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系统节能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01806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供热系统节能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热系统控制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能主动根据不同供热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自动调节供热管道一次侧流量和二次侧流量,也可以通过现场判断手动进行调节的供热系统节能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是能耗大国,能源利用率非常低,能源储备明显不足。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冬季时间长,为保障居民的正常取暖,相应供暖期就比较长,部分地区一年当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需要供暖,供暖行业已经成为一个能源消耗巨大的行业。这样,在保障居民正常取暖的前提下,如何响应国家的要求,最大限度地节能降耗,已经成为供暖企业当前的主要课题。为了实现节能和环保的目标,我国北方地区已经或者正在推行集中供暖,由集中供暖中心将从锅炉制热后的热源通过一次循环水泵在一次管网中循环,而换热站的作用则是将一次管网中的热源通过板式换热器,使二次管网制热,利用二次或三次管网向最终用户供暖。 当前大部分新建的或在建的供暖中心、换热中心都已经开始考虑自动化控制,无人值守、远程监控等先进的管理方案,但大部分尚未改造的换热站还存在能源浪费、管理粗放等问题, 主要表现在1、循环水泵的启动/停止、运转,完全没有量化,由人为因素产生大量不必要的浪费是必然的;2、由于目前的循环水泵一旦运转将是满负荷运转,而换热站循环水泵的电机容量是为了满足极限运行情况而设计的,实际余量很大,这样不但管网持续承受高压, 增加了管网的维修工作量,而且无形之中又带来了大量的电能和热能浪费。中国专利公告号CN 201636989U,
公开日2010年11月17日,公开了一种换热站管网监控装置,监控系统包括换热站监控装置和若干个用户监控装置,换热站监控装置与用户监控装置为GPRS无线连接,将换热站与用户的热力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监控。此技术方案虽然公开的监控方式能够起到监控作用,但是在实际控制中,还是存在有大量的浪费现象, 对供热管道而言依然会有很大的热浪费,一次侧和二次侧的管道内均存在有供热交换不彻底、流速太快、供热管压力过大、热利用率低下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供热系统控制装置循环水泵的启动/停止、 运转,完全没有量化产生大量不必要的浪费,循环水泵满负荷运转给管网带来持续承受高压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主动根据不同供热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自动调节供热管道一次侧流量和二次侧流量,也可以通过现场判断手动进行调节的供热系统节能控制装置。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供热系统节能控制装置,包括给整个系统供电的电源、供热系统二次侧循环泵调速器和补水泵调速器,所述的供热系统节能控制装置还包括有控制电源、控制器、一次侧电动调节阀,所述的控制电源与电源电连接,所述的控制器由控制电源供电,所述的一次侧电动调节阀通过手动、自动调节电路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的供热系统二次侧循环泵调速器通过手动自动电位调节电路与所述的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的补水泵调速器上连接有补水启动电路。这样设置,可以通过控制器或是人工手动的方式控制一次侧电动调节阀来调节供热系统一次侧热水源的流速,使得流经换热站的热水源能在热水源内进行充分的热交换,保证二次侧能得到充分的热量,同样通过控制器或是人工手动控制二次侧循环泵调速器,确保了二次侧的流速,保证了二次侧热水能在交换站中充分得到热交换,同时流速的调节也可以保证二次侧的管道不会受到过大的冲击,二次侧管网不会持续承受高压,降低了二次侧管网的维修工作量,而且无形之中又节约了大量的电能和热能;补水泵调速器上连接有补水启动电路,由于在二次侧管网还可能出现为了进行充分热交换所以二次侧工作压力不足的情况,所以,通过控制补水泵的启动可以对保证二次侧管网能保持住一定的工作压力,如果二次侧工作压力过大,可以停止补水泵保持住二次侧管网的压力。