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炉除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18067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管炉除碳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难熔金属碳化物的高温碳管炉内沉积碳化物的清除装置。
背景技术
难熔金属碳化物的碳化温度很高,一般介于1400°C至2400°C之间。氢保护卧式碳管炉具有连续作业、产能高、设备造价低廉、容易维护等诸多优点,因而在难熔金属碳化物的生产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高温碳化反应进行的同时,一些挥发物被高温从炉料中催生出来,并部分凝聚沉积在炉管、炉头、炉尾内壁(主要沉积在上部)。挥发物在炉内壁上的积累随时问加剧,并逐渐使进舟通道和气流通道变窄,严重时造成卡舟,生产被迫中止。为了防止卡舟现象的发生,目前,在生产中每隔数小时要对炉管、炉头和炉尾进行一次人工清除沉积挥发物作业。首先以进料舟的节律从炉头进四个空舟皿,然后一次性退回三个空舟皿,保留一个空舟皿,操作人员用一个钢质长柄钩状工具伸入炉内刮落沉积挥发物,挥发物落入空舟皿中,再退出空舟皿,完成清除作业。这种人工清除炉内沉积挥发物存在的缺点是进舟节律被打乱,对产品质量有一定影响;钢质工具不能久耐高温,连续工作20秒后必须换新工具接替;退回的空舟温度很高,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并且容易造成烫伤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炉除碳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人工清除碳管炉内沉积挥发物时存在的影响产品质量,易发生人员烫伤事故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管炉除碳装置,它是一个半圆柱形石墨舟3,石墨舟3的圆柱面朝下,石墨舟3的中部为圆柱形的清除伊1,清除伊I前后为对称分布的浅池形承接器2,清除铲I上开有轴向中心通孔4 ;清除铲I的长度与石墨舟3长度之比为1 0.3-0.45。优选的是清除铲I的长度与石墨舟3长度之比为
I O. 35-0.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温碳管炉沉积挥发物的清除装置,该清除装置可以按推料舟方式推入炉内,使清除过程与进舟过程完全一致,同步进行,不会改变后续料舟的推舟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帆船形石墨舟中部的凸岛形清除铲可以有效地清除碳管炉炉内沉积挥发物,而且清除过程与进舟过程完全一样,轻松便利,清除过程中生产不停顿,进舟节律不被打乱,对产品质量不会带来消极影响,也不会造成人员“烫伤”事故的发生。

图I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如图I所示,一种管炉除碳装置,本实用新型为一个整体式帆船形的石墨舟3,它相当于将一个石墨圆柱体的两端沿中轴面截除了一半,石墨舟3的中部,也就是该圆柱体中部保留的似船帆部分,即为一个隆起的凸岛形清除铲1,凸岛形清除铲I的外径应略小于碳管炉炉管的内径,这样,当石墨舟3在移动时,凸岛形清除铲I既能最大限度地的压缩清除死角,有效清除碳管炉炉管、炉头和炉尾内壁上的沉积挥发物,石墨舟3又能在炉内进退自如。位于凸岛形清除铲I前后的对称部位,在石墨舟3上加工有凹池,形成分布在凸岛形清除铲I前后的两个浅池形承接器2。这样,由凸岛形清除铲I铲落的沉积挥发物落入浅池形承接器2中,就可从碳管炉炉内运出。而且,浅池形承接器2作对称分布,使进退过程都能发挥相同的功效。凸岛形清除铲I上开有一个轴向中心通孔4,使碳管炉内氢气流能顺畅流动,从而使用本实用新型清除碳管炉炉内壁上沉积挥发物时,生产仍能正常进行。 如图2所示,石墨舟3的长度最好与生产中使用的料舟5长度完全一致,往炉管6中放入一个清除沉积挥发物的石墨舟3,就相当是往炉管6内推入一个料舟。清除铲I凸出石墨舟3的舟体部分闻度最好为石墨舟3外径的1/2,以使浅池形承接器2的承接池获得最大的承接面积。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1.一种管炉除碳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一个半圆柱形石墨舟(3),石墨舟(3)的圆柱面朝下,石墨舟(3)的中部为圆柱形的清除铲(1),清除铲(I)前后为对称分布的浅池形承接器(2),清除铲(I)上开有轴向中心通孔(4);清除铲(I)的长度与石墨舟(3)长度之比为1 : O. 3-0. 45。
2.如权利要求I所述一种管炉除碳装置,其特征在于清除铲(I)的长度与石墨舟(3)长度之比为1 : O. 35-0. 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炉除碳装置,涉及生产难熔金属碳化物的高温碳管炉内沉积碳化物的清除装置。它是一个半圆柱形石墨舟(3),石墨舟(3)的圆柱面朝下,石墨舟(3)的中部为圆柱形的清除铲(1),清除铲(1)前后为对称分布的浅池形承接器(2),清除铲(1)上开有轴向中心通孔(4);清除铲的长度与石墨舟长度之比为1∶0.3-0.45。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人工清除碳管炉内沉积挥发物时存在的影响产品质量,易发生人员烫伤事故的问题。
文档编号F27D25/00GK202382596SQ20112040865
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1日
发明者李宏, 王彭, 王祎 申请人:江苏大阳光辅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