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式空调器制热回风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09648阅读:6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窗式空调器制热回风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是一种窗式空调器制热回风口。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使用的窗式空调器,送风口和回风口的位置均是在面板上并列安装。这种传统结构,是专为获得良好的制冷效果而设计的。若用它来制热,则室内气流组织只能遵循稀释原则,即无法进入室内上方回风口的室内下方的冷空气,只能靠送风口的热风把它吹热。其制热效果,也只能靠送风口吹进室内逗留区(离外墙150mm,离地面150mm到 1800mm或不低于人头部的空间)的热风去稀释冷空气来实现。由于吹风强度大,空气流速高(送风口风速一般在3m/s左右),所以耗电量大,噪声大;由于热风吹不到的地方不热,形成制热死角,所以室温分布不均,舒适性差;由于制热回风口与送风口并列,产生送风口部分热风在未充分变冷前就流入回风口的对流短路现象,导致制热速度变慢,制热效率变低,耗电量变大;由于制热达不到国家标准(GB/T18883-20(^)对室内空气流速不高于 0. 2m/s,以保护人体健康的要求,所以不能作为住宅和办公建筑物空调器使用,只能作为商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窗式空调器制热回风口,使它能达到室内逗留区的空气流速制热时不高于0. 2m/s,为住宅和办公建筑物提供一种室内制热空气流速达到国家标准(GB/T18883-20(^)要求以保护人体健康的,能耗低,噪声小,舒适性好,适合在住宅和办公建筑物使用的窗式空调器。本实用新型为完成上述目的,提供的技术方案是窗式空调器制热回风口,它有安装在窗机回风口前方的回风斗,在回风斗一侧安装接头,接头的另一侧安装制热回风管,制热回风管下端安装制热回风口,制热回风口为下回风,制热回风口的高度离地面150mm,回风斗的高度离地面1800mm,制热回风管安装在墙壁或墙角位置。制热回风管的内径尺寸不大于 Φ 220mm。本实用新型改变了窗机制热回风口的设置,把窗机的制冷、制热共用回风口,一分为二 制冷回风口安装位置不变,其高度H不低于逗留区的上限高度,离地面1800mm或不低于人头部;把制热回风口从原有的共用回风口中分离出来,由上回风改变成下回风,将其从逗留区的上方搬到逗留区的下方,其高度不高于逗留区的下限高度h离地面150mm。这种技术方案使本实用新型能够达到,使制热运行的室内气流组织,由原来的稀释原则改变成挤压原则,从而使室内逗留区的空气流速从原来的3m/s左右,降低到不高于0. 2m/s,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保护了人体健康,降低了能耗,提高了舒适性,使窗式空调器的制热效果,由传统的商用型改变成优良的家用型。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使本实用新型能够达到,使制热运行效率比原有机型提高 6. 5%以上,相当提升了一个能效等级,大幅度降低了制造成本。[0007]本实用新型的窗式空调器,适合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域用于经济供暖, 因为其制热用电量,还不到电热器的三分之一,即,在相同耗电量下,窗机的制热量为电热器的三倍以上;还能实现一机多房间的温度调节,也适合在手术室等对气流组织要求较高的场合使用。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制热回风口,是保证窗机制热时室内空气流速不高于0. 2m/s,由商用型变家用型窗式空调器的唯一技术方案和唯一外观特征。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附图1的A向示意图;附图3是附图1的I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窗机,2.送风口,3.回风斗,4.原有制冷、制热共用回风口,5.接头,6.制热回风管,7.制热回风口,8.地板。
具体实施方式
