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27751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空气调节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调节机,横流风扇(8)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比吹出口(3)的长度方向长度长,横流风扇(8)具有:从吹出口(3)的两端沿旋转轴线方向(AX)延长的延长部(8a);和碰撞壁(18),其被设置在空气调节机主体上,并供从横流风扇(8)的风扇延长部(8a)吹出的吹出气流碰撞。而且,关于碰撞壁(18)的相对面(18a)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构成为后引导部侧端部(19b)的相对面(LU19b)的长度比稳定器侧端部(19a)的相对面的长度(LU19a)短。
【专利说明】空气调节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机,尤其是涉及具有室内机和室外机的分体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背景技术】
[0002]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被设置在进行空气调节的屋内(住宅、写字楼等的室内),利用换热器使从吸入口吸入的室内空气与在制冷循环中循环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若是制热运转,则加热该室内空气,若是制冷运转,则冷却该室内空气,通过吹出口再向室内送风,为此,将送风扇和换热器收纳在室内机主体内部。
[0003]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存在多种形式,公知在吹出口细长的壁挂式、一个方向吹出的顶棚嵌入式等,公知使用横流风扇(也称为交叉流风扇、贯流风扇、横断流风扇)作为送风扇。相对于从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吸入口到吹出口的空气流来说,在横流风扇的上游侧配置有换热器,即在吸入口和横流风扇之间配置有换热器,吹出口位于横流风扇的下游侧。室内机的吹出口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与横流风扇的长度方向(旋转轴线方向)的全长大致相同,在横流风扇的两端部的长度方向外侧,隔开规定空间地配置有支承横流风扇的旋转轴的支承部及驱动电机等。
[0004]横流风扇(以下简称为风扇)是沿旋转轴线方向将多个叶轮单体连结在具有外径和内径的环状(圆环状)的平板即支承板上而构成的,所述叶轮单体是使弯曲成横截面为大致圆弧状的多个翼以规定角度倾斜并以同心环状固定而成的。在旋转轴线方向上,在一个端部的叶轮单体的叶片前端上,固定有安装了被室内机主体的轴承部支承的旋转轴的圆板状的风扇端板,另一个端部的叶轮单体与其他部分的支承板不同,设置有中央具有用于安装固定了驱动电机的电机旋转轴的凸起部的带凸起的风扇端板。驱动电机进行旋转驱动,由此,风扇围绕旋转轴的中心即旋转轴线旋转。翼以其外周侧前端位于旋转方向前方的方式倾斜。
[0005]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沿旋转轴线方向相连的叶轮单体称为风扇的段(連)。另夕卜,将在旋转轴线方向上位于风扇的两端部的叶轮单体分别称为端部段。
[0006]伴随风扇的旋转,室内空气从吸入口被吸入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主体,通过换热器时,成为如上所述地被温度调节的调节空气,横穿风扇之后,从风扇沿旋转方向被吹出。然后,在形成于前面侧的稳定器和背面侧的后引导部之间的吹出风路中逐渐变宽地流动,并从形成于室内机主体的下部的吹出口向室内被吹出。
[0007]对于横穿风扇的气流来说,在风扇旋转时,构成风扇的多个翼通过上游侧的吸入区域和下游侧的吹出区域。公知在这样的横流风扇的结构方面,相对于风扇的气流的吹出方向来说,被配置在前面侧的在分割吸入区域和吹出区域的稳定器附近产生涡流。
[0008]在室内机的内部,由于在被吸入的室内空气通过换热器时摩擦阻力(压力损失)作用于空气、以及在前述的风扇旋转时在风扇内部发生涡流,因此室内机的内部的气压变得比大气压低。与此相对,风扇使气流加速并提供克服大气压的能量而从吹出口吹出。然而,在没有从风扇向气流供给克服大气压的充分的能量的情况下,室内机内的吹出口附近的气压变得比大气压低。另外,即使提供了充分的能量,气流也不能均等地在吹出口流动,在风路的端部,通过与壁之间的摩擦使气流紊乱,存在气流朝向吹出口不平顺地流动的情况。在这些情况下,产生从吹出口向室内机的内部吸入室内空气的现象,将该现象称为倒吸。
[0009]在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长方形状的吹出口中,在左右方向的两端部附近及上下方向的上侧容易发生倒吸。其理由如下所述。
[0010]风扇的旋转轴线方向的两端部配置有:构成旋转体即叶轮单体的风扇端板(支承板);在该风扇端板的外侧与风扇端板相对地构成风路的侧面的侧壁。该风扇端板和侧壁之间以5_左右的距离分离,防止两者接触而产生旋转摩擦。然而,形成在风扇端板和与该风扇端板相对的侧壁之间的空间位于风扇的旋转轴线方向的两端部的外侧,因气流通过换热器时的压力损失成为比大气压低的压力氛围。由此,认为因与室内机的外部的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在吹出口的两端部附近容易发生倒吸。另外,吹出口的上侧被连接在稳定器,因在前述的稳定器附近发生的涡流,成为最低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差变得最大,从而在与后引导部连接的下侧容易发生倒吸。
[0011]发生倒吸时,因由逆流产生的气流的乱流,作为风扇整体,风量减少,导致风扇性能的降低,从而导致噪音的增加。而且,在制冷运转时,若发生倒吸,则因倒吸进入了室内机内部的高湿度的室内空气与室内机内部的低温壁面接触而结露,其结露水然后成为水滴并向室内飞散(将其成为飞露)。另外,还会发生反复进行吹出、吸入的非正常现象,噪音增加。
[0012]尤其,例如因灰尘堆积在吸入口等而使通风阻力变大时,从风扇难以对空气提供充分的能量,容易发生倒吸。
[0013]作为上述的容易发生倒吸的部分即实现风扇的旋转轴线方向的两端部的流量性能的提高的结构,存在如下情况,即,以在框体的吹出部的通风路中风扇的旋转轴线方向的通风路从风扇的吹出部逐渐缩小的方式使侧壁形状变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另外,还存在如下情况,即,在风扇的旋转轴线方向的两端部,以覆盖吸入部附近的吹出部的方式设置防止逆流板,进而作为倒角的形状实现通风阻力的减少(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0014]现有技术文献
[0015]专利文献
[001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121395号公报(0013?0023栏,图1)
[001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201078号公报(0030?0035栏,图2)
实用新型内容
[0018]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9]就以在框体的吹出部的通风路中风扇的旋转轴线方向的通风路从风扇的吹出部逐渐缩小的方式使侧壁形状变化的情况而言,通过缩小通风路,防止发生显著的失速,而且,防止从侧壁发生显著的剥离,形成平顺的流场。然而,为了不发生风扇端部和侧壁之间的旋转摩擦,不能使旋转的风扇和固定部即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主体的侧壁之间的间隙为零。由此,存在如下课题,即,防止室内空气通过从吹出口开始缩小的通风路并流入室内机的内部的倒吸是困难的。另外,关于通过涡流成为最低压的部分即吹出口的上侧,也没有任何考虑。
[0020]另外,在风扇的旋转轴线方向的两端部,以覆盖吸入部附近的吹出部的方式设置防止逆流板,而且,在作为倒角的形状实现通风阻力的减少的结构中,在通过涡流而成为低压的稳定器侧也设置有倒角部。由此,防止逆流板和风扇之间扩大与倒角相应的量,存在室内空气容易从吹出口被吸入室内机的内部这样的课题。
[0021]本实用新型是为解决上述课题而做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调节机,在吹出口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尤其在通过涡流而成为最低压的部分即吹出口的稳定器侧,能够防止倒吸,并且能够实现低功率化及低噪音化。
[0022]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机的特征在于,具有:室内机主体、换热器和横流风扇;所述室内机主体具有将室内空气吸入的吸入口、将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所述空气向室内吹出的吹出口、及将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所述空气导向所述吹出口的吹出风路;所述换热器在所述室内机主体内,与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所述空气进行热交换;所述横流风扇在所述室内机主体内,从所述吸入口向所述吹出口输送所述空气,从所述室内机主体的正面观察时,所述吹出风路的前面由稳定器构成,所述稳定器将通过所述横流风扇被送风的所述空气导向所述吹出口,所述吹出风路的背面由后导向部构成,所述后导向部将通过所述横流风扇被送风的所述空气导向所述吹出口,从所述室内机主体的正面观察时,在所述吹出风路的左右的端部设置有碰撞壁,该碰撞壁设置成连接所述稳定器和所述后导向部,并具有与所述横流风扇的左右的端部相对的相对面,所述相对面构成为位于所述后导向侧的后导向侧端部的所述横流风扇的旋转轴线方向的长度比位于所述稳定器侧的稳定器侧端部的所述旋转轴线方向的长度短。
[0023]实用新型的效果
[0024]根据本实用新型,在吹出口的两端部附近,使来自横流风扇的端部段的吹出气流与碰撞壁碰撞而产生比大气压高的滞压,从而防止室内空气从室内机的外部通过吹出口进入室内机的内部这样的倒吸。而且,对于发生涡流的稳定器附近的气流来说,以能够充分地防止倒吸的宽度(旋转轴线方向的长度)形成比大气压高的滞压,对于从涡流远离的气流来说,以比对发生涡流的附近的气流来说的滞压窄的宽度形成滞压,由此能够抑制由碰撞壁导致的能量损失的增大,并能够实现低功率化及低噪音化。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表示搭载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的横流风扇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外观立体图。
[0026]图2是实施方式I的沿图1的Q-Q线的纵剖视图。
[0027]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横流风扇的概要图,图3 Ca)是横流风扇的侧视图,图3(b)是沿图3 (a)的U-U线的剖视图。
