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外机配管结构及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33455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外机配管结构及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室外机配管结构及空调器,该配管结构包括回气管,回气管连接在空调四通阀与压缩机的回气口之间,回气管具有向下凸起的弯曲管段,弯曲管段的底部段围绕压缩机本体外侧并靠近压缩机本体设置,使制冷剂由回气管流到压缩机时更顺畅,减小气动压力对回气管的冲击,避开制冷剂气体本身的固有频率,避免配管与气柱的共振及噪音;此外将弯曲管段的底部段设置为由多个直管段和多个过渡圆弧段组成,改变配管的固有频率,拉开了频率差距,避免配管与压缩机的机械共振及噪音,增加管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且配管各弯位处的应力减小,避免了应力集中导致的管裂和疲劳损伤,防止制冷剂泄漏造成无法制冷或制热或者制冷及制热不佳的问题。
【专利说明】空调室外机配管结构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配管结构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空调室外机的配管系统结构通常是由各种弯管、直管、阀体、消声器等组成。其一端连接冷凝器,另一端通过外连接管连接到室内蒸发器。由于空调器在正常运行时,压缩机本身的振动,以及管内制冷剂流动所造成的气动冲击和液动冲击,使得配管系统受到严重的干扰,从而产生配管的振动。配管振动带来的严重后果是配管断裂及疲劳损坏,配管中各管与管之间的连接部位容易出现松脱及裂纹。
[0003]另外,由于配管的共振,会使得整个系统的噪音加大,音质变差,造成产品品质下降。而且由于振动太大,工况变差,相关的用电功率变大,能耗也会增加,对用户造成很大的困扰。
[0004]如图1所示,目前的空调器所采用配管系统结构包括回气管17和排气管16,回气管17和排气管16均连接至四通阀15。其中,在回气管17底部设置有下U形结构,回气管17的下U形结构中具有180度急转弯形成的半圆弧段。这种回气管17由于没有底部的多段弯管段,使得制冷剂的流动不够平滑,同时降低了振动的稳定性。再加上压缩机本身的振动,使得配管更容易出现共振,造成疲劳损坏,接头焊接处容易出现微孔,与阀体连接部分也容易产生泄漏损失。一旦制冷剂泄漏,空调则无法实现制冷及制热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配管结构及空调器,旨在降低压缩机配管的振动和噪音,减少配管疲劳损伤。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外机配管结构,包括回气管,所述回气管连接在空调四通阀与压缩机的回气口之间,所述回气管具有向下凸起的弯曲管段,所述弯曲管段的底部段围绕压缩机本体外侧并靠近所述压缩机本体设置。
[0007]优选地,所述弯曲管段的底部段的一端通过第一直管段及第一管段连接至压缩机的回气口 ;所述弯曲管段的底部段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直管段及第二管段连接至四通阀。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管段包括与压缩机的回气口相连的第三直管段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三直管段和第一直管段之间的第一过渡圆弧段;所述第二管段包括与所述四通阀相连的第四直管段以及连接在所述第四直管段和第二直管段之间的第二过渡圆弧段。
[0009]优选地,所述弯曲管段的底部段上各点至压缩机本体外侧表面的距离为IOmm?300mmo
[0010]优选地,所述弯曲管段的底部段围绕压缩机本体外侧在压缩机本体俯视投影圆上所形成的围绕角度为30-330度。
[0011]优选地,所述弯曲管段的底部段由多个直管段和多个过渡圆弧段组成;相应的直管段与相邻的过渡圆弧段相切。[0012]优选地,所述多个直管段和多个过渡圆弧段其位置均不高于压缩机本体的顶面。
[0013]优选地,所述弯曲管段的底部段由至少三个直管段和至少四个过渡圆弧段组成。
[0014]优选地,所述弯曲管段的底部段从压缩机至四通阀方向,依次由第三过渡圆弧段、第五直管段、第四过渡圆弧段、第六直管段、第五过渡圆弧段、第七直管段、第六过渡圆弧段组成。
[0015]优选地,所述弯曲管段的底部段的多个直管段和多个过渡圆弧段位于同一平面内。
[0016]优选地,所述弯曲管段的底部段的多个直管段和多个过渡圆弧段不位于同一平面内。
[0017]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所述的空调室外机配管结构。
[0018]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空调室外机配管结构及空调器,将压缩机回气管弯曲管段的底部段围绕压缩机本体外侧并靠近压缩机本体设置,使制冷剂由回气管流到压缩机时更顺畅,最终减小气动压力对回气管的冲击,避开了制冷剂气体本身的固有频率,避免了配管与气柱的共振及噪音;此外,将弯曲管段的底部段设置为由多个直管段和多个过渡圆弧段组成,改变配管的固有频率,拉开了频率差距,从而避开配管的共振区,避免配管与压缩机的机械共振及噪音,增加管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且配管各弯位处的应力减小,避免了应力集中导致的管裂和疲劳损伤,防止制冷剂泄漏造成无法制冷或制热或者制冷及制热不佳的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外机配管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配管结构第一实施例所在室外机的装配示意图;
