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氧铜熔铸流通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22121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氧铜熔铸流通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制备领域,具体是一种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的无氧铜熔铸流通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采用双系统生产铜和铜合金产品,通常是将铜液从熔化炉转移到铸造炉进行,是在密封流槽中进行的,并在其中通入氮气或者煤气来防止吸氧,但是由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常常有流槽长度超过Im的情况,这种情况常常造成铜液在流通过程中快速凝固堵塞,破坏装置,由于这种原因,使其不能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的无氧铜熔铸流通系统。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是其包括熔化炉以及通过流通管和熔化炉相通的铸造炉,所述熔化炉上设置有没有完全封闭熔化炉的盖板I,所述盖板I端部设置有隔板I,所述流通管外套装有保温管,所述铸造炉通过导通管和保温管相通。所述流通管和熔化炉之间设置有密封板。所述铸造炉上设置有没有完全封闭铸造炉的盖板II,所述盖板II端部设置有隔板II。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熔化炉内的铜水在熔化后通过倾倒熔化炉或者打开密封板的方式,使的铜水进入到流通管,随后进入到铸造炉,实现铜水的转移,本实用新型的熔化炉上设置有没有完全封闭熔化炉的盖板I,所述盖板I端部设置有隔板I,隔板1、盖板I和熔化炉之间构成一个没有完全密封的腔室,熔化炉内加有铜水后,其形成一个完全密封的空间,通过注入惰性气体或者使其内的氧气消耗掉的方法,可以使得铜水在转移的过程中,避免氧化。本实用新型在流通管的外部套装有保温管,保温管通过导通管和熔化炉内的空间相通,可以把熔化铜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量加入到保温管内,避免铜水在流通的过程中,凝固而损坏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流通管和熔化炉之间设置有密封板,可以通过开放密封板的方式来使铜水进入到流通管内。本实用新型的铸造炉上设置有没有完全封闭铸造炉的盖板II,所述盖板II端部设置有隔板II,可以使得保温管不需要深入到铜水内,降低材料的制造成本,同时保证氧气不会进入到铜水内。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在图中,I熔化炉、2隔板1、3盖板1、4导通管、5密封板、6保温管、7流通管、8隔板I1、9铸造炉、10盖板II。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熔化炉I以及通过流通管7和熔化炉I相通的铸造炉9,所述熔化炉I上设置有没有完全封闭熔化炉I的盖板13,所述盖板13端部设置有隔板12,所述流通管7外套装有保温管6,所述铸造炉9通过导通管4和保温管6相通。所述流通管7和熔化炉I之间设置有密封板5。所述铸造炉9上设置有没有完全封闭铸造炉9的盖板1110,所述盖板IIlO端部设置有隔板118。本实用新型的熔化炉I内的铜水在熔化后通过倾倒熔化炉I或者打开密封板5的方式,使的铜水进入到流通管7,随后进入到铸造炉9,实现铜水的转移,本实用新型的熔化炉I上设置有没有完全封闭熔化炉I的盖板13,所述盖板13端部设置有隔板12,隔板12、盖板13和熔化炉I之间构成一个没有完全密封的腔室,熔化炉I内加有铜水后,其形成一个完全密封的空间,通过注入惰性气体或者使其内的氧气消耗掉的方法,可以使得铜水在转移的过程中,避免氧化。本实用新型在流通管7的外部套装有保温管6,保温管6通过导通管4和熔化炉I内的空间相通,可以把熔化铜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量加入到保温管6内,避免铜水在流通的过程中,凝固而损坏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流通管7和熔化炉I之间设置有密封板5,可以通过开放密封板5的方式来使铜水进入到流通管7内。本实用新型的铸造炉9上设置有没有完全封闭铸造炉9的盖板1110,所述盖板IIlO端部设置有隔板118,可以使得保温管7不需要深入到铜水内,降低材料的制造成本,同时保证氧气不会进入到·铜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无氧铜熔铸流通系统,其特征是,包括熔化炉(I)以及通过流通管(7)和熔化炉(I)相通的铸造炉(9),所述熔化炉⑴上设置有没有完全封闭熔化炉⑴的盖板I (3),所述盖板I (3)端部设置有隔板I (2),所述流通管(7)外套装有保温管¢),所述铸造炉(9)通过导通管(4)和保温管(6)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氧铜熔铸流通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流通管(7)和熔化炉(I)之间设置有密封板(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氧铜熔铸流通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铸造炉(9)上设置有没有完全封闭铸造 炉(9)的盖板II (10),所述盖板II (10)端部设置有隔板II (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无氧铜熔铸流通系统,包括熔化炉以及通过流通管和熔化炉相通的铸造炉,所述熔化炉上设置有没有完全封闭熔化炉的盖板I,所述盖板I端部设置有隔板I,所述流通管外套装有保温管,所述铸造炉通过导通管和保温管相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以保证铜水在流通过程中不会接触氧气,且效果较好。
文档编号F27D3/14GK203124714SQ20132014203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6日
发明者郑敏 申请人:郑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