[0028]图4是将实施方式I的在旋转轴线方向固定5个叶轮单体而成的风扇放大地表示的立体图(图4 (a))、及表不支承板的说明图(图4 (b))。
[0029]图5是从斜下方观察实施方式I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立体图。
[0030]图6是表不实施方式I的碰撞壁的立体图(图6 Ca))及俯视图(图6 (b))。
[0031]图7是表不实施方式I的碰撞壁的说明图。
[0032]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碰撞壁的截面形状的说明图。
[0033]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沿图5的W-W线的剖视图。
[0034]图10是实施方式I的、横轴表不进深方向AY的位置、纵轴表不碰撞壁的相对面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的线图。
[0035]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由横流风扇产生的室内机主体内的气流的说明图。
[0036]图12是表不从实施方式I的风扇吹出的气流的风速的线图,横轴表不进深方向AY的位置,纵轴表示风速。
[0037]图13是简化地表示实施方式I的稳定器侧端部中的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0038]图14是放大地表示实施方式I的观察图13时看到的右端部的碰撞壁附近的说明图。
[0039]图15是实施方式I的与旋转轴线垂直地剖切室内机的位置20a的风扇中央侧端部Hb的剖视图。
[0040]图16是放大地表不实施方式I的后引导部侧端部中的室内机的右端部的碰撞壁附近的说明图。
[0041]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碰撞壁的其他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0042]图18是实施方式I的与旋转轴线垂直地剖切室内机的位置20a的风扇中央侧端部Hb的剖视图。
[0043]图19是实施方式I的、横轴表不进深方向AY的位置、纵轴表不碰撞壁的相对面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的线图。
[0044]图20是表不实施方式I的碰撞壁18的剖视图。
[0045]图21是放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碰撞壁的立体图。
[0046]图22是表不实施方式2的碰撞壁的截面形状的说明图。
[0047]图23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碰撞壁的俯视图(图23 Ca))及剖视图(图23 (b))。
[0048]图24是表不实施方式2的碰撞壁的相对于进深方向AY的相对面比(相对面的长度(LU)/底面的长度(LD))的线图。
[0049]图2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的碰撞壁的截面形状的说明图。
[0050]图26是表不实施方式3的碰撞壁的俯视图。
[0051]图27是表不实施方式3的碰撞壁的相对于进深方向AY的相对面比(相对面的长度(LU)/底面的长度(LD))的线图。
[0052]图28是表不实施方式3的碰撞壁的俯视图。
[0053]图29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碰撞壁的截面形状的说明图。
[0054]图30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的位置20a中的碰撞壁的倾斜面的角度的说明图。
[0055]图31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4的后引导部侧端部中的碰撞壁的倾斜面的角度的说明图。
[0056]图32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碰撞壁的倾斜面相对于进深方向AY的位置的角度Θ的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7]实施方式I
[0058]以下,基于【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图1是表示搭载了实施方式I的横流风扇8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I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沿图1的Q-Q线的纵剖视图。在图1中用空白箭头表示空气的流动,在图2中用虚线箭头表示空气的流动。空气调节机实际上由室内机和室外机构成制冷循环,但这里是关于室内机的结构,而省略了与室外机有关的结构。如图1及图2所示,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以下称为室内机)I在从正面观察时是在左右方向延伸的细长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并被设置在房间的墙壁上。在室内机I主体的上部la,配设成为吸入室内空气的吸入口的吸入格栅2、对灰尘进行静电集尘的电集尘器5、对灰尘进行除尘的网眼状的过滤器6。而且,配管7b贯穿并列的多个铝翅片7a的结构的换热器7以包围风扇8的方式被配置在横流风扇8的正面侧和上部侧。另外,室内机I主体的前面Ib由前面面板覆盖,在室内机I主体的下部设置有吹出口 3,在换热器7中被热交换的室内空气从吹出口 3向室内被吹出。吹出口 3由将室内机I主体的左右方向作为长度方向细长地延伸的开口构成。S卩,以吹出口 3的长度方向与室内机I主体的左右方向一致的方式设置吹出口 3。送风扇即横流风扇8以将室内机I主体的左右方向(长度方向)作为旋转轴线方向的方式被设置在换热器7和吹出口 3之间,由电机16 (参照图3)旋转驱动并从吸入口 2向吹出口 3输送室内空气。在室内机I主体的内部,具有相对于风扇8分离出吸入区域El和吹出区域E2的稳定器9及后引导部10。稳定器9构成将从横流风扇8吹出的室内空气导向吹出口 3的吹出风路11的前面侧,后引导部10是例如涡旋状,并构成吹出风路11的背面侧。与前面侧的稳定器9相比更靠后引导部10这一方是平缓的曲面,吹出风路11是朝向吹出口 3逐渐变宽的形状。上下风向叶片4a、左右风向叶片4b自由转动地被安装在吹出口 3上,使向室内送风的方向变化。在图中,O表示风扇8的旋转中心,El是风扇8的吸入区域,E2是相对于旋转中心O位于吸入区域El的相反侧的吹出区域。利用稳定器9的舌部9a和后引导部10的空气流的上游侧端部1a分离出风扇8的吸入区域El和吹出区域E2。另外,RO表示风扇8的旋转方向。
[0059]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横流风扇8的概要图,图3 (a)是横流风扇的侧视图,图3 (b)是沿图3 (a)的U-U线的剖视图。图3 (b)的下半部分表示能观察到对向侧的多个翼的状态,上半部分表示I个翼13。图4 (a)是放大地表示在旋转轴线方向AX固定5个叶轮单体14而成的风扇8的立体图,图4 (b)是表示支承板12的说明图。在图4中,省略了电机16、电机轴16a并将叶轮的部分作为横流风扇8表示。构成风扇8的叶轮单体14的数量、构成I个叶轮单体14的翼13的数量可以是几个,但不限于该个数。
[0060]如图3、图4所示,横流风扇8在旋转轴线方向AX (长度方向)具有多个例如5个叶轮单体14。在叶轮单体14的一端配置有环状的支承板12,在旋转轴线方向AX延伸的多个翼13沿支承板12的外周被配置。例如沿旋转轴线方向AX具备多个由AS树脂、ABS树脂等热塑性树脂成形的叶轮单体14,通过超声波焊接等将翼13的前端与相邻地配置的叶轮单体14的支承板12连结。而且,在位于另一端的风扇端板12b上不设置翼13,风扇端板12b是圆板形状。在位于旋转轴线方向AX的一端的支承板12a (以下称为风扇端板)的中心设置有风扇轴15a,在位于另一端的风扇端板12b的中心设置有风扇毂15b。而且,风扇毂15b和电机16的电机轴16a通过螺钉等被固定。即,位于风扇8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两端的风扇端板12a、12b是圆板形状,在旋转轴线17所处的中央部分形成有风扇轴15a及风扇毂15b。除了两端以外的支承板12的成为旋转中心的旋转轴线17所处的中央部分是空间的环状,如图4 (b)所示,具有内径Kl和外径K2。这里,在图3 (b)、图4 (b)中,一点点划线是连结电机轴16a和风扇轴15a并表示旋转中心O的假想旋转轴线,这里作为旋转轴线17,旋转轴线17的延伸方向是旋转轴线方向AX。另外,将I个叶轮单体称为段14,将位于旋转轴线方向AX的两端部的段称为端部段14a。
[0061]图5是从斜下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I主体的立体图。在该图中,为便于理解,去除了上下风向叶片4a及左右风向叶片4b,通过吹出口 3观察到风扇8的一部分。与室内机的吹出口 3的长度方向的长度LI相比,风扇8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L2更长地构成(L2>L1)。该吹出口 3以其长度方向与室内机I主体的左右方向一致的方式开口。而且,风扇8的两方的端部段14a的一部分分别从吹出口 3的两端延长,将该延长部即风扇8的两个端部段14a不面向吹出口 3的部分称为风扇延长部8a。而且,将从风扇延长部8a吹出的吹出气流所碰撞的碰撞壁18设置在与风扇延长部8a相对的室内机I主体上。另外,侧壁30与风扇端板12a、12b大致平行地延伸地被设置在风扇8的两端部上的与风扇端板12a、12b分开规定距离的位置,构成从室内机I的内部的吸入口 2到吹出口 3的风路的左右的两侧面。
[0062]在风扇8的沿旋转轴线方向AX除了两端的风扇延长部8a以外的部分,即风扇8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中央部分,如图2所示,是如下结构,S卩,吹出风路11的背面侧由后引导部10构成直到吹出口 3,从后引导部10的最上游侧1a到吹出口 3成为涡旋形状,并且从风扇8的叶轮的外周到后引导部10的距离逐渐变大。吹出风路11的前面侧由稳定器9构成。通过风扇8的旋转,在风扇8的前面侧被加速而被吹出的气流在吹出风路11中描绘曲线地流动,并从吹出口 3向前面侧被吹出。
[0063]图6?图9是用于说明设置在室内机I的两端部上的碰撞壁18的形状的图,图6是表示分别设置在室内机I主体内部的两端部上的碰撞壁18,放大地表示观察图5时看到的设置在右侧的一端上的碰撞壁18的立体图(图6 (a))及俯视图(图6 (b))。图7是表不碰撞壁18的说明图,图8 (a)、(b)是与端部段14a的风扇端板12b的面垂直地以包含旋转轴线17在内的平面剖切碰撞壁18时的剖视图,图8 Ca)表示配置在稳定器9侧的稳定器侧端部19a的截面,图8 (b)表不配直在后引导部10侧的后引导部侧端部19b的截面。另夕卜,图9是沿图5的W-W线的剖视图,表示风扇端板12b附近的包含碰撞壁18在内的部分的与室内机I的旋转轴线17垂直的纵截面。在图9中,在风扇延长部8a的截面中,后引导部10、稳定器9及碰撞壁18对于从风扇延长部8a吹出的气流来说构成了壁,并用斜线表
/Jn ο