作为优选,所述的供热系统二次侧循环泵调速器采用第一变频器,所述的第一变频器通过第一接触器IC与供热系统二次侧循环泵电连接、所述的第一变频器通过第二接触器2C与供热系统二次侧备用循环泵电连接,所述的补水泵调速器采用第二变频器,所述的第二变频器通过第三接触器3C与补水泵电连接、所述的第二变频器通过第四接触器4C 与备用补水泵电连接,所述第一接触器IC的线圈和所述第二接触器2C的线圈互锁。采用变频器作为调速器可以通过变频控制的方式对循环泵电机进行调速,采用变频调速具有以下优点1.变频器可实现无级平滑调速,2.矢量变频器可模拟和直流电动机近似的调速性能,3.变频器可实现电动机的软启软停,且启动转矩大,4.变频器其功率因数接近为1,降低线路、变压器损耗,5.由于可软启动电动机,变压器容量可比直接启动的变压器容量小, 6流量与其转速成正比,轴功率与其转速的立方成正比,据此原理,在满足工艺条件下,适当降低转速可达到节能效果。同时第一接触器IC和第二接触器2C互锁,也保证了二次侧备用循环泵与二次侧循环泵不会同时启动,实现一备一用的设置。作为优选,所述的手动自动电位调节电路包括第一选择开关,所述的第一选择开关包括固定端、自动端和手动端,所述的第一变频器的Vl端子与所述第一选择开关的固定端电连接,所述第一选择开关的手动端与可变电阻Rl的滑变端电连接,所述可变电阻Rl的一端与第一变频器的VR端子电连接,所述可变电阻Rl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2与第一变频器的CM端子电连接,所述的第一变频器的CM端子与电阻R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控制器以及所述第一选择开关的自动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电阻R3的两端电连接。选用的第一变频器中,第一变频器端子CM为公共端子,第一变频器端子Vl为电压信号输入端子,第一变频器端子VR为速度信号电源,如果将第一选择开关选通自动端,则控制器通过自动端连通第一变频器端子VI、VR和CM,第一变频器端子Vl接收控制器信号进行自动变频控制,如果将第二选择开关选通手动端,则第一变频器端子VI、VR和CM通过电阻 Rl、R2、R3连接,其中第一变频器端子CM通过电阻R3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一变频器端子VR 通过串联的可变电阻R1、电阻R2、R3与控制器电连接,此时,串联的可变电阻R1、电阻R2、 R3电阻值恒定,第一变频器端子Vl通过第一选择开关的手动端与可变电阻Rl的滑变端连接后与电阻R2、R3串联接收控制器给电,此时第一变频器端子Vl至控制器之间的电阻为可调的,使用者只需调节可变电阻Rl的阻值即可调整Vl接收的电位信号,达到控制第一变频器的目的。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接触器IC的线圈与第二接触器2C常闭触点、继电器K3常闭触点、继电器K2常开触点串联构成第一接触器线圈电路,所述第一接触器2C的线圈通过第一接触器IC常闭触点与继电器K2常闭触点、继电器K3常开触点串联构成第二接触器线圈电路,所述第一接触器线圈电路与所述第二接触器线圈电路并联后通过主接触器Cl常开触点与电源导通,所述的第一变频器通过主接触器Cl与电源连接,所述主接触器Cl的线圈通过继电器Kl常开触点与电源连接。这样设置,当继电器Kl常开触点连通时,主接触器Cl 的线圈得电,主接触器Cl常开触点导通,同时,主接触器Cl常开触点导通,此时,由于第二接触器2C常闭触点、继电器K3常闭触点、继电器K2常开触点串联构成第一接触器线圈电路,所述第一接触器2C的线圈通过第一接触器IC常闭触点与继电器K2常闭触点、继电器 K3常开触点串联构成第二接触器线圈电路,所述第一接触器线圈电路与所述第二接触器线圈电路并联,所以,第一接触器IC的线圈得电时,第二接触器2C的线圈必然失电,反之也是一样,确保了二次侧循环泵的一备一用能顺利实现。作为优选,所述继电器Kl的线圈通过自锁电路与控制电源电连接,所述继电器 K2、K3的线圈构成互锁电路后通过选择开关与控制电源电连接。这样设置,方便了使用者通过低压电对三相五线制的二次侧循环泵、二次侧备用循环泵进行启动、停止控制,使用时, 按下启动按钮,继电器Kl的线圈得电,自锁电路自锁,继电器Kl常开触点连通,主接触器Cl 的线圈得电,主接触器Cl常开触点导通;如果选择开关选择导通继电器Κ2的线圈,继电器 Κ2的线圈得电,继电器Κ2的常开触点闭合,第一接触器IC线圈得电,二次侧循环泵得电启动,继电器Κ2的常闭触点断开,继电器Κ3的线圈与继电器Κ2互锁,所以继电器Κ3的线圈不得电、第二接触器线圈电路断开,第二接触器2C线圈失电,二次侧备用循环泵停止;如果选择开关选择导通继电器Κ3的线圈,继电器Κ3的线圈得电,继电器Κ3的常开触点闭合,第二接触器2C线圈得电,二次侧备用循环泵得电启动,继电器Κ3的常闭触点断开,继电器Κ2 的线圈与继电器Κ3互锁,所以继电器Κ2的线圈不得电、第一接触器IC线圈电路断开,第一接触器IC线圈失电,二次侧循环泵停止;完成二次侧循环泵和二次侧备用循环泵一备一用的设置。作为优选,所述继电器Κ1、Κ2、Κ3的线圈均并联有指示灯,所述触点Κ1、Κ2、Κ3的
