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室内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47571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室内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和第一导风板,第一导风板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上,并可打开或关闭壳体的出风口,且壳体上设有第一凸出部,第一导风板的转动连接端上设有第二凸出部,第一导风板关闭出风口时,第一凸出部与第二凸出部相接触。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通过在壳体上设置第一凸出部,在第一导风板的转动连接端设置第二凸出部,第一导风板关闭出风口时,第一凸出部与第二凸出部相接触,实现了第一导风板与壳体的无缝配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导风板与壳体之间存在缝隙导致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外观美观性差和灰尘从缝隙处进入壳体内造成的污染问题。
【专利说明】空调器室内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空调器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背景技术】
[0002]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空调器室内机I ’中,导风板20 ’将出风口 100 ’关闭时,导风板20'的底端与空调器室内机I ^的壳体10'之间具有缝隙30',一方面影响空调器室内机P外观的美观性,另一方面,空调器闲置时,灰尘容易从缝隙30'处进入壳体10'内,并堆积在风道内;此外,如图3所示,现有的导风板20 '打开后,其底端会向风道内延伸,形成了较大的 风阻(图3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为风向),影响出风量,且会产生噪
曰?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导风板关闭时能够与壳体无缝配合,使空调器室内机的外观更加美观,且导风板打开时其底端不会向风道内延伸、形成风阻,提高了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量,并降低了噪音。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出风口 ;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并可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口 ;和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可带动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导风板关闭所述出风口时,所述第一导风板的所述一端与所述第一凸出部相接触;或者所述第一导风板的所述一端上设有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导风板关闭所述出风口时,所述第二凸出部与所述壳体相接触;或者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导风板的所述一端上设有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导风板关闭所述出风口时,所述第一凸出部与所述第二凸出部相接触。
[000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其壳体上设有第一凸出部,第一导风板关闭出风口时,第一导风板的一端(即第一导风板的转动连接端)与第一凸出部相接触,实现了导风板与壳体的无缝配合;或者在第一导风板的一端(即第一导风板的转动连接端)设有第二凸出部,第一导风板关闭出风口时,第二凸出部与壳体相接触,实现了导风板与壳体的无缝配合;或者壳体上设有第一凸出部,第一导风板的一端(即第一导风板的转动连接端)设有第二凸出部,第一导风板关闭出风口时,第一凸出部与第二凸出部相接触,实现了导风板与壳体的无缝配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导风板的转动连接端与壳体之间存在缝隙导致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外观美观性差,灰尘容易从缝隙处进入壳体内,污染壳体内部的零部件,影响空调器工作,且给用户造成清洁问题。
[0007]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08]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导风板的转动轴线位于所述出风口所包围的区域外,且所述第一导风板的转动轴线靠近所述第一导风板的所述一端的端部。[0009]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上设有所述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导风板上设有所述第二凸出部,所述壳体内还设有风道,所述风道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所述风道的壁上设有第三凸出部,所述第二凸出部可随所述第一导风板在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三凸出部之间转动,并与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三凸出部相接触,以限定所述第一导风板的转动角度。
[0010]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内部具有隔热腔。
[001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导风板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的周边和所述第二板的周边密闭连接,并在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之间形成所述隔热腔。
[001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隔热腔内填充有隔热材料。
[0013]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内设有多个悬臂,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多个所述悬臂相连接,并可带动多个所述悬臂转动,所述第一导风板与多个所述悬臂相连接。
[001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且所述第二导风板的转动轴线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上侧,所述第一导风板的转动轴线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下侧。
[001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导风板通过连杆与所述第一导风板相连接,所述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一导风板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风板铰接,所述第一导风板可带动所述第二导风板转动;或者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带动所述第二导风板转动。
