和蓄热水箱 边蓄热边辅助力口热。
;太阳能光-'k、光-电、地源热泵空调等技术与建筑的有机结合、融为
一体,建成一个综合利用新能源(如太阳能或地热能等)的新颖建筑;釆用 太阳能蓄热与地源热泵的联用技术实现夏季制冷冬季釆暖、四季供应热水, 以降低建筑的耗能指标,集成其它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等等将是太阳能-地源 热泵技术与产品的发展趋势。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提供建筑用能80%
以上,节约能源费用82%,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1980年代国际能源组织组织15个国家的专家对太阳能建筑技术进行联合攻关,欧美发达
国家纷纷建造综合利用太阳能示范建筑。试验表明、太阳能建筑节能率大约 75%左右,已成为最有发展前景的领域之一。
常规的太阳能与地源热泵联合运行系统多设计成夏季采用地源热泵机 组制冷,冬季釆用太阳能热泵与地源热泵联合供热。但是在我国的南方地区, 建筑物夏季所需冷负荷要远大于冬季所需热负荷,而热泵机组又往往都是制 热量大于制冷量,通常热泵机组的制热量是制冷量的1.1 1.3倍。其造成在 机组选择时,如果按夏季冷负荷标准选择机组,会导致机组的制热能力大大 超出建筑物的热负荷需求;而若按照冬季热负荷标准选择,则会出现夏季制 冷量不够的情况。
中国专利文献号CN1987211A中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地源联合供暖供热 水供电制冷系统及其操作方法,太阳能-地源联合供暖供热水供电制冷系统, 包括供电系统、太阳能供暖系统、供水系统、地源热泵机组;其特征是太阳 能供暧系统通过蓄热箱与供水系统连接起来,太阳能供暖系统与地源热泵机 组通过这两个系统之间的两个换向阀实现并联或串联,供电系统分别与各系 统相连,太阳能供暖系统与供电系统通过辅助加热器和温差电池相连接起 来。供电系统由温差电池、蓄电池、逆变器、双刀双掷开关、同步开关、开 关、温差继电器、电表、其它用电器组成,温差电池与双刀双掷开关、二极 管、蓄电池串联,供电系统中所有用电器均由蓄电池经过逆变器转换之后供 电,两向泵、温差继电器、同步开关并联后接入供电系统中,其中温差继电 器的两个输入端分别接于太阳能集热管的出口 A点和蓄热箱中B点,辅助 加热器、压缩机、水源热泵机组及其它用电器分别串联一个开关后接入供电 系统中。太阳能供暖系统由太阳能集热管、温差继电器、蓄热箱、辅助加热 器、安全阀、房间供暖调节器、两向泵、房间组成,其中两向泵、太阳能集 热管组成一个水循环系统,太阳能集热管上表面是一层温差电池,太阳能集 热管中与温差电池紧贴着的面采用透光透热性都较好的材料作成,其他面与 一般太阳能集热管的材料一样,安全阀安装在蓄热箱上,辅助加热器安装在 蓄热箱上。地源热泵机组由压缩机、换向阀、节流阀、埋地换热器、水源热 泵机组组成,节流阀安装在蓄热箱与埋地换热器之间,压缩机安装在埋地换 热器和水源热泵机组之间,并由换向阀来控制制冷或供暖。供水系统由冷水 补给、蓄热箱、混合器组成,冷水补给一端经蓄热箱与混合器相连, 一端直 接与混合器相连。这种太阳能-地源联合供暖供热水供电制冷系统结构复杂、 制作成本高昂、运行成本也比较高,令人不太满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全年 高效节能运行、保护地源热泵的地下水能量资源、以及解决地源热泵在冬暖夏热地区,冬夏季负荷严重不匹配、地源热泵蒸发温度及冷凝温度波动较大、 热泵机组运行效率较低和太阳能利用的间歇性和不可靠性等问题的多工况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与地源热泵耦合联供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 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太阳能吸收式制冷与地源热泵耦合联供系统,包括 太阳能集热器、地埋式换热器、以及首尾相接的蒸发器、压缩机和冷凝器, 其结构特征是太阳能集热器通过第一进出管组与储热热水箱串联,储热热水 箱通过第二进出管组与吸收式制冷机组串联,吸收式制冷机组通过第三进出 管组与冷却塔串联,吸收式制冷机组通过第四进出管组与空调房间内的空调 器相通,地埋式换热器通过第五进出管组与冷凝器相通,蒸发器通过第六进
