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炉的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97916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磁炉的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炉的散热结构,特别是一种带滤网、易于清洁的电磁炉散热结构,属于电磁炉的改造技术。
技术背景电磁炉是一种利用电产生磁力线使金属烹调器皿产生涡流发热将食物煮熟的炉具,由于它没有火焰,热转化效率高,很受人们欢迎,现有的电磁炉种类较多,结构各异。在使用过程中,电磁炉的内部元件,如IGBT,桥堆等均会发热,而如何给予散热则成为业界普遍考虑的问题,目前较为成熟并普遍应用的做法是直接在IGBT,桥堆等上侧面直接叠加一散热片,并配合有散热风扇,利用空气的强制对流进行散热,以确保IGBT,桥堆等正常工作, 延长电磁炉的使用寿命。然而,在烹饪食物时电磁炉周围的空气含有油污、水滴、杂质等,在空气对流进入电磁炉壳体后,油污、水滴、杂质等易粘附在壳体,电路板等处,并且,厨房内虫子亦会从进风口进入电磁炉壳体,均会造成电磁炉内部电路短路,烧坏电子元器件;油污不易清洁,粘附在风扇上也会引起风扇故障从而导致电磁炉故障,影响电磁炉寿命。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滤网及进风口罩体易于拆装清洗,冷却效率高的电磁炉的散热结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磁炉的散热结构,包括电磁炉上、下壳体,进风口罩体、风扇,其特征在于通过螺丝固定的进气风扇、防护支架、进风口罩体以及夹于中间的滤网可以从电磁炉下壳体上拆开分别单独清洗,进风口罩体与进气风扇固定支架的螺丝固定孔错开布置,进气风扇固定支架的螺丝钉为梅花刀把螺丝,可根据清洁需要有选择拆洗,并增加进气风扇拆卸难度;所述的进气风扇与固定支架、防护支架叠合为一体,进气风扇防护支架与进风口罩体形状相当,将滤网夹于二者之间,当冷却空气通过进风口时有效过滤空气中的油污、水滴、杂质,由于滤网空隙较小,能够防止电磁炉不工作时虫子通过进风口进入电磁炉壳体内。所述的进风口罩体为相互联接的正六方形蜂窝状,并且进风口罩体为中部略下凹的弧形壳状,并在中部枢设有集油盘,集油盘内可放入海绵,纸巾片,由于滤网的过滤,油污等杂质吸附于进风口罩体上,并且流向下凹的弧形罩体中部,积于集油盘内。所述的进气风扇上方的薄板与下壳体上的进风口边沿肋凸配合构成导风槽, 导风槽为进气风扇上方的薄板与下壳体上的肋凸配合构成的腔体,薄板与下壳体上的肋凸配合处为凹槽,肋凸卡人薄板的凹槽,导风槽开口朝散热片,集中风力冷却散热片,减少冷却风在电磁炉内循环,同时进一步避免冷却风吸入的微量油污等杂质吸附到控制线路板等发热量少的电路板上,薄板朝线圈方向设有一帽檐状斜口,从导风槽分出部分气流冷却线圈和电磁炉面板。


[0006]下面结合具体图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步说明[0007]图1电磁炉下壳体的仰视图[0008]图2电磁炉下壳体的俯视图[0009]图3进风口罩体结构剖面图[0010]图4导风槽薄板立体示意图[0011]图5进气风扇立体示意图[0012]其中[0013]1-进风口罩体 11-集油盘12-螺丝固定孔[0014]13-滤网 14-防护支架15-进气风扇[0015]16-固定支架[0016]2-下壳体 21-出风口22-进风口[0017]23-导风槽[0018]3-电路板 31-散热片[0019]4-薄板 41-帽檐状斜口42-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照图1、图2,一种电磁炉的散热结构,包括电磁炉上、下壳体2,进风口罩体1、风扇15,其特征在于进气风扇15防护支架14、进风口罩体1以及夹于二者之间的滤网13可以从电磁炉下壳体2上拆开,分别单独清洗,进气风扇15、进风口罩体1通过螺丝固定于电磁炉下壳体2上,进风口罩体1与进气风扇15固定支架14的螺丝固定孔12错开布置,进气风扇固定支架16的螺丝钉为梅花刀把螺丝,可根据清洁需要有选择地拆洗, 并增加进气风扇15拆卸难度,参照图5 ;所述的进气风扇15与固定支架16、防护支架14连为一体,进气风扇防护支架14与进风口罩体1形状相当,将滤网13夹于二者之间,参照图 3,当冷却空气通过进风口 22时有效过滤空气中的油污、水滴、杂质,由于滤网13空隙较小, 能够防止电磁炉不工作时虫子通过进风口 22进入电磁炉壳体内,设置滤网13的同时增加进风口 22进气阻力,根据实际需要增加进风口罩体1尺寸和选择滤网13粗密度。