[0064]在图8所示的截面中,碰撞壁18的相对面18a是与风扇延长部8a大致平行地面对的面,从风扇延长部8a吹出的气流与相对面18a碰撞。在风扇延长部8a中,吹出风路11的背面由后引导部10的上游侧构成直到途中,但如图9所示,从途中的后引导部侧端部19b(在后面说明)开始与碰撞壁18的相对面18a相对,不与吹出口 3这样的开口连接,而与稳定器9相连。这里,在室内机I主体的进深方向AY上,将吹出口 3所处的这一侧称为前面侦牝将后引导部10所处的这一侧称为背面侧,在碰撞壁18的与风扇延长部8a相对的相对面18a上,将与稳定器9连接的前面侧作为稳定器侧端部19a,将与后引导部10连接的背面侧作为后引导部侧端部19b。S卩,碰撞壁18以连接配置在稳定器9侧的稳定器侧端部19a和配置在后引导部10侧的后引导部侧端部19b的方式包围风扇延长部8a的外周地设置,并具有从风扇延长部8a吹出的室内空气所碰撞的相对面18a。而且,从风扇8的叶轮的外周到碰撞壁18的相对面18a的距离(风扇8的半径方向的距离)如图9中的附图标记7所示地从后引导部10的最上游侧1a经由碰撞壁18 (从后引导部侧端部19b至稳定器侧端部19a)到与稳定器9相连的部分大致相同。另外,用区域E3表示从风扇延长部8a吹出的吹出气流与碰撞壁18碰撞的碰撞区域。即,将表示从风扇8吹出气流的区域的吹出区域E2(参照图2)中的从风扇延长部8a吹出的气流与碰撞壁18碰撞的区域作为碰撞区域E3。该碰撞区域E3成为吹出区域E2的一部分。
[0065]在图6中,虚线表示风扇8及风扇端板12b,在图7中,虚线表示风扇端板12b。如图6、图7所示,碰撞壁18的形状构成为在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中,后引导部侧端部19b中的相对面18a的长度比稳定器侧端部19a中的相对面18a的长度短。设置在左右的两端部上的碰撞壁18为了例如与左右的侧壁30 —体地成形而与侧壁30连接,并将侧壁30作为一端向左右方向的内侧延伸。因此,在表示碰撞壁18的相对面18a的俯视图(图6 (b))中,是大致梯形状。这里,在相对面18a中,将在室内机I主体的左右方向上位于外侧的缘部作为风扇外侧缘部Ha,相反地将在室内机I主体的左右方向上位于内侧的缘部作为风扇内侧缘部Hb。如图6 (b)所示,从上方观察时呈梯形的相对面18a呈上底即后引导部侧端部19b和下底即稳定器侧端部19a相互大致平行,一个边即风扇外侧缘部Ha是侧壁30和碰撞壁18的连接部,并与后引导部侧端部19b (上底)和稳定器侧端部19a (下底)大致垂直地相交。另外,另一个边即风扇内侧缘部Hb为了使稳定器侧端部19a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比后引导部侧端部19b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长而倾斜。稳定器侧端部19a和减少开始位置19c (关于详细情况在后面说明)间的相对面18a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相同。
[0066]此外,在结构上,也存在侧壁30在旋转轴线方向AX上呈凹凸的情况,所以上述相对面18a的稳定器侧端部19a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及相对面18a的后引导部侧端部19b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是指相对于风扇延长部8a来说与旋转轴线17大致平行地面对的相对面18a的从风扇端板12a、12b开始的长度。S卩,如图8 (a)、(b)所示,稳定器侧端部19a的从风扇端板12b开始的相对面18a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Na) >后引导部侧端部19b的从风扇端板12b开始的相对面18a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Nb)。
[0067]另外,如上所述,在碰撞壁18的后引导部侧端部19b中,由于与后引导部10平顺地连接,所以实际上,碰撞壁18在最端部中从后引导部10立起的高度成为零。这里,为了容易理解,后引导部侧端部19b在碰撞壁18与后引导部10连接的最端部附近,成为相对面18a和底面18b的距离具有某程度的大小的位置。
[0068]如图7所示,在与风扇端板12b垂直地以包含旋转轴线17在内的平面剖切碰撞壁18时的截面(例如稳定器侧端部19a中的平面Cl上的截面、位置20a处的平面C2上的截面)中,如图8所示,碰撞壁18的截面形状为多边形,这里呈四边形。四边形的四个边是相对面18a、底面18b、碰撞壁侧面18c、侧壁30的内侧的面的一部分。相对面18a是碰撞壁18的一个面,与旋转轴线17平行地面向端部段14a的风扇延长部8a。底面18b是在与风扇延长部8a的相反侧与相对面18a相对的面,并与构成吹出风路11的背面侧的后引导部10连接。碰撞壁侧面18c朝向室内机I主体的左右方向的内侧,是连接相对面18a和底面18b的面,并面对吹出风路11。上述Nb〈Na是指在进深方向AY的各位置处的截面上的四边形中,关于表示相对面18a的一个边的长度,后引导部侧端部19b的长度比稳定器侧端部19a的长度短。
[0069]此外,碰撞壁18的高度,即,相对面18a和底面18b的距离,由于风扇8的外周和后引导部10之间的距离(风扇8的半径方向的距离)逐渐变大,所以在稳定器侧端部19a中的距离变得比在后引导部侧端部1%中的距离大。
[0070]碰撞壁18的面向端部段14a的相对面18a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如图10的曲线Il所示地构成为在碰撞壁18的进深方向AY上平顺地变化。图10是横轴表示进深方向AY的位置、纵轴表示碰撞壁18的相对面18a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的线图。如曲线Il所示,碰撞壁18的相对面18a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成为如下长度,即,稳定器侧端部19a的长度(Na)最大,后引导部侧端部19b的长度(Nb)最小,在途中的进深方向AY的位置20a、20b,平顺地以大致直线连结Na和Nb的长度。在该结构例中,从稳定器侧端部19a到进深方向的整体的长度的10%左右的间隔(在图10中从稳定器侧端部19a到减少开始位置19c的间隔)与相对面18a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相同。即,在进深方向AY上,在碰撞壁18的稳定器侧端部19a和后引导部侧端部19b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减少开始位置19c,关于相对面18a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使从稳定器侧端部19a到减少开始位置19c的长度相同(=Na),从减少开始位置19c朝向后引导部侧端部19b,使相对面18a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平顺地减少。这里,减少开始意味着相对面18a中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的减少开始,减少开始位置19c是被设置在稳定器侧端部19a和后引导部侧端部19b之间的途中,缩短相对面18a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时的稳定器侧的开始位置。
[0071]以下,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使用的风扇的各长度的一例。
[0072]设在叶轮单体14的端部被固定在翼13上的环状的支承板12的外径K2 (参照图4)为Φ 110mm,内径Kl (参照图4)为Φ60πιπι,在该支承板12的圆周上固定有例如35个翼13。另外,在旋转轴线方向AX上,吹出口 3的长度方向长度Ll=610mm,风扇8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全长L2=640mm。关于碰撞壁18,在稳定器侧端部19a中,从风扇端板12a、12b开始的碰撞壁18的相对面18a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Na为15mm,在后引导部侧端部19b中,从风扇端板12a、12b开始的碰撞壁18的相对面18a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Nb为5mm。另外,图8中的S表示风扇8的两端的风扇端板12a、12b和侧壁30之间形成的空间。空间S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是例如10mm。而且,关于端部段14a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在一端的端部段14a是25mm,在另一端的端部段14a是70mm,除了 2个端部段14a以外的其他的段14的旋转轴线方向AX长度是大致80mm。另外,风扇延长部8a中的从叶轮的外周到碰撞壁18的表面之间的距离了是5mm左右。另外,碰撞壁18的相对面18a的进深方向AY的长度(从稳定器侧端部19a到后引导部侧端部19b的沿曲面的长度)为200mm,使稳定器侧的长度相同的部分的长度(从稳定器侧端部19a到减少开始位置19c的沿曲面的长度)为20mm。
[0073]图11是表示横流风扇8的室内机I主体内的气流的说明图。在横流风扇8的内部,在稳定器9附近发生伴随气流的通过所产生的涡流(循环涡流)Fl。涡流Fl的周围即区域E4在室内机I内气压最低(Pmin),与大气压(PO)之差最大。由此,通过涡流Fl周边的气流所吹出的吹出口 3的稳定器侧(Ga)这一方与后引导部侧(Gb)相比更容易发生倒吸。
[0074]另外,从风扇8吹出的气流的风速如图12所示。图12的横轴表示进深方向AY的位置,纵轴表示吹出气流的风速。在图中,Jl、J2表示图11所示的气流Jl、J2的风速。根据风路的形状和横流风扇8的特性,在吹出风路11中流动的气流的风速在稳定器侧小,趋向后引导部侧,风速变大,在稳定器侧和后引导部侧的中央附近最大,进一步趋向后引导部侧,风速变小。风速像这样分布时,不能通过风扇8均匀地对气流整体提供能量。尤其,在稳定器侧,气流的风速低,能量不充分。而且,室内空气通过吹出口 3流入室内机I内的倒吸在稳定器侧(Ga)比后引导部侧(Gb)更各易引起。
[0075]以下,基于图13、图14,对容易发生倒吸的稳定器侧(Ga),即稳定器侧端部19a附近的碰撞壁18的作用进行说明。图13是简化地表示稳定器侧端部19a中的室内机I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沿着气流方向(虚线箭头),简化地表示吸入口 2、换热器7、风扇8、吹出口3的关系。另外,图14是放大地表示观察图13时的右端部的碰撞壁18附近的说明图。
[0076]在旋转轴线方向AX上,风扇8的两端部段14a具有从吹出口 3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延长的风扇延长部8a,在吹出侧与碰撞壁18的相对面18a相对。将与该碰撞壁18相对的吹出区域E2称为碰撞区域E3。另一方面,在风扇8的旋转轴线方向AX上,除了风扇延长部8a以外的部分,即风扇8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中央部分在吹出区域E2中与由开口构成的吹出口 3相对地配置。这里,两风扇端板12a、12b的位置是例如风扇端板12a、12b的朝向室内机I主体的外侧的外向面即风扇端面的位置。