线圈均串联有常闭按钮开关。如果想要完全停止二次侧循环泵或二次侧备用循环泵,按下停止按钮对继电器Kl的线圈进行断电即可,如果想要停止二次侧循环泵,只需按下停止按钮对继电器Κ2的线圈进行断电即可,如果想要停止二次侧备用循环泵,只需按下停止按钮对继电器Κ3的线圈进行断电即可,继电器Κ1、Κ2、Κ3的线圈均并联有指示灯能明确指示继电器Κ1、Κ2、Κ3的线圈是否得电。 作为优选,所述的补水启动电路包括补水继电器Κ4、Κ5、Κ6和第二选择开关,所述的补水继电器Κ4的线圈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二选择开关的固定端与第二变频器的CM 端子电连接,所述的补水继电器Κ4常开触点一端与第二变频器的Sl端子电连接,所述的补水继电器Κ4常开触点另一端通过第二选择开关的自动端与第二变频器的CM端子电连接, 所述的补水继电器Κ5常开触点和补水继电器Κ6常闭触点串联后与手动按钮Al并联构成手控电路,所述的第二变频器的Sl端子通过手控电路和选择开关的手动端与第二变频器的CM端子连通,所述补水继电器Κ5、Κ6的线圈与压力表开关电连接,所述的压力表开关设置在供热系统的二次侧。这样设置,当选择开关导通自动端时,如果补水继电器Κ4得电,此时,补水继电器Κ4常开触点闭合,第二变频器的CM端子与第二变频器的Sl的端子连通,第二变频器动作,二次侧管网补水;当选择开关导通手动端时,只要按住手动按钮Al,第二变频器的CM端子即与第二变频器的Sl的端子连通,第二变频器动作,二次侧管网补水;由于补水继电器K5、K6的线圈与压力表开关电连接,所以当压力表开关测得压力数值过大则补水继电器K5的线圈得电,继电器K5的常开触点闭合,第二变频器的CM端子即与第二变频器的Sl的端子连通,第二变频器动作,二次侧管网补水;当压力表开关测得压力数值过小则补水继电器K6的线圈得电,继电器K6的常闭触点断开,第二变频器的CM端子与第二变频器的Sl的端子断开,第二变频器停止动作,二次侧管网停止补水。作为优选,所述的手动、自动调节电路包括第三选择开关和可变电阻R4,所述的第三选择开关包括固定端、手动端和自动端,所述的一次侧电动调节阀的信号输入端与第三选择开关的固定端电连接,所述第三选择开关的手动端与可变电阻R4的滑变端电连接,所述可变电阻R4的一端接控制电源,所述可变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选择开关的自动端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一次侧电动调节阀的负反馈端与控制器电连接。这样设置,当第二选择开关选择自动控制端则一次侧电磁阀接收控制器信号进行调节,如果,第二选择开关选择手动控制端,则可以通过调节可变电阻R4的阻值来调节输入电动调节阀的电流,如此即可调节电动调节阀的打开角度,一次侧电动调节阀的负反馈端与控制器电连接,形成负反馈,保持更好的系统稳定性。作为优选,所述第三接触器3C的线圈和所述第四接触器4C的线圈通过第四选择开关与电源电连接。这样设置选择开关只能选通一个接触器的线圈,能保证补水泵和备用补水泵做到一备一用。作为优选,所述的供热系统节能控制装置包括上位机和下位机,所述的下位机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所述的上位机为计算机,所述的上位机和所述的下位机通过GPRS模块进行通讯。这样设置,可以使得供热系统节能控制装置具有远程操作、实时记录的功能,同时,也可以使用下位机现场操作。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能主动根据供热系统不同运行状态,自动或手动调节一次侧的供水流速、二次侧循环泵的转速、补水泵的启动、停止,起到将一次侧热源在板式换热器进行充分热交换,保持二次侧热源流量流速,降低二次侧管网压力的作用。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2是本发明中二次侧循环泵的一种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中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一种电路原理图; 图4是本发明中继电器K1、K2、K3的一种电路原理图; 图5是本发明中补水泵的一种电路原理图; 图6是本发明中压力表开关的一种电路原理图; 图7是本发明中接触器3C、4C的一种电路原理图; 图8是本发明中第二变频器的一种电路原理图。图中1、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1、第一变频器,12、第二变频器,13、补水箱,14、手动自动电位调节电路2、控制电源,21、供热系统二次侧循环泵,22、供热系统二次侧备用循环泵,23、补水泵,24、备用补水泵,25、一次侧电动调节阀,26、一次侧管网,27、二次侧管网,观、板式换热器,31、第一变频器功能端子,32、第二变频器功能端子,41、第一选择开关,42、 第二选择开关,43、第三选择开关,44、第四选择开关,45、补水启动电路。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实施例