出管组与空调房间内的空调器相通;第一进出管组、第二进出管组、第三进 出管组、第四进出管组、第五进出管组和第六进出管组相互之间或各管i内 设置有水泵、换向阀和/或电磁阀。
所述第一进出管组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太阳能集热器和储热热水箱通 过第一管和第二管分别连通后,构成循环,第一水泵串接在第二管上。
所述第二进出管组包括第三管和第四管,储热热水箱和吸收式制冷机组 通过第三管和第四管分别连通后,构成循环,第二水泵串接在第三管中;第 四进出管组包括第五管和第六管,吸收式制冷机组和空调房间内的空调器通 过第五管和第六管分别相通后,构成循环,第三电磁阀串接在第六管中;第 六进出管组包括第十五管、第十六管、第二十三管和第二十四管;第三换向
阀的a端和c端串接在第三管中,第十五管的一端与第三换向阀的b端相通, 第十五管的另一端与第八换向阀的a端相通,第二十三管的一端与第八换向
阀的c端相通,第二十三管的另一端与蒸发器的回水管相通,第二十四管的
一端与蒸发器的出水管相通,第二十四管的另一端与第二十一管相通,即第 二十三管和第二十四管分别与蒸发器的回水管和出水管相通,进行热量交 换。
所述第十五管中串接有第六电磁阀,第六电磁阀的一端连通第三换向阀
的b端,第六电磁阀的另一端连通第八换向阀的a端,第八换向阀的b端与 第二十一管的一端相通,第二十一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五水泵与第六管相通; 第十六管中串接有第二电磁阀和第五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的一端与第四管相 通,第二电磁闽的另一端与第五电磁阀的一端相通,第五电磁闽的另一端与 第五管相通,第一电磁阀的一端串接在第六电磁阀的另一端和第八换向阀的 a端之间,第一电磁阀的另一端串接在第五电磁阀的另一端和第五管之间; 第五进出管组包括第十一管和第十二管, 一个及以上的地埋式换热器并联 后,和冷凝器的进出水管通过第十一管和第十二管分别连通后,构成循环, 其中,第十二管、冷凝器的进出水管和第十一管依次连通,进行热量交换, 第一换向阀的a端和b端串接在第五管中,第七换向阀的a端和b端串接在第十二管中,第七换向阀的a端与并联后的地埋式换热器相通,第一换向阀
的c端通过第九管与第七换向阀c端相通,第十管一端串接在第六管中,其 另一端串接在第七换向阀的b端和第十二管之间,第七电磁阀串接在第十管 中间,第四换向阀的b端和a端串接在第十一管中。
所述第三进出管组包括第七管和第八管,吸收式制冷机组和冷却塔通过 第七管和第八管分别相通后,构成循环,第二换向阀的b端和a端串接在第 八管中,第三水泵一端与第二换向阀的a端相通,其另一端与冷却塔相通, 第五换向阀的b端和a端串接在第十一管中,第五换向阀的c端通过第二十 管连通第七管,第二换向阀的c端通过第十九管接入第四换向闽的a端和第 五换向阀的b端之间。
所述第十二管中串接有第四水泵,该第四单向阀的一端与第七换向阀的 b端相通,其另一端与冷凝器的进水管一端相通,冷凝器的出水管的另一端 与第十一管相通。
所述第四换向阀的c端通过第二十二管接入第二电磁阀和第五电磁阀之间。