[0077]空气调节机运转,通过电机16使风扇8旋转。横流风扇8向RO方向(参照图2)旋转,由此,在室内空气从设置于室内机I主体的上部的吸入口 2被吸入,通过换热器7时,与在配管7b内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且,成为被空气调节了的气流A,通过横流风扇8从吹出口 3向室内被吹出。这里,在从吸入口 2被吸入的室内空气通过换热器7时,发生摩擦阻力(压力损失),从而如图14所示,流入横流风扇8时的吸入区域El的气压Pel变得比大气压PO低。空间S是与吸入区域El连续的空间,由于是相同的压力氛围,所以是与吸入区域El同等的气压Pel (〈大气压PO)。另外,着眼于端部段14a的吹出侧时,向与碰撞壁18相对的场所吹出的气流Aa与碰撞壁18接触,风速的能量被转换成压力的能量,在碰撞区域E3中产生滞压Pla。随着风扇8的旋转变快,气流Aa的风速Va变大,滞压Pla变高。若风速Va为规定值以上,则滞压Pla变得比大气压PO高。该滞压Pla变得比大气压PO高时的风速Va根据所搭载的换热器等的压力损失而不同。
[0078]被搭载在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I上的横流风扇8根据例如弱制冷、强制冷等运转模式来设定运转的转速。通过以最低转速运转时的风速,以得到比大气压PO高的滞压Pla的方式,决定碰撞壁18和风扇8的外周之间的间隔7 (参照图9)、及碰撞壁18的稳定器侧端部19a中的相对面18a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Na。若具有这样地决定的尺寸来设置碰撞壁18的稳定器侧端部19a,则在室内机I的运转中,即在风扇8的旋转时,能够将风扇8的端部段14a的碰撞区域E3作为滞压Pla O大气压PO)的空间。通过使与空间S连通的碰撞区域E3成为滞压Pla>大气压PO,而形成压力差,滞压Pla切断大气压PO的室内空气的流入。由此,能够防止室内空气通过吹出口 3从室内机I的外部向室内机I的内部的压力低的空间S流入的倒吸发生。尤其,在容易发生倒吸的稳定器侧端部19a中,在风扇8和碰撞壁18之间产生比大气压PO大的滞压Pla,由此防止倒吸。
[0079]然而,朝向碰撞壁18的碰撞流不能成为朝向室内机I外的送风气流,从而使滞压Pla与大气压PO相比过剩地增大,从送风的目的来考虑成为损失。即,在进深方向AY上从稳定器侧端部19a到后引导部侧端部1%,设有在旋转轴线方向AX上具有相同宽度的相对面18a的碰撞壁18并使吹出气流与碰撞壁18碰撞,使通风阻力增大,从而对于风扇8来说,负荷变大,导致能量损失、噪音的增加。
[0080]由此,在实施方式I中,考虑到防止倒吸和送风的平衡,在碰撞壁18的后引导部侧端部19b的形状中,使面向风扇8的面即相对面18a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左右方向的宽度)比稳定器侧端部19a短。而且,从稳定器侧端部19a朝向后引导部侧端部19b,平顺地使碰撞壁18与风扇的相对面18a的从风扇端板12b开始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减少。
[0081]这里,例如,在进深方向AY上,对减少开始位置19c和后引导部侧端部19b之间的位置20a处的气流进行说明。图15是表示室内机I的纵剖视图,表示穿过位置20a的风扇内侧端部Hb而与旋转轴线17垂直的截面。与图9同样地,在该截面中,后引导部10、稳定器9及碰撞壁18的一部分对于气流来说构成了壁,用斜线表示。在与位置20a相比更接近稳定器侧端部19a的部分形成有碰撞壁18,在与位置20a相比更接近后引导部侧端部19b的部分形成有吹出风路11。由此,从风扇8的风扇延长部8a吹出的气流中的在进深方向AY上向位置20a和后引导部侧端部19b之间被吹出的气流向吹出风路11流动并成为朝向室内机I外的送风气流。另一方面,在进深方向AY上向位置20a和稳定器侧端部19a之间吹出的气流与碰撞壁18碰撞而形成滞压,防止倒吸。
[0082]在上述说明中,虽然对位置20a处的气流进行了说明,但在旋转轴线方向AX上,从两端部的风扇端板12a、12b侧观察时,在风扇端板12a、12b侧成为图9所示的截面,在进深方向AY上向稳定器侧端部19a和后引导部侧端部19b之间吹出的气流全部与碰撞壁18碰撞而形成滞压,防止倒吸。随着与旋转轴线17垂直的截面从风扇端板12a、12b趋向内侧的位置,从后引导部侧端部19b这一方开始形成吹出风路11,从风扇延长部8a吹出的吹出气流的一部分成为朝向室内机I外的送风气流。而且,穿过碰撞壁18的稳定器侧端部19a的风扇内侧端部Hb,与旋转轴线17垂直的截面构成了与图11同样的吹出风路11,在比其更靠旋转轴线方向AX的内侧不形成碰撞壁18,全部成为送风气流。
[0083]以下,对后引导部侧端部19b附近的碰撞壁18的作用进行说明。图16是放大地表示后引导部侧端部1%中的右端部的碰撞壁18附近的说明图。关于后引导部侧端部19b的碰撞壁18,旋转轴线方向AX的相对面18a的长度Nb比稳定器侧端部19a的长度Na短,面向端部段14a的相对面18a的宽度窄。由此,如图16所示,由气流碰撞导致的高压部Plb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变窄,但由于从循环涡流Fl远离,成为与稳定器9侧相比难以倒吸的场所,所以对于倒吸来说,以该程度得到充分的效果。这里,由于减小了碰撞壁18的相对面18a的宽度,所以在后引导部10附近,从风扇8吹出的气流A中的气流Aaa与碰撞壁18的相对面18a碰撞,产生滞压Plb。另一方面,在左右方向上向内侧流动的气流Aab不与碰撞壁18碰撞地通过吹出风路11及吹出口 3向室内机I外吹出。这样,在该部分中,通过使碰撞壁18的相对面18a的长度比稳定器侧端部19a短,能够确保送风气流。
[0084]S卩,在从稳定器侧端部19a到后导向侧端部19b的进深方向AY的各位置处,形成有具有在该位置能够得到防止发生倒吸所需的滞压的长度(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的相对面18a的碰撞壁18。像这样形成时,稳定器侧端部19a的相对面18a的长度(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最长,朝向后导向侧端部1%,所需的相对面18a的长度(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变短。在该变短的部分中,从风扇8吹出的气流不与碰撞壁18碰撞,作为送风气流向吹出口 3流动。
[0085]因此,与在从稳定器侧端部19a到后导向侧端部19b的全部位置处相同地形成相对面18a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的碰撞壁18相比,对相同的风扇转速来说,风量增加,能够减少消耗电力。而且,还能够减少伴随气流的碰撞产生的噪音。
[0086]如上所述,通过以最低转速运转时的风速,以在吹出口 3的两端部附近稳定地得到比大气压PO高的滞压Pla的方式决定碰撞壁18的稳定器侧端部19a中的相对面18a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Na、减少开始位置19c。而且,后引导部侧端部19b中的相对面18a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Nb在Na>Nb ^ O的范围的宽度内设定即可。
[0087]以上,在实施方式I中,具有:吸入口 2,被设置于空气调节机I主体的上部,并吸入室内空气;换热器7,与从该吸入口 2吸入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吹出口 3,在空气调节机I主体的左右方向上沿长度方向延伸地被设置于空气调节机I主体的下部,将由换热器7进行了热交换的室内空气向室内吹出;横流风扇8,在换热器7和吹出口 3之间以将空气调节机I主体的左右方向作为旋转轴线方向AX的方式设置,从吸入口 2向吹出口 3送出室内空气;风扇延长部8a,分别处于横流风扇8的两端部,横流风扇8从吹出口 3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向旋转轴线方向AX延长;稳定器9,构成将从横流风扇8吹出的室内空气导向吹出口 3的吹出风路11的前面侧;后引导部10,构成吹出风路11的背面侧;碰撞壁18,以连接稳定器9和后引导部10的方式分别设置在空气调节机I主体的两端部,供从风扇延长部8a吹出的室内空气碰撞;和相对面18a,是碰撞壁18的一个面,面向风扇延长部8a。相对面18a被构成为位于后引导部9侧的后引导部侧端部19b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比位于稳定器9侧的稳定器侧端部19a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短,由此,在吹出口 3的两端部附近,使来自风扇8的端部段14a的吹出气流与碰撞壁18碰撞而产生比大气压高的滞压,从而在吹出口 3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能够防止室内空气从室内机I的外部通过吹出口 3进入室内机I的内部的倒吸。由此,能够防止因发生倒吸而产生的风扇性能的降低、噪音的增加、飞露等。而且,对发生涡流Fl的稳定器9附近的气流来说,将防止倒吸所需的宽度(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的滞压形成在碰撞区域E3,对从涡流Fl远离的气流来说,与对发生涡流Fl的附近的气流来说的滞压相比,以更窄的宽度形成滞压,由此能够防止倒吸,并且能够抑制由吹出气流与碰撞壁18碰撞导致的能量损失的增加,并能够实现低功率化及低噪音化。
[0088]另外,在碰撞壁18的相对面18a的旋转轴线方向AX长度中,从稳定器侧端部19a到减少开始位置19c的长度恒定为Na。由此,对发生涡流Fl的稳定器9附近的气流来说,形成在与空间S连通的碰撞区域E3中的滞压Pl能够以可切断由倒吸所导致的室内空气的流入的充分的宽度(这里是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及进深方向AY的长度形成。因此,能够在容易发生倒吸的稳定器侧可靠地防止倒吸发生。该减少开始位置19c采用从稳定器侧端部19a开始碰撞壁18的进深方向的长度的10%左右的位置,但不限于此。如图11所示,采用连结风扇8的旋转中心O和吹出口 3的后引导部10侧即Gb的直线Z与碰撞壁18的相对面18a交叉的位置,在图11中用减少开始位置19c表示,但优选采用与该位置相比更接近后引导部侧端部1%的位置。这是因为,从稳定器侧端部19a到减少开始位置19c,接近因涡流Fl而成为低压的区域E4,容易引起倒吸。
[0089]以上,碰撞壁18是在稳定器侧端部19a和后引导部侧端部19b之间的途中具有缩短相对面18a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时的稳定器9侧的开始位置即减少开始位置19c,关于相对面18a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通过使从稳定器侧端部19a到减少开始位置19c的长度相同,从容易引起倒吸的稳定器侧端部19a到减少开始位置19c,形成与碰撞壁18的其他部分相比在旋转轴线方向AX更充分的宽度的滞压,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倒吸。
