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具有出风缺口;出风面板,包括出风部和设置在出风部一侧的装饰部;第一驱动装置,与出风面板驱动连接,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安装架、回转件以及第一减摩组件,第一安装架固定设置在壳体内,第一安装架上设有定位柱,回转件可转动地套设在定位柱上,出风面板安装在回转件上,第一减摩组件设置在第一安装架和回转件之间,其中,出风面板在回转件的驱动下具有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出风面板位于第一位置时出风部位于出风缺口处且装饰部位于壳体的内部,出风面板位于第二位置时装饰部位于出风缺口处且出风部位于壳体的内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出风面板运行不稳定的问题。
【专利说明】空调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出风口固定设置有出风栅格,通过出风栅格实现出风。当用 户关闭空调器时,出风栅格裸露在外,这样会使灰尘等污染物质进入至空调器内,进而影响 空调器的正常工作。此外,出风栅格裸露在外也会影响空调器的美观。
[0003] 现有技术中针对上述情况,申请号为CN201120521559. 0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 一种空调器,在该申请中,空调器包括壳体、出风门板以及挡风门板。其中,壳体,具有出风 缺口,出风门板具有出风口,出风门板可枢转地设置在壳体的内侧。挡风门板可伸缩地设置 在出风门板的一侧,并在周向上与出风门板同步运动,挡风门板具有沿径向向内收回的第 一位置和沿径向向外伸出以封堵出风缺口的第二位置。在该申请中,出风门板的转动通过 第一齿轮和弧形齿条的配合完成。由于弧形齿条处没有支撑,整个出风门板的支撑通过出 风门板的下端完成,即出风门板的下端支撑在壳体上。这样增加了出风门板和壳体之间的 摩擦,这样会使齿条的运动不平稳,进而使出风面板运行不平稳。同时,由于上述摩擦,空调 器运行时的噪音也比较大,影响使用者的舒适性。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出风面板运行不稳定的 问题。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具有出风缺口;出风 面板,包括出风部和设置在出风部一侧的装饰部;第一驱动装置,与出风面板驱动连接,第 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安装架、回转件以及第一减摩组件,第一安装架固定设置在壳体内, 第一安装架上设有定位柱,回转件可转动地套设在定位柱上,出风面板安装在回转件上,第 一减摩组件设置在第一安装架和回转件之间,其中,出风面板在回转件的驱动下具有第一 位置以及第二位置,出风面板位于第一位置时出风部位于出风缺口处且装饰部位于壳体的 内部,出风面板位于第二位置时装饰部位于出风缺口处且出风部位于壳体的内部。
[0006] 进一步地,第一减摩组件包括:轴承,轴承安装在定位柱和回转件之间;第一滚轮 组件,第一滚轮组件安装在回转件上,第一滚轮组件朝向第一安装架的方向突出于回转件, 第一滚轮组件的转动轴线垂直于回转件的转动轴线。
[0007]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架上设有导向第一滚轮组件的第一轨道。
[0008] 进一步地,轴承为角接触轴承或深沟球轴承。
[0009] 进一步地,回转件具有安装轴承的安装内孔,安装内孔的一端设置有沿径向向内 延伸的挡圈,安装内孔的另一端可拆卸的连接有固定圈,轴承安装在安装内孔中并位于挡 圈和固定圈之间。
[0010] 进一步地,回转件上设置有第一弧形齿条,第一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一电机和安装 在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上的第一齿轮,第一电机安装在第一安装架上,第一齿轮与第一弧形 齿条啮合。
[0011] 进一步地,第一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安装架,第二安装架与第一安装架连接,并 与第一安装架共同形成容纳第一驱动装置的容纳空间。
[0012]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与出风面板驱动连接,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一 固定架、转动件和第二减摩组件,第一固定架固定设置在壳体内,转动件可转动地设置在第 一固定架上,出风面板安装在转动件上,转动件和回转件同步运动,第二减摩组件设置在第 一固定架和转动件之间。
[0013] 进一步地,第二减摩组件包括第二滚轮组件,第二滚轮组件安装在转动件上,第二 滚轮组件朝向第一固定架的方向突出于转动件,第二滚轮组件的转动轴线垂直于转动件的 转动轴线。
[0014]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架上设有导向第二滚轮组件的第二轨道。
[0015] 进一步地,第二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固定架和第三减摩组件,第二固定架固定设 置在转动件的远离第一固定架的一侧,第三减摩组件设置在第二固定架和转动件之间。
[0016] 进一步地,第三减摩组件包括第三滚轮组件,第三滚轮组件安装在转动件上,第三 滚轮组件朝向第二固定架的方向突出于转动件,第三滚轮组件的转动轴线垂直于转动件的 转动轴线。
[0017] 进一步地,第二固定架上设有导向第三滚轮组件的第三轨道。
