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换热装置及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20663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室外换热装置及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除霜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室外换热装置及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空调都是由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节流结构及室内换热器组成,其中,室外换热器只具有单一的管路来实现制冷及制热的功能,在冬季,当空调制热运行一段时间后,室外侧换热器上会结霜,影响换热效率。此时,一般都是采用空调转制冷方式进行除霜,除霜进行时,为防止室内侧有冷风吹出,室内都会关闭风机,导致室内制热的不连续,舒适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以进行分段工作的室外换热装置及可以进行分段除霜的空调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室外换热装置,包括室外换热器和阀门,室外换热器包括多个并联的换热支路,多个换热支路的第一端共同连接形成第一汇流点,每个换热支路的第二端均连接有两个阀门,其中,两个阀门中的一个阀门的第一端与换热支路的第二端相连,且该阀门的第二端作为第一连接端,两个阀门中的另一个阀门的第一端与换热支路的第二端相连,且该阀门的第二端作为第二连接端,多个第一连接端共同连接形成第二汇流点,多个第二连接端共同连接形成第三汇流点。进一步地,室外换热器还包括过冷管支路,过冷管支路的第一端连接第三汇流点, 过冷管支路的第二端形成第三连接端。进一步地,过冷管支路包括第一过冷管和第二过冷管,第一过冷管的第一端与第三汇流点连接,第一过冷管的第二端通过并联的制热节流装置和第一单向阀与第二过冷管的第一端连接,第二过冷管的第二端与并联的制冷节流装置和第二单向阀的第一端连接, 制冷节流装置的第二端和第二单向阀的第二端汇流形成第三连接端。进一步地,第一单向阀与第二单向阀的导通方向相反。进一步地,室外换热器包括并联的第一换热支路和第二换热支路;阀门包括四个, 分别为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第一换热支路和第二换热支路的第一端共同连接形成第一汇流点,第一换热支路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阀门和第三阀门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换热支路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阀门和第四阀门的第一端连接,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的第二端共同连接并形成第二汇流点,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的第二端共同连接并形成第三汇流点。进一步地,阀门为电磁阀或电动阀。进一步地,第一换热支路包括并联的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第二换热支路包括并联的第三换热管和第四换热管,第一换热管、第二换热管、第三换热管和第四换热管均呈η形,并且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的开口方向相对,第三换热管和第四换热管的开口方向相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导向阀,与压缩机连接;室外换热装置,室外换热装置为上述的室外换热装置,且室外换热装置的第一汇流点通过导向阀与压缩机连接,室外换热装置的第二汇流点直接与压缩机连接;室内换热器,第一端通过导向阀与压缩机连接,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与室外换热装置的第三连接端连接。进一步地,导向阀和压缩机之间还设有气液分离器。进一步地,导向阀为四通阀或者五通阀或者六通阀。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室外换热装置包括室外换热器和阀门,室外换热器包括多个并联的换热支路,多个换热支路的第一端共同连接形成第一汇流点,每个换热支路的第二端均连接有两个阀门,其中,一个阀门的第一端与换热支路的第二端相连,且该阀门的第二端作为第一连接端,另一个阀门的第一端与换热支路的第二端相连,且该阀门的第二端作为第二连接端,多个第一连接端共同连接形成第二汇流点,多个第二连接端共同连接形成第三汇流点。