一种供热系统节能控制装置(参照附图1 ),本实施例对供热系统进行节能控制,供热系统包括由热源供热的一次侧管网26和直接面向客户的二次侧管网27,一次侧管网沈和二次侧管网27之间通过板式换热器观进行热交换,二次侧管网27上设置有供热系统二次侧循环泵21和供热系统二次侧备用循环泵22,供热系统还包括有补水箱13,补水箱13可通过补水泵23或备用补水泵M向二次侧管网27进行补水,本实施例包括给整个系统供电的电源、第一变频器11、第二变频器12、控制电源2、控制器、设置在一次侧管网沈上的一次侧电动调节阀25 ;控制器包括上位机和下位机,上位机采用计算机做远程控制,下位机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 (参照附图3),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做现场控制,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1与计算机之间采用GPRS通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包括用于计数、模拟量输入输出、开关量输入输出的238-2BC00模块、238-2BC01模块,一个GPRS模块、一个用于模拟量输入的 231-1BD53模块,和CPU214SER模块,238-2BC00模块、231-1BD53模块接收现场采集的数据,电源采用市电三相五线制进线,控制电源2采用直流稳压电源(参照附图2 ),控制电源2 的PE、L、N输入端与对应的电源PE、L、N线连接,控制电源2V1端输出MV的直流电、控制电源2V2端输出5V直流电,电源相线L1、L2、L3依次通过空气开关JH、过流保护、热保KKR、 主接触器Cl的常开触点与第一变频器11的输入端R端、S端、T端电连接,第一变频器11 的B1、B2端连接DB电位器,第一变频器11的输出端U端、V端、W端通过第一接触器IC与供热系统二次侧循环泵21电连接,第一变频器11的输出端U端、V端、W端通过第二接触器 2C与供热系统二次侧备用循环泵22电连接,第一接触器IC的线圈与第二接触器2C常闭触点、继电器K3常闭触点、继电器K2常开触点串联构成第一接触器线圈电路,第一接触器 2C的线圈通过第一接触器IC常闭触点与继电器K2常闭触点、继电器K3常开触点串联构成第二接触器线圈电路,第一接触器线圈电路与第二接触器线圈电路并联后通过主接触器Cl 常开触点与电源导通,主接触器Cl的线圈通过继电器Kl常开触点和热保常闭开关KKR与电源电连接,控制电源2的Vl输出端通过并联的按钮和继电器Kl常开触点与继电器Kl的线圈电连接(参照附图4),继电器K2、K3的线圈构成互锁电路后通过选择开关与控制电源2 电连接;继电器ΚΙ、Κ2、Κ3的线圈均并联有指示灯,继电器ΚΙ、Κ2、Κ3与控制电源2之间均串联有停止按钮。第一变频器11的第一变频器功能端子31通过手动自动电位调节电路14 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电连接,手动自动电位调节电路14包括第一选择开关41,第一选择开关41包括固定端、自动端和手动端,第一变频器11的Vl端子与第一选择开关41的固定端电连接,第一选择开关41的手动端与可变电阻Rl的滑变端电连接,可变电阻Rl的一端与第一变频器11的VR端子电连接,可变电阻Rl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2与第一变频器11的 CM端子电连接,的第一变频器11的CM端子与电阻R3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以及第一选择开关41的自动端电连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与电阻R3 