[001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导风板为弧形板,且所述弧形板向靠近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一侧凸出。
[0017]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和图3是图1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是出风口关闭时的状态示意图,图3是出风口打开时的状态示意图;
[0021]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图5所示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口打开时的状态示意图;
[0024]图7是图6的B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5]图8是图5所示空调器室内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6]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和图11是图9所示空调器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0是出风口关闭时的状态示意图,图11是出风口打开时的状态示意图;
[0028]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9]图13和图14是图12所示空调器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3是出风口打开时的状态不意图,图14是出风口关闭时的状态不意图;
[0030]图15和图16是根据本发明第五个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5是出风口关闭时的状态示意图,图16是出风口打开时的状态示意图。
[0031]其中,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032]I'空调器室内机,10'壳体,100'出风口,20'导风板,30'缝隙
[0033]图4至图1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034]I空调器室内机,10壳体,100出风口,101风道,1010风道的壁,1011第三凸起,102第一凸出部,103转轴,104悬臂,20第一导风板,200第二凸出部,201第一板,202第二板,203隔热腔,30第二导风板,300连杆,301连接板,40第一电机,50第二电机,60风机,70
热交换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6]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7]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
[0038]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室内机1,包括壳体10、第一导风板20和第一驱动装置。
[0039]其中,所述壳体10上开设有出风口 100,所述第一导风板20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壳体10上,并可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口 100,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可带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0转动;且
[0040]所述壳体10上设有第一凸出部102,所述第一导风板20关闭所述出风口 100时,所述第一导风板20的所述一端与所述第一凸出部102相接触。
[0041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第一导风板和第一电机,其中壳体上开设有出风口,第一导风板与第一驱动装置相连接,并可在第一驱动装置的带动下转动,以便将出风口打开或关闭。
[0042]壳体上设有第一凸出部,第一导风板关闭出风口时,第一导风板的一端(即第一导风板的转动连接端)与第一凸出部相接触,实现了导风板与壳体的无缝配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导风板的转动连接端与壳体之间存在缝隙导致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外观美观性差,灰尘容易从缝隙处进入壳体内,污染壳体内部的零部件,影响空调器工作,且给用户造成清洁问题。
[0043]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室内机1,如图4所示,包括壳体10、第一导风板20和第一驱动装置。
[0044]其中,所述壳体10上开设有出风口 100,所述第一导风板20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壳体10上,并可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口 100,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可带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0转动;且[0045]所述第一导风板20的所述一端上设有第二凸出部200,所述第一导风板20关闭所述出风口 100时,所述第二凸出部200与所述壳体10相接触。
[0046]第一导风板的一端(即第一导风板的转动连接端)设有第二凸出部,第一导风板关闭出风口时,第二凸出部与壳体相接触,实现了导风板与壳体的无缝配合,同样可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导风板与壳体之间存在缝隙导致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外观美观性差和灰尘污染问题。
[0047]根据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室内机1,如图4所示,包括壳体10、第一导风板20和第一驱动装置。
[0048]其中,所述壳体10上开设有出风口 100,所述第一导风板20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壳体10上,并可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口 100,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可带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0转动;且
[0049]所述壳体10上设有第一凸出部102,所述第一导风板20的所述一端上设有第二凸出部200,所述第一导风板20关闭所述出风口 100时,所述第一凸出部102与所述第二凸出部200相接触。
[0050]壳体上设有第一凸出部,第一导风板的一端(即第一导风板的转动连接端)设有第二凸出部,第一导风板关闭出风口时,第一凸出部与第二凸出部相接触,实现了导风板与壳体的无缝配合,同样可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导风板与壳体之间存在缝隙导致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外观美观性差和灰尘污染问题。