参照图4 所述的进气风扇15上方的薄板4与下壳体上的肋凸23配合构成导风槽,导风槽为进气风扇15上方的薄板4与下壳体上的肋凸23配合构成的腔体,薄板13与下壳体上的肋凸23配合处为凹槽42,肋凸23卡人薄板4的凹槽42,导风槽开口朝散热片,集中风力冷却散热片, 减少冷却风在电磁炉内循环,同时进一步避免冷却风吸入的微量油污等杂质吸附到控制线路板3等发热量少的电路板上,薄板4朝线圈方向设有一帽檐状斜口 41,从导风槽分出部分气流冷却线圈和电磁炉面板。进风口罩体1为相互联接的正六方形蜂窝状,并且进风口罩体1为中部略下凹的弧形壳状,并在中部枢设有集油盘11,集油盘11内可放入海绵,纸巾片,由于滤网13的过滤,油污等杂质吸附于进风口罩体1上,并且流向下凹的弧形罩体中部,积于集油盘11内,视集油盘11内油污积累情况更换海绵或纸巾片。实施例二 进气风扇15、进风口罩体1亦可通过设计与电磁炉下壳体2上互相配合的卡扣进行固定,由于进风口 22增设滤网13增加进气阻力,增大进风口 22面积,进风口罩体结构与进风口 22配合,薄板4与下壳体上的进风口 22边沿设置肋凸23配合构成导风槽,其他实施部分同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磁炉的散热结构,结构简单,构思巧妙,操作方便,在滤网积累一定的油污时拆下进风口罩体和滤网清洗,清洁风干后安装回位即可继续使用,根据需要进气风扇拆下时要拔出风扇电源线,将进气风扇及支架一同拆下小心擦洗风扇叶片,注意保护风扇线圈。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避免油污、水滴、杂质、虫子等进入电磁炉壳体内,电磁炉发热部分充分散热,进风口罩体和滤网清洗,清洁方便,延长电磁炉使用寿命,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权利要求1.一种电磁炉的散热结构,包括电磁炉上、下壳体,进风口罩体、风扇,其特征在于附设有滤网的进风口罩体可以从下壳体上拆开,进气风扇上方的薄板与下壳体上的进风口边沿肋凸配合构成导风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炉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进气风扇防护支架与进风口罩体形状相当,滤网夹于二者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磁炉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进风口罩体为中部略下凹的弧形壳状,并在中部枢设有集油盘。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磁炉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进风口罩体为相互联接的正六方形蜂窝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磁炉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导风槽开口朝散热片, 薄板朝线圈方向设有一帽檐状斜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炉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进风口罩体与进气风扇固定支架的螺丝固定孔错开布置,进气风扇固定支架的螺丝钉为梅花刀把螺丝。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电磁炉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集油盘内可放入海绵,纸巾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炉的散热结构,附设有滤网的进风口罩体可以从下壳体上拆开,易于进风口罩体和滤网清洗,清洁,正六方形蜂窝状的进风口罩体为中部略下凹的弧形壳状,并在中部枢设有集油盘,集油盘内可放入海绵,纸巾片,进气风扇上方的薄板与下壳体上的肋凸配合构成导风槽,薄板与下壳体上的肋凸配合为凹槽,导风槽开口朝散热片,集中风力冷却散热片,薄板朝线圈方向设有一帽檐状斜口,从导风槽分出部分气流冷却线圈和电磁炉面板。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避免油污、水滴、杂质、虫子进入电磁炉壳体内,电磁炉发热部分充分散热,冷却效率高,进风口罩体和滤网清洗,清洁方便,延长电磁炉使用寿命,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文档编号F24C15/00GK201992716SQ20102068077
公开日2011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4日
发明者卢素兰, 叶延华, 吴传宇, 林庆和, 林直堂 申请人:福建农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