所述第七换向阀的a端与地埋式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六换向阀,第六换 向阀的b端与地埋式换热器相通,第六换向阀的a端与第七换向阀的a端相 通,第六换向阀的c端通过第十四管接入第十五管中、第六电磁阀的一端和 第三换向阀的b端之间;第四换向阀的b端与地埋式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四 电磁阀,该第四电磁阀的一端接入第四换向阀的b端与地埋式换热器之间,
其另一端通过第十三管接入到第十五管中、第六电磁阀的一端和第三换向阀 的b端之间。
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组与空调房间内的空调器之间设置有冷热水箱,冷热 水箱通过第十七管与第三电磁阀一端相通,通过第十八管与空调房间内的空 调器相通。冷热水箱上设置有对外提供热水的第二开关阀。
所述储热热水箱上设置有对外提供热水的第一开关阀。
本实用新型将太阳能与地源热泵构建在一起,"取长补短,合理补给", 设计出一套耦合式新型供热制冷系统,该系统不仅具有各自所特有经济、环 保的特性,还具有明显的节能减排潜力。
夏季,气温较高时,所需空调冷量较大,此时采用太阳能与地源热泵并 联供冷,由于地源热泵因冷凝条件变差,导致制冷量减少,但此时太阳能集 热器的热水温度较高,使得太阳能吸收式制冷机组产生较大的冷量,足以弥 补地源热泵减少的冷量,满足最大空调负荷的需要;当夏季气温不太高,所 需空调冷量不大,而太阳能集热器的热水温度可以驱动吸收式制冷机组工作 时,此时釆用太阳能与地源热泵耦合联供制冷,利用吸收式制冷机组制取的 冷量吸收地源热泵的部分冷凝热,减少了地埋式换热器排放到土壤的热量; 当气温较低时,所需空调冷量较少,此时釆用地源热泵单独供冷,因太阳能集热器的热水温度过低,不能驱动吸收式制冷机组工作,吸收式制冷机组停 止运行,此时利用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冷却塔制取的冷却水吸收地源热泵的部 分冷凝热,以减少地埋式换热器的冷凝热负荷。
冬季,当太阳能集热器提供的热水温度较高时,供热负荷完全由太阳能
提供;当太阳能集热器的热水温度达不到供热温度时,通过与地源热泵串联 或耦合,可以将集热器的热量传递给蒸发器,提高机组的供热系数,或转移 到地下贮存,这样既可使土壤温度场得以较快的恢复,又可提高供热系数。 本实用新型在充分研究全年运行工况和气象条件的基础上,突出保护了 地源热泵地下水能量资源,解决了地源热泵在冬暖夏热地区,冬夏季负荷严 重不匹配、地源热泵蒸发温度及冷凝温度波动较大、热泵机组运行效率较低 和太阳能利用的间歇性和不可靠性等问题,提出新型太阳能-地源热泵耦合 原理,提供了一种利用可再生能源,能全年高效节能运行,对室内进行空调 并同时提供生活热水的联供系统和操作方法。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在T^TA时的系统工作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TA〉T^TB时的系统工作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T 〈TB时的系统工作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1^TB时的系统工作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TB〉T^40'C时的系统工作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401C 〉T^30X:时的系统工作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在30'OT^15X:时的系统工作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在15X: 〉T^5X:时的系统工作结构示意图。 .