[0051]在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风板20的转动轴线位于所述出风口所包围的区域外,且所述第一导风板20的转动轴线靠近所述第一导风板20的所述一端的端部。
[0052]在图4所示的示例中,第一导风板20的一端通过转轴103与壳体转动连接,转轴103位于出风口所包围的区域外。
[0053]第一导风板的转动轴线位于出风口包围的区域外,且第一导风板的转动轴线靠近第一导风板的一端(即第一导风板的转动连接端)的端部,这样,第一导风板在转动至将出风口打开后,避免了第一导风板的转动连接端延伸到出风口内,减小了由于第一导风板的转动连接端延伸至出风口内对流动空气产生阻力,并降低了流动空气撞击第一导风板造成的噪音。
[0054]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7所示,所述壳体10上设有所述第一凸出部102,所述第一导风板20上设有所述第二凸出部200,所述壳体10内还设有风道101,所述风道101与所述出风口 100相连通,所述风道的壁1010上设有第三凸出部1011,所述第二凸出部200可随所述第一导风板20在所述第一凸出部102和所述第三凸出部1011之间转动,并与所述第一凸出部102相接触(如图5所示)或与所述第三凸出部1011相接触(如图6和图7所示),以限定所述第一导风板20的转动角度。
[0055]壳体上设有第一凸出部,第一导风板上设有第二凸出部,壳体内的风道的壁上设有第三凸出部,第一导风板在转动至将出风口关闭时,第二凸出部与第一凸出部相接触,实现了第一导风板与壳体的无缝配合;第一导风板在转动至将出风口打开的过程中,第二凸出部可与第三凸出部相接触,第三凸出部阻止第一导风板继续转动,第三凸出部限定了第二凸出部的转动的最大角度,即限定了第一导风板的最大打开角度。因此,第一凸出部和第三凸出部相配合,限定了第一导风板的转动角度。
[0056]在图5和图6所示的示例中,空调器室内机I的壳体10内还设有风机60和热交换器70,空调器工作时,第一导风板20将出风口 100打开,风机60运转,室内的空气从进风口进入壳体10内,然后流经热交换器70,并与热交换器70进行热量交换,然后流动的空气沿着风道101流动,并最终从出风口 100吹出。
[005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风板20的内部具有隔热腔203。
[0058]具体地,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导风板20包括第一板201和第二板202,所述第一板201的周边和所述第二板202的周边密闭连接,并在所述第一板201和所述第二板202之间形成所述隔热腔203。
[0059]第一导风板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且第一板的周边和第二板的周边密闭连接,并在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形成隔热腔,隔热腔的存在,阻止了第一板和第二板之间热量的传递,这样在空调器制冷时,由于从出风口吹出的为冷风,冷风使第一导风板的第一板温度降低,而隔热腔的存在,阻止第一板上的冷量向第二板传递,避免了因第二板温度过低、室内的热空气遇到第二板后在第二板上产生凝露。
[0060]进一步,所述隔热腔203内填充有隔热材料(图中未示出)。
[0061]具体地,所述隔热材料为海绵。
[0062]隔热腔内填充有隔热材料,能更好地阻止第一板和第二板之间热量的传递,防止在第一导风板上产生凝露;海绵作为隔热材料,隔热效果好,且重量轻。当然,隔热腔内也可以不填充隔热材料,可利用隔热腔内密封的空气进行隔热。
[0063]在本发明的一些不例中,如图8所不,所述壳体10内设有多个悬臂104,所述第一电机与多个所述悬臂104相连接,并可带动多个所述悬臂104转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0与多个所述悬臂104相连接。
[0064]进一步,所述壳体10内设有可转动地悬杆(图中未示出),多个所述悬臂104均布在所述悬杆上,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悬杆相连接;且
[0065]所述壳体10内还设有悬杆支座(图中未不出),所述悬杆支撑在所述悬杆支座上。
[0066]第一导风板与多个悬臂相连接,即第一导风板通过多点进行支撑,使得第一导风板的支撑强度好,使得条状的第一导风板不易发生变形,因此第一导风板无需采用刚性较好的材料制成,降低了第一导风板的制作成本。
[0067]第一驱动机构与悬杆相连接,并可带动悬杆转动,进而带动悬臂转动,悬臂可带动第一导风板运动,以便将出风口打开或关闭,悬杆的设置,使得只需一个第一驱动装置即可同时带动多个悬臂运动,减少了带动多个悬臂运动所需的第一驱动机构的数量,节省了成本;悬杆支撑到多个悬杆支座上,使得悬杆的支撑强度好,这样悬杆无需使用高强度的材料制成,降低了悬杆的成本;第一导风板通过多个悬臂与悬杆相连接,使得第一导风板相对于悬杆的支撑强度好,再加上悬杆相对于壳体的支撑强度好,使得第一导风板相对于壳体的支撑强度好,因此,条状的第一导风板不易发生变形,第一导风板无需采用刚性较好的材料制成,降低了第一导风板的成本。
[0068]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9至图16所示,所述空调器室内机I还包括第二导风板30,所述第二导风板30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壳体10上,且所述第二导风板30的转动轴线位于所述出风口 100的上侧,所述第一导风板20的转动轴线位于所述出风口 100的下侧。
[0069]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第二导风板,第二导风板与第一导风板配合,可更好地对风的流动进行导向;第二转轴位于出风口的上侧,这样第二导风板打开时,可最大化的延伸风道,对风的流动进行导向;第一转轴位于出风口的下侧,这样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打开后,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的位置相对,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配合,能够更好地对从出风口吹出的风进行导向。
[0070]在本发明的一具体示例中,如图9至图11所示,所述第二导风板30通过连杆300与所述第一导风板20相连接,所述连杆300 —端与所述第一导风板20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风板30铰接,所述第一电机40可带动第一导风板20转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0可带动所述第二导风板30转动,将所述出风口打开(如图11所示)或关闭(如图10所示)。
[0071]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通过连杆连接,具体地,连杆一端与第一导风板铰接,另一端与第二导风板铰接,第一导风板可通过连杆带动第二导风板运动,实现了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的联动,这样可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同时驱动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运动,减少了带动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运动的驱动装置的数量,降低了成本,同时使得空调器室内机的结构简单、重量减轻。