本实用新型的室外换热装置通过在室外换热器中采用多个并联连接的换热支路,并通过与换热支路相连的阀门对换热支路内的冷媒流向进行控制,实现了室外换热器内部各换热支路的分段工作,提高了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稳定性和工作效率。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的实施例的连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室外换热装置,包括室外换热器和阀门, 室外换热器包括多个并联的换热支路,多个换热支路的第一端共同连接形成第一汇流点, 且每个换热支路的第二端均连接有两个阀门,其中,两个阀门中的一个阀门的第一端与换热支路的第二端相连,且该阀门的第二端作为第一连接端,两个阀门中的另一个阀门的第一端与换热支路的第二端相连,且该阀门的第二端作为第二连接端,多个第一连接端共同连接形成第二汇流点,多个第二连接端共同连接形成第三汇流点。本实施例的室外换热装置,通过室外换热器内的支路和阀门的配合,实现了多个换热支路间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并通过连接在换热支路上的阀门控制冷媒在室外换热器内的流动,实现了空调器的分段工作,提高了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稳定性和工作效率。优选地,室外换热器还包括过冷管支路,过冷管支路的第一端连接第三汇流点,过冷管支路的第二端形成第三连接端,冷管支路可用于对冷凝后的冷媒进行过冷,达到提高制冷能效比的作用。[0020]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室外换热器3包括并联的第一换热支路31 和第二换热支路32 ;阀门优选为电磁阀或电动阀,该阀门包括第一阀门41、第二阀门42、 第三阀门43和第四阀门44。其中,第一换热支路31和第二换热支路32的第一端共同连接形成第一汇流点,第一换热支路31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阀门41和第三阀门43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换热支路32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阀门42和第四阀门44的第一端连接,第三阀门43和第四阀门44的第二端共同连接并形成第二汇流点,第一阀门41和第二阀门42的第二端共同连接并形成第三汇流点。过冷管支路33包括第一过冷管33a和第二过冷管33b,第一过冷管33a的第一端与第三汇流点连接,第二端通过并联的制热节流装置51和第一单向阀61与第二过冷管3 的第一端连接,第二过冷管33b的第二端与并联的制冷节流装置52和第二单向阀62的第一端连接,制冷节流装置52的第二端和第二单向阀62的第二端汇流形成第三连接端。其中,第一单向阀61的导通流向为从第一过冷管33a的第二端流向第二过冷管33b的第一端,且第一单向阀61与第二单向阀62的导通方向相反。采用这种连接方式,冷媒在室外换热器3内的流动路线可以通过阀门的开启或关闭进行控制,实现第一换热支路31和第二换热支路32在工作时达到互不干扰的工作状态,实现分段工作的目的。同时,本实施例中的室外换热器3,通过在过冷支路33上增加两个节流结构加单向阀并联的结构,实现了第一过冷管33a和第二过冷管3 作为蒸发器和冷凝器的转换,解决了传统的过冷管无法化霜的问题,达到了过冷管在起过冷作用的同时,还能自行进行化霜的有益效果。优选地,第一换热支路31包括并联的第一换热管31a和第二换热管31b,第二换热支路32包括并联的第三换热管3 和第四换热管32b,第一换热管31a、第二换热管31b、第三换热管3 和第四换热管32b在室外换热器3内呈η形设置,并且第一换热管31a和第二换热管31b的开口方向相对,第三换热管3 和第四换热管32b的开口方向相对。这种设置,增大了室外换热器3的换热面积,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导向阀2、室外换热装置和室内换热器7。其中,导向阀2为四通阀或者五通阀或者六通阀,并与压缩机1连接。室外换热装置为上述的室外换热装置,其第一汇流点通过导向阀2与压缩机1连接,第二汇流点直接与压缩机1连接,室内换热器7的第一端通过导向阀2与压缩机1连接第二端与室外换热装置的第三连接端连接。优选地,导向阀2和压缩机1之间还设有气液分离器8。本实施例,室外换热装置采用分段工作的室外换热器,并通过阀门控制冷媒在空调系统内的流动, 可使空调系统在进行第一换热支路31 (或第二换热管31b)除霜工作的同时,使用第二换热管31b (或第一换热支路31)继续对室内进行制热,保证室内制热的连续性,提高了用户体验。图1中箭头方向为空调系统的进风方向,当空气系统处于制冷状态时,第三阀门 43和第四阀门44处于关闭状态,第一阀门41和第二阀门42开启,冷媒从压缩机1中流出, 经导向阀2导向流至第一汇流点,并通过第一汇流点分别流至第一换热支路31和第二换热支路32,冷媒在第一换热支路31和第二换热支路32完成换热后,从第一换热支路31的第二端流至第一阀门41,从第二换热支路32的第二端流至第二阀门42,并分别从第一阀门41 的第二端和第二阀门42的第二端流至第三汇流点,并从第三汇流点依次流经第一过冷管 33a、第一单向阀61、第二过冷管3 和制冷节流装置52至室内换热器7进行换热,实现空调系统在室内的制冷过程。