[0018] 进一步地,转动件上设置有第二弧形齿条,第二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电机和安装 在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上的第二齿轮,第二电机安装在第一固定架上,第二齿轮与第二弧形 齿条啮合。
[0019] 进一步地,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中的一个设置在出风面板的上部,第一 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中的另一个设置在出风面板的下部。
[0020]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出风面板驱动连接的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安装架、 回转件以及第一减摩组件。第一安装架上设有定位柱,回转件可转动地套设在定位柱上, 回转件转动时能够带动出风面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回转件转动时,回转 件与第一安装架之间会产生摩擦,设置在第一安装架和转动件之间的第一减摩组件可以减 缓两者之间的摩擦,使回转件转动更平稳,进而使得出风面板转动更加平稳,同时能够降低 空调器的噪音。当用户开启空调器时,回转件带动出风面板转动,使出风面板位于第一位 置,这时出风部位于出风缺口处且装饰部位于壳体的内部,这样能够保证出风,进而保证空 调器的正常工作。当用户关闭空调器时,回转件带动出风面板转动,使出风面板位于第二位 置,这时装饰部位于出风缺口处且出风部位于壳体的内部,即出风部隐藏在壳体的内部,这 样有效地避免了出风部在空调器关机状态下裸露在外容易受灰尘等污染的问题。同时,装 饰部还可以改善空调器的整体外观,提高空调器的美观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 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2]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的实施例的在出风部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 意图;
[0023] 图2示出了图1的空调器在出风部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3示出了图1的空调器的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 图4示出了图1的空调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6] 图5示出了图1的空调器的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与出风面板之间的配合 状态不意图;
[0027] 图6示出了图5的第一驱动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8] 图7示出了图6的第一驱动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 图8示出了图7的第一驱动装置的部分结构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 图9示出了图6的第一驱动装置的固定圈的装配示意图;
[0031] 图10示出了图6的第一驱动装置的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11示出了图10的轴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3] 图12示出了图5的第二驱动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4] 图13示出了图12的第二驱动装置的第一固定架、转动件与第二齿轮之间的配合 状态不意图;
[0035] 图14示出了图12的第二驱动装置的转动件、第二固定架及第二齿轮的立体结构 示意图;以及
[0036] 图15示出了图14的转动件、第二固定架及第二齿轮的仰视示意图。
[0037]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38] 10、壳体;11、出风缺口;20、出风面板;21、出风部;22、装饰部;30、第一驱动装置; 31、第一安装架;311、定位柱;312、第一轨道;32、回转件;321、第一弧形齿条;331、轴承; 332、第一滚轮组件;34、固定圈;35、第一电机;36、第一齿轮;37、第二安装架;381、第一微 动开关;382、第一顶杆;40、第二驱动装置;41、第一固定架;411、第二轨道;42、转动件; 421、第二弧形齿条;431、第二滚轮组件;44、第二固定架;441、第三轨道;451、第三滚轮组 件;46、第二电机;47、第二齿轮;481、第二微动开关;482、第二顶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 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0040]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壳体10、出风面板20以及第一驱动 装置30。其中,壳体10具有出风缺口 11,出风面板20包括出风部21和设置在出风部21 一侧的装饰部22。第一驱动装置30与出风面板20驱动连接,第一驱动装置30包括:第一 安装架31、回转件32以及第一减摩组件,第一安装架31固定设置在壳体10内,第一安装架 31上设有定位柱311,回转件32可转动地套设在定位柱311上,出风面板20安装在回转件 32上,第一减摩组件设置在第一安装架31和回转件32之间。其中,出风面板20在回转件 32的驱动下具有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出风面板20位于第一位置时出风部21位于出风 缺口 11处且装饰部22位于壳体10的内部,出风面板20位于第二位置时装饰部22位于出 风缺口 11处且出风部21位于壳体10的内部。