[0090]此外,图17是表示碰撞壁18的其他的形状的结构例的立体图。在图7所示的碰撞壁18中,在从稳定器侧端部19a到后引导部侧端部19b的进深方向AY的各位置,以与风扇端板12b垂直且包含旋转轴线17在内的平面剖切碰撞壁18时的截面是呈多边形、例如四边形的形状。图18所示的碰撞壁18是在从稳定器侧端部19a到后引导部侧端部19b的进深方向AY的各位置,以与风扇端板12b垂直且铅直的平面剖切碰撞壁18时的截面是呈多边形状、例如呈四边形那样的形状。由此,穿过位置20a的风扇内侧端部Hb并与旋转轴线17垂直的截面如图18所示。在为该形状的情况下,后引导部侧端部19b中的碰撞壁18的相对面18a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构成得比稳定器侧端部19a中的碰撞壁18的相对面18a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短。由此,在稳定器侧端部19a中,能够在旋转轴线方向AX上以能够防止倒吸的充分的宽度形成滞压,尤其是因为在容易引起倒吸的风扇的两端部且在稳定器侧(Ga)能够形成滞压,所以能够防止室内空气通过吹出口 3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且稳定器9附近即吹出口 3的上侧而流入室内机I的内部。
[0091]而且,对位置20a处的与旋转轴线17垂直的截面的图15和图18进行比较时,在连结位置20a和旋转中心O的直线(图15)、以及穿过位置20a的铅直线(图18)上,向吹出风路11流动的气流不同。即,在与稳定器侧端部19a相比更靠上游侧的各位置,向吹出风路11流动的气流变得比图18所示的空间D多。由此,在图18的结构中,能够使风量比图15的结构多,能够实现低功率化及低噪音化。
[0092]图19与实施方式I的碰撞壁18的形状有关,是表不碰撞壁18与风扇8的相对面18a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的线图。横轴表不进深方向AY的位置,纵轴表不相对面18a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这里,相对面18a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是指从风扇8的风扇端板12a、12b开始的长度。在碰撞壁18的相对面18a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中,在与稳定器侧端部19a相比更靠上游侧的位置,至后引导部侧端部19b的变化也可以不是如图10所示的直线状,也可以是阶梯状、凹、凸的曲线状、波状等。即使例如图19中的以阶梯状变化的曲线12、平缓的凸状的曲线13这样地变化,也能够发挥同样的效果。
[0093]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碰撞壁18的剖视图,表示例如配置在吹出口 3的右侧的端部的碰撞壁18。配置于对吹出口 3进行观察时的左侧的端部的碰撞壁18也是同样的,将该右侧的碰撞壁左右翻转即可。另外,该截面也可以是以与风扇端板12b垂直且包含旋转轴线17在内的平面剖切时的截面,也可以是以与风扇端板12b垂直且铅直的平面剖切时的截面。碰撞壁侧面18c的左侧是与吹出口 3连续的吹出风路11,从而碰撞壁侧面18c构成吹出风路11的侧面。至此说明的碰撞壁18如图20 (a)所示地是如下形状,S卩,使碰撞壁的相对面18a和底面18b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成为大致相同长度,连接相对面18a和底面18b的碰撞壁侧面18c相对于相对面18a成Θ =90°。这里,角度Θ是从碰撞壁的相对面18a沿顺时针方向(在吹出口 3的左侧的端部中是逆时针方向)直到碰撞壁侧面18c所成的角度。
[0094]作为碰撞壁18的其他的结构例,如图20 (b)所示,旋转轴线方向AX的相对面18a的长度比底面18b短地构成,碰撞壁侧面18c和相对面18a所成的角度Θ也可以成为钝角(>90° )。在图20 (a)中,与相对面18a碰撞地流动的气流中的与相对面18a和碰撞壁侧面18c的角部碰撞的气流如图20 Cd)所示地在该角部紊乱并容易在碰撞壁侧面18c的附近产生涡流F2。在图20 (b)中,角度Θ (>90° )成为钝角,与相对面18a和碰撞壁侧面18c的角部碰撞的气流平缓地倾斜并向碰撞壁侧面18c流动,从而难以在该部分产生涡流F2。这样,通过抑制剥离、紊乱,能够减少能量损失、噪音,并能够实现低功率化及低噪音化。
[0095]另外,如图20 (C)所示,旋转轴线方向AX的相对面18a的长度也可以比底面18b长地构成,碰撞壁侧面18c与底面18b所成的角度Θ成为锐角(〈90° )。在该结构中,与图20 (a)同样地,是在碰撞壁侧面18c的附近容易产生涡流F2的结构,但与图20 (a)、(b)相t匕,能够使吹出风路11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更长。由此,能够增大由风速X风路面积决定的风量。另外,换言之,与图20 (a)、(b)相比,能够增长相对面18a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由此,是能够增大形成在相对面18a上的滞压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宽度的结构。
[0096]即使是图20 (a)?(C)的任意的碰撞壁18的形状,也能够在相对面18a和风扇8之间形成滞压,从而能够防止室内机I的外部的室内空气通过吹出口 3侵入风扇8的两端部的空间S (参照图14、图16)的倒吸。
[0097]此外,在碰撞壁18的进深方向AY上,从稳定器侧端部19a到后引导部侧端部19b之间的碰撞壁18的截面形状不限于图20 (a)、(b)、(c)的任意I个结构,也可以组合地构成。例如,也可以在稳定器侧端部19a附近,作为图20 (a)、图20 (C)以增长相对面18a或扩大吹出风路11的方式,在进深方向AY的位置20a、20b处,采用图20 (a)、图20 (b)的形状,在接近后引导部侧端部1%的位置,由于相对面18a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短,所以采用图20 (b)。
[0098]此外,在从稳定器侧端部19a到后引导部侧端部19b中,从中央部分到后引导部侧端部19b,如图12所示,从风扇8吹出的气流的风速比稳定器侧端部19a大。在风速大的部分中,角部如图20 (b)所示地成为钝角而防止涡流F2,能够减小由涡流F2导致的能量损失、噪首,是有效果的。
[0099]实施方式2
[0100]以下,基于【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在本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碰撞壁18的截面形状为多边形,基本上采用四边形,成为以直线或曲线削掉了由碰撞壁18与风扇8的相对面18a和碰撞壁侧面18c形成的角部的形状,具有所谓的倒角部的形状。此时的截面也可以是由与风扇端板12a、12b垂直且包含旋转轴线17在内的平面剖切时的截面,也可以是由与风扇端板12a、12b垂直且铅直的平面剖切时的截面。在实施方式2的各图中,与实施方式I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与其相当的部分。
[0101]图21是放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碰撞壁18的立体图,是例如配置于室内机I主体的右侧的端部的碰撞壁18。在图中,虚线表示风扇端板12b。以连接稳定器9和后引导部10的方式分别设置于室内机I主体的两端部且具有面向风扇8的相对面18a的碰撞壁18是如图9所示地从稳定器侧端部19a遍及后引导部侧端部19b地包围吹出区域E2的风扇延长部8a的外周的形状。在长度方向沿左右延伸的吹出口 3的左侧的端部上配置有同样的碰撞壁18,但成为左右翻转的形状。
[0102]在实施方式2中,其特征在于,切掉面向风扇8的相对面18a的风扇内侧缘部Hb的角部而作成倾斜面,成为倾斜面21。这里,例如从稳定器侧端部19a到减少开始位置19c不形成倾斜面21,在后引导部侧端部19b中形成有大幅地切掉风扇内侧缘部Hb的角这样的形状的倾斜面21。由位置19b、20a、20b所示的一点点划线所包围的面表示以与风扇端板12b垂直的平面剖切碰撞壁18时的截面。
[0103]图22是表示以与风扇端板12b垂直的平面剖切碰撞壁18时的截面形状的说明图,图22 (a)是稳定器侧端部19a (或减少开始位置19c)、图22 (b)是位置20a、图22 (c)是后引导部侧端部19b的截面。另外,图23是表不实施方式2的碰撞壁18的俯视图(图23(a))及剖视图(图23 (b))。图23 (b)表示沿图23 (a)的W20a_W20a线的截面。
[0104]如上所述,关于碰撞壁18的高度,即相对面18a和底面18b之间的距离,由于风扇8的外周和后引导部10之间的距离(风扇8的半径方向的距离)逐渐变大,所以在相对于气流位于下游的稳定器侧端部19a,变得比在位于上游的后引导部侧端部19b大。
[0105]与实施方式I同样地,碰撞壁18连接在一端形成有吹出风路11的侧壁30上而构成,但在表示旋转轴线方向AX的碰撞壁18的底面18b的长度LD、相对面18a即上表面的长度LU的情况下,用风扇端板12b(在左侧端部的碰撞壁18的情况下是风扇端板12a)的从外向面开始的长度表不。另外,关于相对面18a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位于后引导部10侧的后引导部侧端部1%的长度比位于稳定器9侧的稳定器侧端部19a的长度短。而且,将缩短相对面18a的旋转轴方向AX的长度(LU)时的稳定器侧的开始位置作为减少开始位置19c,从稳定器侧端部19a到减少开始位置19c,使相对面18a的长度(LU)相同。因此,碰撞壁18的面向风扇8的相对面18a与实施方式I同样地,稳定器侧端部19a中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从风扇端板12b开始的长度(LU19a)>后引导部侧端部19b中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从风扇端板12b开始的长度(LU19b)。而且,在稳定器侧端部19a (或减少开始位置19c)和后引导部侧端部19b之间的位置20a,作为它们之间的长度,成为LU19a>LU20a>LU19b。
[0106]另外,在该结构例中,从稳定器侧端部19a遍及后引导部侧端部19b地从碰撞壁18的底面18b的风扇端板12b到碰撞壁侧面18c的长度(LD)相同。S卩,稳定器侧端部19a(或减少开始位置19c)中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从风扇端板12b到碰撞壁侧面18c之间的底面18b的长度(LD19a)=位置20a处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从风扇端板12b到碰撞壁侧面18c之间的底面18b的长度(LD20a)=后引导部侧端部19b中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从风扇端板12b到底面18b的碰撞壁侧面18c之间的长度(LD19b)。
[0107]另外,将相对面长度(LU)/底面长度(LD)称为相对面比(LU/LD),对于进深方向AY的位置来说的相对面比(LU/LD),在后引导部侧端部19b比在稳定器侧端部19a小,并以满足下式(I)的方式构成。
[0108]LU19a/LD19a (=1)
[0109]>LU20a/LD20a
[0110]>LU19b/LD19b......(I)
