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11040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空气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气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所使用的通讯机柜常用的空气调节装置有热交换器和空调。热交换器通常由以下部件组成内循环换热器、外循环换热器、内循环风机、外循环风机、控制系统、钣金组成内循环和外循环的风道;空调通常由以下部件组成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内循环风机、外循环风机、节流装置、控制系统、钣金组成的风道等。空调使用压缩机进行制冷;而热交换器通过工质在系统内循环发生相变进行制 冷,这两种系统都是独立分开的系统。这种空气调节装置的缺点是,单独的热交换器功耗小,系统简单,成本较低,节能、维护方便,但制冷效果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在室内外温差较大时可充分发挥是制冷效果,但当室内外温差较小时,不能够充分发挥其制冷效果,有可能出现制冷量不足的情况,总之传统热交换器的制冷效果不稳定;单独的空调系统虽适合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中对通讯机柜进行温度控制,但是空调系统复杂,比热交换器消耗的电能多,运行成本较高。综上所述,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目前我公司生产的一款空气调节装置,从而解决以上提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能够解决传统空气调节装置制冷效果差,运行成本高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外框和内盖板,所述外框和内盖板中间设有中隔板,所述中隔板包括内循环侧和外循环侦U。中隔板靠近内循环侧的一面贴有保温棉,起保温和防止产生冷凝水的作用;所述外框上内循环进风口和内循环出风口,内盖板上设有外循环进风口和外循环出风口,所述内循环侧的上方设有内循环风道,外循环侧的下方设有外循环风道;所述内循环风道内设有内循环换热器和蒸发器,内循环换热器和蒸发器并排斜放置在内循环风道中,蒸发器位于内循环换热器的外侧;蒸发器与内循环出风口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内循环风道的近风端设有内循环风机;所述内循环风机与内循环进风口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工作时气流依次经过内循环换热器和蒸发器,从内循环出风口中排出。所述外循环风道内设有外循环换热器和冷凝器,外循环换热器和冷凝器并排放置在外循环风道中,冷凝器位于外循环换热器外侧;外循环出风口的位置与冷凝器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外循环风道的进风端处设有从该风道下部进风外循环风机,外循环进风口的位置与外循环风机的位置相对应。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外循环风机与外循环进风口之间设有外风机导风板。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外循环换热器的内侧面设有外循环导风板。工作时气流依次经过外风机导风板、外循环风机、外循环换热器、冷凝器从外循环出风口流出。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内循环换热器的左右两侧和上部贴有用于防止漏风的密封棉。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外循环换热器的左右两侧和底部贴有用于防止漏风的密封棉。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外框为半封闭结构,起到防止雨水和防盗作用。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内盖板为可拆卸结构,拆卸后可进行系统维护。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蒸发器和冷凝器采用铜管翅片式换热器。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内循环换热器和外循环换热器采用平行流热交换器。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内循环换热器和外循环换热器采用平行流热交换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布局将空调与热交换器集成在一起,采用内循环风道和外循环风道,两种风道可以采用双电源供电,这样可靠性大大提高,特别适合户外机柜;两个风道既可独立运行也能并行工作,换热系统可最大限度利用自然冷源;集成风道的优点,而两者的不足之处又相互弥补;两风道集合在一起,相比单一系统制冷效果更好当热交换器的制冷量不够时,启动压缩机进行辅助制冷,制冷效果优于单一的换热系统;而当压缩机制冷时,热交换系统不需要额外消耗电能就可进行自然制冷,增加了总的制冷效果;两风道的集成,相比传统压缩机制冷更加节能在冬季等室内外温差较大的季节,以热交换器为主要制冷方式,压缩机制冷为辅助制冷方式。当热交换器制冷量不能够满足要求时才启动压缩机进行制冷,因此压缩机开始次数和开始时间大大减少,从而节约电倉泛;两风道的集成,相比传统压缩机制冷系统更加安全可靠两风道集成在一起,可通过控制系统进行调节,主要以热交换的方式进行制冷,因此压缩机启动次数和运行时间大大减少,系统出故障的几率大大减少;压缩机的寿命延长,甚至整机的使用寿命延长。两风道可单独运行也可一起运行,在交流电压缺失时能够自动开启热交换系统进行换热,系统更加安全可靠。

图I空气调节装置外部展开布局图;图2空气调节装置展开立体示意图;图3空气调节装置内部的立体示意图;图4空气调节装置内部的立体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如图I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种能够解决传统空气调节装置制冷效果差,运行成本高的问题,从而提出的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外框2和内盖板4,所述外框2和内盖板4中间设有中隔板5,所述中隔 板5包括内循环侧和外循环侧。中隔板5靠近内循环侧的一面贴有保温棉,所述外框2上内循环进风口 6和内循环出风口 5,内盖板4上设有外循环进风口 3和外循环出风口 1,所述内循环侧的上方设有内循环风道,外循环侧的下方设有外循环风道;所述内循环风道内设有内循环换热器5-1和蒸发器2-1,内循环换热器5-1和蒸发器2-1并排斜放置在内循环风道中,蒸发器2-1位于内循环换热器5-1的外侧;蒸发器