[0072]在本发明的另一具体示例中,如图12至图14所示,所述空调器室内机I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50,所述第二电机50带动所述第二导风板30转动。
[0073]在图12至图14所示的示例中,第一电机40带动第一导风板20转动,第二电机50带动第二导风板30转动,在出风口关闭的状态下,第一导风板20将出风口关闭,第二导风板30位于风道101内(如图14所不),将出风口打开时,需先将第一导风板20打开,第一导风板20打开后,第二导风板30才开始转动,打开后的状态如图13所示;将出风口关闭时,贝1J需先转动第二导风板30,再转动第一导风板20。
[0074]通过第二电机带动第二导风板转动,这样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之间无需进行连接,便于第二导风板和第一导风板的安装。
[0075]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第二导风板的转动,如:在图15和图16所示的示例中,第二导风板30通过连接板301固定到第一导风板30上,且第一导风板20、连接板301和第二导风板30为一体式结构。
[0076]在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第二导风板30为弧形板,且所述弧形板向靠近所述第一导风板20的一侧凸出。
[0077]所述第二导风板为弧形板,且弧形板向靠近第一导风板的一侧凸出,即第二导风板向风流动的一侧凸出,根据康达效应(流体有离开本来的流动方向,改为随着凸出的物体表面流动的倾向),从出风口流出的风会沿着第二导风板的表面流动,这样第二导风板可很好地对流动的风进行导向。
[0078]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通过在壳体上设置第一凸出部,在第一导风板的转动连接端设置第二凸出部,第一导风板关闭出风口时,第一凸出部与第二凸出部相接触,实现了导风板与壳体的无缝配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导风板与壳体之间存在缝隙导致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外观美观性差和灰尘污染问题;风道的壁上设有第三凸出部,第三凸出部和第一凸出部配合,限定了第二凸出部的转动角度,即限定了第一导风板的转动角度;第一导风板的转动轴线位于出风口包围的区域外,且第一导风板的转动轴线靠近第一导风板的转动连接端的端部,这样,第一导风板在转动至将出风口打开后,第一导风板的转动连接端不会延伸到出风口内,减小了由于第一导风板的转动连接端延伸至出风口内对流动空气产生阻力,且降低了流动空气撞击第一导风板造成的噪音;第一导风板内设有隔热腔,利用隔热腔内填充的空气或隔热材料进行隔热,避免了在第一导风板的外板面上产生凝露。
[007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80]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8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出风口; 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并可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口 ;和 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可带动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导风板关闭所述出风口时,所述第一导风板的所述一端与所述第一凸出部相接触;或者 所述第一导风板的所述一端上设有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导风板关闭所述出风口时,所述第二凸出部与所述壳体相接触;或者 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导风板的所述一端上设有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导风板关闭所述出风口时,所述第一凸出部与所述第二凸出部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风板的 转动轴线位于所述出风口所包围的区域外,且所述第一导风板的转动轴线靠近所述第一导风板的所述一端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上设有所述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导风板上设有所述第二凸出部,所述壳体内还设有风道,所述风道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所述风道的壁上设有第三凸出部,所述第二凸出部可随所述第一导风板在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三凸出部之间转动,并与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三凸出部相接触,以限定所述第一导风板的转动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内部具有隔热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风板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的周边和所述第二板的周边密闭连接,并在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之间形成所述隔热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腔内填充有隔热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内设有多个悬臂,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多个所述悬臂相连接,并可带动多个所述悬臂转动,所述第一导风板与多个所述悬臂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且所述第二导风板的转动轴线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上侧,所述第一导风板的转动轴线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下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导风板通过连杆与所述第一导风板相连接,所述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一导风板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风板铰接,所述第一导风板可带动所述第二导风板转动;或者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带动所述第二导风板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板为弧 形板,且所述弧形板向靠近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一侧凸出。
【文档编号】F24F13/10GK103940068SQ201410168360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4日
【发明者】华龙, 姜风华, 陈新厂, 蔡志才, 李永镇 申请人: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