[0041] 应用本实施例的空调器,与出风面板20驱动连接的第一驱动装置30包括:第一安 装架31、回转件32以及第一减摩组件。第一安装架31上设有定位柱311,回转件32可转 动地套设在定位柱311上,回转件32转动时能够带动出风面板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之间移动。当回转件32转动时,回转件32与第一安装架31之间会产生摩擦,设置在第一 安装架31和回转件32之间的第一减摩组件可以减缓两者之间的摩擦,使回转件32转动更 平稳,进而使得出风面板20转动更加平稳,同时能够降低空调器的噪音。当用户开启空调 器时,回转件32带动出风面板20转动,使出风面板20位于第一位置,这时出风部21位于 出风缺口处且装饰部22位于壳体10的内部,这样能够保证出风,进而保证空调器的正常工 作。当用户关闭空调器时,回转件32带动出风面板转动,使出风面板20位于第二位置,这 时装饰部22位于出风缺口 11处且出风部21位于壳体10的内部,即出风部21隐藏在壳体 的内部,这样有效地避免了出风部21在空调器关机状态下裸露在外容易受灰尘等污染的 问题。同时,装饰部还可以改善空调器的整体外观,提高空调器的美观性。
[004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架31固定设置在壳体10内。具体地,第一安装架31可 以固定安装在壳体10上,或者固定安装在壳体10内的其他部件上。回转件32和出风面板 20之间可以通过螺钉连接,或者通过挂钩和卡槽配合进行连接。
[0043]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减摩组件包括:轴承331和第一滚轮组件332,轴 承331安装在定位柱311和回转件32之间,用于将回转件32固定在定位柱311上,同时可 以减小回转件32在转动时与定位柱311之间的摩擦力。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 示,轴承331为角接触轴承。当然,作为可行的实施方式,轴承331也可以为深沟球轴承。
[0044] 如图6和图8所示,第一滚轮组件332安装在回转件32上,第一滚轮组件332朝 向第一安装架31的方向突出于回转件32,第一滚轮组件332的转动轴线垂直于回转件32 的转动轴线。第一滚轮组件332可以减小回转件32在转动时与第一安装架31的表面之 间的摩擦力,将滑动摩擦转换为滚动摩擦,滚动摩擦的摩擦系数较小,从而使得转动更加平 稳,同时能够降低空调器的噪音。当然,第一减摩组件并不限于上述结构,作为可行的实施 方式,第一减摩组件也可以为尼龙滑块等其他减摩结构,只要能够起到减少摩擦的结构即 可。上述轴承331和第一滚轮组件332有利于出风面板20的打开与关闭,解决了现有技术 中摩擦力较大、噪音以及抖动的问题。第一滚轮组件332的数量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置,在 本实施例中,第一滚轮组件332为两个,两个第一滚轮组件332的设置位置优选位于同一个 同心圆上。
[0045]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架31上设有导向第一滚轮组件332的第一 轨道312。上述第一轨道312限定第一滚轮组件332的运动轨迹,有利于保证运动更加平 稳。
[0046] 如图6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将回转件32具有安装轴承331的安装内孔, 安装内孔的一端设置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挡圈,安装内孔的另一端可拆卸的连接有固定圈 34。挡圈和固定圈34用于轴承331的安装。轴承331安装在安装内孔中并位于挡圈和固 定圈34之间。
[0047] 如图6至图8所示,回转件32上设置有第一弧形齿条321,第一驱动装置30还包 括第一电机35和安装在第一电机35的输出端上的第一齿轮36,第一电机35安装在第一安 装架31上,第一齿轮36与第一弧形齿条321哨合。第一电机35转动,带动第一齿轮36旋 转,第一齿轮36转动带动第一弧形齿条321转动,进而使回转件32转动,回转件32转动可 以使出风面板20位于不同的位置。优选地,第一电机35为步进电机。
[0048]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30还包括:第二安装架37,第二安装架 37与第一安装架31连接,并与第一安装架31共同形成容纳第一驱动装置30的容纳空间。
[0049]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不,第一驱动装置30还包括:第一微动开关381和与第一 微动开关381配合的第一顶杆382。第一顶杆382设置在回转件32上并与其同步运动,第 一微动开关381设置在第二安装架37上。当第一顶杆382运动到接触并压下第一微动开 关381时,程序可以确定出风面板20的初始位置。然后空调器开始运行,程序控制出风面 板20转动一定角度,使出风部21的出风栅格旋转到中间位置,空气经过风道从出风栅格吹 出。
[0050]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出风面板20的打开与关闭通过第一驱动装置30和第 二驱动装置40共同带动实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30设置在出风面板20的上部, 第二驱动装置40设置在出风面板20的下部。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作为可行的实施 方式,也可以在出风面板20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两个第一驱动装置30,或者在出风面板 20的上部设置第二驱动装置40,在出风面板20的下部设置第一驱动装置30。
