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特别是涉及提高空气能力对策的。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在空气吸入口设置有空气过滤器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已为所知。这 种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包括壳体、配置在该壳体内部的大致中央部的送风风扇及驱动它 的马达、配置在所述送风风扇外侧的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前表面上且具有吸入导 管的前表面板和配置在该前表面板和送风风扇之间的空气导向器。室内空气由送风风扇从吸入导管吸入,通过空气导向器供给热交换器。在该热交 换器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从形成在前表面板上的吸入导管的外侧的吹出口吹出。并且,在所述前表面板的吸入导管内侧,设置有可拆装的为防止包含在吸入的空 气中尘埃吹入壳体内部的空气过滤器。为此,利用者就有必要定期打扫附着在所述空气过 滤器上的尘埃。对此,例如专利文献1中,揭示了在空气吸入口上包括空气过滤器的空调装置的 室内机组中,包括边驱动该空气过滤器旋转边用吸嘴吸引捕捉到的尘埃的除尘机构、贮存 用该除尘机构去除下来的尘埃的尘埃捕集装置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由此,不需要烦劳 动手,就可以去除捕集到空气过滤器上的尘埃且将尘埃捕集到尘埃捕集装置中。专利文献1 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5-836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_然而,所述专利文献1中所揭示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尘埃捕集装置配设在壳 体内送风风扇和热交换器之间。由此,因为从送风风扇吹出的室内空气与尘埃捕集装置冲 撞,所以减少了供给热交换器的室内空气量,其结果产生了空调能力降低的问题。本发明,是鉴于以上各点而发明的,其目的在于通过增加供给热交换器的室内空 气提高空调能力。-为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第一方面的发明,是以包括形成有吸入口 13的壳体10,且在该壳体10内收纳有室 内风扇21、空气过滤器30和热交换器22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为对象的。并且,第一方面 的发明,包括去除捕捉到所述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的除尘机构50和贮存由所述除尘机 构50去除下来的且通过搬送通路88搬送来的尘埃的贮尘容器90。所述贮尘容器90,配设 在所述壳体10内部且位于从所述吸入口 13向热交换器22流动的空气流的外侧。所述第一方面的发明中,通常运转时,使室内风扇21旋转将室内空气吸入壳体10 内部。吸入的室内空气在通过空气过滤器30之际,将包含在室内空气中的尘埃捕捉到空气 过滤器30上。将通过了空气过滤器30的室内空气供给热交换器22进行热交换。进行了 热交换的室内空气,吹出到壳体10外部。在此,进行空气过滤器30的清扫动作时,由除尘机构50去除捕捉到空气过滤器30的尘埃。去除下来的尘埃通过搬送通路88贮存到贮尘 容器90中。因为这个贮尘容器90配设在空气流的外侧,所以不会阻碍空气流的流动。第二方面的发明,是以包括形成有吸入口 13的壳体10,且在该壳体10内收纳有室 内风扇21、空气过滤器30和热交换器22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为对象的。并且,第二方面 的发明,包括去除捕捉到所述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的除尘机构50和贮存由所述除尘机 构50去除下来的且通过搬送通路88搬送来的尘埃贮尘容器90。所述贮尘容器90,配设在 所述壳体10内部且位于安装所述空气过滤器30的通气口 26的外侧。所述第二方面的发明中,与第一方面的发明一样去除尘埃。再有,因为所述贮尘容 器90配设在通气口 26的外侧,所以不会阻碍空气流。第三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发明中,设置有分隔部件25,该分隔 部件25上形成有安装所述空气过滤器30的通气口 26,且该分隔部件25将所述壳体10内 分隔为空气过滤器30的空气上游侧和下游侧。所述贮尘容器90,配设在所述分隔部件25 的通气口 26周围。所述第三方面的发明中,由室内风扇21将室内空气吸入壳体10的内部。通过所 述通气口 26的室内空气,不与贮尘容器90冲撞,通过通气口 26流入热交换器22。第四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发明中,所述热交换器22,配设在所 述室内风扇21周围,所述贮尘容器90,配设在比所述热交换器22更靠下方。所述第四方面的发明中,由室内风扇21吸入壳体10内的室内空气,朝着该室内风 扇21的旋转半径方向吹出。