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家用燃气灶炉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21563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家用燃气灶炉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燃气灶炉头结构,具体地说是一种可有效防止燃气外泄的新型家用燃气灶炉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家用燃气灶炉头结构,由外分火头套环、内分火头套环和打火器构成。使用时,使用人在按下打火器按钮时,可燃气体随即开通,内分火器、外分火器的出气孔即喷出气体,随着打火器按钮的转动,打火器的电路接通开始打火花,打出的火花点燃可燃气体。 但时通常情况下,较难一次性打火成功,此时需要将按钮回位进行第二次打火,甚至进行第三次打火。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在于现有燃气灶结构上的不合理性1、点火时,外分火头套环点火是通过内分火头套环引燃,而外分火头套环与内分火头套环之间距离较远,引燃的成功率较低,这是造成点火时出现可燃气体外泄的主要原因,给使用者带来安全隐患。2、现有的燃气灶通常带有传感器,而传感器也都是以明火传感器为主并与点火器结合在一起形成整体的点火装置,而该点火装置通常设在炉头上面,火点着了使传感器处在火焰之中或周围,这样容易造成传感器被烧坏或使用年久后失效,而且这种故障容易被忽略,一旦这个传感器被烧坏或失效之后,会出现误判现象,使火点着后还频繁出现打火的现象,或者打不着火的现象。这样就容易使电子打火花一直处于打火状态,使用者就要经常更换电子打火花或打火装置,就降低了电子打火花的利用率,浪费了资源。如果传感器出现误判有火,使电子打火花不工作,燃气体将外漏,可能会对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危害。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燃气灶炉头结构上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家用燃气灶炉头结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家用燃气灶炉头结构,由内分火器、电子打火花装置、外分火器和炉头基座从内到外依次排列构成。其中炉头的外分火器为单边上斜面梯形的套环状,梯形腰线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多个出气孔,气孔的朝向为向内倾斜且向上;内分火器为空心圆柱状结构,上有封盖,圆柱状的侧壁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出气孔;电子打火花装置位于内分火器和外分火器之间,通常设有1-2个,点火时电子打火花装置可同时或分别点燃内分火器和外分火器的气体。本实用新型改变了外分火器的出气孔开口位置,气体可直接向斜内上喷出,点火时外分火器的气体可直接点燃,避免点火时出现燃气外漏的现象,大大提高点火的安全性。同时,电子打火花装置位于内分火器和外分火器之间,当按下旋钮开关后,电子打火花装置可同时对外分火器和内分火器点火,出气口喷出的可燃气体可以迅速直接地被点燃,不会造成气体外漏,将大大提高燃气灶产品的安全性及点火成功率。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立体示意图。[000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纵向配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有更清楚的了解,先结合附图做进一步的说明。图I中,I.内分火器封盖;2.电子打火花装置;3.外分火器出气孔;4.炉头基座;5.内分火器出气孔;6.套环的外分火器。图2中,I.内分火器封盖;2.电子打火花装置;3.外分火器出气孔;4.炉头基座;5.内分火器出气孔;6.套环的外分火器。如图I所示,电子打火花装置2共设有2个,同时与点火电路相连;呈套环的外分火器6的单边上斜面梯形腰线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多个外分火器出气孔3 ;呈空心圆柱状结构的内分火器上设有内分火器封盖I和侧壁上设有均勻分布的内分火器出气孔5。使用时,按下点火旋钮开关后,可燃气体随即开通,内分火器、外分火器的出气孔即喷出气体,随着打火器按钮的转动,打火器的电路接通开始打火花,打出的火花几乎同时点燃可燃气体。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安全点火装置提供的改进详细介绍,实施例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例子及主要核心思想; 同时,本实施方案与具体实施方式
及应用上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具体情况做出相似度较高的改进都应理解为在本实用新型的权限范围。
权利要求1.ー种新型家用燃气灶炉头结构,由外分火头套环、内分火头套环和打火器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新型家用燃气灶炉头结构,外分火器为单边上斜面梯形的套环状,梯形腰线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多个出气孔;内分火器为空心圆柱状结构,上有封盖,圆柱状的侧壁上设有均勻分布的出气孔;电子打火花装置位于内分火器和外分火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新型家用燃气灶炉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梯形腰线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多个出气孔为向内倾斜且向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ー种新型家用燃气灶炉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子打火花装置设有1-2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家用燃气灶炉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新型家用燃气灶炉头结构,外分火器为单边上斜面梯形的套环状,梯形腰线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多个出气孔;内分火器为空心园柱状结构,上有封盖,园柱状的侧壁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出气孔;电子打火花装置位于内分火器和外分火器之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结构,克服了避免传感器使用年久失效后,出现火已经点着还频繁打火的现象;或因传感器误判断有火而打不着火使燃气外漏的现象。
文档编号F24C3/10GK202382284SQ201120539020
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1日
发明者廖晓东, 蔡坚勇, 陈金水 申请人:福建师范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