[0051] 如图12至图15所示,第二驱动装置40与出风面板20驱动连接,第二驱动装置40 包括:第一固定架41、转动件42和第二减摩组件,第一固定架41固定设置在壳体10内,转 动件42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固定架41上,出风面板20安装在转动件42上,转动件42和 回转件32同步运动,第二减摩组件设置在第一固定架41和转动件42之间。第二减摩组件 能够在转动件42转动时可以减缓之间转动件42和第一固定架41之间的摩擦,使转动件42 转动更平稳,进而使得出风面板20转动更加平稳,同时能够降低空调器的噪音。转动件42 和出风面板20之间优选通过挂钩和卡槽配合进行连接。
[0052] 如图12和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减摩组件包括第二滚轮组件431,第二滚 轮组件431安装在转动件42上,第二滚轮组件431朝向第一固定架41的方向突出于转动 件42,第二滚轮组件431的转动轴线垂直于转动件42的转动轴线。第二滚轮组件431可 以减小转动件42在转动时与第一固定架41的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将滑动摩擦转换为滚动 摩擦,滚动摩擦的摩擦系数较小,从而使得转动更加平稳,同时能够降低空调器的噪音。当 然,第二减摩组件并不限于上述结构,作为可行的实施方式,第二减摩组件也可以为尼龙滑 块等其他减摩结构,只要能够起到减少摩擦的结构即可。
[0053] 如图13所示,第一固定架41上设有导向第二滚轮组件431的第二轨道411。上述 第二轨道411限定第二滚轮组件431的运动轨迹,有利于保证运动更加平稳。
[0054] 如图12和图13所示,第二驱动装置40还包括第二固定架44和第三减摩组件,第 二固定架44固定设置在转动件42的远离第一固定架41的一侧,第三减摩组件设置在第二 固定架44和转动件42之间。第三减摩组件可以减小转动件42转动时与第二固定架44之 间的摩擦,使转动件42转动更平稳。
[0055] 如图12所示,第三减摩组件包括第三滚轮组件451,第三滚轮组件451安装在转动 件42上,第三滚轮组件451朝向第二固定架44的方向突出于转动件42,第三滚轮组件451 的转动轴线垂直于转动件42的转动轴线。第三滚轮组件451可以减小转动件42在转动时 与第二固定架44的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将滑动摩擦转换为滚动摩擦,滚动摩擦的摩擦系数 较小,从而使得转动更加平稳,同时能够降低空调器的噪音。
[0056] 如图15所示,第二固定架44上设有导向第三滚轮组件451的第三轨道441。上述 第三轨道441限定第三滚轮组件451的运动轨迹,有利于保证运动更加平稳。
[0057] 如图13及图14所示,转动件42上设置有第二弧形齿条421,第二驱动装置40还 包括第二电机46和安装在第二电机46的输出端上的第二齿轮47,第二电机46安装在第一 固定架41上,第二齿轮47与第二弧形齿条421啮合。第二电机46转动,带动第二齿轮47 旋转,第二齿轮47转动带动第二弧形齿条421转动,进而使转动件42转动,转动件42转动 可以使出风面板20位于不同的位置。优选地,第二电机46为步进电机。
[0058]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第二驱动装置40还包括:第二微动开关481和与第 二微动开关481配合的第二顶杆482。第二顶杆482设置在转动件42上并与其同步运动, 第二微动开关481设置在第二固定架44上。当第二顶杆482运动到接触并压下第二微动 开关481时,程序可以确定出风面板20的初始位置。然后空调器开始运行,程序控制出风 面板20转动一定角度,使出风部21的出风栅格旋转到中间位置,空气经过风道从出风栅格 吹出。
[0059]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 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具有出风缺口(11); 出风面板(20),包括出风部(21)和设置在所述出风部(21) -侧的装饰部(22); 第一驱动装置(30),与所述出风面板(20)驱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0)包括:第 一安装架(31)、回转件(32)以及第一减摩组件,所述第一安装架(31)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 (10)内,所述第一安装架(31)上设有定位柱(311),所述回转件(32)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 定位柱(311)上,所述出风面板(20)安装在所述回转件(32)上,所述第一减摩组件设置在 所述第一安装架(31)和所述回转件(32)之间, 其中,所述出风面板(20)在所述回转件(32)的驱动下具有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所 述出风面板(2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出风部(21)位于所述出风缺口(11)处且所述 装饰部(22)位于所述壳体(10)的内部,所述出风面板(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装饰 部(22)位于所述出风缺口(11)处且所述出风部(21)位于所述壳体(10)的内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摩组件包括: 轴承(331),所述轴承(331)安装在所述定位柱(311)和所述回转件(32)之间; 第一滚轮组件(332),所述第一滚轮组件(332)安装在所述回转件(32)上,所述第一滚 轮组件(332)朝向所述第一安装架(31)的方向突出于所述回转件(32),所述第一滚轮组件 (332)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回转件(32)的转动轴线。