吹出的室内空气,不与贮尘容器90冲撞,流入配设在室内风扇 21周围的热交换器22。第五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三方面的发明中,所述贮尘容器90上,形成有从平 面看沿着所述通气口 26外缘的凹部95。所述第五方面的发明中,由室内风扇21将室内空气吸入壳体10的内部。通过所 述通气口 26的室内空气,不与贮尘容器90冲撞,通过通气口 26流入热交换器22。 第六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三方面的发明中,所述贮尘容器90,配设在所述空气 过滤器30的空气上游侧。所述第六方面的发明中,由室内风扇21将室内空气吸入壳体10的内部。通过所 述通气口 26的室内空气,不与贮尘容器90冲撞,流入通气口 26。第七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发明中,所述贮尘容器90,形成为矩 形的箱状,该贮尘容器90内部的角落部,形成在所述贮尘容器90内的为诱导导入了的空气 的诱导面96上。所述第七方面的发明中,由除尘机构50去除的尘埃与空气一起吹入贮尘容器90 内。在此,诱导面96,诱导已流入贮尘容器90内部的空气送向贮尘容器90内的整个空间。 并且,在贮尘容器90内部尘埃分散贮存。第八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发明中,所述贮尘容器90,配设在所 述室内风扇21的护罩21a周围。所述第八方面的发明中,由室内风扇21将室内空气吸入壳体10的内部。通过所 述通气口 26的室内空气,不与贮尘容器90冲撞,流入热交换器22。第九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发明中,所述贮尘容器90,配设在所
5述室内风扇21的喇叭口 24周围。所述第九方面的发明中,由室内风扇21将室内空气吸入壳体10的内部。通过所 述通气口 26的室内空气,不与贮尘容器90冲撞,流入热交换器22。第十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发明中,所述除尘机构50,构成为从 空气过滤器30的外缘向中心延伸,抵接该空气过滤器30的空气上游侧,并且以该除尘机构 50的一端部为旋转中心旋转,所述贮尘容器90,配设在从平面看所述除尘机构50旋转的旋 转区域外侧。所述第十方面的发明中,使抵接空气过滤器30的除尘机构50不接触贮尘容器90 地转动。在使除尘机构50转动的状态下取下空气过滤器30。第十一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发明中,所述贮尘容器90上,形 成有连通该贮尘容器90的内部和外部的排气口 91,并且,所述壳体10上,形成有与该壳体 10的外部连通且与所述排气口 91连接的排气通路19。所述第十一方面的发明中,使流入贮尘容器90的空气通过排气口 91从排气通路 19排出壳体10的外部。另一方面,将壳体10外部的空气通过排气口 91从排气通路19吸 入贮尘容器90的内部。_发明的效果-根据所述第一方面的发明,因为所述贮尘容器90,配设在由室内风扇21吸入壳体 10内的空气流的外侧,所以就可以确实防止通过壳体10内部的空气与该贮尘容器90的冲 撞。由此,就可以使吸入壳体10内的室内空气毫不泄漏地流入热交换器22。其结果,就可 以提高空调能力。根据所述第二方面的发明,因为所述贮尘容器90配设在通气口 26的外侧,所以就 可以确实防止通过壳体10内部的空气与该贮尘容器90的冲撞。由此,就可以使吸入壳体 10内的室内空气毫不泄漏地流入热交换器22。其结果,就可以提高空调能力。还有,根据所述第三方面的发明,因为是将所述贮尘容器90配设在形成于所述分 隔部件25的通气口 26周围,所以就可以确实防止通过通气口 26的室内空气与该贮尘容器 90的冲撞。由此,就可以增加供给所述热交换器22的室内空气。其结果,就可以提高空调 能力。还有,根据所述第四方面的发明,因为是将所述贮尘容器90配设在所述热交换器 22下方,所以就可以确实防止由室内风扇21吹出的空气与该贮尘容器90的冲撞。由此,就 可以增加供给所述热交换器22的室内空气。其结果,就可以提高空调能力。还有,根据所述第四方面的发明,因为所述贮尘容器90上,形成有从平面看沿着 所述通气口 26外缘的凹部95,所以就可以确实防止通过通气口 26的室内空气与该贮尘容 器90的冲撞。由此,就可以增加供给所述热交换器22的室内空气。其结果,就可以提高空 调能力。还有,根据所述第六方面的发明,因为所述贮尘容器90,配设在分隔部件25的空 气过滤器30的空气上游侧,所以不需要取下分隔部件25就可以进行检修贮尘容器90。由 此,提高了室内机组1的可检修性。还有,根据所述第七方面的发明,因为是将贮尘容器90内部的角落部形成在所述 贮尘容器90内的为诱导导入了的空气的诱导面96上,所以就可以使诱导流入贮尘容器90
