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二甲醚高能燃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96569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甲醇二甲醚高能燃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甲醇二甲醚高能燃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具,尤其是指一种甲醇二甲醚高能燃具。背景技术
甲醇作为廉价的化工原料,已被广泛作为代用燃料使用,由此产生了如甲醇基液 体燃料以及配用醇基民用燃灶等,而其一级品的低热值也只大于21000kJ/kg,与柴油的低 值42500kJ/kg相比仅为其一半,与LPC石油液化气的46360kJ/kg相比才有其45 %,因此甲 醇作为代用燃料与柴油相比,2KG的甲醇热值也只能达到其IKG柴油的热值。而从理论热值 上看,甲醇可达2650kJ/kg,柴油则为2750kJ/kg,甲醇预混气体理论的热值应当能达到柴 油的89%。结合实际分析后,甲醇的预混气理论热值达不到的原因之一在于在民用燃灶上 的浪费,普遍均存在原料消耗大、热效率低的缺点。而为了燃灶的可用性不得不在甲醇中加 入部分石油轻烃和添加剂提高其热效率,增加了其生产成本。此外现有技术中醇类燃灶大部分存在燃烧时预混合气进气温度低、气化热未完全 转移、空燃比不匹配等问题,再加上甲醇燃料本身理论热值不及烃类燃料,导致现有醇 类燃灶在设计上普遍存在缺陷而无法发挥其优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了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甲醇或二甲醚均适用的高能燃 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甲醇二甲醚高能燃灶,它包括基座,基座设 有多组支撑杆,支撑杆通过其上支撑架固定有稳焰器,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支撑杆间自上 而下依次设置有环形汽化器、电子打火器、混合室及喷嘴;所述汽化器分别与气相管及燃料 输入导管相连,气相管通过一导流管连接喷嘴;上述结构中,所述混合室中于竖直方向设有蜂窝状通孔;上述结构中,所述导流管成U形。上述结构中,所述气相管成长条状,其上端与环形气化室相连,下端连接导流管。相比于常见的燃具,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了环形汽化器、喷嘴和混合 室的结构,甲醇二甲醚通过输入导管进入环形汽化器中,气化并与其中设置的催化剂混合 后再经由气相管及相连的U形导流管到达下部的喷嘴向上喷出,喷出的气化甲醇二甲醚 (此时为一氧化碳与氢气的混合体)与空气在蜂窝状混合室中得以充分混合后真正实现了 完全燃烧的目的。
以下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如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甲醇二甲醚高能燃灶,它包括基座,基座设有多 组支撑杆1,支撑杆1通过其上支撑架2固定有稳焰器3,于支撑杆1间自上而下依次设置 有汽化器4、电子打火器9、混合室8及喷嘴7,其中汽化器4成环形设置于上部稳焰器3附 近,其一端连接有输入导管401,另一端连接有气相管5,气相管5成长条状,其下端通过U 形导流管6连接喷嘴7,由此燃料经由输入导管401进入到汽化器4气化后经由气相管5、 导流管6后经由喷嘴7向上喷出,于喷嘴7上放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混合室8,混合室8中于 竖直方向设有蜂窝状通孔,从而气化后的一氧化碳及氢气气体及空气并通过混合室8在其 中得到充分混合,最后混合气的燃料在电子打火器9的触发,即形成火焰,燃烧过程中仅产 生气体燃料不断由喷嘴7喷出,与燃烧同时空气从稳焰器3四周顺着向下补充与其混合,形 成源源不断的充分燃烧。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 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甲醇二甲醚高能燃灶,它包括基座,基座设有多组支撑杆,支撑杆通过其上支撑架固定有稳焰器,有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间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环形汽化器、电子打火器、混合室及喷嘴;所述汽化器分别与气相管及燃料输入导管相连,气相管通过一导流管连接喷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醇二甲醚高能燃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室中于竖直方向 设有蜂窝状通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醇二甲醚高能燃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相管成长条状,其上 端与环形气化室相连,下端连接导流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醇二甲醚高能燃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成U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甲醇二甲醚高能燃灶,它包括基座,基座设有多组支撑杆,支撑杆通过其上支撑架固定有稳焰器,所述支撑杆间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环形汽化器、电子打火器、混合室及喷嘴;所述汽化器分别与气相管及燃料输入导管相连,气相管通过一导流管连接喷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了环形汽化器、喷嘴和混合室的结构,甲醇二甲醚通过输入导管进入环形汽化器中,气化并与其中设置的催化剂混合后再经由气相管及相连的U形导流管到达下部的喷嘴向上喷出,喷出的气化甲醇二甲醚(此时为一氧化碳与氢气的混合体)与空气在蜂窝状混合室中得以充分混合后真正实现了完全燃烧的目的。
文档编号F24C5/02GK201688468SQ20102016912
公开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9日
发明者李卫教, 纪福光 申请人:李卫教;纪福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