图9为本实用新型在5'C >T时的系统工作结构示意图。
图IO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工作情况汇总表。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每个换向阀和电磁阀在不同工况下的状态表。 图中l为太阳能集热器,2为第一水泵,3为储热热水箱,4为第二水 泵,5为吸收式制冷机组,6为第三水泵,7为冷却塔,8为冷热水箱,9 为空调房间,IO为第五水泵,ll为压缩机,12为蒸发器,13为膨胀阀,14 为冷凝器,15为第四水泵,16为地埋式换热器,17为第一开关阀,18为第 二开关闽,31为第一管,32为第五管,33为第九管,34为第十管,35为 第六管,36为第十八管,37为第十六管,38为第二十一管,39为第十五管, 40为第十二管,41为第二十管,42为第十九管,43为第二十二管,44为 第十一管,45为第十三管,46为第十四管,47为第七管,48为第八管,49 为第四管,50为第三管,51为第二管,52为第十七管,53为第二十三管, 54为第二十四管,FI为第一换向阀,F2为第二换向阀,F3为第三换向阀, F4为第四换向阀,F5为第五换向阀,F6为第六换向阀,F7为第七换向阀,F8为第八换向阀,Vl为第一电磁阀,V2为第二电磁阀,V3为第三电磁阀, V4为第四电磁阀,V5为第五电磁阀,V6为第六电磁阀,V7为第七电磁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l-图9,本太阳能吸收式制冷与地源热泵耦合联供系统,包括太 阳能集热器l、地埋式换热器16、以及首尾相接的蒸发器12、压缩机ll和 冷凝器14,太阳能集热器通过第一进出管组与储热热水箱3串联,储热热 水箱3通过第二进出管组与吸收式制冷机组5串联,吸收式制冷机组5通过 第三进出管组与冷却塔7串联,吸收式制冷机组5通过第四进出管组与空调 房间9内的空调器相通,地埋式换热器16通过第五进出管组与冷凝器14相 通,蒸发器12通过第六进出管组与空调房间内的空调器相通;第一进出管 组、第二进出管组、第三进出管组、第四进出管组、第五进出管组和第六进 出管组相互之间或各管组内设置有水泵、换向阀和/或电磁阀。
第一进出管组包括第一管31和第二管51,太阳能集热器1和储热热水 箱3通过第一管31和第二管51分别连通后,构成循环,第一水泵2串接在 第二管51上。
第二进出管组包括第三管50和第四管49,储热热水箱3和吸收式制冷 机组5通过第三管50和第四管49分别连通后,构成循环,第二水泵4串接 在第三管50中;第四进出管组包括第五管32和第六管35,吸收式制冷机 组5和空调房间9内的空调器通过第五管32和第六管35分别相通后,构成 循环,第三电磁阀V3串接在第六管35中;第六进出管组包括第十五管39、 第十六管37、第二十三管53和第二十四管54,第三换向闽F3的a端和c 端串接在第三管50中,第十五管39的一端与第三换向闽F3的b端相通, 第十五管39的另一端与第八换向阀F8的a端相通,第二十三管53的一端 与第八换向阀F8的c端相通,第二十三管53的另 一端与蒸发器12的回水 管相通,第二十四管54的一端与蒸发器12的出水管相通,第二十四管54 的另一端与第二十一管38相通,第十六管37的一端与第四管49相通,第 十六管37的另一端与第五管32相通。
第十五管39中串接有第六电磁阀V6,第六电磁阀V6的一端连通第三 换向阀F3的b端,第六电磁阀V6的另一端连通第八换向阀F8的a端,第 八换向阀F8的a端与第十五管39另一端相通,第二十三管53的一端与第 八换向阀F8的c端相通,第八换向阀F8的b端与第二十一管38的一端相 通,第二十一管38的另一端通过第五水泵10与第六管35相通;第十六管 37中串接有第二电磁阀V2和第五电磁阀V5,第二电磁阀V2的一端与第 四管49相通,第二电磁阀V2的另一端与第五电磁阀V5的一端相通,第五 电磁阀V5的另一端与第五管32相通,第一电磁阀VI的一端串接在第六电磁闽V6的另 一端和第八换向阀F8的a端之间,第一电磁闽VI的另 一端串 接在第五电磁阀V5的另一端和第五管32之间;第五进出管组包括第十一 管44和第十二管40, 一个及以上的地埋式换热器16并联后,和冷凝器14 的进、出水管通过第十一管和第十二管40分别连通后,构成循环,其中, 第十二管40、冷凝器的进、出水管和第十一管依次连通,进行热量交换, 第一换向阀Fl的a端和b端串接在第五管32中,第七换向阀F7的a端和 b端串接在第十二管40中,第七换向阀的a端与并联后的地埋式换热器相 通,第一换向阀Fl的c端通过第九管33与第七换向阀F7的c端相通,第 十管34 —端串接在第六管35中,其另 一端串接在第七换向阀F7的b端和 第十二管40之间,第七电磁阀V7串接在第十管34中间,第四换向阀F4 的b端和a端串接在第十一管44中。