6内部的空气送向贮尘容器90内的角角落落。由此,就可以使尘埃在贮尘容器90内不偏不 倚地均衡贮存。还有,根据所述第八方面的发明,因为是将所述贮尘容器90配设在所述室内风扇 21的护罩21a周围,所以就可以确实防止室内空气与贮尘容器90冲撞。由此,就可以增加 供给所述热交换器22的室内空气。其结果,就可以提高空调能力。还有,根据所述第九方面的发明,因为是将贮尘容器90配设在室内风扇21的喇叭 口 24的周围,所以就可以确实防止室内空气与贮尘容器90冲撞。由此,就可以增加供给所 述热交换器22的室内空气。其结果,就可以提高空调能力。还有,根据所述第十方面的发明,因为所述贮尘容器90配设在从平面看所述除尘 机构50旋转的旋转区域外侧,所以在配设着贮尘容器90的状态下也可以转动除尘机构50。 由此,在配设着贮尘容器90的状态下可以卸下空气过滤器30。其结果,提高了室内机组1 的可维修性。还有,根据所述第十一方面的发明,因为是在贮尘容器90上形成有排气口 91,并 且,在壳体10上形成有与该排气口 91连通的排气通路19,所以当向贮尘容器90内流入空 气,就可以使流入贮尘容器90的空气通过排气口 91从排气通路19排出壳体10的外部。还 有,若使贮尘容器90内的空气排出到外部,则能够通过排气口 91从排气通路19使壳体10 外部的空气流入吸入贮尘容器90内部。由此,就可以适当地保持贮尘容器90内的空气平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组的纵剖视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组的水平剖视图。图3 (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上侧壳体的概略立体图;图3 (b),是表示本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下侧壳体的概略立体图;图3(c),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饰板的 概略立体图。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下侧壳体的概略立体图。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取下贮尘容器的下侧壳体的概略立体图。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取下维修孔盖的下侧壳体的概略立体图。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过滤器、除尘机构、尘埃捕集容器及尘埃搬 送机构的概略立体图。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过滤器及尘埃捕集容器的安装构造的剖视 图。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过滤器驱动器的概略立体图。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尘埃搬送机构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贮尘容器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组的纵剖视图。-符号说明-10壳体13吸入口
19排气通路21室内风扇
22室内热交换器25分隔板26通气口30空气过滤器50 除尘机构(除尘装置)88搬送导管90尘容器91排气口95凹部96诱导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组1,构成空调装置的一部分,设置在室内 空间的天棚中。空调装置,包括设置在室外机组中的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及膨胀阀和设置 在所述室内机组1中的与室内热交换器22以配管连接的制冷剂回路。制冷剂回路,制成为 制冷剂可逆循环的方式,进行蒸气压缩式冷房循环。空调装置中进行制冷剂回路中的室内 热交换器22起蒸发器作用的制冷运转和制冷剂回路中的室内热交换器22起冷凝器作用的 制热运转。如图3(a)至图3(c)所示,所述室内机组1,包括壳体10和装饰板11。所述壳体 10,形成为下侧开放的近长方体箱状,在它的下侧安装了装饰板11。所述装饰板11,如图1、图2及图3(c)所示,形成为矩形板状。装饰板11的平面 形状,比壳体10的平面形状大一圈。装饰板11,安装为以缝隙中夹着密封部件16的状态覆 盖着壳体10的下侧。装饰板11安装在下侧壳体IOb的状态下使得该装饰板11暴露在室 内。装饰板11上,形成有一个吸入口 13和四个吹出口 14、以及吸尘器插入口 18。吸 入口 13,形成为矩形且形成在装饰板11的中央部。吸入口 13上,嵌入了形成为细缝状的 吸入栅12。各吹出口 14,形成为细长的矩形状。各吹出口 14,沿着装饰板11的各边形成。 并且,各吹出口 14上设置有风向调节板15。该风向调节板15,构成为通过旋转自身调节风 向(吹出方向)。除尘器插入口 18,形成为矩形,形成在吸入口 13的侧部。所述壳体10,如图3(a)及图3(b)所示,由上侧壳体IOa和下侧壳体IOb构成,在 该上侧壳体IOa的下部,一体安装了下侧壳体10b。所述上侧壳体10a,形成为近长方体的箱状。在上侧壳体IOa的内表面上,叠层了 隔热材17。在上侧壳体IOa的下端面上,形成有喇叭口 24,与后述的下侧壳体IOb的通气 口 26连通。所述喇叭口 24,形成为板状部件,同时中央部形成有开口,形成为开口部的边缘向上弯曲的圆筒部。另一方面,上侧壳体10a,在其内部,如图1所示,包括室内热交换器22、冷凝水盘 23及室内风扇21。所述室内风扇21是所谓的涡旋风扇。室内风扇21配置在上侧壳体IOa的中央附 近,且位于喇叭口 24的正上方。室内风扇21包括风扇马达21a和叶轮21b。