换热后的冷媒从室内换热器7的第一端回流至导向阀2,并经导向阀2导向,从气液分离器8流回至压缩机1,完成冷媒在空调系统内的循环。此时,第一过冷管33a和第二过冷管3 均作为冷凝器(过冷管),对冷媒起过冷作用。当空气系统处于制热状态时,第三阀门43和第四阀门44处于关闭状态,第一阀门 41和第二阀门42开启,冷媒从压缩机1中流出,经导向阀2导向流至室内换热器7,在室内换热器7内进行换热,并完成对室内的制热过程,换热后的冷媒从室内换热器7的第二端流出,依次经过第二单向阀62,第二过冷管33b,制热节流装置51和第一过冷管33a流至第三汇流点,并从第三汇流点分别通过第一阀门41和第二阀门42流入第一换热支路31和第二换热支路32内,当冷媒在第一换热支路31和第二换热支路32内完成换热后,从第一换热支路31和第二换热支路32的第一端流出,至第一汇流点处汇流后,回流至导向阀2,并经导向阀2导向,从气液分离器8流回至压缩机1,完成冷媒在空调系统内的循环。当空调系统处于第一换热支路31除霜状态时,第一阀门41和第四阀门44处于关闭状态,第二阀门42和第三阀门43开启,此时,冷媒具有对第一换热支路31除霜的第一路径和对室内制热的第二路径,在第一路径中,冷媒的流向为从压缩机1中流出,经第三阀门 43流入第一换热支路31进行除霜,并从第一换热支路31的第一端流出至第一汇流点。在第二路径中冷媒从压缩机1中流出,经导向阀2导向流至室内换热器7,在室内换热器7内进行换热,并完成对室内的制热过程,换热后的冷媒从室内换热器7的第二端流出,依次经过第二单向阀62,第二过冷管33b,制热节流装置51和第一过冷管33a流至第三汇流点,并从第三汇流点经第二阀门42流入第二换热支路32内进行换热,换热后的冷媒从第二换热支路32的第一端流出至第一汇流点,并同第一换热支路31流至第一汇流点的冷媒合流后, 回流至导向阀2,并经导向阀2导向,从气液分离器8流回至压缩机1,完成冷媒在空调系统内的循环。当空调系统处于第二换热支路32除霜状态时,第二阀门42和第三阀门43处于关闭状态,第一阀门41和第四阀门44开启,此时,冷媒具有对第二换热支路32除霜的第三路径和对室内制热的第四路径,在第三路径中,冷媒的流向为从压缩机1中流出,经第四阀门 44流入第二换热支路32进行除霜,并从第二换热支路32的第一端流出至第一汇流点。在第四路径中冷媒从压缩机1中流出,经导向阀2导向流至室内换热器7,在室内换热器7内进行换热,并完成对室内的制热过程,换热后的冷媒从室内换热器7的第二端流出,依次经过第二单向阀62,第二过冷管33b,制热节流装置51和第一过冷管33a流至第三汇流点,并从第三汇流点经第一阀门41流入第一换热支路31内进行换热,换热后的冷媒从第一换热支路31的第一端流出至第一汇流点,并同第二换热支路32流至第一汇流点的冷媒合流后, 回流至导向阀2,并经导向阀2导向,从气液分离器8流回至压缩机1,完成冷媒在空调系统内的循环。在空调系统进行制热及除霜工作时,室内换热器7流出的冷媒经第二单向阀62到第二过冷管33b,然后经制热节流装置51到第一过冷管33a,此时第一过冷管3 作为冷凝器,第二过冷管33a作为蒸发器。这种设置,可使作为冷凝器的第二过冷管3 对作为蒸发器的第一过冷管33a起到加热的作用,达到抑制第一过冷管33a结霜及加快第一过冷管33a 融霜的作用。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室外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换热装置包括室外换热器C3)和阀门, 所述室外换热器C3)包括多个并联的换热支路,多个所述换热支路的第一端共同连接形成第一汇流点,每个所述换热支路的第二端均连接有两个阀门,其中,所述两个阀门中的一个阀门的第一端与所述换热支路的第二端相连,且该阀门的第二端作为第一连接端,所述两个阀门中的另一个阀门的第一端与所述换热支路的第二端相连,且该阀门的第二端作为第二连接端,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端共同连接形成第二汇流点,多个所述第二连接端共同连接形成第三汇流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换热器C3)还包括过冷管支路(33),所述过冷管支路(3 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汇流点,所述过冷管支路(33) 的第二端形成第三连接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外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冷管支路(3 包括第一过冷管(33a)和第二过冷管(3 ),所述第一过冷管(33a)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汇流点连接,所述第一过冷管(33a)的第二端通过并联的制热节流装置(51)和第一单向阀(61)与所述第二过冷管(3 )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过冷管(3 )的第二端与并联的制冷节流装置(5 和第二单向阀(6 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制冷节流装置(5 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单向阀(6 的第二端汇流形成所述第三连接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外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阀(61)与所述第二单向阀(62)的导通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换热器 (3)包括并联的第一换热支路(31)和第二换热支路(3 ;所述阀门包括四个,分别为第一阀门(41)、第二阀门(42)、第三阀门(43)和第四阀门(44),所述第一换热支路(31)和所述第二换热支路(3 的第一端共同连接形成所述第一汇流点,所述第一换热支路(31)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阀门Gl)和所述第三阀门^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支路 (32)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阀门0 和所述第四阀门G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阀门^幻和所述第四阀门G4)的第二端共同连接并形成所述第二汇流点,所述第一阀门 (41)和所述第二阀门0 的第二端共同连接并形成所述第三汇流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外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为电磁阀或电动阀。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外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支路(31)包括并联的第一换热管(31a)和第二换热管(31b),所述第二换热支路(3 包括并联的第三换热管(32a)和第四换热管(32b),所述第一换热管(31a)、第二换热管(31b)、第三换热管 (32a)和第四换热管(32b)均呈η形,并且所述第一换热管(31a)和所述第二换热管(31b) 的开口方向相对,所述第三换热管(32a)和所述第四换热管(32b)的开口方向相对。
8.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⑴;导向阀O),与所述压缩机(1)连接;室外换热装置,所述室外换热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换热装置,且所述室外换热装置的第一汇流点通过所述导向阀( 与所述压缩机(1)连接,所述室外换热装置的第二汇流点直接与所述压缩机(1)连接;室内换热器(7),第一端通过所述导向阀( 与所述压缩机(1)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7)的第二端与所述室外换热装置的第三连接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阀(2)和所述压缩机(1)之间还设有气液分离器(8)。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阀(2)为四通阀或者五通阀或者六通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室外换热装置及空调系统,其中,室外换热装置包括室外换热器和阀门,室外换热器包括多个并联的换热支路,多个换热支路的第一端共同连接形成第一汇流点,每个换热支路的第二端均连接有两个阀门,其中,一个阀门的第一端与换热支路的第二端相连,且该阀门的第二端作为第一连接端,另一个阀门的第一端与换热支路的第二端相连,且该阀门的第二端作为第二连接端,多个第一连接端共同连接形成第二汇流点,多个第二连接端共同连接形成第三汇流点。本实用新型的室外换热装置通过在室外换热器中采用多个并联的换热支路,并通过阀门对换热支路内的冷媒流向进行控制,实现了各换热支路的分段工作,提高了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稳定性和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F24F1/00GK202328555SQ20112050612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7日
发明者张希, 翟丽华, 肖德玲, 邵英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