第三进出管组包括第七管47和第八管48,吸收式制冷机组5和冷却塔 7通过第七管47和第八管48分别相通后,构成循环,第二换向阀F2的b 端和a端串接在第八管48中,第三水泵6—端与第二换向阀F2的a端相通, 其另一端与冷却塔7相通,第五换向闽F5的b端和a端串接在第十一管44 中,第五换向阀F5的c端通过第二十管41连通第七管47,第二换向阀F2 的c端通过第十九管42接入第四换向阀F4的a端和第五换向阀F5的b端 之间。
第十二管40中串接有第四水泵15,该第四水泵15的一端与第七换向阀 V7的b端相通,其另一端与冷凝器14的进水管相通,冷凝器14的出水管 与第十一管44相通。第四换向阀F4的c端通过第二十二管43接入第二电 磁阀V2和第五电磁阀V5之间。
第七换向阀F7的a端与地埋式换热器16之间设置有第六换向阀F6, 第六换向阀F6的b端与地埋式换热器16相通,第六换向阀F6的a端与第 七换向阀F7的a端相通,第六换向阀F6的c端通过第十四管46接入第十 五管39中、第六电磁阀V6的一端和第三换向阀F3的b端之间;第四换向 阀F4的b端与地埋式换热器16之间设置有第四电磁阀V4,该第四电磁阀 V4的一端接入第四换向阀F4的b端与地埋式换热器16之间,其另 一端通 过第十三管45接入到第十五管39中、第六电磁阀V6的一端和第三换向阀 的b端之间。
吸收式制冷机组5与空调房间9内的空调器之间设置有冷热水箱8,冷 热水箱8通过第十七管52与第三电磁阀V3 —端相通,通过第十八管36与 空调房间内的空调器相通,冷热水箱8上设置有对外提供热水的第二开关阀 18。储热热水箱3上设置有对外提供热水的第一开关阀17。
本实用新型将太阳能与地源热泵构建在一起,"取长补短,合理补给", 提供了一套复合式新型供热制冷系统,并提供了九种不同的工作模式下,各 换向阀和电磁阀的工作状态,工作模式见图IO,工作状态见图ll。图11中的"a-b"表示a端和b端连通,"a-c"表示a端和c端连通, 依此类推;"一"表示截断,不导通。
一、 夏季制冷运行时,
设定太阳能储热热水箱的热水温度为T°C;吸收式制冷机组的最佳热源 温度下限为TA, 一般取80'C;吸收式制冷机组的热源温度下限为TB, —般 取60 。C 。
夏季制冷运行工况如下
1) 当T^TA时,见图l,太阳能吸收式制冷机组与热泵机组并联运行, 向空调房间9内的空调末端,也就是空调器提供冷冻水。热泵机组按地源热 泵制冷模式运行,此时两套制冷机组同时工作,提供空调冷水,保证了最大 冷负荷的需要。
2) 当TA〉T^TB时,见图2,太阳能吸收式制冷机组工作。热泵机组 运行,蒸发器向空调房间9内的空调末端提供冷冻水;冷凝器14的冷却水 由吸收式制冷机组5、蒸发器12与地埋式换热器16串联系统冷却。此时, 冷负荷需求不大,仅热泵机组供冷,吸收式制冷机组5提供的制冷量用于降 低热泵机组的冷凝温度,提高机组COP值,并减少土壤吸热负荷。
3) 当T〈TB时,见图3,太阳能吸收式制冷机组停止工作。热泵机组 按制冷模式运行,蒸发器12向空调房间9内的空调末端提供冷冻水;冷凝 器14的冷却水由冷却塔7与地埋式换热器16串联系统冷却。此时,冷负荷 需求不大,仅热泵机组供冷,吸收式制冷机组5的冷却塔7和土壤共同承担 冷凝热负荷。
二、 冬季制热运行,太阳能吸收式制冷机组停止工作。 此时,太阳能储热热水箱的热水温度为T'C。
1) 当T^TB时,见图4,太阳能热水直接利用,热泵机组关闭。
2) 当1XTB时,热泵机组按制热模式运行。
① 当TB〉T〉40X:时,见图5,太阳能的储热热水箱3提供的热水与热 泵冷凝器提供的热水串联,预热末端回水。此时,热泵承担的热负荷小,利 于节能。
② 当40OT^30lC时,见图6,太阳能的储热热水箱3提供的热水进 入地埋式换热器16,加热土壤后,进入热泵蒸发器。此时,热泵的低温热 源利用了太阳能,并使土壤温度得以提髙。