风扇马达21a 固定在上侧壳体IOa的顶板上。叶轮21b连结于风扇马达21a的旋转轴上。安装在风扇马 达21a上的轮毂(hub)上设置有扇叶,同时该扇叶的下端设置有断面为圆弧状的护罩21c。 并且,所述护罩21c的下部,近临所述喇叭口 24的圆筒部上端。所述喇叭口 24,在壳体10内,将室内热交换器22的上游侧的空间分隔为室内风扇 21侧和吸入栅12侧。并且,所述室内风扇21,构成为通过喇叭口 24将从下侧吸入的空气 向着该室内风扇21的旋转方向的周围方向吹出。室内热交换器22是由交叉式管片型热交换器构成。室内热交换器22从平面看形 成为矩形,且配置在围绕室内风扇21的周围。室内热交换器22中进行制冷剂和由室内风 扇21送来的室内空气(吹出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所述冷凝水盘23设置在室内热交换器22的下侧。冷凝水盘22是用来接收在室 内热交换器22上空气中的水分冷凝产生的冷凝水的。冷凝水盘23中,设置有为排冷凝水 的排水泵(省略图示)。冷凝水盘23具有倾向设置有排水泵位置的倾斜度以便聚集冷凝 水。所述下侧壳体10b,形成为下侧开放的近长方体的箱状,安装在所述上侧壳体IOa 的下部。下侧壳体IOb的上端面,构成了后述的分隔板25。还有,所述下侧壳体IOb的内 部,如图4至图6所示,设置有空气过滤器30、作为过滤器驱动装置的过滤器驱动机构40、 作为除尘装置的除尘机构50、尘埃捕集容器60、作为尘埃搬送装置的尘埃搬送机构80和贮 尘容器90。所述分隔板25,如图4至图6所示,形成为平面近矩形,构成下侧壳体IOb的上端 面,上下分隔喇叭口 24和吸入栅12之间的空间。也就是说,分隔板25,将室内热交换器22 上游侧空间分隔为包含喇叭口 25的室内热交换器22侧和吸入栅12侧。还有,所述分隔板 25,形成有导入室内空气到上侧壳体IOa的通气口 26和为检修配设在该上侧壳体IOa内的 为检修电器零件箱72的检修用开口部70,并且包括盖该检修用开口部70的检修用盖71。所述通气口 26,如图7所示,形成为圆形孔状,设置在分隔板25中央部,并且,这个 圆形孔由沿径向延伸的四个径向部件27分隔成扇形。所述检修用开口部70,如图5及图6所示,形成为近似所述贮尘容器90的上端面 的近长方形,在分隔板25上,对应于盖贮尘容器90的位置形成。还有,从平面看检修用开 口部70的内侧边,形成为沿着通气口 26的外周边缘的圆弧状,连接分隔成所述扇形的通气 口 26形成有一个开口面。另外,如图3(a)及图3(b)所示,在上侧壳体IOa的内部对应于 检修用开口部70的上侧(空气的下游侧)的位置,配设了收纳成为检查、修理、交换对象的 室内机组1的电器零件的电器零件箱72。这个电器零件箱72,形成为从平面看纵长的长方 形箱体,安装在所述上侧壳体IOa的下端面。所述检修用盖71,如图5所示,用与检修用开口部70同外形的板状、且形成为比该 检修用开口部70大一圈,覆盖该检修用开口部70。检修用盖71,在它的周缘部形成有多个螺栓孔73,用螺栓74将该螺栓孔73固定在分隔板25上。还有,从平面看检修用盖71的内 侧边,形成为沿着通气口 26外周边缘的圆弧状,与分隔板25 —起构成通气口 26 —周边缘 的一部分。所述空气过滤器30,如图7所示,配置在分隔板25的下方中央,形成为覆盖形成于 该分隔板25上的通气口 26大小的圆形。具体地讲,所述空气过滤器30,包括环状的过滤器 本体31和网格部件37。所述过滤器本体3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齿轮部32,在环状中心部, 设置有由六条径向肋34支撑的圆筒状的轴插通部33。也就是说,各径向肋34,从轴插通部 33呈放射状延伸。还有,在过滤器本体31的内圆部上,设置有形成为与该过滤器本体31同心环状的 内侧圆周方向肋35及外侧圆周方向肋36。外侧圆周方向肋36,形成得比内侧圆周方向肋 35的直径大。所述网格部件37,蒙在过滤器本体31的整个内圆上,从吸入口 13吸入的空 气,通过所述网格部件37流入喇叭口 24。在此之际,空气中的尘埃,被网格部件37捕捉。还有,所述空气过滤器30,由以上所述的过滤器压紧件29抵接各周方向肋35、36 推向下方。由此,空气过滤器30被按到后述的除尘机构50的旋转刷51上。因此,提高了 除尘机构50的除尘量。所述空气过滤器30,如图8所示,安装为轴插通部33嵌入分隔板25的过滤器旋 转轴28。空气过滤器30,能够以过滤器旋转轴28为中心自由旋转。在空气过滤器30的下 方,配置着所述尘埃捕集容器60。并且,空气过滤器30在嵌入轴插通部33的状态下,所述 尘埃捕集容器60的过滤器安装部68由固定螺丝28a固定在分隔板25的轴插通部33上。 由此,在分隔板25和尘埃捕集容器60之间支撑了空气过滤器30。所述空气过滤器30的附近,设置有为驱动空气过滤器30旋转的过滤器驱动器 40(参照图2)。过滤器驱动器40,如图9所示,包括过滤器驱动马达41和限位开关44。过 滤器驱动马达41的驱动轴上,设置有驱动齿轮42,该驱动齿轮42与过滤器本体31的齿轮 部32啮合着。在驱动齿轮42的一端面上,设置有作为突片的开关动作部43。这个开关动 作部43,通过驱动齿轮42的转动而作用于限位开关44的把手44a。若开关动作部43作用 到把手44a上,则由限位开关44检知。也就是说,开关动作部43及限位开关44,是为检测 驱动齿轮42的旋转位置的。接下来,参照图7至图10说明所述除尘机构50、尘埃捕集容器60及尘埃搬送机构 80。除尘机构50、尘埃捕集容器60及尘埃搬送机构80,配置在分隔板25及空气过滤器30 的下方(参照图1及图2)。