[00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回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回气管绕压缩机的角度示意图;
[0023]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空调室外机配管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0024]图6是现有技术的回气管振动测试图;
[0025]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回气管的振动测试图;
[0026]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空调室外机配管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002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了,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9]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空调室外机配管结构,包括回气管17和排气管16,所述回气管17连接在空调四通阀15与压缩机18的回气口之间,该压缩机18的回气口设置在与压缩机本体24相连的储液罐23的顶端;排气管16连接在空调四通阀15与压缩机18的排气口之间;四通阀15上端通过连接管与冷凝器19相连;四通阀15下端通过连接管与低压阀20相连。
[0030]本实施例中回气管17具有向下凸起的弯曲管段,所述弯曲管段的底部段围绕压缩机本体24外侧并靠近所述压缩机本体24设置。
[0031]具体地,结合图3所示,所述弯曲管段的底部段的一端通过第一直管段I及第一管段连接至压缩机18的回气口 ;所述弯曲管段的底部段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直管段9及第二管段连接至四通阀15。
[0032]上述第一管段包括与压缩机18的回气口相连的第三直管段11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三直管段11和第一直管段I之间的第一过渡圆弧段21 ;该第一管段与第一直管段I形成开口向下的U形结构。
[0033]上述第二管段包括与所述四通阀15相连的第四直管段10以及连接在所述第四直管段10和第二直管段9之间的第二过渡圆弧段22。
[0034]本实施例中,弯曲管段的底部段围绕压缩机本体24外侧设置,且靠近压缩机本体24,使得回气管17内制冷剂的流动更为平顺,而且压缩机18的激振力对管路的影响更小。这样就可以减小气动压力对回气管17的影响,避开了制冷剂气体本身的固有频率,避免了配管与气柱的共振。
[0035]其中,所述弯曲管段的底部段上各点至压缩机本体24外侧表面的距离范围可以设置为IOmm?300mm,以使弯曲管段的底部段围绕压缩机本体24外侧且靠近压缩机本体24。
[0036]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弯曲管段的底部段围绕压缩机本体24外侧在压缩机本体24俯视投影圆上所形成的围绕角度为30-330度,如图4所示,也就是说,相对压缩机本体24的俯视投影圆的圆心0,弯曲管段的底部段的俯视投影所形成的围绕角度为30-330度。
[0037]本实施例中,所述弯曲管段的底部段由多个直管段和多个过渡圆弧段组成,且组成弯曲管段的底部段的这些管段可以在同一个平面内,也可以不在同一平面内。
[0038]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弯曲管段的底部段由至少三个直管段和至少四个过渡圆弧段组成。如图3所示,所述弯曲管段的底部段从压缩机18至四通阀15方向,依次由第三过渡圆弧段2、第五直管段3、第四过渡圆弧段4、第六直管段5、第五过渡圆弧段6、第七直管段7、第六过渡圆弧段8组成,其中,相应的直管段与相邻的过渡圆弧段相切。
[0039]上述弯曲管段的底部段的多个直管段和多个过渡圆弧段可以位于同一平面内,也可以不位于同一平面内。
[0040]另外,上述多个直管段和多个过渡圆弧段其位置均不高于压缩机本体24的顶面18A。
[0041]本实施例中回气管17与排气管16位于压缩机本体24的同一侧,这样可使制冷剂气体流动达到理想的平滑状态,进一步减少气体对管路的高压冲击,为减小气柱与配管的振动起到了更积极的作用。同时对回气管17与压缩机18的机械共振起到了很好的降低作用。回气管17、排气管16与压缩机18及四通阀15装配后的结构如图5所示。
[0042]相比现有技术,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方案,避免了空调运行时配管与压缩机18的共振问题。现有技术中配管中各管段的固有频率差距较小,且其值比较接近,本实施例通过优化设计改变配管各管段的固有频率,拉开了各管段的频率差距,且相应的频率值也有所升高,这样就避开配管的共振区,增加管路的稳定性,从而避免产生机械共振。
[0043]此外,通过对回气管17的优化设计,使其底部具有围绕压缩机18的特征,使得回气管17制冷剂流动更平顺;压缩机18的激振力对管路的影响更小。这样就减小了气动压力对回气管17的影响,避开了制冷剂气体本身的固有频率,避免了配管与气柱的共振。
[0044]另外,配管经过优化设计后,不只是对配管的振动有利,而且对空调的外壳钣金等的共振,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而且在对配管进行优化设计后,使压缩机18产生的振动在回气管17上得到自然衰减,配管各弯位处的应力减小,避免了应力集中导致的管裂和疲劳损伤。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设计简单实用,制作、焊接和装配方便,成本上也有明显的优势。