的两端电连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由控制电源2供电,一次侧电动调节阀25包括控制信号输入端、负反馈端、交流电输入端,一次侧电动调节阀25的控制输入端通过手动、自动调节电路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电连接,手动、自动调节电路包括第三选择开关43和可变电阻R4,第三选择开关43包括固定端、手动端和自动端,一次侧电动调节阀25的信号输入端与第三选择开关43的固定端电连接,第三选择开关43的手动端与可变电阻R4的滑变端电连接,可变电阻R4的一端与接控制电源2电连接,可变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为了防止出现R4调节过度的情况,也可将可变电阻R4与控制电源2之间串联一个分压电阻,第三选择开关43的自动端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电连接,一次侧电动调节阀25的负反馈端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电连接,一次侧电动调节阀25的交流电输入端与电源电连接,电源通过空气开关JH、热保与第二变频器12的输入端R端、S端、T端电连接(参照附图5),第二变频器 12的B1、B2端连接DB电位器,第二变频器12的输出端U端、V端、W端通过第三接触器3C 与补水泵23电连接,第二变频器12的输出端U端、V端、W端通过第四接触器4C与备用补水泵M电连接,第三接触器3C、第四接触器4C的线圈(参照附图7)通过第四选择开关44 与电源电连接,第二变频器功能端子32与补水启动电路45电连接,补水启动电路45 (参照附图8)包括补水继电器K4、K5、K6和第二选择开关42,继电器K4线圈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电连接,第二选择开关42的固定端与第二变频器12的CM端子电连接,补水继电器K4 常开触点一端与第二变频器12的Sl端子电连接,补水继电器K4常开触点另一端通过第二选择开关42的自动端与第二变频器12的CM端子电连接,补水继电器K5常开触点和补水继电器K6常闭触点串联后与手动按钮Al并联构成手控电路,第二变频器12的Sl端子通过手控电路和选择开关的手动端与第二变频器12的CM端子连通,补水继电器K5、K6的线圈与压力表开关电连接(参照附图6),所述的压力表开关设置在供热系统的二次侧。
本实施例使用时,可以根据供热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自动和手动的调节,供热系统的一次管网由热源出现,带有大量的热量,一次侧管网26流经板式换热器观与二次侧管网27进行充分的热交换,二次管网制热。对于以上的制热过程,如果不需要一次侧供管网供热或者一次侧管网26的供热量过大,如将第二选择开关42自动端导通,则PLC可输出信号至一次侧电动调节阀25,对一次侧电动调节阀25的开启角度进行调节,并且将一次侧的电动调节阀的开启角度反馈至PLC,如果自动调的情况不让人满意,则使用者可根据实际情况,将第二选择开关42手动端导通,然后调节可变电阻R4,通过可变电阻R4的不同阻值,即可调节由控制电源2流经可变电阻R4输入至一次侧电动调节阀25的电流大小,达到手动控制一次侧电动调节阀25的目的;供热系统二次侧循环泵21由第一变频器11进行变频控制,将第一选择开关41自动端导通,第一变频器功能端子31接收PLC的控制信号对供热系统二次侧循环泵21进行调速,保证供热系统二次侧循环泵21能够工作在适宜的转速、确保二次侧的流量和热量都能以使用者的需要进行制热,如果自动调速后流量仍不符合使用者的需要,使用者可将第一选择开关41手动端导通,人工手动调整可变电阻Rl的电阻值,通过改变第一变频器11读取的电位数据来进行对供热系统二次侧循环泵21或供热系统二次侧备用循环泵22进行调速,改变二次侧供热流量;本实施例为二次侧管网27压力控制设置了两种控制方式,第一种为自动控制的方式,即将第三选择开关43选择导通自动端,此时, 当PLC发出信号至补水继电器K4的线圈,补水继电器K4的线圈得电,补水继电器K4常开触点闭合,第二变频器12的Sl端子和CM端子之间导通,补水泵23或备用补水泵M启动; 如果,自动控制不能满足现场需求,则可将第三选择开关43选择导通手动端,此时,使用者可一直按住手动按钮Al,补水泵23或备用补水泵24保持工作状态,如放开手动按钮Al,则补水泵23或备用补水泵24停止工作,同时在第三选择开关43手动端导通的时候,如果不按动手动按钮Al,但是压力表开关检测到压力过小则压力表开关导通补水继电器K5的线圈,补水继电器K5的常开触点闭合,第二变频器12的Sl端子至CM端子间导通,补水泵23 或备用补水泵24继续工作,二次管网补水,当二次管网补水后压力过大,则压力表开关导通继电器K6,补水继电器K6的常闭触点端开,第二变频器12的Sl端子至CM端子间断开, 补水泵23或备用补水泵24停止工作,二次管网停止补水。