所述除尘机构50,是为去除捕捉到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的。除尘机构50,包括 作为刷部件的旋转刷51和作为驱动该旋转刷51的刷驱动装置的刷驱动机构53。如图7所 示,所述旋转刷51,设置在后述的尘埃捕集容器60的刷用开口处。旋转刷51,包括细长圆 柱状的轴部和安装在该轴部外周表面上的刷部,该刷部,形成在轴部的周方向及长方向上。所述旋转刷51,它的长方向的长度,形成为与空气过滤器30的半径相比同等以上 的长度。还有,旋转刷51,配置为从空气过滤器30的圆中心向外缘方向延伸的方式。旋转 刷51,构成为通过在旋转的空气过滤器30的网格部件37上接触刷部从网格部件37去除尘 埃。还有,旋转刷51,由所述刷驱动器53驱动进行可逆旋转。所述刷驱动器53,包括刷驱 动马达54、相互啮合的驱动齿轮55和从动齿轮56。驱动齿轮55安装在刷驱动马达54的
10驱动轴上,从动齿轮56安装在旋转刷51的轴部的端部,通过相互啮合旋转,驱动所述旋转 刷51旋转。还有,所述旋转刷51的刷部,是由所谓的毛绒(pile)织物构成。这个毛绒织 物,是在基布上织入毛(Pile丝)而成的有毛纤维,毛长较短。并且,这个毛绒织物,是毛排 列向一个定方向倾斜的倾斜毛绒。所述尘埃捕集容器60,是临时贮存由清扫用刷(未图示)从旋转刷51去除下来的 尘埃的。尘埃捕集容器60是形成为柱状的容器。尘埃捕集容器60,上侧部分是去除空气 过滤器30的尘埃的取出部61,下侧部分是捕集从空气过滤器30去除下来的尘埃的捕集部 62。所述去除部61的上表面上,形成有沿着尘埃捕集容器60的长向延伸的刷用开口, 如上所述在这个刷用开口设置有旋转刷51。另外,去除部61的一端上,形成有以上所述的 过滤器安装部68。捕集部62,下端(底部一侧)呈圆弧状鼓出。并且,这个捕集部62的圆 弧部上,捕集由清扫用刷从旋转刷51去除而落下来的尘埃。捕集部62,在长向的两端部66、 67开口。这个捕集部62的第一端部66上,连接着后述的尘埃搬送机构80的风闸盒81,第 二端部67上,连接着后述的尘埃搬送机构80的搬送用导管88。还有,尽管没有图示,在所 述尘埃捕集容器60上,设置有为检测捕集部62的尘埃量的捕集量检测装置。所述尘埃搬送机构80,如图2、图7及图10所示,包括以上所述的风闸盒81及搬 送用导管88、导入用导管86和吸引用导管87。所述风闸盒81,如图10所示,形成为沿着尘埃捕集容器60的捕集部62的长向延 伸的长方形。风闸盒81长向的一端上,连接着捕集部62的第一端部66。风闸盒81内,设 置有一个开闭部件的风闸82。若关闭这个风闸82,则风闸盒81的内部空间在它的长向上 被分隔。也就是说,风闸盒81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室81a和第二室81b。第二室81b上, 连接着以上所述的捕集部62的第一端部66。所述导入用导管86,连通于连接在风闸盒81上表面的第一室81a。如图10所示, 导入用导管86,从风闸盒81垂直向上延伸,贯通分隔板25。导入用导管86,包括断面为圆形 的上游侧导管86a及下游侧导管86b,这两个部件由固定螺丝86c安装在分隔板25上。上 游侧导管86a的断面积(流路面积),形成的比下游侧导管86b的断面积(流路面积)大。 下游侧导管86b的下端(图10中的下侧),连接于风闸盒81,连通于该风闸盒的内部。上 游侧导管86a的上端(图10的上侧),通过密封部件86e抵接于形成有喇叭口 24的上侧壳 体IOa的下端面上。这个上侧壳体IOa的下端面上,形成有作为贯通孔的导入口 86d。并且,通过这个 导入口 86d,上游侧导管86a连通于室内风扇21 —侧的空间。也就是说,这个导入用导管 86,是将室内风扇21吹出的空气导入风闸盒81内的。还有,所述导入用导管86,上游侧导 管86a和下游侧导管86b的连接部分位于分隔板25的贯通部。具体地讲,用上游侧导管 86a的底板和下游侧导管86b的上端法兰夹着分隔板25贯通孔的边缘,两导管86a、86b被 连接。并且,这个连接部分及密封部件86e的部分,如图5所示,构成为导入用导管86、风闸 盒81和尘埃捕集容器60成为一体以导入用导管86为中心地旋转。所述吸引用导管87,流入侧的一端连接在风闸盒81的下表面上连通于第二室 86b。吸引用导管87的流出侧的另一端,连接于形成有装饰板11的吸尘器插入口 18。这个 吸尘器插入口 18,是连接了吸尘器的吸管为了吸引所述尘埃捕集容器60中被捕集部62捕集的尘埃的开口。另外,吸引用导管87是由软管构成的。所述搬送用导管88,如图1或图2所示,一端连接于尘埃捕集容器60的捕集部62 的第二端部67,另一端连接于后述的贮尘容器90。这个搬送用导管88由软管构成。所述尘埃搬送机构80中,在进行制冷运转的一般运转中,风间盒81的风间82关 闭。由此,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不导入风闸盒81。还有,尘埃搬送机构80中,在将尘埃 捕集容器60内的尘埃搬送到贮尘容器90时,风闸盒81的风闸82打开。由此,室内风扇21 的吹出空气通过导入用导管86及风闸盒81被导入尘埃捕集容器60。其结果,尘埃捕集容 器60内的尘埃,与空气一起通过搬送用导管88被搬送到贮尘容器90。也就是说,这个尘埃 搬送机构80,构成为利用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将尘埃捕集容器60的尘埃搬送到规定位 置。再有,尘埃搬送机构80中,在将贮尘容器90的尘埃排出壳体10外时,风间盒81的风 闸82关闭。这种情况下,通过由吸尘器从吸尘器插入口 18吸引,贮尘容器90内的尘埃通 过搬送用导管88、风闸盒81及吸引用导管87被吸尘器吸引。接下来,基于