[0045]在对空调样机中的回气管17进行振动测试时,对原样机及优化后的样机分别进行了振动测试。原样机的振动如图6所示,振动值为211.79 μ m ;优化后的样机振动如图7所示,振动值为42.9 μ m。
[0046]由试验数据可以看到,配管结构经过改进设计后,振动值大幅减小,减振作用明显提高,从而保障空调稳定运行,减少制冷剂的泄漏风险,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
[0047]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空调室外机配管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回气管17和排气管16位于压缩机本体24的不同侧。这样的特征同样可使制冷剂气体流动达到理想的平滑状态,对回气管17与压缩机18的机械共振,以及回气管17与气柱共振,起到了很好的降低作用。
[0048]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空调室外机配管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004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调室外机配管结构及空调器,将压缩机18回气管17弯曲管段的底部段围绕压缩机本体24外侧并靠近压缩机本体24设置,使制冷剂由回气管17流到压缩机18时更顺畅,最终减小气动压力对回气管17的冲击,避开了制冷剂气体本身的固有频率,避免了配管与气柱的共振及噪音;此外,将弯曲管段的底部段设置为由多个直管段和多个过渡圆弧段组成,改变配管的固有频率,拉开了频率差距,从而避开配管的共振区,避免配管与压缩机18的机械共振及噪音,增加管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且配管各弯位处的应力减小,避免了应力集中导致的管裂和疲劳损伤,防止制冷剂泄漏造成无法制冷或制热或者制冷及制热不佳的问题。
[005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室外机配管结构,包括回气管,所述回气管连接在空调四通阀与压缩机的回气口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气管具有向下凸起的弯曲管段,所述弯曲管段的底部段围绕压缩机本体外侧并靠近所述压缩机本体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配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管段的底部段的一端通过第一直管段及第一管段连接至压缩机的回气口 ;所述弯曲管段的底部段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直管段及第二管段连接至四通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外机配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段包括与压缩机的回气口相连的第三直管段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三直管段和第一直管段之间的第一过渡圆弧段;所述第二管段包括与所述四通阀相连的第四直管段以及连接在所述第四直管段和第二直管段之间的第二过渡圆弧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配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管段的底部段上各点至压缩机本体外侧表面的距离为IOmm?30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外机配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管段的底部段围绕压缩机本体外侧在压缩机本体俯视投影圆上所形成的围绕角度为30-330度。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配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管段的底部段由多个直管段和多个过渡圆弧段组成;相应的直管段与相邻的过渡圆弧段相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外机配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直管段和多个过渡圆弧段其位置均不高于压缩机本体的顶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外机配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管段的底部段由至少三个直管段和至少四个过渡圆弧段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外机配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管段的底部段从压缩机至四通阀方向,依次由第三过渡圆弧段、第五直管段、第四过渡圆弧段、第六直管段、第五过渡圆弧段、第七直管段、第六过渡圆弧段组成。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配管结构。
【文档编号】F24F1/40GK203375571SQ201320308003
【公开日】2014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30日
【发明者】吴广平, 游斌, 梁健巧, 刘传剑 申请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