③ 当30OT^15X:时,见图7,太阳能的储热热水箱3提供的热水直
接进入热泵蒸发器。此时,热泵的低温热源利用了太阳能,并使土壤温度得 以恢复。
④ 当15'OT^5'C时,见图8,太阳能的储热热水箱3提供的热水先进 入进入地埋式换热器16被加热后,再进入热泵蒸发器。此时,热泵的低温 热源利用了太阳能热量,减少了土壤放热负荷。5)当50T时,见图9,太阳能集热器l停止工作,储热热水箱3停 止向外提供热水,热泵按地源热泵形式运行。 三、生活热水供应
夏季由太阳能集热器l提供热量,并由储热热水箱3提供生活热水;冬 季则由热泵提供生活热水,从冷热水箱8中获取热水。
权利要求1. 一种太阳能吸收式制冷与地源热泵耦合联供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1)、地埋式换热器(16)、以及首尾相接的蒸发器(12)、压缩机(11)和冷凝器(14),其特征是太阳能集热器通过第一进出管组与储热热水箱(3)串联,储热热水箱通过第二进出管组与吸收式制冷机组(5)串联,吸收式制冷机组通过第三进出管组与冷却塔(7)串联,吸收式制冷机组通过第四进出管组与空调房间(9)内的空调器相通,地埋式换热器通过第五进出管组与冷凝器相通,蒸发器通过第六进出管组与空调房间内的空调器相通;第一进出管组、第二进出管组、第三进出管组、第四进出管组、第五进出管组和第六进出管组相互之间或各管组内设置有水泵、换向阀和/或电磁阀。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太阳能吸收式制冷与地源热泵耦合联供系统,其 特征是所述第一进出管组包括第一管(31 )和第二管(51 ),太阳能集热器(1) 和储热热水箱(3)通过第一管和第二管分别连通后,构成循环,第一水泵(2) 串接在第二管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太阳能吸收式制冷与地源热泵耦合联供系统,其 特征是所述第二进出管组包括第三管(50)和第四管(49),储热热水箱(3) 和吸收式制冷机组(5)通过第三管和第四管分别连通后,构成循环,第二水 泵(4)串接在第三管中;第四进出管组包括第五管(32)和第六管(35), 吸收式制冷机组和空调房间(9)内的空调器通过第五管和第六管分别相通后, 构成循环,第三电磁阀(V3)串接在第六管中;第六进出管组包括第十五管(39)、第二十三管(53)、第二十四管(54)和第十六管(37),第三换向阀 (F3)的a端和c端串接在第三管中,第十五管的一端与第三换向阀的b端 相通,第十五管的另一端与第八换向阀(F8)的a端相通,第二十三管(53) 的一端与第八换向阀的c端相通,第二十三管的另一端与蒸发器(12)的回 水管相通,第二十四管(54)的一端与蒸发器(12)的出水管相通,第二十 四管(54)的另一端与第二十一管(38)相通,第十六管的一端与第四管相 通,第十六管的另一端与第五管(32)相通。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太阳能吸收式制冷与地源热泵耦合联供系统,其 特征是所述第十五管(39)中串接有第六电磁阀(V6),第六电磁阀的一端 连通第三换向闽(F3)的b端,第六电磁阀的另一端连通第八换向阀的a端, 第八换向阀(F8)的b端与第二十一管(38)的一端相通,第二十一管的另 一端通过第五水泵(10)与第六管(35)相通;第十六管(37)中串接有第 二电磁阀(V2)和第五电磁阀(V5),第二电磁阀的一端与第四管(49)相通,第二电磁阀的另一端与第五电磁阀的一端相通,第五电磁阀的另一端与第五管(32)相通,第一电磁阀(VI)的一端串接在第六电磁阀的另一端和 第八换向阀(F8)的a端之间,第一电磁阀的另一端串接在第五电磁阀的另 一端和第五管之间;第五进出管组包括第十一管(44)和第十二管(40), 一 个及以上的地埋式换热器(16)并联后,和冷凝器(14)的进出水管通过第 十一管和第十二管分别连通后,构成循环,其中,第十二管、冷凝器的进出 水管和第十一管依次连通,进行热量交换,第一换向阀(Fl)的a端和b端 串接在第五管(32)中,第七换向阀(F7)的a端和b端串接在第十二管中, 第七换向阀的a端与并联后的地埋式换热器相通,第一换向闽的c端通过第 九管(33)与第七换向阀c端相通,第十管(34) —端串接在第六管(35) 中,其另一端串接在第七换向阀的b端和第十二管之间,第七电磁阀(V7) 串接在第十管中间,第四换向阀(F4)的b端和a端串接在第十一管中。