本发明的特征部分的贮尘容器90。所述贮尘容器90,如图1、图2及图5所示,是贮存从尘埃捕集容器60搬送来的尘 埃的。贮尘容器90,形成为稍稍细长的近长方形的箱形。所述贮尘容器90,配置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22的下方的所述分隔板25的下表面 上,位于检修用盖71的下方。也就是说,所述贮尘容器90,配置在从吸入口 13流向室内热 交换器22的空气流的外侧。具体地讲,所述贮尘容器90,配置在通气口 26的外侧,设置在 通气口 26的周围。所述贮尘容器90,后述形成有尘埃流出入口 94的长向一侧断面积,形成为比形成 排气部91的相反一侧长向的另一侧面的面积还大,这个内侧面,沿着通气口 26的圆弧状凹 部95形成以便从平面看该内侧面不为空气过滤器30所遮挡。还有,贮尘容器90内的长向 一侧面侧的角落部,沿着该角落部形成有碗状的诱导面96。这个诱导面96,是为将导入贮 尘容器90内部的空气及尘埃送到贮尘容器90内的各个角落的。所述贮尘容器90,配置在 分隔板25的下侧且沿着它的一边。也就是说,贮尘容器90,在所述下侧壳体IOb的内部,配设在由室内风扇21从所述 吸入口 13吸入的吹向室内热交换器22的空气流的外侧。还有,贮尘容器90上,一侧面上 形成有连接着搬送用导管88的尘埃流出入口 94,并且在其他侧面上形成有为将贮尘容器 90内的空气排出外部的排气部91。所述尘埃流出入口 94,具有近圆形的开口,设置在该贮尘容器90的一侧面的下 部。这个尘埃流出入口 94上,连接着所述搬送用导管88的一端。所述排气部91,具有近长方形的开口,形成在与搬送用导管88连接的一侧面相反 一侧的另一侧面。还有,这个排气部91,与形成在下侧壳体IOb的排气通路19连接连通于 壳体10的外部。在此,排气部91上,安装了过滤器92。由这个过滤器92能够只将贮尘容 器90内的空气排出到外部。所述过滤器92,如图5所示,构成为能够装卸到贮尘容器90 上。另外,这个贮尘容器90和排气通路19的连接部分上设置有密封部件93。所述贮尘容器90,若有空气从所述尘埃捕集容器60搬来尘埃,则贮尘容器90内 部的空气通过排气部91从排气通路19排出。在此之际,因为设置有所述过滤器92,被搬 送的尘埃不会从排气部91流出壳体10的外部。还有,若通过吸尘器的吸引从贮尘容器90
12排出尘埃,因为贮尘容器90内的空气压力降低,所以外部的空气从排气通路19流入贮尘容 器90内。这样,通过排气部91的给排气使得贮尘容器90内保持空气压的平衡,所以就可 以使贮尘容器90的尘埃搬送动作及排出动作适宜地进行。-运转动作-接下来,分别说明室内机组1进行制冷热运转的通常运转和进行空气过滤器30的 清扫的过滤器清扫运转。另外,所述室内机组1,能够进行通常运转和过滤器清扫运转的切 换。首先,通常运转中,室内风扇121被驱动,室内机组1中,从吸入口 13吸入的室内 空气通过空气过滤器30流入喇叭口 24。在此,空气在通过空气过滤器30之际,室内空气中 的尘埃由空气过滤器30的网格部件37捕捉。流入喇叭口 24的空气从室内风扇21吹出。 该吹出空气与室内热交换器22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被冷却或被加热后再从各吹出口 14供 给室内。由此进行室内的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这个运转中,因为风闸盒81的风闸82关 闭,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就不会通过风闸盒81导入贮尘容器60。接下来说明过滤器清扫运转。过滤器清扫运转中,制冷剂回路中的压缩机停止制 冷剂处于不循环状态,并且,构成为能够切换成“除尘动作”、“尘埃搬送动作”和“尘埃排出 动作”。所述除尘动作,是去除捕捉到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的动作。除尘动作中,在使 室内风扇21旋转的状态下,也使旋转刷51旋转并使其刷部接触空气过滤器30。这种状态 下,若使空气过滤器30旋转,空气过滤器30的尘埃被旋转刷51的刷部捕捉。在此,所述除尘动作,优选的是边使室内风扇21旋转边进行。也就是说,由室内风 扇21吸入的空气,因为它的尘埃可以附着在空气过滤器30上,所以旋转刷51就可以有效 的从空气过滤器30去除尘埃。并且,若过滤器驱动器40的限位开关44的把手44a动作, 过滤器驱动马达41停止空气过滤器30也就停止了。也就是说,空气过滤器30旋转规定的 角度停止。这样做,去除了空气过滤器30上通过旋转刷51的刷部区域的尘埃。另外,所述 除尘动作,还可以是使室内风扇21停止后进行。所述尘埃搬送动作,是从所述尘埃捕集容器60向贮尘容器90搬送尘埃的动作。尘 埃搬送动作中,在停止旋转刷51的同时空气过滤器30也成为停止状态。还有,风闸盒81 的风闸82成为开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室内风扇21被驱动,该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按 顺序通过导入用导管86及风间盒81被导入尘埃捕集容器60。由此,尘埃捕集容器60的尘 埃和空气一起通过搬送用导管88被搬送到贮尘容器90。