当按下启动按钮,继电器线圈 Kl线圈得电,继电器Kl常开触点闭合,主接触器Cl线圈得电,主接触器Cl闭合,使用者如果选择导通继电器K2的线圈,则继电器K2的线圈得电,并联在继电器K2的线圈上的指示灯发光,继电器K2的常闭触点断开、常开触点闭合,继电器K3的线圈失电,继电器K3的常闭触点、常开触点保持,第一接触器IC线圈得电,第一接触器IC闭合,供热系统二次侧循环泵21得电工作,第二接触器2C不工作,供热系统二次侧备用循环泵22继续备用;使用者如果选择导通继电器K3的线圈,则继电器K3的线圈得电、并联在继电器K3的线圈上的指示灯发光,继电器K3的常闭触点断开、常开触点闭合,继电器K2的线圈失电,继电器K2的常闭触点、常开触点保持,第二接触器2C线圈得电,第二接触器2C闭合,供热系统二次侧备用循环泵22得电工作,第一接触器IC不工作,供热系统二次侧循环泵21备用;如需停止供热系统二次侧循环泵21的工作,则可按下与继电器K2线圈串联的常闭按钮开关,继电器 K2的线圈失电,继电器K2的常开触点恢复断开,第一接触器IC失电,供热系统二次侧循环泵21停止工作;如需停止供热系统二次侧备用循环泵22的工作,则可按下与继电器K3线圈串联的常闭按钮开关,继电器K3的线圈失电,继电器K3的常开触点恢复断开,第一接触器2C失电,供热系统二次侧备用循环泵22停止工作;如需同时停止供热系统二次侧循环泵 21和供热系统二次侧备用循环泵22的工作,则可按下与继电器Kl线圈串联的常闭按钮开关,继电器Kl的线圈失电,继电器Kl的常开触点恢复断开,主接触器Cl失电,供热系统二次侧循环泵21和供热系统二次侧备用循环泵22同时停止工作。补水泵23和备用补水泵 24的切换也是同样,只需切换选择开关导通第三接触器3C或第三接触器4C即可切换是实用补水泵23工作还是使用备用补水泵24进行补水。除了现场采用PLC的控制,PLC也可将各种模拟输入量、数字输入量通过GPRS模块传输至上位机也就是计算机中,由计算机进行远程的控制,将控制数据通过GPRS模块传输至下位机也就是PLC中,进行远程自动控制, 此过程中,计算机可将实时控制数据进行记录,方便日后测核对。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权利要求
1.一种供热系统节能控制装置,包括给整个系统供电的电源、供热系统二次侧循环泵调速器和补水泵调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热系统节能控制装置还包括有控制电源、控制器、一次侧电动调节阀,所述的控制电源与电源电连接,所述的控制器由控制电源供电, 所述的一次侧电动调节阀通过手动、自动调节电路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的供热系统二次侧循环泵调速器通过手动自动电位调节电路与所述的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的补水泵调速器上连接有补水启动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系统节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热系统二次侧循环泵调速器采用第一变频器,所述的第一变频器通过第一接触器IC与供热系统二次侧循环泵电连接、所述的第一变频器通过第二接触器2C与供热系统二次侧备用循环泵电连接,所述的补水泵调速器采用第二变频器,所述的第二变频器通过第三接触器3C与补水泵电连接、所述的第二变频器通过第四接触器4C与备用补水泵电连接,所述第一接触器IC 的线圈和所述第二接触器2C的线圈互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热系统节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动自动电位调节电路包括第一选择开关,所述的第一选择开关包括固定端、自动端和手动端,所述的第一变频器的Vl端子与所述第一选择开关的固定端电连接,所述第一选择开关的手动端与可变电阻Rl的滑变端电连接,所述可变电阻Rl的一端与第一变频器的VR端子电连接,所述可变电阻Rl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2与第一变频器的CM端子电连接,所述的第一变频器的 CM端子与电阻R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以及控制器与所述第一选择开关的自动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电阻R3的两端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热系统节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器IC的线圈与第二接触器2C常闭触点、继电器K3常闭触点、继电器K2常开触点串联构成第一接触器线圈电路,所述第一接触器2C的线圈通过第一接触器IC常闭触点与继电器K2常闭触点、继电器K3常开触点串联构成第二接触器线圈电路,所述第一接触器线圈电路与所述第二接触器线圈电路并联后通过主接触器Cl常开触点与电源导通,所述的第一变频器通过主接触器Cl与电源连接,所述主接触器Cl的线圈通过继电器Kl常开触点与电源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热系统节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Kl的线圈通过自锁电路与控制电源电连接,所述继电器K2、K3的线圈构成互锁电路后通过选择开关与控制电源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供热系统节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K1、K2、K3的线圈均并联有指示灯,所述触点Κ1、Κ2、Κ3的线圈均串联有常闭按钮开关。