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02740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器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器,特别是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器室内机作为室内空气的处理装置,同时也是作为室内摆设,用户除了对其具有性能的要求外,还对其外观的时尚美观有多样的要求。中国专利文献号CN 1782515A于2006年6月7日公开了ー种空调器的室内机,在其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截面为长方形的落地式空调器,空气驱动装置采用的是设置在空调器下部的离心风扇,经过加压后的空气向上穿过换热器,然后通过风ロ吹向室内空间。由于社会对节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可以上市的空调器的能效标准被不断提高,为了达到高能效,ー个重要的手段就是提高通过换热器的风量,而离心风机不易提高风量,随着风量的提高,风机需要的功率也显著上升,使得在增加风量的同时降低送风效率的缺点。因此,该专利 文献的申请人提出了以下的保护内容,空调器的室内机包括侧面形成有空气吸入ロ、上面开放的机売,可升降地设置在机壳开放的上面并形成有空气排出ロ的扩散器,设置在机壳内并且从空气吸入ロ向空气排出ロ强制流动空气的轴流风扇,和设置在机壳的空气吸入ロ内侧并把轴流风扇吹送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換器。也就是说,在立式空调器上部的四个方向设置有出风ロ,即扩散器,风机采用轴流风扇,在落地式空调器中风道的流动阻カ包括进风ロ、进风过滤网、换热器、蜗壳、出风口和导风叶等,再加上较长的风道,经处理过的空气排出出风ロ后,还要求送比较远的距离,所以为了满足用户的舒适性要求,需要风机提供较高的静压,单靠方案中的轴流风扇难以达到高静压要求,另外,轴流风机的送风方向为向上,在达到顶部以后向四个方向排出,由于没有切向方向的分风速,送风的范围会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g在提供ー种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送风效果好的空调器室内机,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风机和换热器,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ロ,其结构特征是壳体内设置有风道,风机设置在风道内,风机为斜流风机。所述斜流风机包括轮毂、风叶以及驱动斜流风机转动的电机和连接电机与轮毂的驱动轴,轮毂的空气进入侧直径较小,轮毂的空气排出侧直径较大,多个风叶设置在轮毂的迎风面。所述斜流风机的轮毂和风叶对应的内壁面设置有蜗壳,蜗壳固定在壳体的内壁上。所述蜗壳和壳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或者,蜗壳和壳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间隙内填充有保温层或吸噪层。
所述风叶顶面之间有包围风叶的风轮盖,该风轮盖下部小上部大。所述斜流风机的进风ロ处设置有进ロ导风圏。所述斜流风机的出风ロ设置有与轮毂同轴的扩压锥;该扩压锥为空气入口侧直径大,空气排出侧直径小的圆台形结构。所述扩压锥对应的蜗壳有使风道扩大的结构。所述斜流风机的出风ロ设置有固定导风轮,该固定导风轮上设置有阻碍空气转动方向的固定导风叶。所述固定导风轮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减小流通 面积的固定导风轮封。本发明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后,可以实现比轴流风机大得多的送风压力,并且位于斜流风机的切向方向的送风分量可以增大送风的范围和舒适性;通过采用扩压锥和/或固定导风轮,可以进ー步扩压,提高送风距离。本发明与离心风机相比,则在增大风量的情况下,送风效率并不会有明显的影响。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送风效果好的特点。


图I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主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一实施例中的斜流风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第一实施例中的斜流风机沿叶轮旋转切线方向的送风示意图。图6为第一实施例中的斜流风机沿中轴线方向的送风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9为第二实施例中的斜流风机的剖视示意图。图10为第二实施例中的斜流风机的立体局部剖视示意图。图11为第二实施例中的进ロ导风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的斜流风机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4为第三实施例的主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4中的E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第四实施例中的斜流风机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8为第四实施例中的固定导风轮的立体示意图。图19为图16中的D-D向剖视放大示意图。图20为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1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的斜流风机相关组件的装配图。