并且,尘埃,被与贮尘容器90内的 空气一起吹出。这时,空气及尘埃,被诱导到诱导面96送到贮尘容器90的角角落落。所述尘埃排出动作,是从贮尘容器90向壳体10外部排出尘埃的动作。尘埃排出 动作中,例如,通过尘埃搬送动作进行规定次数(规定时间)来进行尘埃的排出动作。或者 是由利用者通过遥控器操作进行。尘埃排出动作中,如图3(c)所示,是由利用者在装饰板 11的吸尘器插入口 18安装吸尘器而进行的。这个吸尘器插入口 18,连通于风闸盒81的吸 引用导管87。为此,在利用者将吸尘器连接于吸尘器插入口 18的状态下使吸尘器动作,则 贮尘容器90的尘埃与空气一起被吸引。这时,从排出部91流入的空气,被诱导到诱导面96 而穿过贮尘容器90,与尘埃一起排出到贮尘容器90的外部。并且,通过搬送用导管88及尘 埃捕集容器60流入风闸盒81内后,被吸尘器吸引。
13
-实施方式的效果_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是将所述贮尘容器90设置在由室内风扇21向壳体10内吸 入的空气流的外侧,所以就可以确实防止在该贮尘容器90上撞击通过壳体10内部的空气。 由此,就可以使吸入所述壳体10内部的室内空气毫不泄漏地流入热交换器22。其结果就可 以提高空调能力。特别是,因为是将所述贮尘容器90配设在通气口 26的外侧,所以就可以确实防止 在该贮尘容器90上撞击通过壳体10内部的空气。还有,因为是将所述贮尘容器90配设在形成有分隔部件25的通气口 26的周围, 就可以确实防止通过通气口 26的室内空气与贮尘容器90撞击。由此可以增加供给所述热 交换器22的空气量。其结果就可以提高空调能力。还有,因为是将所述贮尘容器90配设在分隔板25的下侧,所以不需要卸下分隔板 25就可以进行贮尘容器90的检查、维修和交换等。还有,因为是将所述贮尘容器90配设在热交换器22的下方,所以就可以确实防止 从室内风扇21吹出的空气冲撞贮尘容器90。由此可以增加供给所述热交换器22的空气 量。其结果就可以提高空调能力。还有,因为在所述贮尘容器90上,沿着通气口 26的外缘形成有凹部95,就可以确 实防止通过通气口 26的室内空气与贮尘容器90撞击。由此可以增加供给所述热交换器22 的空气量。其结果就可以提高空调能力。还有,因为贮尘容器90,是配设在分隔部件25的空气过滤器30的空气上游侧,所 以不需要卸下分隔部件25就可以检查贮尘容器90。由此提高了室内机组1的可检修性。还有,因为形成有为向所述贮尘容器90内部的角落部诱导空气的诱导面96,所以 就可以将导入贮尘容器90内的空气及尘埃送到该贮尘容器90内的角角落落,由此,在贮尘 容器90内就能够不偏积地贮存尘埃。还有,因为是将贮尘容器90配设在除尘机构50的转动区域的外侧,所以不卸下贮 尘容器90就可以旋转除尘机构50。由此,就可以在配设着贮尘容器90的状态下卸下空气 过滤器30。其结果提高了室内机组1的可检修性。还有,因为是将形成在所述贮尘容器90上的排气部91和形成在下侧壳体IOb上 的排气通路19连接了起来,所以就可以使从尘埃流出入口 94流入贮尘容器90内的空气通 过排气部91从排气通路19排出壳体10外部。另一方面,若使贮尘容器90内的空气从尘 埃流出入口 94排出到外部,则就可以通过排气部91使从排气通路19流向壳体10的外部 的空气流入到贮尘容器90内。由此,就可以适当地保持贮尘容器90内的空气压的平衡。(第二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表示了贮尘容器90的其他形式。所述贮尘容器90,如图11所示,是 将贮尘容器90内的长向一侧面侧及另一侧面侧的两处的角落部形成为沿着该角落部的碗 状的诱导面96。其它的构成、作用及效率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第三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取代第一实施方式将贮尘容器90配置在分隔部件25 下侧的通气口 26周围,是将贮尘容器90配置在室内风扇21的护罩21c的周围。具体地讲,所述贮尘容器90,配置在喇叭口 24的板状部件的上表面上。另一方面,所述尘埃搬送机构80的搬送用导管88,从分隔部件25的下侧贯通该分隔部件25和喇叭口 24延长到该喇叭口 24的上侧,连接于贮尘容器90。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是将所述贮尘容器90配设到室内风扇21的护罩21c 的周围,所以就可以确实防止室内空气冲撞贮尘容器90。由此,就可以增加供给所述热交换 器22的空气量。其结果就可以提高空调能力。其它的构成、作用及效果与第一第二实施方 式一样。(其它的实施方式)还有,本发明,所述各实施方式还可以是以下的构成。各实施方式,是使用了旋转空气过滤器30并在其上抵接旋转刷51进行过滤器清 扫的过滤器清扫,但是本发明还可以使用于其它的过滤器清扫。还有,所述第三实施方式,是将贮尘容器90配置在室内风扇21的护罩21c的周 围,但是作为其他发明,还可以将贮尘容器90配置在室内风扇21的喇叭口 24的周围。也 就是说,贮尘容器90,还可以配设在接近喇叭口 24的圆筒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防止室内 空气与贮尘容器90冲撞。由此,就可以增加供给所述热交换器22的空气量。其结果,就可 以提高空调能力。另外,以上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本质上不过是例子,无意于限制本发明、以及 本发明的适用物或者用途。-产业上的实用性-正如以上所说明的,本发明,对于提高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的空调能力是有用的。