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架(31)上设有导向所述 第一滚轮组件(332)的第一轨道(312)。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331)为角接触轴承或深沟球 轴承。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件(32)具有安装所述轴承 (331)的安装内孔,所述安装内孔的一端设置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挡圈,所述安装内孔的另 一端可拆卸的连接有固定圈(34),所述轴承(331)安装在所述安装内孔中并位于所述挡圈 和所述固定圈(34)之间。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件(32)上设置有第一弧形齿 条(321),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0)还包括第一电机(35)和安装在所述第一电机(35)的输 出端上的第一齿轮(36),所述第一电机(35)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架(31)上,所述第一齿轮 (36)与所述第一弧形齿条(321)哨合。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0)还包括:第 二安装架(37),所述第二安装架(37)与所述第一安装架(31)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安装架 (31)共同形成容纳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0)的容纳空间。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40),与所述出风 面板(20)驱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40)包括:第一固定架(41)、转动件(42)和第二 减摩组件,所述第一固定架(41)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所述转动件(42)可转动地 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架(41)上,所述出风面板(20)安装在所述转动件(42)上,所述转动 件(42)和所述回转件(32)同步运动,所述第二减摩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架(41)和所 述转动件(42)之间。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摩组件包括第二滚轮组件 (431),所述第二滚轮组件(431)安装在所述转动件(42)上,所述第二滚轮组件(431)朝向 所述第一固定架(41)的方向突出于所述转动件(42),所述第二滚轮组件(431)的转动轴线 垂直于所述转动件(42)的转动轴线。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架(41)上设有导向所述 第二滚轮组件(431)的第二轨道(411)。
11.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40)还包括第二 固定架(44)和第三减摩组件,所述第二固定架(44)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动件(42)的远离所 述第一固定架(41)的一侧,所述第三减摩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架(44)和所述转动件 (42)之间。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减摩组件包括第三滚轮组 件(451),所述第三滚轮组件(451)安装在所述转动件(42)上,所述第三滚轮组件(451)朝 向所述第二固定架(44)的方向突出于所述转动件(42),所述第三滚轮组件(451)的转动轴 线垂直于所述转动件(42)的转动轴线。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架(44)上设有导向所 述第三滚轮组件(451)的第三轨道(441)。
14.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42)上设置有第二弧形齿 条(421),所述第二驱动装置(40)还包括第二电机(46)和安装在所述第二电机(46)的输 出端上的第二齿轮(47),所述第二电机(46)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架(41)上,所述第二齿轮 (47)与所述第二弧形齿条(421)啮合。
15.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0)和所述第二驱 动装置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出风面板(20)的上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0)和所述第二驱 动装置中的另一个设置在所述出风面板(20)的下部。
【文档编号】F24F13/24GK104089388SQ201410318652
【公开日】2014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3日
【发明者】王朝新, 张辉, 叶务占, 金海元, 丘晓宏, 王振勇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