对照附图,对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窗式空调器它有安装在窗机1 回风口 4前方的回风斗3,回风斗3的一侧安装接头5,接头5的一侧安装制热回风管6,制热回风管的下端安装制热回风口 7,制热回风口 7的高度h离地面150mm,回风斗3的高度H 离地面1800mm。制热回风管6,采用对于安装、存放和搬运都很方便的可伸缩软管,安装在墙壁或墙角位置。制热回风管6的内径尺寸不大于Φ220πιπι。本实用新型制热回风口,由回风斗3、接头5和制热回风管6,三个部件构成。其中, 回风斗3是安装在窗机1回风口 4前方的风斗形箱体,其功用是为窗机提供制冷或制热回风,风斗后部的形状与窗机原有回风口的形状类似,对于不同型号窗机,其形状和尺寸也不同,在回风斗3 —侧,开有圆形通风孔与接头5相连,接头5的另一端安装制热回风管6,制热回风管6的截面尺寸,可根据回风噪声的许用值计算,对于不大于1.5匹的窗机,制热回风管的无声感截面尺寸不大于Φ220πιπι。回风管下端安装制热回风口 7。本实用新型改进的关键技术特征是把制热回风口 7,由上回风,改变成下回风, 把它安装在制热回风管6的下端,其高度不高于逗留区下限高度h离地面150mm,从而使制热时的室内气流组织的基本原则,由稀释原则改变成挤压原则,实现室内空气流速不高于 0. 2m/s,克服了传统窗机制热时,风速高,能耗大,噪声大,有制热死角,温度分布不均的缺点ο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制热前,须将制热回风管6与接头5,安装到回风斗3 — 侧的开口处,使制热回风管6,接头5与回风斗3连成一体。制热运行时,逗留区下方的冷空气流入制热回风口 7,经制热回风管6、接头5、回风斗3、原有回风口 4,在流经窗机1的热交换器时升温,通过送凤口 2,吹送到逗留区的上方。这些热风,缓慢流入逗留区,以补充不断流入制热回风口 7的冷空气,因为流入逗留区的热空气只有很小的横向流动,所以制热时逗留区的空气流速不高于0. 2m/s,由于减少了送风能耗,根除了回风口的对流短路能耗,使本实用新型的制热效率(COP),至少要比原机型提高6. 5 %,相当于提高了一个能效等级。制冷运行前,须将制热回风管6和接头5从回风斗3 —侧拆除,将拆除之后回风斗 3上露出的圆孔,作为新的制冷回风口使用,这样作既可消除制冷回风短路现象,减少能耗,提高制冷效率,又可减少拆卸回风斗的麻烦。制冷运行时,送风口 2,将冷风吹送到逗留区的上方,靠冷空气比热空气重的自由下落运动,流进逗留区,同时,逗留区的热湿空气自由上升,被自由下落的冷空气挤压出逗留区。由于自由下落和自由上升的冷、热空气只有很小的横向流动,所以制冷时的空气流速不高于0. 3m/s,室内逗留区上方的热湿空气,不断流入回风斗3上新的制冷回风口,经过原有回风口 4进入窗机1,在流经热交换器时降温,从送凤口 2吹送到逗留区的上方,在制冷循环中,实现对逗留区的空气调节。
权利要求1.窗式空调器制热回风口,它有安装在窗机(1)回风口(4)前方的回风斗(3),在回风斗(3)的一侧安装接头(5),接头(5)的一侧安装制热回风管(6),制热回风管(6)的下端安装制热回风口(7),其持征在于制热回风口(7),为下回风,制热回风口(7)的高度h离地面150mm,回风斗的高度H离地面180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制热回风口,其特征在于制热回风管(6)为可伸缩软管,它安装在墙壁或墙角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制热回风口,其特征在于制热回风管(6)的内径尺寸不大于Φ 22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窗式空调器制热回风口,它有安装在窗机回风口前方的回风斗,在回风斗的一侧安装接头,在接头的一侧安装制热回风管,在制热回风管的下端安装制热回风口,制热回风口的高度离地面150mm,回风斗的高度离地面1800mm。本实用新型能达到室内逗留区的空气流速制热时不高于0.2m/s,为住宅和办公建筑物提供一种室内制热空气流速达到国家标准(GB/T18883-2002)要求以保护人体健康的,能耗低,噪声小,舒适性好,适合在住宅和办公建筑物使用的窗式空调器。
文档编号F24F13/08GK202024449SQ201120142658
公开日2011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9日
发明者吕先起 申请人:吕先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