[0111]图24是实施方式2的关于碰撞壁18的相对面18a及底面18b,表不旋转轴线方向AX的从风扇端板12b开始的相对面长度(LU) /底面长度(LD)的线图。横轴表示进深方向AY的位置。以对于该进深方向AY的位置来说的相对面比(LU/LD)满足式(I)的方式,在从减少开始位置19c到后引导部侧端部19b之间,在风扇内侧缘部Hb上设置有倾斜面21。从相对面18a顺时针地使与倾斜面21之间的角度Θ成为钝角。此外,从稳定器侧端部19a到减少开始位置19c之间,使底面18b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LD)及相对面18a的旋转轴线方向 AX 的长度(LU)相同,LD19a=LD19c=LU19a=LU19c。
[0112]在从减少开始位置19c到后引导部侧端部19b中,相对面比(LU/LD)的一例如下所述。
[0113]在稳定器侧端部19a、减少开始位置19c,为LU19a/LD19a=LU19c/LD19c=l,在位置20a,为LU20a/LD20a=0.8,在后引导部侧端部19b,为LU19b/LD19b=0.6。而且,在相对面18a和底面18b的长度差的范围内,在左右方向(旋转轴线方向AX)的内侧,被连接在相对面18a上的面由倾斜面21构成。
[0114]如图22、图23所示,在旋转轴线方向AX上,在相对面18a的从风扇端板12b开始的长度LU中,在稳定器侧端部19a的长度LU19a最长,在后引导部侧端部19b的长度LU19b最短。由此,与实施方式I同样地,在稳定器侧端部19a中,在碰撞壁18的碰撞区域E3(参照图16)中以充分的宽度形成比大气压大的滞压,切断室内空气向区域S逆流,由此能够防止倒吸。尤其,由于从稳定器侧端部19a到减少开始位置19c没有形成倾斜面21,所以在容易引起倒吸的稳定器9附近,在长度LU19a的相对面18a的整个面上形成滞压,能够可靠地防止倒吸。
[0115]另外,如图22 (b)所示,在稳定器侧端部19a和后引导部侧端部19b之间的位置20a,从端部段14a的风扇延长部8a吹出的吹出气流的例如内侧的20%向倾斜面21吹出,沿倾斜面21平滑地被导向吹出口 3而成为送风气流。而且,从端部段14a的风扇延长部8a吹出的吹出气流的风扇端板12b侧的80%与碰撞壁18碰撞而用于滞压的形成。
[0116]而且,如图22 (C)所示,在从风扇内部的循环涡流Fl远离的后引导部侧端部19b中,构成沿旋转轴线方向AX宽的倾斜面21,由此,从端部段14a的风扇延长部8a吹出的吹出气流的例如内侧的60%向倾斜面21吹出,平滑地被导向吹出口 3并成为送风气流。而且,从端部段14a的风扇延长部8a吹出的吹出气流中的风扇端板12b侧的40%与相对面18a碰撞而在碰撞区域E3中形成滞压,在与空间S连通的碰撞区域E3中成为滞压PD大气压PO,由此形成压力差,滞压Pl切断大气压PO的室内空气的流入。由此,能够防止室内空气通过吹出口 3从室内机I的外部流入室内机I的内部的压力低的空间S这样的倒吸发生。
[0117]此外,倾斜面21的从相对面18a开始的顺时针的角度Θ为110°?160°。该角度不限于该范围,只要是气流能够平顺地沿倾斜面2流动的角度即可。
[0118]这样,在容易引起倒吸的稳定器9侧(Ga:参照图15、图18),使碰撞壁18的相对面18a充分地增长到沿旋转轴线方向AX切断倒吸所需的长度,由此在旋转轴线方向AX上以所需的宽度(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形成滞压,能够切断室内空气从吹出口的进入并防止倒吸。而且,在难以引起倒吸的后引导部10侧(Gb:参照图15、图18),通过使相对面18a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比稳定器9侧(Ga)短,由此,从风扇延长部8a吹出的吹出气流的一部分向吹出口 3流动并成为送风气流。与将相对面18a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在从稳定器侧端部19a到后引导部侧端部19b之间采用与稳定器侧端部19a相同的长度LU19a的结构相比时,若如图22所示地形成倾斜面21,则对于相同的风扇转速来说,风量能够增加,能够减少消耗电力,并能够实现节能。而且,由于从风扇延长部8a吹出的全部的吹出气流不与相对面18a碰撞,所以能够减小伴随气流的碰撞产生的噪音。
[0119]另外,通过将与面向风扇8的相对面18a的内侧连接的面作成倾斜面21,即使从风扇延长部8a吹出的空气的一部分与碰撞壁18接触,该空气也沿倾斜面21流动,如图20(d)所示地不形成剥离地平顺地向吹出口 3流动。由此,能够减小噪音,降低空气的通风阻力,从而能够防止风速(风量)降低,能够实现低功率化。
[0120]此外,关于从稳定器侧端部19a到减少开始位置19c的相对面18a,也可以在风扇内侧缘部Hb设置倾斜面21。该部分是接近稳定器9的部分,容易引起倒吸,所以优选以充分的宽度(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形成滞压,但也可以设置相对面18a和倾斜面21所成的角度Θ接近例如180°的平缓地倾斜的倾斜面21。通过设置倾斜面21,能够减少图20(d)那样的紊乱的发生。
[0121]另外,在实施方式2中,如图22所示,碰撞壁18的底面18b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LD从稳定器侧端部19a到后引导部侧端部19b都相同。即,从风扇8吹出的吹出气流所通过的吹出风路11的左右方向的长度直到吹出口 3都是大致相同的。由此,压力损失、紊乱也少,能够得到稳定的吹出气流。在相对面18a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短的位置,例如在位置20a、19b,也是底面稳定的结构。另外,在后引导部侧端部19b中,相对面18a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从风扇端板12b开始的长度LU19b还能够为零地构成。像这样,在引起倒吸的可能性低的部分中也可以没有相对面18a,从端部段14a的风扇延长部8a将全部的吹出气流作为送风气流。由此,与在后引导部侧端部19b中形成相对面18a的情况相比,能够使风量增加,并能够减少消耗电力。
[0122]此外,在图24中,从减少开始位置19c到后引导部侧端部19b,使相对面比(LU/LD)逐渐减小地变化,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阶梯状地变化。另外,说明图中的倾斜面21是平面,但不限于平面,也可以采用在左右方向的内侧,即在吹出风路11侧凸出的曲面。
[0123]以上,在实施方式2中,也与实施方式I同样地,关于碰撞壁18的相对面18a的方定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LU),被构成为位于后引导部10侧的后引导部侧端部19b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LU19b)比位于稳定器9侧的稳定器侧端部19a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LU19a)短,由此,在吹出口 3的两端部附近,使来自风扇8的端部段14a的吹出气流与碰撞壁18碰撞而作成比大气压高的滞压,从而在吹出口 3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中,能够防止室内空气从室内机I的外部通过吹出口 3进入室内机I的内部这样的倒吸。由此,能够防止因倒吸产生的风扇性能的降低、噪音的增加、飞露等。而且,对于发生涡流Fl的稳定器9附近的气流来说,将防止倒吸所需的宽度(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的滞压形成在碰撞区域E3,对于从涡流Fl远离的气流来说,以比对于发生涡流Fl的附近的气流来说的滞压窄的宽度形成滞压,由此能够防止倒吸,并且能够抑制由吹出气流与碰撞壁18碰撞导致的能量损失的增加,并能够实现低功率化及低噪音化。
[0124]而且,在以与设置在横流风扇7的两端上的圆板形状的风扇端板12a、12b垂直的平面剖切碰撞壁18时的截面中,碰撞壁18呈多边形,并具有相对面18a、在与风扇延长部8a的相反侧与相对面18a相对的底面18b、在左右方向的内侧连结相对面18a和底面18b的碰撞壁侧面18c,设旋转轴线方向AX上的从风扇端板12a、12b开始的相对面18a的长度为LU、且旋转轴线方向AX上的从风扇端板12a、12b开始的底面18b的长度为LD的情况下,关于由LU/LD求出的相对面比,后引导部侧端部19b的相对面比(LU19b/LD19b)小于稳定器侧端部19a的相对面比(LU19a/LD19a (=1 )),从而能够防止倒吸,并且能够确保送风气流,尤其通过由倾斜面21将气流平顺地导向吹出口 3,由此能够减少由气流碰撞导致的能量损失并实现低功率化,而且,具有能够减小与碰撞壁18的碰撞声音的效果。
[0125]另外,在以与设置于横流风扇8的两端的圆板形状的风扇端板12a、12b垂直的平面剖切碰撞壁18时的截面中,在左右方向的内侧与相对面18a连接的面由与相对面18a以钝角相交的倾斜面构成,由此,与碰撞壁18的风扇内侧缘部Hb采用垂直地相交的角部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在角部附近发生剥离、紊乱,并具有能够实现低功率化及低噪音化的效果O
[0126]实施方式3
[0127]在实施方式3中,也关于碰撞壁18的相对面18a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使后引导部侧端部19b比稳定器侧端部19a短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2相同。在实施方式I中,在碰撞壁18的形状中,使相对面18a和底面18b的长度相同,连接相对面18a和底面18b的碰撞壁侧面18c与相对面18a所成的角度θ=9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另外,在实施方式2中,从稳定器侧端部19a遍及后引导部侧端部19b地将底面18b的从风扇端板12b开始的长度(LD)采用与稳定器侧端部19a相同的长度,对于相对面18a的长度和底面18b的长度之差,在风扇内侧缘部Hb设置倾斜面21并形成了平顺地流动的气流。在实施方式3中,使底面18b的从风扇端板12b开始的长度在进深方向AY上在从稳定器侧端部19a(或减少开始位置19c)到后引导部侧端部19b之间变化。这里,底面18b的长度采用与该位置的相对面18a的长度不同的长度。但是,在稳定器侧端部19a (或减少开始位置19c),底面18b的从风扇端板12b开始的长度最长,在后引导部侧端部19b,底面18b的从风扇端板12b开始的长度最短。
[0128]图25是表示以与风扇端板12b垂直的平面剖切碰撞壁18时的截面形状的说明图,图25 (a)是稳定器侧端部19a及减少开始位置19c、图25 (b)是位置20a、图25 (c)是后引导部侧端部19b中的截面。另外,图26是表不实施方式3的碰撞壁18的俯视图。如图所示,从稳定器侧端部19a遍及后引导部侧端部19b地,使碰撞壁18的底面18b的从风扇端板12b到碰撞壁侧面18c的长度(LD)变化地构成,至少稳定器侧端部19a及减少开始位置19c处的长度(LD19a) >后引导部侧端部19b中的长度(LD19b)。碰撞壁18的面向风扇8的相对面18a与实施方式I同样地,稳定器侧端部19a中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从风扇端板12b开始的长度(LU19a)>后引导部侧端部19b中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从风扇端板12b开始的长度(LU19b)。
