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柴炉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柴炉,该柴炉包括炉体,炉体内设置有炉膛,炉膛侧壁上设置有入柴口和烟气出口;所述炉膛侧壁为双层结构,由内筒和外筒套装而成,内、外筒之间留有间隔,所述烟气出口设置在外筒侧壁上并所述间隔相连通,所述入柴口穿过炉膛侧壁后与炉膛相连通,内筒侧壁上设置有出烟孔,炉膛内的烟气经出烟孔进入所述间隔,并由烟气出口排出。本实用新型柴炉利用炉膛侧壁双层结构之间的间隔作为炉膛中烟气的通道,尤其是将里层侧壁上的出烟孔设置里层侧壁下部,使高温烟气在排出过程中可有效加热炉膛下部侧壁,使高温烟气和火焰不再直接冲向上方,加大了炉体向外辐射热量的能力,强化了柴炉的采暖功能,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
【专利说明】一种柴炉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以木材、秸杆等作为燃料的柴炉。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以木材、秸杆作为燃料的柴炉通常如图1中所示,包括炉体a,炉体上设置有炉门b和烟囱C。传统柴炉首要注重的是烧水、烧饭功能,采暖为次要功能。为此,炉体内炉箅上方的炉膛侧壁通常为单层结构,炉膛内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直接从炉膛上部经烟囱排出,炉膛内的火焰也通常位于炉膛上部。
[0003]传统结构的柴炉不仅热量集中在炉体上部,使炉体向外辐射热能的效果大大减弱,而且大量热量被排放的烟气带走,大大降低了燃料的利用率,降低了柴炉的采暖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柴炉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过改进的柴炉,该柴炉通过采用双层结构的炉膛侧壁,在保持柴炉烧水、烧饭功能的前提下,有效地改善了柴炉的采暖功能,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柴炉包括炉体,炉体内设置有炉膛,炉膛侧壁上设置有入柴口和烟气出口 ;所述炉膛侧壁为双层结构,由内筒和外筒套装而成,内、外筒之间留有间隔,所述烟气出口设置在外筒侧壁上并与所述间隔相连通,所述入柴口穿过炉膛侧壁后与炉膛相连通,内筒侧壁高度方向的中部和/或下部设置有出烟孔,炉膛内的烟气经出烟孔进入所述间隔,并经由烟气出口排出。
[0006]进一步,所述内筒侧壁上环绕所述炉膛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出烟孔,并且所述出烟孔位于所述内筒侧壁靠近其下端的下部。
[0007]进一步,所述间隔中对应每个所述出烟孔均设置有烟气挡板,每个挡板均单独设置,或者若干个相邻挡板连接成一整体,或者所有挡板连接成一整体。
[0008]进一步,所述入柴口处分隔入柴口与所述间隔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将进入到入柴口中的烟气引入所述间隔中的通孔。
[0009]进一步,所述炉体上端带有炉台,所述内筒上端与所述炉台固定连接,炉台与所述外筒上端相对应的下表面处设置有一凸环,外筒上端面及上端外表面分别与炉台下表面和凸环里侧表面相接,由此使外筒上端与炉台之间形成可拆卸连接。
[0010]进一步,所述凸环里侧还设置有一第二凸环,该两凸环将所述外筒上端夹持固定。[0011 ] 进一步,所述炉膛下端设置有炉箅,炉箅下方设置有落灰口,该落灰口下端出口设置有用于调节落灰口开度的调节门。
[0012]进一步,所述炉膛侧壁在所述入柴口处外接一筒状加柴室,该加柴室内由一横隔板分隔成上下两个腔室,并且,横隔板远离炉膛侧壁的外侧端与加柴室的外侧端壁之间留有连通两个腔室的间隙;加柴室内的下腔室作为入柴通道其里侧端与入柴口相接,上腔室作为回烟通道其里侧端与所述间隔相连通,加柴室外侧端壁上对应下腔室设置有炉门。[0013]进一步,所述加柴室外侧端壁上对应所述入柴通道或所述炉门上还设置有用于向所述下腔室内补风的补风孔。
[0014]进一步,所述加柴室的下腔室内靠近所述间隙处还设置有一道或多道用于将下腔室中的烟气引导向所述间隙的导流板。
[0015]进一步,所述下腔室内在所述导流板的里侧还设置有用于阻挡所述炉膛内的烟气进入的挡烟板。
[0016]进一步,所述柴炉还设置有一封火罩,该封火罩能够置入所述炉膛中,并封盖在炉膛内的燃料上。
[0017]进一步,所述炉体由上下两部分构成,带有所述炉膛、炉箅、落灰口的上部分炉体坐落在下部分炉体上,上下两部分炉体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所述落灰口的调节门通过支杆可滑动支撑在下部分炉体上。