图22为第五实施例中的斜流风机相关组件的爆炸展开图。图中1为空调室内机,2为壳体,3为出风ロ,4为斜流风机,5为蜗売,6为电机支架,7为间隙,8为风轮盖,9为风的方向,10为中轴线,11为扩压锥,12为进ロ导风圏,13为固定导风轮,14为固定导风叶,15为斜流风机的进风ロ,16为斜流风机的出风ロ,17为蜗壳连接部,18为固定导风轮封,41为风叶,42为斜流风轮,43为电机,44为电机轴,45为轮毂。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ー步描述。第一实施例參见图I-图6,本空调器室内机,包括设置在壳体2内的风机和换热器(图中未示出),壳体2上设置有进风ロ(图中未示出)和出风ロ 3,壳体2内设置有风道,风机设置在风道内,风机为斜流风机4。在本实施例中,在壳体2内设置有从进风ロ到出风ロ 3连通的空气流通的风道,在风道中设置有斜流风机4。该斜流风机4又称为混流风机,斜流风机4的送风方向包括沿电 机轴向的分量,和沿叶轮旋转方向的切线方向的分量。斜流风机4的送风量小于轴流风机,而大于离心风机。斜流风机4的送风静压カ大于轴流风机,而小于离心风机。斜流风机4本身的特性就决定了,对比现有的采用轴流风机驱动方式,有更高的送风静压力,和更远的送风距离。结合图5和图6,可以看出斜流风机4包括斜流风轮42、电机43和电机轴44,驱动斜流风轮42转动的电机43和连接电机43与斜流风轮42的电机轴44,电机43驱动斜流风轮42以中轴线10为圆心旋转。其中,斜流风轮42包括空气进入侧直径较小,空气排出侧直径较大的轮毂45,在该轮毂45的迎风面设置的多个风叶41。当电机43带动斜流风轮42转动时,风叶41推动空气沿向上且沿风叶转动的切线方向把空气推出。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室内机I为落地式的顶部四面出风的机型,采用斜流风机4,一方面可以提高送风静压力,克服风道中的流动阻力,当然也包括进风ロ、进风过滤网、换热器、蜗壳、出风口和导风叶等处的流动阻力,再加上较长的风道,还可以送比较远的距离;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从风ロ处的出风并非垂直于出风ロ,而是沿斜流风轮42转动的方向,有切线方向的分量,这样可以进ー步提高四面出风的效果,不会存在送风死角,提高送风舒适性。第二实施例參见图7-图12,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壳体2的内壁面上设置有蜗壳5,如图7和图8所示,斜流风机4的轮毂45和风叶41对应的内壁面设置有蜗壳5,蜗壳5通过蜗壳连接部17固定在壳体2的内壁面上。蜗壳5本身有一定的強度,而且蜗壳5的内表面的加工精度和表面光滑度较高,利于和旋转的风叶41配合,可以利于空气通过,減少空气的阻力。通过图8的局部放大可以看到,蜗壳5和壳体2内壁面之间有间隙7,经过换热器降温或者加热后的空气流经蜗壳5吋,间隙7可以减少向外的传热,特别是在制冷エ况吋,减少壳体2表面的凝露,同时减少电机和气流的噪声向外传播。为了进一步的减少传热和噪声的传播,在蜗壳5和壳体2内壁面之间的间隙7可以采用保温或吸噪层进行填充。结合图9和图10,斜流风叶41外部还有与各风叶连接在一起的风轮盖8,即各个风叶41的顶面之间有包围风叶的风轮盖8。该风轮盖8 一方面可以加强各个风叶41的结构强度,另ー方面可以使进入斜流风机进风ロ 15的气流有聚流的作用,风轮盖8下部较小的直径入口使入口空气的速度増加。另外,风轮盖8的下部小上部大的结构与轮毂45的下部小上部大的结构配合,形成了风叶41推动空气旋转增压的风道。斜流风机进风ロ 15也就是轮毂45的空气进入侧。结合图9和图11,斜流风机的进风ロ 15处设置有进ロ导风圈12,经过进ロ导风圈12导流的气流再进入由风轮盖8和轮毂45之间的风道。进ロ导风圈12使风道的面积变小,提高进ロ处的风速,同时与风轮盖8的内径配合,減少由于斜流风机4产生的负压不同而形成的涡流,减少噪声。其余未述部分见第一实施例,不再赘述。第三实施例參见图13-图15,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斜流风机4的出风ロ16设置有与轮毂45同轴的扩压锥11,即轮毂45的较大直径侧设置有与轮毂45同轴的扩压锥11,扩压锥11为空气入口侧直径大,空气排出侧直径小的圆台形结构。扩压锥11固定在电机支架6上,扩压锥11的外表面和室内机的壳体2的内表面(也可以是蜗壳5的内表面)之间形成风道,该风道为ー个下部面积小,上部面积大的圆环形结构。这样形成的逐渐变大的风道有效的对空气进行扩压,减小空气风速和流动损失,提高空气的静压力和送风距离。进ー步,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在蜗壳5的内表面向室内机壳体2倾斜,从而使该处的风道进一歩増大,即在扩压锥11对应的蜗壳5有使风道扩大的结构。可以进一歩对空气进行扩压。其余未述部分见第一实施例,不再赘述。第四实施例參见图16-图19,本实施例与前面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ロ位于壳体2的上部正面,斜流风机4产生的中等静压和较大风量的优势都有利于正面远距离送风,但是在风道内的风速旋转方向的分量,则不利于正面送风。如图1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固定导风轮13,该固定导风轮13固定连接在空调壳体2的内壁面上,本实施例中的风道内的空气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旋转,而固定导风轮13上设置的固定导风叶14的倾斜方向阻挡顺时针风向的空气,也即在斜流风机4的下风侧设置有固定导风轮13,该固定导风轮13上设置有阻碍空气转动方向的固定导风叶14,在固定导风轮13中部设置有固定导风轮封18,可以减小通过空气的面积,使所有的空气都通过固定导风叶14进行阻流增压。一方面減少空气的旋转速度,另ー方面可以对空气进行扩压,提高送风的静压。结合图16和图19,图19为室内机在D-D向的剖视放大图,可以看出室内机的外壳是有直线段L和连接该直线段L的弧线段S共同构成,也即本发明披露的斜流风机是可以 用于非圆形的其他形状的空调室内机,而从图19中可以看到,斜流风机的风道充分的利用室内机外壳内部的空间,在本实施例中,蜗壳中的面积占室内机外壳的面积超过89%,换句话说,对于同样截面积的室内机,采用斜流风机可以有效利用室内机外壳内部的空间,进而减小送风速度,降低空气流动噪音。固定导风轮13位于斜流风机的下风侧的位置上,见图17,从而实现阻碍切向旋转分量,増加了扩压的效果。其余未述部分见第一实施例,不再赘述。第五实施例