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太阳能吸收式制冷与地源热泵耦合联供系统,其 特征是所述第三进出管组包括第七管(47)和第八管(48),吸收式制冷机组(5)和冷却塔(7)通过第七管和第八管分别相通后,构成循环,第二换向 闽(F2)的b端和a端串接在第八管中,第三水泵(6) —端与第二换向闽 的a端相通,其另一端与冷却塔相通,第五换向阀(F5)的b端和a端串接 在第十一管(44)中,第五换向阀的c端通过第二十管(41 )连通第七管(47 ), 第二换向阀的c端通过第十九管(42)接入第四换向阀(F4)的a端和第五 换向阀的b端之间。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太阳能吸收式制冷与地源热泵耦合联供系统,其 特征是所述第十二管(40 )中串接有第四水泵(15 ),该第四水泵的一端与第 七换向阀(V7)的b端相通,其另一端与冷凝器(14)的进水管相通,冷凝 器(14)的出水管与第十一管(44)相通。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太阳能吸收式制冷与地源热泵耦合联供系统,其 特征是所述第四换向阀(F4)的c端通过第二十二管(43)接入第二电磁阀(V2)和第五电磁阀(V5)之间。
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太阳能吸收式制冷与地源热泵耦合联供系统,其 特征是所述第七换向阀(F7)的a端与地埋式换热器(16)之间设置有第六 换向阀(F6),第六换向阀的b端与地埋式换热器相通,第六换向阀的a端 与第七换向阀的a端相通,第六换向闽的c端通过第十四管U6)接入第十 五管(39)中、第六电磁阀(V6)的一端和第三换向阀(F3)的b端之间; 第四换向阀(F4)的b端与地埋式换热器(16)之间设置有第四电磁阀(V4), 该第四电磁阀的一端接入第四换向阀的b端与地埋式换热器之间,其另一端通过第十三管(45)接入到第十五管中、第六电磁闽的一端和第三换向阀的 b端之间。
9.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太阳能吸收式制冷与地源热泵耦合联供系统,其 特征是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组(5)与空调房间(9)内的空调器之间设置有冷 热水箱(8),冷热水箱通过第十七管(52)与第三电磁阀(V3) —端相通, 通过第十八管(36)与空调房间内的空调器相通;冷热水箱(8)上设置有对 外提供热水的第二开关阀(18)。
10.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太阳能吸收式制冷与地源热泵耦合联供系统, 其特征是所述储热热水箱(3)上设置有对外提供热水的第一开关阀(1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吸收式制冷与地源热泵耦合联供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地埋式换热器、以及首尾相接的蒸发器、压缩机和冷凝器,其结构特征是太阳能集热器通过第一进出管组与储热热水箱串联,储热热水箱通过第二进出管组与吸收式制冷机组串联,吸收式制冷机组通过第三进出管组与冷却塔串联,吸收式制冷机组通过第四进出管组与空调房间内的空调器相通,地埋式换热器通过第五进出管组与冷凝器相通,蒸发器通过第六进出管组与空调房间内的空调器相通;第一进出管组、第二进出管组、第三进出管组、第四进出管组、第五进出管组和第六进出管组相互之间或各管组内设置有水泵、换向阀和/或电磁阀。
文档编号F24F5/00GK201314661SQ20082017823
公开日2009年9月2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10日
发明者丁力行, 邓玉艳, 卉 郭 申请人:丁力行;邓玉艳;郭 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