[0018]本实用新型柴炉利用炉膛侧壁双层结构之间的间隔作为炉膛中烟气的通道,尤其是将里层侧壁上的出烟孔设置里层侧壁下部,使高温烟气在排出过程中可有效加热炉膛下部侧壁,使高温烟气和火焰不再直接冲向上方,加大了炉体向外辐射热量的能力,强化了柴炉的采暖功能,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
[0019]在落灰口处设置调节门,可利用该调节门调节进入炉膛的新风量,以调节火焰及燃烧强度。而将落灰口封闭后,与封火罩相配合,可最大限度减少炉膛内燃料处的氧气含量,使未燃烬的木质燃料有效形成木炭,以便为柴炉的下次点燃提供便利。
[0020]通过在入柴口处设置加柴室,为较长木柴提供了容置的空间,为柴炉使用较大木柴提供了便利。加柴室内设置回烟通道,可有效将入柴通道内的烟气排入炉膛侧壁中的间隔,并由烟气出口排出,消除了入柴通道中的烟气从炉门逸出的隐患。
[0021]加柴室外侧端壁上或炉门上设置补风孔,在有助于入柴通道内的烟气排入回烟通道的同时,还可以利用补进的新风冷却加柴室外侧端壁,避免烫伤。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现有传统柴炉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实用新型柴炉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实用新型柴炉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图3中六向视图;
[0026]图5为图3中8-8视图;
[0027]图6为本实用新型柴炉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9]实施例1
[0030]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柴炉包括炉体1,炉体1由上下两部分通过螺栓10可拆卸连接而成。
[0031]上部分炉体包括炉膛2、炉台5、炉箅3。炉膛侧壁为双层结构,由外筒1-1和内筒1-2相互套装而成,外筒1-1与内筒1-2之间留有间隔1-3,外筒1-1和内筒1-2下端与底壁1-5相接,炉箅3设置在底壁1-5上,底壁1-5在炉箅3下方设置有落灰口 1-6,该落灰口1-6插入到灰仓4中,落灰口 1-6为上大下小的锥形。
[0032]炉台5盖装在外筒1-1和内筒1-2的上端,炉台5上设置有炉盖5_1。
[0033]为加工方便,制作时,可将炉台5下表面与内筒1-2上端焊接连接,外筒1-1上端则可拆卸插装在炉台5下表面位于边缘处的凸环5-2的里侧;内筒1-2下端支撑在底壁1-5上表面上,外筒1-1下端与底壁1-5焊接连接。这样,安装时将炉台5连同内筒1-2插装到外筒1-1中即可。
[0034]可以替换的是,将炉台5下表面与外筒1-1、内筒1-2的上端焊接连接,内筒1-2下端支撑在底壁1-5上表面上,外筒1-1下端与底壁1-5可拆卸地连接,例如,通过螺栓来连接。将底壁1-5与外筒1-1下端可拆卸连接后,可通过拆卸底壁1-5,方便地清除间隔1-3中积存的污垢。
[0035]内筒1-2靠近其下端的下部侧壁上环绕炉膛2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出烟孔1-4。当设置一个出烟孔1-4时,该出烟孔可以采用沿周向延伸的长孔(图中未示出)。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精神范围内,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关于该出烟孔的各种变形。
[0036]对于外筒1-1上端与炉台5之间的连接方式,除了如图2中所示的结构之外,也可以在炉台5下表面上设置两道凸环(图中未示出),将外筒1-1的上端插装在两道凸环之间进行固定。
[0037]外筒1-1和内筒1-2的横截面均为圆形。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横截面形状,例如矩形等。
[0038]炉膛2的侧壁上设置有入柴口 1-8,该入柴口 1-8与间隔1_3相隔离。入柴口 1_8的外侧端设置有炉门11,该炉门通过销轴可转动安装在外筒1-1上,外筒1-1侧壁上设置有烟气出口 1-7,炉台5上设置有与烟气出口 1-7相连通的烟囱接口 12。
[0039]下部分炉体包括灰仓4,灰仓4的侧壁4-1固定在下方底座9上,灰仓4中设置有抽拉式灰斗8,灰仓4侧壁上设置有进风口 4-2,用于开闭落灰口 1-6下端出口的调节门6通过两根支杆7可滑动安装在灰仓4的侧壁上,调节门6随支杆7的滑动,来调节落灰口 1-6下端出口的开度。
[0040]上部分炉体坐落在下部分炉体上,并且两部分通过四根螺栓10相互固定。
[0041]本实施例柴炉还设置有封火罩13,该封火罩3可封盖在炉膛2内燃烧中的燃料上。
[0042]本实施例柴炉使用时,将封火罩13从炉膛2中取出,向炉膛2内加入木材并点燃,即可进行正常的取暖、烧水、烧饭。