參见图20-图22,本实施例中的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ロ 3位于壳体的上部正面,室内机的外壳是由上部的圆柱形和下部从圆柱形过度到四边形,如图21为斜流风机相关组件的安装图,如图22为斜流风机相关组件的爆炸展开图,结合两图可以看出,本实施例在第三实施例的基础上又増加了固定导风轮13,且扩压锥11的上部处于固定导风轮13中,扩压锥11的外围与固定导风轮13的内圆结合,密闭了从固定导风轮13中心到固定导风轮封的位置,这样使得风道面积缩小,提高了局部的风速,并有效利用了空间,且所有的空气都需要从固定导风轮13的与旋转方向反向设置的固定导风叶14通过,一方面可以很大程度的消减旋转方向的风速,另ー方面可进ー步扩压,提高送风静压力从而提高送风距离。即在斜流风机出风ロ 16的下风侧,设置有与轮毂45同轴的扩压锥11和固定导风轮13,该扩压锥11为空气入口侧直径大,空气排出侧直径小的圆台形结构。固定导风轮13上设置有阻碍空气转动方向的固定导风叶14。这样的组合可以最大程度的适应柜机大风量、远距离送风的需求,特别是对于现有的壳体正面上部送风的形式,可以通过扩压锥11 一次増加,通过固定导风叶14 二次增压,在电机功率増加不大的情况下,达到大风量远距离送风的要求。
其余未述部分见第一实施例,不再赘述。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设置在壳体(2)内的风机和换热器,壳体(2)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ロ(3),其特征是壳体(2)内设置有风道,风机设置在风道内,风机为斜流风机⑷。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是所述斜流风机(4)包括轮毂(45)、风叶(41)以及驱动斜流风机⑷转动的电机(43)和连接电机(43)与轮毂(45)的驱动轴,轮毂(45)的空气进入侧直径较小,轮毂(45)的空气排出侧直径较大,多个风叶(41)设置在轮毂(45)的迎风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是所述斜流风机(4)的轮毂(45)和风叶(41)对应的内壁面设置有蜗壳(5),蜗壳(5)固定在壳体(2)的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是所述蜗壳(5)和壳体(2)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7);或者,所述蜗壳(5)和壳体⑵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7),间隙(7)填 充有保温层或吸噪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是所述风叶(41)顶面之间有包围风叶(41)的风轮盖(8),该风轮盖(8)下部小上部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是所述斜流风机(4)的进风ロ(15)处设置有进ロ导风圈(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是所述斜流风机(4)的出风ロ(16)设置有与轮毂(45)同轴的扩压锥(11);该扩压锥(11)为空气入口侧直径大,空气排出侧直径小的圆台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是所述扩压锥(11)对应的蜗壳(5)有使风道扩大的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任一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是所述斜流风机(4)的出风ロ(16)设置有固定导风轮(13),该固定导风轮(13)上设置有阻碍空气转动方向的固定导风叶(1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是所述固定导风轮(13)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减小流通面积的固定导风轮封(18)。
全文摘要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风机和换热器,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壳体内设置有风道,风机设置在风道内,风机为斜流风机。斜流风机包括轮毂、风叶以及驱动斜流风机转动的电机和连接电机与轮毂的驱动轴,轮毂的空气进入侧直径较小,轮毂的空气排出侧直径较大,多个风叶设置在轮毂的迎风面。斜流风机的轮毂和风叶对应的内壁面设置有蜗壳,蜗壳固定在壳体的内壁上。蜗壳和壳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间隙内填充有保温层或吸噪层。风叶顶面之间有包围风叶的风轮盖,该风轮盖下部小上部大。斜流风机的进风口处设置有进口导风圈。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送风效果好的特点。
文档编号F24F13/02GK102705910SQ20121018730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7日
发明者刘阳, 周拨, 张智, 蔡序杰, 黎文斗 申请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