[0129]而且,在该结构中,相对面18a的长度(LU)相对于底面18b的长度(LD)的相对面t匕(LU/LD)是恒定的。因此,关于碰撞壁18的各位置处的相对面比(LU/LD),满足式(2)的关系。
[0130]LU19a/LD19a (=1)
[0131]=LU19c/LD19c
[0132]>LU20a/LD20a
[0133]=LU19b/LD19b......(2)
[0134]另外,图27表不满足式(2)的结构的一例,纵轴表不相对面18a的长度相对于碰撞壁18的底面18b的长度的相对面比(LU/LD),是表示旋转轴线方向AX的从风扇端板12b开始的相对面长度(LU)/底面长度(LD)的线图。横轴表示进深方向AY。以满足该相对面t匕(LU/LD)的方式,设定从稳定器9侧到后引导部10侧的进深方向AY的各位置处的相对面18a的长度及底面18b的长度。而且,在相对面18a的长度和底面18b的长度之差的范围内,将与相对面18a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内侧连接的面作为倾斜面21。例如,倾斜面21被设置在从减少开始位置19c到后引导部侧端部19b的风扇内侧缘部Hb。该倾斜面21采用与相对面18a以θ>90°的钝角相交的面。在该结构例中,在设置了倾斜面21的位置,使相对面比LU/LD恒定,例如相对面比LU/LD=0.8。从稳定器侧端部19a到减少开始位置19c, LU/LD=1,从减少开始位置19c到后引导部侧端部19b,LU/LD=0.8是恒定的。但是,在成形方面,从减少开始位置19c开始立刻成为规定的相对面比是困难的。形成于减少开始位置19c的风扇内侧缘部Hb的角部和倾斜面21之间的交界在进深方向AY上处于后引导部10侧的程度的长度是必须的,优选自然地平缓地形成。
[0135]如图11所示,在接近风扇内部的循环涡流Fl的部分容易引起倒吸。在实施方式3中,其特征在于,在从循环涡流Fl远离的后引导部侧端部1%,使底面18b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LD19b)比稳定器侧端部19a的长度(LD19a)短。例如,分别对实施方式2的图22 (b)、(C)和图25 (b)、(C)进行比较时,在图25 (b)、(C)中,从端部段14a的风扇延长部8a吹出的吹出气流中的向碰撞壁18的底面18b的长度比图22 (b)、(c)的结构短的部分流动的气流不与碰撞壁18碰撞,而通过碰撞壁侧面18c的内侧被平顺地导向吹出口3。S卩,吹出区域E2的吹出风路11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增长与缩短了底面18b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相对应的量。由此,能够使通风阻力比图22的结构小,并能够增加风量。对输入相同的情况进行比较时,能够增加风量,以同一风量进行比较时,能够减小输入,从而降低消耗电力,能够节能。另外,由于与碰撞壁18碰撞的气流变少,所以还能够减小碰撞声音。
[0136]这里,对碰撞壁18的底面18b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进行说明。该底面18b的长度过长时,吹出风路11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变短,使吹出气流的风量降低。另一方面,底面18b的长度过短时,使吹出风路11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增长到必要以上,吹出气流的速度降低,在吹出口 3不能得到充分速度的风速。在吹出口 3不能得到充分的风速的情况下,还是有室内空气会从室内机I主体的外侧通过吹出口 3向吹出区域E2逆流的可能性。通过碰撞壁18,比大气压高的滞压形成在相对面18a上,能够防止逆流的室内空气进入空间S,但即使从吹出口 3向吹出区域E2逆流的室内空气因滞压再次向室内机I外流出,也不会导致损失。由此,决定碰撞壁18的稳定器侧端部19a中的底面18b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以便在以最低转速运转时的风速下能够得到在吹出口 3不引起倒吸的程度的风速。若像这样设置碰撞壁18的稳定器侧端部19a,则在室内机I的运转中,即在风扇8的旋转时,能够在吹出口 3得到充分的风速。即,在容易发生倒吸的稳定器侧端部19a中,在风扇8和碰撞壁18之间形成比大气压PO大的滞压Pla,并且在碰撞壁侧面18c附近吹出充分风速的气流,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倒吸。
[0137]在实施方式3中,在从减少开始位置19c到后引导部侧端部19b的风扇内侧缘部Hb上设置有倾斜面21。通过该倾斜面21,能够抑制向角部流动的气流成为原因的涡流F2(参照图20 (d))的发生,并能够减小通风阻力。
[0138]此外,使位置20a处的相对面比(LD20a/LD20a)和后引导部侧端部19b中的相对面比(LU19b/LD19b)相同,LU20a/LD20a=LU19b/LD19b是恒定的,但不限于此。只要使后引导部侧端部19b的相对面比(LU19b/LD19b)小于稳定器侧端部19a的相对面比(LU19a/LD19a)即可。LU19a/LD19a>LU19b/LD19b的结构的一例如图28所示。图28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碰撞壁18的俯视图,例如,稳定器侧端部19a的相对面比(LU19a/LD19a)=l,后引导部侧端部19b的相对面比(LU19b/LD19b) =0.25。关于相对面的长度(LU)相对于底面的长度(LD)的相对面比,在后引导部10侧比在稳定器9侧小地构成,若以同一底面的长度进行比较,则与LU19a/LD19a=LU19b/LD19b时相比,在后引导部10侧能够缩短相对面18a的长度。在难以引起倒吸的后引导部侧端部1%,能够使通过倾斜面21向吹出风路11流动的气流的比例比与碰撞壁18的相对面18a碰撞的气流的比例多,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从风扇8吹出的气流与碰撞壁18碰撞产生的能量损失及碰撞声音。
[0139]图29 (a)、(b)分别表不实施方式3的碰撞壁18的其他结构例,表不与碰撞壁18的稳定器侧端部19a (与减少开始位置19c相同)的风扇端板12b垂直的截面。该结构例的特征在于,相对面18a的长度LU19a>底面18b的长度LD19a。后引导部侧端部19b、其间的位置20a处的碰撞壁18的形状与图22、图25所示的形状相同。在该结构中,关于碰撞壁18的各位置处的相对面比(LU/LD),满足式(3)的关系。
[0140]LU19a/LD19a Ol)
[0141]>LU20a/LD20a
[0142]彡LU19b/LD19b......(3)
[0143]在碰撞壁18中,与风扇8的相对面18a如图14所示地在碰撞区域E3形成滞压Pla,防止室内空气从室内机I的外部通过吹出口 3向空间S逆流。通过在风扇8的内部产生的涡流Fl而成为最低压的部分即稳定器侧端部19a及其附近的碰撞壁18,例如从稳定器侧端部19a到减少开始位置19c之间的碰撞壁采用可靠地形成防止倒吸的滞压的形状。图29 (a)是长地构成了相对面18a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LU19a),从而能够在风扇8的两端部形成防止倒吸所需的宽度的滞压。
[0144]另一方面,由于底面18b的从风扇端板12b开始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比相对面18a短,所以吹出风路11的左右方向(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变长。吹出风路11的面积变大,吹出气流的风量变多。但是,如上所述,在容易引起倒吸的稳定器侧端部19a附近,底面18b的长度(LD19a)采用即使在风扇8的转速低时也能够得到不引起倒吸的程度的风速的长度。
[0145]此外,与实施方式1、2同样地,接近后引导部侧端部19b的部分难以引起倒吸,从而通过使相对面18a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比稳定器侧端部19a短,由此,通过气流的一部分在该位置形成防止倒吸所需的滞压,并且将气流的其他部分作为送风气流,能够减少能量损失及碰撞声音。
[0146]图29 (b)是将在图29 Ca)的相对面18a的在旋转轴线方向AX与内侧连接的面作为倾斜面21的结构。在图29 (b)的结构中,通过碰撞壁18的相对面18a的形成于风扇内侧缘部Hb的倾斜面21,使向相对面18a的角部流动的气流沿倾斜面21平顺地流动并导向下游的吹出口 3。由此,能够抑制图20 (d)所示的紊乱的发生。
[0147]以上,在以与设置于横流风扇8的两端的圆板形状的风扇端板12a、12b垂直的平面剖切碰撞壁18时的截面中,碰撞壁18呈多边形,并具有相对面18a、底面18b、和碰撞壁侧面18c,该底面18b在风扇延长部8a的相反侧与相对面18a相对,该碰撞壁侧面18c在左右方向的内侧连结相对面18a和底面18b,设旋转轴线方向AX上的从风扇端板12a、12b开始的相对面18a的长度为LU、且旋转轴线方向AX上的从风扇端板12a、12b开始的底面18b的长度为LD的情况下,关于以LU/LD求出的相对面比,后引导部侧端部19b的相对面比(LU19b/LD19b)小于稳定器侧端部19a的相对面比(LU19a/LD19a (彡O),由此能够防止倒吸,并确保送风气流,尤其,通过相对面18a的风扇内侧缘部Hb的倾斜面21将气流平顺地导向吹出口 3,由此能够防止倒吸,并具有减少由气流碰撞导致的能量损失并降低消耗电力的效果。
[0148]另外,在以与设置于横流风扇8的两端的圆板形状的风扇端板12a、12b垂直的平面剖切碰撞壁18的截面中,在左右方向的内侧与相对面18a连接的面由与相对面18a以钝角相交的倾斜面构成,由此,与碰撞壁18的风扇内侧缘部Hb采用垂直地相交的角部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在角部附近发生剥离、紊乱,并具有能够实现低功率化及低噪音化的效果。
[0149]实施方式4
[0150]以下,基于【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在实施方式4中,如实施方式I中的图20 (a)、(b)、实施方式2中的图22 (b)、(C)、实施方式3中的图25 (b)、(c)所示,在左右方向(旋转轴线方向AX)的内侧与碰撞壁18的相对面18a连接的面成为具有与相对面18a以钝角相交的倾斜面21的结构。碰撞壁18的相对面18a和倾斜面21所成的角度为角度Θ,关于该角度Θ进行说明。这里,设置在室内机I的右端部上的碰撞壁18的情况下,从相对面18a顺时针地与倾斜面21所成的角度为角度Θ。设置在室内机I的左端部上的碰撞壁18的情况下,由于使右端部的碰撞壁18成为左右翻转的形状,所以从相对面18a逆时针地与倾斜面21所成的角度为角度Θ。
[0151]图30是表示位置20a处的碰撞壁18的剖视图(图30 Ca))和说明角度Θ的说明图(图30 (b))。另外,图31是表示后引导部侧端部19b中的碰撞壁18的剖视图(图31(a))和说明角度Θ的说明图(图31 (b))。位置20a处的相对面18a和倾斜面21所成的角度Θ (20a) >后引导部侧端部19b中的相对面18a和倾斜面21所成的角度Θ (1%)。例如,角度Θ (20a)为150°C,角度Θ (19b)为120°。这里,关于相对面18a的进深方向AY的位置,图30中的位置是在稳定器侧端部19a和后引导部侧端部19b之间,但只要是图31所示的比后引导部侧端部19b更靠稳定器9侧的位置,哪个位置都可以,这里对例如位置20a的情况进行说明。