权利要求
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包括形成有吸入口(13)的壳体(10),且在该壳体(10)内收纳有室内风扇(21)、空气过滤器(30)和热交换器(22),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包括除尘机构(50),去除捕捉到所述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贮尘容器(90),贮存由所述除尘机构(50)去除下来的且通过搬送通路(88)搬送来的尘埃,另所述贮尘容器(90),配设在所述壳体(10)内部且位于从所述吸入口(13)向热交换器(22)流动的空气流的外侧。
2.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包括形成有吸入口(13)的壳体(10),且在该壳体(10) 内收纳有室内风扇(21)、空气过滤器(30)和热交换器(22),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包括除尘机构(50),去除捕捉到所述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贮尘容器(90),贮存由所述除尘机构(50)去除下来的且通过搬送通路(88)搬送来的尘埃,另所述贮尘容器(90),配设在所述壳体(10)内部且位于安装所述空气过滤器(30)的通 气口(26)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分隔部件(25),该分隔部件(25)上形成有安装所述空气过滤器(30)的通气口 (26),且将所述壳体(10)内分隔为空气过滤器(30)的空气上游侧和下游侧, 所述贮尘容器(90),配设在所述分隔部件(25)的通气口(26)周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器(22),配设在所述室内风扇(21)周围,所述贮尘容器(90),配设在比所述热交换器(22)更靠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贮尘容器(90)上,形成有从平面看沿着所述通气口(26)外缘的凹部(95)。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贮尘容器(90),配设在所述空气过滤器(30)的空气上游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贮尘容器(90),形成为矩形的箱状,该贮尘容器(90)内部的角落部,形成在用以诱导被引入所述贮尘容器(90)内的空气 的诱导面(96)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贮尘容器(90),配设在所述室内风扇(21)的护罩(21a)周围。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贮尘容器(90),配设在所述室内风扇(21)的喇叭口(24)周围。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机构(50),构成为从空气过滤器(30)的外缘向中心延伸,抵接该空气过滤器 (30)的空气上游侧,并且以该除尘机构(50)的一端部为旋转中心旋转,所述贮尘容器(90),配设在从平面看所述除尘机构(50)旋转的旋转区域外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贮尘容器(90)上,形成有连通该贮尘容器(90)的内部和外部的排气口(91), 所述壳体(10)上,形成有与该壳体(10)的外部连通且与所述排气口(91)连接的排气 通路(19)。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在室内机组(1)的壳体(10)中,收纳有室内风扇(21)、空气过滤器(30)和室内热交换器(22)。室内机组(1),形成有安装空气过滤器(30)的通气口(26)且将壳体(10)内分隔成空气过滤器(30)的空气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分隔板(25)、去除捕捉到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的除尘机构(50)和通过搬送用导管(88)将除尘机构(50)去除下来的尘埃贮存起来的贮尘容器(90)。室内热交换器(22),配设在室内风扇(21)的周围,并且贮尘容器(90)配设在比室内热交换器(22)更靠下方。
文档编号F24F1/00GK101896775SQ200880120119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11日
发明者冈田守道, 坂下朗彦, 横沟刚志, 道辻善治 申请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