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热系统节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补水启动电路包括补水继电器Κ4、Κ5、Κ6和第二选择开关,所述的补水继电器Κ4的线圈与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第二选择开关的固定端与第二变频器的CM端子电连接,所述的补水继电器Κ4常开触点一端与第二变频器的Sl端子电连接,所述的补水继电器Κ4常开触点另一端通过第二选择开关的自动端与第二变频器的CM端子电连接,所述的补水继电器Κ5常开触点和补水继电器Κ6常闭触点串联后与手动按钮Al并联构成手控电路,所述的第二变频器的Sl端子通过手控电路和选择开关的手动端与第二变频器的CM端子连通,所述补水继电器Κ5、Κ6的线圈与压力表开关电连接,所述的压力表开关设置在供热系统的二次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系统节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动、自动调节电路包括第三选择开关和可变电阻R4,所述的第三选择开关包括固定端、手动端和自动端, 所述的一次侧电动调节阀的信号输入端与第三选择开关的固定端电连接,所述第三选择开关的手动端与可变电阻R4的滑变端电连接,所述可变电阻R4的一端与接控制电源电连接, 所述可变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选择开关的自动端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一次侧电动调节阀的负反馈端与控制器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热系统节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接触器3C的线圈和所述第四接触器4C的线圈通过第四选择开关与电源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供热系统节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热系统节能控制装置包括上位机和下位机,所述的下位机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所述的上位机为计算机,所述的上位机和所述的下位机通过GPRS模块进行通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热系统控制装置。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大量的电能和热能浪费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供热系统节能控制装置,包括给整个系统供电的电源、供热系统二次侧循环泵调速器和补水泵调速器,所述的供热系统节能控制装置还包括有控制电源、控制器、一次侧电动调节阀,所述的控制电源与电源电连接,所述的控制器由控制电源供电,所述的一次侧电动调节阀通过手动自动调节电路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的供热系统二次侧循环泵调速器通过手动、自动电位调节电路与所述的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的补水泵调速器上连接有补水启动电路。本发明能主动根据供热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调节供热管道一次侧流量和二次侧流量,减少电能和热能浪费。
文档编号F24D19/10GK102269445SQ20111020103
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9日
发明者史扬 申请人:史雪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