2-1与内循环出风口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内循环风道的近风端设有内循环风机1-1 ;所述内循环风机1-1与内循环进风口 6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外循环风道内设有外循环换热器6-1和冷凝器7,外循环换热器6-1和冷凝器7并排放置在外循环风道中,冷凝器7位于外循环换热器6-1外侧;外循环出风口 I的位置与冷凝器7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外循环风道的进风端处设有从该风道下部进风的外循环风机3-1,外循环进风口 3的位置与外循环风机3-1的位置相对应。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为了提高外循环进风面积,增加了外循环风量,提高系统的制冷效果在外循环风机3-1与外循环进风口 3之间设有外风机导风板9。为了使外循环出风更加均匀在外循环换热器6-1的内侧面设有外循环导风板10。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漏风在内循环换热器5-1的左右两侧和上部贴有用于防止漏风的密封棉,和外循环换热器6-1的左右两侧和底部贴有用于防止漏风的密封棉。此外,为了起到防止雨水和防盗作用,外框2为半封闭结构;为了拆卸和系统维护的方便,盖板4为可拆卸结构;为了使中隔板起到一定的保温和防止产生冷凝水的作用,在中隔板靠近内循环侧的一面贴有保温棉;为了使用方便,达到的冷却效果更好,蒸发器2-1和冷凝器7采用铜管翅片式换热器;内循环换热器5-1和外循环换热器6-1采用平行流热交换器。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布局将空调与热交换器集成在一起,采用内循环风道和外循环风道,两种风道可以采用双电源供电,这样可靠性大大提高,特别适合户外机柜;两个风道既可独立运行也能并行工作,换热系统可最大限度利用自然冷源;集成风道的优点,而两者的不足之处又相互弥补;两风道集合在一起,相比单一系统制冷效果更好当热交换器的制冷量不够时,启动压缩机进行辅助制冷,制冷效果优于单一的换热系统;而当压缩机制冷时,热交换系统不需要额外消耗电能就可进行自然制冷,增加了总的制冷效果;两风道的集成,相比传统压缩机制冷更加节能在冬季等室内外温差较大的季节,以热交换器为主要制冷方式,压缩机制冷为辅助制冷方式。当热交换器制冷量不能够满足要求时才启动压缩机进行制冷,因此压缩机开始次数和开始时间大大减少,从而节约电倉泛;[0039]两风道的集成,相比传统压缩机制冷系统更加安全可靠两风道集成在一起,可通过控制系统进行调节,主要以热交换的方式进行制冷,因此压缩机启动次数和运行时间大大减少,系统出故障的几率大大减少;压缩机的寿命延长,甚至整机的使用寿命延长。两风道可单独运行也可一起运行,在交流电压缺失时能够自动开启热交换系统进行换热,系统更加安全可靠,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 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外框(2)和内盖板(4),其特征在于外框(2)和内盖板(4)中间设有中隔板(5),所述中隔板(5)包括内循环侧和外循环侧,中隔板(5)靠近内循环侧的一面贴有保温棉,所述外框(2)上内循环进风口(6)和内循环出风口(5),内盖板(4)上设有外循环进风口(3)和外循环出风口(1),所述内循环侧的上方设有内循环风道,外循环侧的下方设有外循环风道; 所述内循环风道内设有内循环换热器(5-1)和蒸发器(2-1),内循环换热器(5-1)和蒸发器(2-1)并排斜放置在内循环风道中,蒸发器(2-1)位于内循环换热器(5-1)的外侧;蒸发器(2-1)与内循环出风口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内循环风道的近风端设有内循环风机(1-1);所述内循环风机(1-1)与内循环进风口(6)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外循环风道内设有外循环换热器(6-1)和冷凝器(7 ),外循环换热器(6-1)和冷凝器(7 )并排放置在外循环风道中,冷凝器(7 )位于外循环换热器(6-1)外侧;外循环出风口(I)的位置与冷凝器(7)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外循环风道的进风端处设有从该风道下部进风的外循环风机(3-1),外循环进风口(3)的位置与外循环风机(3-1)的位置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循环风机(3-1)与外循环进风口(3)之间设有外风机导风板(9)。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循环换热器(6-1)的内侧面设有外循环导风板(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换热器(5-1)的左右两侧和上部贴有用于防止漏风的密封棉。
5.根据权利要求I或3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循环换热器(6-1)的左右两侧和底部贴有用于防止漏风的密封棉。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外框(2)为半封闭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板(4)为可拆卸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2-1)和冷凝器(7)采用铜管翅片式换热器;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换热器(5-1)和外循环换热器(6-1)采用平行流热交换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外框和内盖板,所述外框和内盖板中间设有中隔板,所述中隔板包括内循环侧和外循环侧。中隔板靠近内循环侧的一面贴有保温棉,起保温和防止产生冷凝水的作用;所述外框上内循环进风口和内循环出风口,内盖板上设有外循环进风口和外循环出风口,所述内循环侧的上方设有内循环风道,外循环侧的下方设有外循环风道。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制冷效果好,节约电能,整机的使用寿命长,系统更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F24F1/00GK202769829SQ201220500370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8日
发明者李子智, 何林 申请人:苏州市华瑞热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