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寿命长的新型窑尾溜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83046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使用寿命长的新型窑尾溜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行业的设备部件,确切地说是适用于链篦机—— 回转窑系统球团设备的窑尾溜槽。
技术背景窑尾溜槽安装在链蓖机与回转窑的连接部分,球团矿在链蓖机内千 燥、预热后,经过窑尾溜槽进入回转窑,溜槽体前半部分在窑尾密封槽中,后半部分伸入回转窑内,在工作时回转窑内的温度高达1250°C,且球团 矿在回转窑转动时又直接冲刷溜槽底部,所以溜槽的工作环境很恶劣。如图i、 2所示,老式窑尾溜槽的溜槽体r为单层一水平段加上---扇形段,分为两块,中间由螺栓联接,溜槽座5'则是整块铸造。由于老 式溜槽体每块尺寸较大,铸造后产生较大的内应力,加上在折弯处会应力 集中,所以在折弯处易产生裂纹甚至断裂;其次,溜槽工作环境温度高, 且溜槽体前后段的温差较大,使溜槽体易产生较大变形;还有溜槽体扇形 段伸入回转窑里高温膨胀,导致扇形边缘易产生裂纹。上述这些原因都造 成了溜槽体的使用寿命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的 新型窑尾溜槽。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使用寿命长的新型窑尾溜槽,包括溜槽体和溜槽座,所述溜槽体 分为三块,各块均为尾部密封的空心体,块与块之间以止口对接,止口凹 槽与凸起之间留有 一 定间隙。
所述溜槽体为单一直段或斜段。
所述溜槽体尾部具有一段较短的单层,并在单层处开有多个收缩缝隙。 所述溜槽座分为左右对称的两块。
本实用新型对老式窑尾溜槽进行了上述改进后,大大延长了窑尾溜槽 的使用寿命,且安装更方便,从而减少了检修维护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增强了溜槽在高温、高粉尘、腐蚀环境下的适应性。

图1 (a)是老式窑尾溜槽的结构示意图,图1 (b)为图1 (a)的侧 视图,图1 (c)为图1 (a)的俯视图2 (a)是老式溜槽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 (b)为图2 (a)的侧视 半剖图,图2 (c)为图2 (a)的俯视半剖图3 (a)是本实用新型窑尾溜槽的结构示意图,图3 (b)为图3 (a) 的截面图,图3 (c)为图3 (a)的俯视图,图3 (d)为图3 (a)的A-A 视图4 (a)是本实用新型溜槽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 (b)为图4 (a) 的侧视图,图4 (c)为图4 (a)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 1' 、 1〃——溜槽体2——止口5、 5' ——溜槽座 6——回转窑7——风管 8——窑尾密封槽9——冷却风箱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3所示,此窑尾溜槽的溜槽体l为单一斜段,防止了产生应力集中 部位,溜槽体l分为三块,每块之间以止口2对接,止口凹槽与凸起之间留 有一定间隙,避免了老式溜槽体以螺栓拧紧联接,在高温膨胀时产生的应 力所导致的变形、裂纹。各块均为尾部密封的空心体,空腔3可通入冷却 风,冷却风通过风管通入溜槽深处,冷却后的热风从溜槽前端排到窑尾密 封槽中,这样不仅对溜槽体进行了一定的冷却又不影响回转窑窑内温度, 并缓解了前后段的温差,且溜槽体尾部只有很短的一段为单层,在单层处 开有多个收縮缝隙4,避免了热胀时产生裂纹。如图4所示,溜槽座5工作环境相对较好,所以对溜槽座的改进是将溜 槽座分为对称的两块,加上结构的适当调整,减小了铸造时产生的内应力, 防止使用过程中的变形。如图5所示,此窑尾溜槽的溜槽体r'为单一直段,安装在链蓖机与回转窑6的连接部分,冷却风通过风管7通入溜槽深处,冷却后的热风从溜槽 前端排到窑尾密封槽8中,这样不仅对溜槽体进行了一定的冷却又不影响回 转窑窑内温度,并缓解了前后段的温差。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 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例如溜槽体由两块或四块对接而成等等。但 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 术方案,均在其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使用寿命长的新型窑尾溜槽,包括溜槽体和溜槽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槽体分为三块,各块均为尾部密封的空心体,块与块之间以止口对接,止口凹槽与凸起之间留有一定间隙。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使用寿命长的新型窑尾溜槽,其特征在于, 所述溜槽体为单一直段或斜段。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使用寿命长的新型窑尾溜槽,其特征在于, 所述溜槽体尾部具有一段较短的单层,并在单层处开有多个收縮缝隙。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使用寿命长的新型窑尾溜槽,其特征在于, 所述溜槽座分为左右对称的两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使用寿命长的新型窑尾溜槽,包括溜槽体和溜槽座,溜槽体分为三块,各块均为尾部密封的空心体,块与块之间以止口对接,止口凹槽与凸起之间留有一定间隙。本实用新型对老式窑尾溜槽进行改进后,大大延长了窑尾溜槽的使用寿命,且安装更方便,从而减少了检修维护量,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溜槽在高温、高粉尘、腐蚀环境下的适应性。
文档编号F27D3/15GK201407910SQ200920150480
公开日2010年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8日
发明者朱强龙 申请人:朱强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