[0152]在位置20a处,如图30(b)所示,气流与碰撞壁18的相对面18a垂直地流入,但向倾斜面21流动的气流B在倾斜面21被分解成与倾斜面21垂直的分量(BI)和与倾斜面21平行的分量(B2)。与倾斜面21平行的分量(B2)沿倾斜面21从碰撞壁侧面18c向吹出口3流动。另一方面,与倾斜面21垂直的分量(BI)与倾斜面21碰撞而将风速的能量转换成压力的能量,在倾斜面21上形成滞压,辅助与倾斜面21连续的相对面18a的滞压的形成。
[0153]图31 (b)也是同样,向倾斜面21流动的气流B在倾斜面21被分解成与倾斜面垂直的分量(BI)和与倾斜面平行的分量(B2)。与倾斜面平行的分量(B2)沿倾斜面21向碰撞壁侧面18c流动。另一方面,与倾斜面垂直的分量(BI)与倾斜面21碰撞并在与倾斜面21之间形成滞压。
[0154]由于角度Θ (20a) >角度Θ (19b),所以在气流B (20a)和气流B (19b)为相同大小的情况下,与倾斜面21 (20a)和倾斜面21 (19b)的倾斜面垂直的气流为分量BI (20a)>分量BI (1%)。即,在容易引起倒吸的稳定器9侧,比后引导部侧端部19b大的滞压形成于倾斜面21决定碰撞壁18的稳定器侧端部19a中的底面18b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能够可靠地防止倒吸。
[0155]另一方面,由于角度Θ (20a)>角度Θ (19b),所以在气流B (20a)和气流B (19b)是相同大小的情况下,与倾斜面21 (20a)和倾斜面21 (19b)的倾斜面平行的气流为分量B2 (20a)〈分量B2 (19b)。即,在难以引起倒吸的且低的滞压充分的后引导部侧端部19b,与稳定器侧端部19a相比,作用于送风气流的分量B2变大。因此,与使角度Θ与稳定器侧端部19a相同地构成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由气流与碰撞壁18碰撞导致的能量损失的增力口,能够实现消耗电力的抑制。另外,还能够抑制由碰撞产生的噪音。
[0156]图32是横轴表示进深方向的位置、纵轴表示倾斜面21的角度Θ的线图。从稳定器侧端部19a到减少开始位置19c没有倾斜部,从而稳定器侧端部19a中的角度Θ是180°,后引导部侧端部19b中的角度Θ采用120°,它们之间的位置,在位置20a、位置20b,角度Θ以大致直线状平顺地减少。随着角度Θ变小,与倾斜面21之间能够产生的滞压减少。即,进深方向AY的位置随着趋向后引导部10侧(后引导部侧端部1%),送风气流变多,从而在难以引起倒吸的位置,风速的能量直接用于送风。与此同时,与碰撞壁18碰撞的气流减少,从而能够减少由气流碰撞导致的能量损失及碰撞声音。
[0157]另一方面,进深方向AY的位置随着趋向稳定器9侧(稳定器侧端部19a),送风气流减少,与碰撞壁18碰撞的气流增加。由此,在容易引起倒吸的稳定器9侧,能够可靠地防止倒吸。
[0158]图32只是一例,不限于此。即,也可以不使角度Θ逐渐以直线状变化。也可以例如阶梯状或曲线状地变化。
[0159]此外,在该风扇内侧缘部Hb具有倾斜面21的结构被适用于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3中所示的全部结构。另外,即使不形成倾斜面21,也能够适用于碰撞壁18的相对面18a和碰撞壁侧面18c成比90°大的角度的形状的情况。如图9所示,实际上在后引导部侧端部19b,形成吹出风路11的后引导部10和风扇8的外周之间的距离接近,从而形成在后引导部10和风扇8的外周之间的吹出风路11上的碰撞壁侧面18c的长度变短。即,如图31(a)所示,要构成角度Θ小的倾斜面21时,在与碰撞壁侧面18c连接之前,成为底面18b的位置的可能性高。该情况下,也可以将碰撞壁侧面18c视为倾斜面21。
[0160]在至此的说明中,从稳定器侧端部19a到减少开始位置19c,对在风扇内侧缘部Hb没有设置倾斜的形状进行了说明。但是,通过使稳定器侧端部19a的风扇内侧缘部Hb成为90°,该角部成为气流紊乱的大的原因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该角部设置倾斜部。若具有碰撞壁18的与风扇8的相对面18a的旋转轴线方向AX上充分的长度,则即使在相对面18a的风扇内侧缘部Hb设置倾斜,也能够利用与相对面18a和倾斜面碰撞的气流形成能够防止倒吸的充分的滞压。
[0161]另外,也可以从稳定器侧端部19a到减少开始位置19c,将相对面18a的风扇内侧缘部Hb的角部由曲面形成,由此,对于气流来说成为平顺的面,能够抑制由角部导致的气流的紊乱。实际上通过注塑成型等成型后引导部10、侧壁30、碰撞壁18时,几乎全部的角部由具有圆角的形状构成。
[0162]以上,在以与设置于横流风扇8的两端的圆板形状的风扇端板12a、12b垂直的平面剖切碰撞壁18的截面中,在左右方向的内侧与相对面18a连接的面由与相对面18a以钝角相交的倾斜面构成,由此,与碰撞壁18的风扇内侧缘部Hb采用与直角相交的角部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在角部附近发生剥离、紊乱,并具有能够实现低功率化及低噪音化的效果。
[0163]另外,关于倾斜面21和相对面18a之间的角度Θ,设置在后引导部10侧的倾斜面21这一方比设置在稳定器9侧的倾斜面21小地构成,由此,在稳定器侧端部19a以防止倒吸所需的宽度(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形成滞压,在后引导部侧端部19b形成滞压的同时,增多送风气流并增多风量,具有能够防止倒吸的同时实现低功率化及低噪音化的效果。
[0164]此外,在实施方式I?实施方式4中,从稳定器侧端部19a到减少开始位置19c,相对面18a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是恒定的,但不限于此。在稳定器侧端部19a中得到能够防止倒吸的充分的滞压,在从该部分朝向后引导部侧端部1%的位置20a附近也能得到充分的滞压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减少开始位置19c,使从稳定器侧端部19a开始的相对面18a的旋转轴线方向AX的长度减小。
[0165]附图标记的说明
[0166]I室内机(空气调节机),2吸入格栅,3吹出口,4风向叶片,5电集尘器,6过滤器,7换热器,8横流风扇(叶轮),8a风扇延长部,9稳定器,10后引导部,11吹出风路,12支承板,12a、12b风扇端板,13翼,14连(叶轮单体),14a端部段,15风扇毂,16电机,17旋转轴线,18碰撞壁,18a相对面,18b底面,18c碰撞壁侧面,19a稳定器侧端部,19b后引导部侧端部,19c减少开始位置,21倾斜面,30侧壁。
【权利要求】
1.一种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室内机主体、换热器和横流风扇; 所述室内机主体具有将室内空气吸入的吸入口、将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所述空气向室内吹出的吹出口、及将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所述空气导向所述吹出口的吹出风路; 所述换热器在所述室内机主体内,与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所述空气进行热交换; 所述横流风扇在所述室内机主体内,从所述吸入口向所述吹出口输送所述空气, 从所述室内机主体的正面观察时,所述吹出风路的前面由稳定器构成,所述稳定器将通过所述横流风扇被送风的所述空气导向所述吹出口,所述吹出风路的背面由后导向部构成,所述后导向部将通过所述横流风扇被送风的所述空气导向所述吹出口, 从所述室内机主体的正面观察时,在所述吹出风路的左右的端部设置有碰撞壁,该碰撞壁设置成连接所述稳定器和所述后导向部,并具有与所述横流风扇相对的相对面, 所述相对面,从所述横流风扇的外周到该相对面的距离与从位于所述后导向部侧的后导向部侧端部到位于所述稳定器侧的稳定器侧端部的距离相同, 位于所述后导向侧的后导向侧端部的所述横流风扇的旋转轴线方向的长度比位于所述稳定器侧的稳定器侧端部的所述旋转轴线方向的长度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横流风扇的左右的端部的端面上设置有圆板形状的端板, 所述碰撞壁具有所述相对面、位于与所述横流风扇的相反侧位置并与所述相对面相对的底面、和在所述吹出风路的内侧连结所述相对面和所述底面的碰撞壁侧面,在设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从所述端板开始的所述相对面的长度为LU、设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从所述端板开始的所述底面的长度为LD的情况下,关于以LU/LD求出的相对面比,所述后导向侧端部的所述相对面比小于所述稳定器侧端部的所述相对面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碰撞壁在所述稳定器侧端部和所述后导向侧端部之间的途中具有缩短所述相对面的所述旋转轴线方向的长度时的减少开始位置, 从所述稳定器侧端部到所述减少开始位置,使所述相对面的所述旋转轴线方向的长度成为相同的长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碰撞壁在所述稳定器侧端部和所述后导向侧端部之间的途中具有缩短所述相对面的所述旋转轴线方向的长度时的减少开始位置, 从所述稳定器侧端部到所述减少开始位置,使所述相对面的所述旋转轴线方向的长度成为相同的长度。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横流风扇的左右的端部的端面上设置有圆板形状的端板, 在以与所述端板正交的平面剖切所述碰撞壁的截面中,在所述吹出风路的内侧与所述相对面连接的面由与所述相对面以钝角相交的倾斜面构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关于所述倾斜面和所述相对面之间的角度Θ,设置在所述后导向侧的所述倾斜面的角度Θ这一方比设置在所述稳定器侧的所述倾斜面的角度Θ小。
7.如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以与所述端板正交的平面剖切所述碰撞壁的截面是多边形。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以与所述端板正交的平面剖切所述碰撞壁的截面是多边形。
9.如权利要求1?4、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室内机主体的正面观察时,所述吹出口沿所述室内机主体的左右方向形成。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室内机主体的正面观察时,所述吹出口沿所述室内机主体的左右方向形成。
【文档编号】F24F1/00GK204063280SQ201290000786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31日
【发明者】田所敬英, 池田尚史, 滨田慎悟, 代田光宏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