[0043]木柴燃烧过程中,通过调节门6调节落灰口 1-6下端出口的开度,即可控制炉膛2中火焰的大小。
[0044]在关闭炉门11并插入灰斗8后,新风将从进风口 4-2进入经落灰口 1_6进入炉膛2进行助燃。
[0045]随着木柴燃烧,炉膛2内的烟气经出烟孔1-4进入间隔1-3,再经烟气出口 1_7和烟囱(图中未示出)排放。
[0046]因炉膛2内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从内筒1-2下部的出烟孔1-4进入间隔1-3,环绕内筒1-2从位于外筒1-1上部侧壁上的烟气出口 1-7排出,因而,大大增加了高温烟气与炉体的热交换,加强了炉体向外辐射的热量,提高了柴炉的采暖效果。[0047]在熄灭柴炉时,可以移开炊具或取下炉盖5-1,然后将封火罩13置入炉膛2并封盖在燃烧中的木柴上,同时由调节门6封闭落灰口 1-6,即可促使木柴熄灭。未燃烬的木柴将在缺氧状态下慢慢熄灭,并变成木炭,以方便下次点燃。
[0048]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说明虽然提及的燃料均为木柴,但本实施例柴炉也可以使用秸杆、麦草、树叶等作为燃料。
[0049]实施例2
[0050]图3-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
[0051]与图2中的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2中的柴炉的炉膛侧壁上在入柴口处增设了一筒状加柴室14,该筒状加柴室14内由一横隔板14-1分隔成上下两个腔室14-2、14-3,并且,横隔板14-1远离炉膛侧壁的外侧端与加柴室14的外侧端壁之间留有连通两个腔室的间隙(或者缺口)14-4.下腔室14-2作为入柴通道其里侧端与炉膛侧壁上的入柴口相接,上腔室14-3作为回烟通道其里侧端与炉膛侧壁双层结构间的间隔1-3 (参见图2)相连通,炉门11设置在加柴室14外侧端壁上与下腔室14-2相对应处,炉门11上还设置一个或多个补风孔11-1,图中示出的例子有三个用于向下腔室14-2内补入新风的补风孔11-1。下腔室14-2内靠近间隙14-4处还设置1道或多道用于将下腔室中的烟气引导向间隙14-4处的导流板14-5,图中不出的例子为3道,同时,下腔室14-2内在导流板14-5的里侧还设置有用于阻挡炉膛2内的烟气进入的挡烟板14-6。
[0052]设置加柴室14后,加大了柴炉入柴口处的容置空间,从而为使用较大的木柴创造了条件。
[0053]设置加柴室14后,不可避免会有少量的炉膛2内的烟气进入到加柴室中,通过在加柴室内设置回烟通道14-3,进入入柴通道14-2内的烟气将在烟囱的抽吸作用下经间隙14-4和回烟通道14-3被吸入间隔1-3中,并由烟气出口排出,由此防止烟气经炉门11逸出,污染环境。
[0054]在炉门11上设置补风孔11-1,随着入柴通道14-2内的烟气被吸入回烟通道14-3,新风也将随之进入入柴通道14-2,这样可利用新风与烟气混合促使烟气顺利进入回烟通道14-3,而且能够降低烟囱经入柴通道14-2对炉膛2中烟气的抽吸作用,防止大量的烟气进入入柴通道14-2。
[0055]设置导流板14-5则有助于入柴通道14-2内的烟气流入间隙14-4,设置挡烟板14-6则有助于减少进入入柴通道14-2的烟气量。
[0056]另外,随着新风不断从补风孔11-1进入,还有助于降低加柴室14外侧端壁的温度,降低烫伤风险。
[0057]实施例3
[0058]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
[0059]与实施例2相比,该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
[0060](1)在入柴口 1-8处分隔入柴口 1-8与间隔1-3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将进入到入柴口 1-8中的烟气引入间隔1-3中的通孔15。在保证烟气能够被可靠引入间隔1-3的情况下,通孔15可以设置为一个,也可以设置为多个。在外接烟囱的抽吸作用下,从炉膛2进入到入柴口 1-8中的烟气将会经由通孔15被吸入到间隔1-3中,由此进一步降低烟气经炉门11逸出的危险。[0061](2)间隔1-3中对应每个出烟孔1-4均设置有烟气挡板16,制作时,每个挡板16既单独设置,也可以若干个相邻的挡板连接成一整体,还可以将所有挡板连接成一整体。
[0062]如图6中所示,挡板16的上端与内筒1-2相接,下端与底壁1_5之间留有间隔,垂向方向上与出烟孔1-4保持有一个间隙。通过该设计,当炉膛2内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从内筒1-2下部的出烟孔1-4进入间隔1-3时,将会受到挡板的阻挡而流经下端与底壁1-5之间的间隔,环绕内筒1-2从位于外筒1-1上部侧壁上的烟气出口 1-7排出。这样,进一步增加了高温烟气与炉体的热交换性能。
[0063]通过设置挡板16,进一步增加了高温烟气与炉体的热交换性能,也进一步均衡了外部烟囱对炉膛2的各个部位的抽吸作用。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精神范围内,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关于挡板的各种变形。
[0064]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3中的通孔15和挡板16可以同时在柴炉上采用,也可以仅
采用其中之一。
[0065]上述示例只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
1.一种柴炉,包括炉体,炉体内设置有炉膛,炉膛侧壁上设置有入柴口和烟气出口 ;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侧壁为双层结构,由内筒和外筒套装而成,内、外筒之间留有间隔,所述烟气出口设置在外筒侧壁上并与所述间隔相连通,所述入柴口穿过炉膛侧壁后与炉膛相连通,内筒侧壁高度方向的中部和/或下部设置有出烟孔,炉膛内的烟气经出烟孔进入所述间隔,并经由烟气出口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侧壁上环绕所述炉膛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出烟孔,并且所述出烟孔位于所述内筒侧壁靠近其下端的下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中对应每个所述出烟孔均设置有烟气挡板,每个挡板均单独设置,或者若干个相邻挡板连接成一整体,或者所有挡板连接成一整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柴口处分隔入柴口与所述间隔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将进入到入柴口中的烟气引入所述间隔中的通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上端带有炉台,所述内筒上端与所述炉台固定连接,炉台与所述外筒上端相对应的下表面处设置有一凸环,外筒上端面及上端外表面分别与炉台下表面和凸环里侧表面相接,由此使外筒上端与炉台之间形成可拆卸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柴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侧壁在所述入柴口处外接一筒状加柴室,该加柴室内由一横隔板分隔成上下两个腔室,并且,横隔板远离炉膛侧壁的外侧端与加柴室的外侧端壁之间留有连通两个腔室的间隙;加柴室内的下腔室作为入柴通道其里侧端与入柴口相接,上腔室作为回烟通道其里侧端与所述间隔相连通,加柴室外侧端壁上对应下腔室设置有炉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柴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柴室外侧端壁上对应所述入柴通道或所述炉门上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用于向所述下腔室内补风的补风孔。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柴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柴室的下腔室内靠近所述间隙处还设置一道或多道用于将下腔室中的烟气引导向所述间隙处的导流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柴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腔室内在所述导流板的里侧还设置有用于阻挡所述炉膛内的烟气进入的挡烟板。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由上下两部分构成,带有炉箅、落灰口和所述炉膛的上部分炉体坐落在下部分炉体上,上下两部分炉体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所述落灰口的调节门通过支杆可滑动支撑在下部分炉体上。
【文档编号】F24B1/183GK203628716SQ201320790593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0日
【发明者】夏国强 申请人:夏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